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水务局科技周暨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圆满结束
1
作者 陈锋 《水政水资源》 2013年第4期77-77,共1页
5月19-25日,全国第十三届科技活动周期间,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组织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市排水泵站管理处在汉口江滩等地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活动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提振民族信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水务局 武汉市 宣传周活动 城市节水 活动周期 节约用水 计划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法制宣传为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社会氛围——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纪实
2
作者 陈锋 《水政水资源》 2012年第5期39-40,共2页
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在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精心部署,围绕宣传主题,结合实际,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全市水务系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水法规 宣传活动 纪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重点 全方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2012年汛前水工程设施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情况
3
作者 陈锋 《水政水资源》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根据有关通知要求,组织对全市水库、农村排灌、城区泵站、城市排水、河道堤防、防汛通讯、水文观测等水工程设施进行汛前专项执法检查。
关键词 水工程 执法检查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索——武汉市水务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赤壁市调研
4
作者 王璐 胡梦琴 华忠光 《党员生活(湖北)》 2024年第22期54-55,共2页
规划引领不够,系统思维和谋划有待提高;统筹发展不够,综合施策和治理有待加强;宣传发动不够,文旅融合发展有待加深;资金投入不足,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社会参与度不高,共建共治共享有待加强。
关键词 社会参与度 水务局 文旅融合 小流域综合治理 学习小组 长效管理机制 统筹发展 资金投入
原文传递
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风险与分类监管的响应——以武汉市为例
5
作者 程冬兵 马美景 +2 位作者 华忠光 张晶鑫 孙宝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开发建设强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及监管任重道远。为实现人为水土流失分类分级及差别化管控,开展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与分类监管研究非常迫切。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实践经验,定性和...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开发建设强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及监管任重道远。为实现人为水土流失分类分级及差别化管控,开展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与分类监管研究非常迫切。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实践经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提出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方法,即在建项目采取潜在水土流失风险评估与水土保持现状评价综合确定风险等级,完工项目则只需根据水土保持现状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等级。以武汉市为例,对市本级117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人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武汉市生产建设项目以无风险等级为主,占项目总数的66.7%;其次为低风险等级,占项目总数的25.6%;中、高和极高风险等级分别仅占项目总数的2.6%、1.7%和3.4%。经典型案例分析,评估结果与实际较相符,证明评估方法科学可行。在此基础上,按照“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总体要求,结合项目管理的其他需求,提出武汉市本级生产建设项目差别化分类监管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人为水土流失 风险评估 分类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新区“六湖连通”构建生态水网
6
作者 吴世纬 《武汉文史资料》 2025年第2期60-64,共5页
武汉汉阳地区自古湖汊纵横江湖连通,2300多年前乐师伯牙顺河而下,得逢知音钟子期。我孩童时从武汉回老家汉阳县奓山,没有陆路交通,就是乘坐汽划子走水路。在墨水湖的马沧湖上船,沿着连通的港、渠、河、湖划行,水草丰茂,雁鸥云集。船行水... 武汉汉阳地区自古湖汊纵横江湖连通,2300多年前乐师伯牙顺河而下,得逢知音钟子期。我孩童时从武汉回老家汉阳县奓山,没有陆路交通,就是乘坐汽划子走水路。在墨水湖的马沧湖上船,沿着连通的港、渠、河、湖划行,水草丰茂,雁鸥云集。船行水上,边吃甘蔗边看风景,吃一根甘蔗的时间就到了后官湖的码头。上岸后,翻过一座小山,就到了奓山汪湾,正好赶上吃中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网 陆路交通 墨水湖 钟子期 汉阳县 后官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工作脚踏实地书写精彩人生为防汛冲锋陷阵贡献毕生心血——记湖北省武汉市水务战线杰出代表刘晓东同志
7
作者 彭成林 《水政水资源》 2010年第5期69-70,共2页
2010年7月29日9时09分,武汉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通讯管理科科长、工程师刘晓东同志因工作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因抢救无效,倒在了自己防汛抗灾的工作岗位上,过早走完了自己55岁人生……刘晓东同志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 2010年7月29日9时09分,武汉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通讯管理科科长、工程师刘晓东同志因工作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因抢救无效,倒在了自己防汛抗灾的工作岗位上,过早走完了自己55岁人生……刘晓东同志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汛抗灾 武汉市 水务 人生 湖北省 书写 脚踏 信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水土流失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防治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志刚 韩培 +4 位作者 周耀华 华忠光 蔡劲松 赵元凌 张平仓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目的]研究超大型城市水土流失的空间格局,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为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利用DEM提取坡度,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计算植被覆盖度,采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判定... [目的]研究超大型城市水土流失的空间格局,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为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利用DEM提取坡度,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计算植被覆盖度,采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判定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制作空间分布图。[结果]武汉市水土流失具有"4圈"分布格局:(1)内圈,主城区,地面硬化程度高,以微度流失为主;(2)第2圈层,主城区周边城市拓展区,是城市建设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3)第3圈层,城市拓展区外围平原农业生产区,水土流失面积小,强度低,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又是山地、丘陵区的地表径流进入主城区的必经区域;(4)第4圈层,远郊山地、丘陵区,以林地为主,兼有少量坡耕地和采石采矿迹地。[结论]根据武汉市水土流失"4圈"分布格局,制定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策略:内圈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管理维护和地下排水系统的清理管护;第2圈层要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最大限度地扼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大施工迹地的恢复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第3圈层需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第4圈层需要严守生态红线,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继续开展坡耕地治理、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注意控制旅游开发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土流失 超大城市 空间格局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饮用水源地安全建设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挺 梅亚东 +1 位作者 涂金花 冯文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4-127,22,共5页
针对武汉市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隐患、乡镇水厂供水不足、水质较差等饮水安全问题,基于国内外国际性大都市水源地建设经验,结合武汉市两江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提出了武汉市水源地安全建设的若干建议,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合理配置方案的... 针对武汉市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隐患、乡镇水厂供水不足、水质较差等饮水安全问题,基于国内外国际性大都市水源地建设经验,结合武汉市两江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提出了武汉市水源地安全建设的若干建议,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合理配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饮水安全 多源供水 一网联调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略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宗礼 张宜清 +6 位作者 许明祥 张翔 张利平 王咏铃 邓秋良 王怀清 谢珊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针对武汉市地势低洼易涝、人口产业高度集聚、洪涝遭遇风险大等突出问题,采用“子流域/排涝分区分析—流域/片区复核—体系综合集成”的技术方法与路线,系统研究了武汉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思路、布局和建设标准,提出了加强防洪体系建... 针对武汉市地势低洼易涝、人口产业高度集聚、洪涝遭遇风险大等突出问题,采用“子流域/排涝分区分析—流域/片区复核—体系综合集成”的技术方法与路线,系统研究了武汉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思路、布局和建设标准,提出了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排涝体系建设和强化洪涝水管理与调度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地区 防洪体系 排涝体系 洪涝水管理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 将城市防洪工程打造成亲民水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劲松 曾之俊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2期55-56,共2页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汉水与长江的交汇之处。滨江而立,依水而兴。2001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全面总结1998年大洪水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新思路,把长江、汉江两江四岸防洪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结合起...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汉水与长江的交汇之处。滨江而立,依水而兴。2001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全面总结1998年大洪水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新思路,把长江、汉江两江四岸防洪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凸现滨江生态特色,实现人水和谐。在汉口江滩率先实施了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洪工程 环境综合整治 汉口江滩 武汉市 水景 长江中游 综合整治工程 可持续发展 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雨水利用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晓媛 林济东 丘汉明 《中国水利》 2007年第8期32-33,共2页
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具有生态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城市雨水利用在武汉市具有内在的需求,且外部条件成熟,应加快研究符合武汉市的雨水利用技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小区应用推广使用城市... 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具有生态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城市雨水利用在武汉市具有内在的需求,且外部条件成熟,应加快研究符合武汉市的雨水利用技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小区应用推广使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城市雨水利用 水资源 水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武汉市 构建江城生态水网 打造人水和谐城市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铁兵 黄天荣 刘金秀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68,共1页
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被水利部批复为水生态试点城市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三条红线"控制的目标要求,先后出台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几十种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法... 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被水利部批复为水生态试点城市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三条红线"控制的目标要求,先后出台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几十种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法规、规划,大力推进水生态系统建设。目前,武汉市的水生态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六大工程,一个体系"建设态势,并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学习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保护 和谐城市 武汉市 湖北省 水网 水环境治理 生态系统建设 湖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排水规划初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海斌 宋绍红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3年第3期3-5,共3页
简要介绍了武汉市排水设施现状 ,分析了城市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武汉市排水规划的任务和若干对策 ,提出要合理制定目标 ,加强动态规划 ,改进规划方法 。
关键词 武汉市 排水规划 排水设施 城市规划 动态规划 排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水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济东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7年第6期57-61,共5页
该文介绍了武汉市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水生态系统在武汉市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武汉市水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并介绍了武汉市近年来水生态建设的工程和实践。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城市建设 战略思考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武汉市应对城市内涝灾害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项久华 王亮 《中国防汛抗旱》 2013年第1期24-27,34,共5页
2011年6月,武汉市连续遭遇5轮暴雨袭击,尤其是6月18~19日的大暴雨,全市日平均降雨量达到194.4mm,88处地段渍水。针对城市内涝问题,2012年加大建设维护改造投入,部分地区渍涝问题有所缓解,但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城... 2011年6月,武汉市连续遭遇5轮暴雨袭击,尤其是6月18~19日的大暴雨,全市日平均降雨量达到194.4mm,88处地段渍水。针对城市内涝问题,2012年加大建设维护改造投入,部分地区渍涝问题有所缓解,但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城市渍水原因,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强监管、规范制度、加强宣传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内涝 排水 重现期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天荣 徐照彪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年第7期9-12,共4页
地源热泵技术近年在武汉市的应用十分迅速,武汉市水务在总结分析该市现有工程的运行经验,指出了该项技术在武汉市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意见。本刊同时也在关注地源热泵在其他城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同武汉市一样... 地源热泵技术近年在武汉市的应用十分迅速,武汉市水务在总结分析该市现有工程的运行经验,指出了该项技术在武汉市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意见。本刊同时也在关注地源热泵在其他城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同武汉市一样,不断总结、分析问题,并在我们杂志的交流平台上相互学习,确保地源热泵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地下水源热泵 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 运行经验 交流平台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青山区海绵城市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敏 《中国防汛抗旱》 2018年第2期27-27,共1页
武汉市海绵城市试点的模式为一新一旧对比示范。青山示范区为旧城,位于武汉市东北部,面积23km2,区内建成区占比80%以上,旧城旧厂占50%以上,综合了老工业区、棚户区、老住宅区、水敏感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区等多种需求形态。区域是... 武汉市海绵城市试点的模式为一新一旧对比示范。青山示范区为旧城,位于武汉市东北部,面积23km2,区内建成区占比80%以上,旧城旧厂占50%以上,综合了老工业区、棚户区、老住宅区、水敏感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区等多种需求形态。区域是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核心区域,水系发达,河道北联长江,南至东湖,有典型的丰水城市的特征,由于地势平坦,雨水径流流程长,外排泵站及河道规模受限,区域属于排涝中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武汉市 青山区 海绵 老工业区 循环经济 雨水径流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武汉市防洪排涝管理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军花 《中国防汛抗旱》 2019年第6期37-39,45,共4页
武汉市的主要洪涝风险为流域性大洪水、城市内涝以及局部山洪地质灾害。总结近年来武汉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配套法规完善、预案体系建设、应急水源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物资队伍保障等方面经验,并针对目前城市防洪... 武汉市的主要洪涝风险为流域性大洪水、城市内涝以及局部山洪地质灾害。总结近年来武汉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配套法规完善、预案体系建设、应急水源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物资队伍保障等方面经验,并针对目前城市防洪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进水务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 城市防洪 应急管理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构筑大东湖生态水网 建设江滩“亲江乐园”
20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0-183,共4页
湖北省武汉市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5%,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长度超过5km的河流165条,是名副其实的"江城";湖泊星罗棋布,数目达166个,面积779km2,被誉为"百湖之市";大中小型水库272座,总库容9.25亿m3,还... 湖北省武汉市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5%,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长度超过5km的河流165条,是名副其实的"江城";湖泊星罗棋布,数目达166个,面积779km2,被誉为"百湖之市";大中小型水库272座,总库容9.25亿m3,还有数以万计的塘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水网 生态 东湖 乐园 江滩 水域面积 中小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