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课堂语用教学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占好 陶源 周保国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文从必要性、教学方法、评估手段和教学时间四个层面探讨了国外近30年课堂语用教学状况,以期对我国课堂语用教学有所启示。研究发现:语用知识隐性特征和语用教学实践成果使得课堂语用教学成为必然,语用知识特征决定了课堂语用教学多... 本文从必要性、教学方法、评估手段和教学时间四个层面探讨了国外近30年课堂语用教学状况,以期对我国课堂语用教学有所启示。研究发现:语用知识隐性特征和语用教学实践成果使得课堂语用教学成为必然,语用知识特征决定了课堂语用教学多使用显性手段,语用教学效果的评估要集中在能折射学习者语用知识运用的开放式的方法上,语用教学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课堂教学 语用教学手段 语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转喻说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占好 陶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28,共4页
本文从逻辑转喻的定义描述入手,探讨了逻辑转喻和概念转喻的异同,重点分析了逻辑转喻意义解释机制,并指出计算语言学能为其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旨在为日益兴起的转喻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视野。
关键词 逻辑转喻 概念转喻 “物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占好 陶源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
随着对语用能力关注度的不断加强,作为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媒介之一,教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在梳理语言教材中语用知识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类分了现有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 随着对语用能力关注度的不断加强,作为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媒介之一,教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在梳理语言教材中语用知识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类分了现有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如:性别语言、会话含义、言语行为、会话结尾和语用知识量,指出了教材中语用知识的匮乏,进而提出语用知识渗透于教材中的若干编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知识 教材编写 外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弗短篇小说中的重复叙事和女性神经质特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佳韦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20页
重复现象在卡弗的短篇作品中广泛存在.《亲密》中女性人物话语的语词重复、《为什么,亲爱的?》中女性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句式重复以及《如此多的水,离家如此近》中女性叙述者的“反复叙述”现象,对于读者阐释文本和体验这些短篇小说具有... 重复现象在卡弗的短篇作品中广泛存在.《亲密》中女性人物话语的语词重复、《为什么,亲爱的?》中女性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句式重复以及《如此多的水,离家如此近》中女性叙述者的“反复叙述”现象,对于读者阐释文本和体验这些短篇小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中对不可靠叙事技法的理解,分析以上短篇叙事中的重复如何引发读者细微复杂的体验,如何引起读者对这些作品中女性人物神经质特质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弗 重复叙事 不可靠叙事 女性神经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向出人意料的进程:艾迪斯·华顿的《罗马热病》 被引量:1
5
作者 詹姆斯.费伦 何佳韦 《长江学术》 2016年第4期87-94,共8页
艾迪斯·华顿的短篇小说《罗马热病》的修辞效果主要来自它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故事中的格蕾丝·安思丽对另一主人公阿丽达·司雷德在末尾告解:她的聪明伶俐的女儿格蕾丝·芭芭拉并非她和丈夫所生,而是阿丽达的丈夫所生... 艾迪斯·华顿的短篇小说《罗马热病》的修辞效果主要来自它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故事中的格蕾丝·安思丽对另一主人公阿丽达·司雷德在末尾告解:她的聪明伶俐的女儿格蕾丝·芭芭拉并非她和丈夫所生,而是阿丽达的丈夫所生。出人意料的结尾显示出伦理判断与阐释判断的密切关联,同时也体现华顿在叙事进程前部、中部和后部对叙述者与读者关系的微妙处理。通过分析这种进程以及对进程中多重判断的逐步揭示,我们发现,华顿对信息披露的严格控制在美学上和伦理上都是令人满意的,甚至是令人赞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顿 罗马热病 进程 伦理判断 阐释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类毕业生英语社会服务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敏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农林类毕业生入职后使用外语进行社会服务的情况。结果显示,农林类毕业生广泛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在实际工作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为重要;英语使用方面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听力和口语;英语已成为求职、就业...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农林类毕业生入职后使用外语进行社会服务的情况。结果显示,农林类毕业生广泛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在实际工作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为重要;英语使用方面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听力和口语;英语已成为求职、就业、加薪和晋职的重要助力,英语的隐性功能不容小觑;农林类毕业生使用外语服务社会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此外,农林院校也需调整外语课程设置,与实践和实际应用接轨,增强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与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类毕业生 英语 应用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姜占好 周保国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8,共4页
本文在回顾近30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回顾、评估内容、研究局限和未来发展的层面探究了国内外对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后发现:大部分语用评估缺乏对问卷构念效度的理论阐释及统计学意义上的说明,对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内容单一。由此... 本文在回顾近30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回顾、评估内容、研究局限和未来发展的层面探究了国内外对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后发现:大部分语用评估缺乏对问卷构念效度的理论阐释及统计学意义上的说明,对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内容单一。由此,文章提出未来语用能力评估研究的方向:扩大语用评估问卷的涵盖面,提高语用评估的构念效度,增强语用评估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语用评估 数据收集方法
原文传递
“少女”身体意象的文化言说---以尤多拉.韦尔蒂作品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辉辉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4,159-160,共9页
本文选取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作品中"少女"这一特定群体,通过《一份记忆》中的"我"、《三角洲婚礼》中的雪莉及《六月演奏会》中的薇姬·瑞妮这三位典型的少女主人公,针对文本中相关身体描述进行了... 本文选取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作品中"少女"这一特定群体,通过《一份记忆》中的"我"、《三角洲婚礼》中的雪莉及《六月演奏会》中的薇姬·瑞妮这三位典型的少女主人公,针对文本中相关身体描述进行了文学审美分析,揭示美国南方文化语境中不同"少女"身体意象所要言说的文化寓意。通过身体的文化审美剖析,研析了身体"去肉身"背后潜藏的淑女传统规约,身体"去性爱"所影射的女性自我觉醒,以及身体"去道德"展现出女性对南方文化性别训练阴谋的颠覆,为读者展开一幅南方淑女文化束缚下少女群体的真实生存图景,探索作家如何通过身体叙述在特定文化背景中表达特定人物群体的生存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多拉·韦尔蒂 少女 身体 淑女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