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1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下新工科实习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探索——以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川 蒋劲 曾洪涛 《高教学刊》 2021年第5期34-37,共4页
针对疫情期间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武汉大学能源动力系专业实习小组教师经过深入全面调研基于现有的网络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实习选取临近城市的小型电站,采用了线上教师与电站工程师共同授... 针对疫情期间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武汉大学能源动力系专业实习小组教师经过深入全面调研基于现有的网络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实习选取临近城市的小型电站,采用了线上教师与电站工程师共同授课讲解,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教学,线下带领学生进行认知实习的方案,克服了包括实习企业、学生住宿、教学方式等困难问题,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成果经验对工科实习实践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能源动力工程 实习实践 虚拟现实技术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栓接结构接触面特征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研究
2
作者 翟璋欣 孙韵韵 巫世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对法向接触刚度、接触阻尼的影响以及外界简谐激励等多种条件下,对现有的栓接结构法向接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得到的非线性法向接触刚度与非线性接触阻尼应用于栓接结构的受迫振动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研究栓接结构中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和塑性指数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构 粗糙结合面 表面形貌参数 塑性指数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辅助式太阳能光催化复合通风室内污染净化分析
3
作者 蔡阳 黄若楠 +2 位作者 何建炜 刘子瑞 赵福云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太阳能光催化自然通风因其具有被动式通风和室内污染物净化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存在通风净化效率不高等缺陷。利用机械通风加以辅助构建光催化多元通风能够有效克服被动式通风不足,同时提高室内污染物净化效率。首先构建了光催化多元通... 太阳能光催化自然通风因其具有被动式通风和室内污染物净化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存在通风净化效率不高等缺陷。利用机械通风加以辅助构建光催化多元通风能够有效克服被动式通风不足,同时提高室内污染物净化效率。首先构建了光催化多元通风墙与室内环境耦合的污染物流动扩散模型。其次分析了该通风墙结构优化与室内气流分布之间的联系。最后探讨机械通风辅助相较于传统模型对室内污染物通风净化能效的影响,并对模型系统能耗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模型的实用性与室内舒适性。结果表明:机械辅助太阳能光催化自然通风模型较传统模型的室内污染物平均质量分数可降低89%且净化率最高可达29%。当模型倾角高为0.15 m时,通风性能最优且通风量可达0.349 m^(3)/s。系统模型的热性能得到优化且最高可降低11 J,能够有效避免传统通风墙模型夏季室内过热难题。研究充分考虑建筑节能优化与室内舒适性并降低传统太阳能自然通风墙季节局限性影响,为提升太阳能通风墙性能与改善室内环境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辅助 室内环境 通风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MW超超临界机组S30432钢内壁氧化膜变化规律及水蒸气氧化动力学
4
作者 胡锋涛 王晨 +3 位作者 王志武 江宝世 黄有强 高立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70-177,共8页
通过SEM对某6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运行80000 h后的S30432钢高温再热器管内壁氧化膜进行氧化膜形貌和膜层结构分析,再用EDS、XRD对氧化物中成分测定,并分析氧化膜形成.依据氧化膜厚度评估其脱落风险.测定在640、670、700℃下S30432钢水蒸... 通过SEM对某6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运行80000 h后的S30432钢高温再热器管内壁氧化膜进行氧化膜形貌和膜层结构分析,再用EDS、XRD对氧化物中成分测定,并分析氧化膜形成.依据氧化膜厚度评估其脱落风险.测定在640、670、700℃下S30432钢水蒸气的氧化膜厚度和时间的动力学曲线,确定炉管的运行温度和对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膜在形成和变化中,存在晶粒变化和成分变化.晶粒变化主要是由融合状的纳米级晶粒长大为颗粒状或碗状微米级晶粒,由表及里,晶粒越来越细小.依氧化膜厚度推算的运行温度为670℃,处于超温运行状态;S30432钢产生氧化膜脱落的厚度为39.81μm,初生氧化膜厚度远大于39.81μm,处于随时脱落状态,再运行8552 h后次生氧化膜会达到脱落阈值厚度,管内存在氧化膜大量脱落并堵塞弯管引起爆管的巨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0432钢 高温再热器管 氧化膜 水蒸气氧化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智慧能源专业教学探索——有限元仿真在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5
作者 赵文胜 郭江 +2 位作者 侯佑民 罗翔宇 周岭 《大学教育》 2024年第20期13-16,共4页
为提升智慧能源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文章针对当下“双碳”政策的发展和新工科背景下的能源人才需求,探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辅以理论应用案例的教学方法,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和有限元仿真专业软件,... 为提升智慧能源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文章针对当下“双碳”政策的发展和新工科背景下的能源人才需求,探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辅以理论应用案例的教学方法,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和有限元仿真专业软件,在课程中开展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工程实例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通过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行业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 教学改革 新工科 智慧能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多自由度耦合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兴远 牛玉博 +2 位作者 郑阳 何培杰 陈启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4,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其主体由浮标和可调节质心的摆体构成。利用AQWA进行频域仿真,获取装置的水动力参数,建立含黏性项的多自由度耦合的时域模型,并将水动力参数代入模型,分别开展规则波、不规则波的仿真,研究质心位置、PTO... 提出一种新型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其主体由浮标和可调节质心的摆体构成。利用AQWA进行频域仿真,获取装置的水动力参数,建立含黏性项的多自由度耦合的时域模型,并将水动力参数代入模型,分别开展规则波、不规则波的仿真,研究质心位置、PTO(power take-off)阻尼对装置性能的影响,最终根据真实海况划分若干不规则波并分别开展仿真,研究装置在真实海况下的发电性能。结果表明,装置可通过调节配重位置在不同周期的波浪中高效发电,且装置在小波高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利用波浪能量,具有持续的发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装置 双体点吸收装置 多自由度耦合 非线性模型 不规则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平行不对中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
7
作者 徐龙 肖江滔 +1 位作者 丁萁琦 符向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旋转机械是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中的转子系统是导致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不对中的故障,可能会对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各种不利效果,例如引起转子和定子间的动静碰摩、轴承的摩擦损伤、轴的... 旋转机械是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中的转子系统是导致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不对中的故障,可能会对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各种不利效果,例如引起转子和定子间的动静碰摩、轴承的摩擦损伤、轴的弯曲变形、油膜震荡、振动等,这些都可能严重干扰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对转子系统的不对中故障产生的机制与振动特征进行研究,对于准确地判断和掌握转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显得尤为关键。针对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平行不对中故障和发电机转子系统转定间碰摩耦合故障,基于非线性转子动力理论和平行不对中故障的运动机理,构建了一个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平行不对中和碰摩耦合故障的影响;探讨了发电机转子系统在机组转速、偏心量以及平行不对中量等多个参数变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转子系统 平行不对中 碰摩耦合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粗糙界面法向接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8
作者 吴兵 孙韵韵 巫世晶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精密仪器的应用推动了机械零部件的纳米化,然而关于纳米级粗糙形貌与接触参量之间映射关系的研究有限,且不同外加负载下粗糙界面接触参量的动态变化特性尚未完全被揭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级粗糙界面的法向接触特性。首先,通... 精密仪器的应用推动了机械零部件的纳米化,然而关于纳米级粗糙形貌与接触参量之间映射关系的研究有限,且不同外加负载下粗糙界面接触参量的动态变化特性尚未完全被揭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级粗糙界面的法向接触特性。首先,通过对表面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逆傅里叶变换构建随机粗糙表面,建立具有纳米级粗糙度的铜-金刚石界面法向接触分子动力学模型。然后,从原子尺度模拟纳米级粗糙界面的法向动态接触过程,分析纳米级粗糙界面在不同外加负载作用下的动态变化特性,包括法向接触力、实际接触面积、界面等效变形量等关键参量。最后,模拟不同粗糙度的界面法向接触过程,建立等效接触变形量与实际接触面积间的映射关系。纳米级粗糙界面法向接触特性研究表明:接触界面粗糙形貌恒定时,法向接触力、实际接触面积、接触变形量与外加负载呈正相关;相同外加负载时,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会使实际接触原子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法向接触力、实际接触面积和界面等效变形量的减小;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和原子扩散效应直接导致接触参量的动态变化受表面形貌影响;实际接触面积随界面等效变形量呈非线性增长,且两者间存在幂律映射关系。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纳米级粗糙界面实际接触面积与等效变形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微纳尺度界面接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界面 纳米级粗糙度 法向接触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通道液冷板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性能分析
9
作者 周宇轩 赵福云 杨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为了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并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基于微通道液冷板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对锂离子棱柱形电池进行冷却。建立了电池冷却系统的三维热模型,研究高放电倍率、冷却液温度和进口质量流量对电池放电过程中... 为了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并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基于微通道液冷板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对锂离子棱柱形电池进行冷却。建立了电池冷却系统的三维热模型,研究高放电倍率、冷却液温度和进口质量流量对电池放电过程中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组在5C高倍率放电工况下,电池最高温度为301.942 K,温差为1.942 K,达到预期冷却效果;随着冷却液温度降低和进口质量流量增加,电池最高温度降低;随着进口质量流量增加,电池冷却性能改善,但趋势逐渐变小。当冷却液温度为296 K时,电池最高温度为297.662 K;当质量流量为15×10-7 kg/s时,温差为4.407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热管理系统 微通道冷却 最高温度 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概率区间预测
10
作者 王淑青 翟宇胜 +2 位作者 胡文庆 盛世龙 刘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据构成数据集,采用期望最大化—高斯混合模型(EM-GMM)拟合机组健康运行状态下的各监测量的概率密度分布;然后,计算待估样本在给定机组健康状态分布下的负对数似然概率,以作为劣化度指标;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测点劣化度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得到综合劣化度指标;最后,为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优化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代替传统的点预测模型,并使用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和评估,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多数据融合 EM-GMM健康模型 劣化度指标 熵权法 概率区间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摩擦力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7
11
作者 朱恩涌 巫世晶 +2 位作者 王晓笋 邓明星 潜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7-220,236,共5页
建立了一种考虑摩擦力、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啮合误差的2K-H型行星齿轮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啮合齿对间的相对位移,根据啮合区啮合齿对数不断变化的特点,推导出不同啮合齿对间摩擦力力臂计算公式,考虑了... 建立了一种考虑摩擦力、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啮合误差的2K-H型行星齿轮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啮合齿对间的相对位移,根据啮合区啮合齿对数不断变化的特点,推导出不同啮合齿对间摩擦力力臂计算公式,考虑了双齿啮合区的齿面摩擦力对齿轮系统振动的影响,推导了系统多间隙,变参数和多自由度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最后运用变步长Gill积分法求解系统多自由度间隙型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得到了考虑滑动摩擦力影响时系统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摩擦力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时变啮合刚度 齿侧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石端伟 廖冬梅 +4 位作者 王忠华 宋崇杰 王伟 汪言人 陈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1-205,共5页
为满足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需求,构建了"工程认知与工程基础实训""工程技能与工程设计训练"和"工程综合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3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搭建了9个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了跨学科的... 为满足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需求,构建了"工程认知与工程基础实训""工程技能与工程设计训练"和"工程综合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3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搭建了9个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了跨学科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了"创新与实践""动力工程装备技术实践""智能制造实训"和"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金课,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工程训练 创新实践 教学体系 金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A方法的污泥与煤混合物燃烧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培生 李洁 +1 位作者 胡益 余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选取污泥与煤的混合物在6个质量分数水平下进行了差热分析,运用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法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表明反应过程由类挥发分物质的燃烧和类固定碳物质的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混合物的燃烧特性与煤和污泥的特性有关,其... 选取污泥与煤的混合物在6个质量分数水平下进行了差热分析,运用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法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表明反应过程由类挥发分物质的燃烧和类固定碳物质的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混合物的燃烧特性与煤和污泥的特性有关,其反应特性是煤和污泥共同作用的结果.混合物的差热曲线可由煤和污泥单独的曲线与污泥质量分数加权计算得到,煤和污泥混合物燃烧反应过程中各自保持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污水污泥 差热分析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磨损故障的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晓笋 巫世晶 +1 位作者 周旭辉 胡基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7-43,69,共8页
为揭示磨损故障对于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的影响,利用Archard和Weber-Banaschek公式分别计算了齿面动态累积磨损量和磨损齿轮对的时变啮合刚度。建立含有非线性齿侧间隙、内部误差激励和含磨损故障的时变啮合刚度的三自由度齿轮... 为揭示磨损故障对于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的影响,利用Archard和Weber-Banaschek公式分别计算了齿面动态累积磨损量和磨损齿轮对的时变啮合刚度。建立含有非线性齿侧间隙、内部误差激励和含磨损故障的时变啮合刚度的三自由度齿轮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变步长Gill积分方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以系统的激励频率为分岔参数,计算系统的对应的分岔图;引入GRAM-SCHMIDT方法对系统的Jacobi矩阵进行正交化处理,计算系统的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同时结合Poincaré映射图和功率谱验证了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和分岔图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研究发现了系统内部存在的丰富非线性现象,包括倍周期分岔途径、阵发性途径和多种拟周期通过锁相进入混沌的现象;在系统经由拟周期进入混沌的过程中发现了交替出现的拟周期与锁相现象以及拟周期运动时功率谱分量存在的Farey序列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磨损故障的齿轮传动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动力学特性,而系统由周期运动进入混沌运动的途径也是丰富多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 混沌 磨损故障 啮合刚度 齿轮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增磊 巫世晶 +1 位作者 赵文强 王晓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66-71,共6页
针对运动副中存在间隙会使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呈强烈非线性振动特征、严重影响机构运行可靠性问题,在研究运动副间隙动力学建模理论基础上,基于间隙矢量模型,建立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含间隙旋转副的"碰撞铰"模型,并引入传动机... 针对运动副中存在间隙会使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呈强烈非线性振动特征、严重影响机构运行可靠性问题,在研究运动副间隙动力学建模理论基础上,基于间隙矢量模型,建立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含间隙旋转副的"碰撞铰"模型,并引入传动机构动力学模型,利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模拟接触碰撞的法向力,利用修正的库伦摩擦模型模拟接触碰撞的切向力;在特定工况下仿真获得其动态特性,指出多间隙转动副对机构特性有重要影响。研究间隙取不同尺寸时对机构运行可靠性影响,与采用理想运动副建立的连杆机构动态特性对比发现,多间隙转动副的存在会使机构速度、加速度特性产生运动滞后效应,加速度存在强烈冲击、波动现象,并分析产生原因。所用研究方法与参数分析结果可为多连杆传动机构优化设计与可靠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多连杆传动 高速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动态特性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巫世晶 孟凡刚 +1 位作者 赵文强 梁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32,共6页
为研究特高压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宽带非线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接触碰撞及结构柔性的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BAQUS动态显式积分法进行求解。通过改变传动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传动效率优化研究;同时结合试验... 为研究特高压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宽带非线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接触碰撞及结构柔性的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BAQUS动态显式积分法进行求解。通过改变传动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传动效率优化研究;同时结合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结构弹性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5%;机构的应力呈现高频波动特性,且最大应力为568.3 MPa;随着机构瞬时速度的增加,动触头杆件的振动越剧烈;改变机构结构参数可使机构传动效率由79.45%提高到85.65%,且具有更好的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断路器 结构弹性 动态模拟 综合优化 显式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角切圆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勇 魏凤 唐必光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5,共4页
以某电厂 30 0MW ,10 2 5t/h锅炉为模型 ,针对水平烟道的烟温偏差问题 ,进行了锅炉整体冷模试验 ,对炉膛上部、水平烟道及转向室处烟气的流动进行模拟 ,明确了水平烟道内引起烟温偏差的烟气速度场偏置的具体情况及尾部烟道气流分布的特性 .
关键词 锅炉 烟温偏差 冷模试验 气流分布 四角切圆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多机共用尾水系统并网运行稳定性及动态特性分析
18
作者 时有松 张舸 +4 位作者 程建 张东峰 李银斌 赵志高 郑阳 《水力发电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5,共13页
水电站多机共用尾水系统并网运行动态特性复杂,不利于机组高品质调控。为此,建立了水电站多机共用尾水调压室和尾水隧洞并网运行数学模型范式,研究分析了耦合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首先,采用Hopf分岔理论分析了耦合系统多机运行各机... 水电站多机共用尾水系统并网运行动态特性复杂,不利于机组高品质调控。为此,建立了水电站多机共用尾水调压室和尾水隧洞并网运行数学模型范式,研究分析了耦合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首先,采用Hopf分岔理论分析了耦合系统多机运行各机组的稳定域和分岔特性。进一步,仿真分析了典型控制参数对应耦合系统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存在超临界Hopf分岔且不稳定机组的振荡特性会传递到稳定的机组,导致整个耦合系统中的机组发生低频振荡。各机组引水管水流惯性时间常数和负荷占比对耦合系统稳定域影响最大,引水管水流惯性时间常数越大,稳定域越小;负荷占比存在临界点,在临界点左侧负荷占比越大稳定域越大,在临界点右侧负荷占比越大稳定域越小。仅当各机组控制参数均在稳定域内,耦合系统才是稳定的。机组动态调节过程中,调压室水位由自身水力波产生超超低频振荡频谱,机组和电网频率包含由调压室产生的超超低频振荡和由调速系统、电网产生的低频振荡三种频谱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尾水调压室 电网 水轮机调速系统 稳定性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间隙的弹塑性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孟凡刚 巫世晶 +3 位作者 贾俊峰 张增磊 肖杨 李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82,共8页
基于碰撞理论及Johnson-Cook模型,建立了含间隙某型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有限元弹塑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机械系统中分、合闸过程大功率脉冲诱发的复杂宽带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了销轴及轴套挤压变形及失效破坏的产生机理,同时采用动... 基于碰撞理论及Johnson-Cook模型,建立了含间隙某型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有限元弹塑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机械系统中分、合闸过程大功率脉冲诱发的复杂宽带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了销轴及轴套挤压变形及失效破坏的产生机理,同时采用动力显示积分法、通过试验测试及能量平衡理论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间隙会导致销轴和轴套发生接触碰撞,弹塑性会导致碰撞过程中弹簧操动机构的构件发生挤压变形,运动副间隙和构件弹塑性共同分配操动机构输入能量,需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真实的机构动力学响应;适当增加间隙会将弹簧操动机构瞬间的部分驱动能量转换成铰接处接触碰撞的能量,由此降低了构件的弹性变形,缓冲了机构冲击振动。该结果可为机械操动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操动机构 有限元 间隙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对机械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诞梅 刘占辉 +2 位作者 杨长柱 武云鹏 刘先斐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2-465,482,共5页
针对某300MW汽轮发电机组模型,分析了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转动惯量和刚度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轴系整体转动惯量或刚度、还是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变化,都会对扭振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 针对某300MW汽轮发电机组模型,分析了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转动惯量和刚度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轴系整体转动惯量或刚度、还是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变化,都会对扭振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改变对特定阶的扭振的影响虽然不及整体转动惯量和刚度变化的影响大,但也十分显著;对特定振型贡献较大的轴段对此阶轴系扭振影响较大,在振型图上表示为此阶振型在这一轴段处的斜率较大;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改变轴系局部结构,使某阶扭振固有频率避开特定的值,从而达到调频的目的,而在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研究的建模过程中,要精确确定扭振特性敏感性较高的那些部位的机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汽轮发电机组 扭转振动 敏感性 机械参数 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