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酸枣仁汤联合地西泮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文 占翠芹 朱倩芸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地西泮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焦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味酸枣仁汤联合地西泮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地西泮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焦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味酸枣仁汤联合地西泮治疗,两组均给予治疗4周。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外周血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为76.00%(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12)。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AMA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A、5-HT水平及外周血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DA、5-HT、TNF-α水平及外周血CD4^+、CD8^+水平、CD4^+/CD8^+比值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酸枣仁汤联合地西泮能够明显改善睡眠,减轻焦虑情绪,调节机体神经递质水平,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性失眠 加味酸枣仁汤 地西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200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倩芸 陈仁云 《中国药物警戒》 2017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棕榈酸帕利哌酮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的改善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分为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周期为24周,治疗前、治疗1、4、8、16、24周后对患者精神病症状、生活... 目的观察棕榈酸帕利哌酮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的改善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分为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周期为24周,治疗前、治疗1、4、8、16、24周后对患者精神病症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药物安全性分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人际和社会能力量表(PSP),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结果入组200例患者,共有191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96例,对照组95例。治疗前两组的PANSS、CGI-S和PSP均无显著性差异。分组治疗24周后PANSS和TE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分组治疗各时期CGI-S和PS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棕榈酸帕利哌酮改善更为明显,且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能有效改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且具有较低的药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帕利哌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安全性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思考
3
作者 秦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期00114-00115,共2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为其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指导。目的,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为其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指导。目的,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临床期间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纳入研究对象3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研究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71±1.89)mmol/L,对照组为(6.87±2.28)mmol/L,均明显高于护理前的(8.75±2.65)mmol/L、(8.83±2.07)mmol/L,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餐后2h血糖水平为(8.17±3.02)mmol/L,护理前为(10.92±3.23)mmol/L,对照组护理后为(9.73±2.76)mmol/L,护理前为(10.73±3.32)mmol/L,护理后两组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护理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所有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期间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血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