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117例晚期恶性肿瘤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梁 戈伟 +3 位作者 唐甜 丁万军 石薇 郑永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经典化疗方案治疗临床分期Ⅲ期以上的恶性肿瘤,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经过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117例,采用恩度联合无交叉耐药的化疗药物方案治疗,联合用药2周期后... 目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经典化疗方案治疗临床分期Ⅲ期以上的恶性肿瘤,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经过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117例,采用恩度联合无交叉耐药的化疗药物方案治疗,联合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估患者治疗开始到无疾病进展时间的生活质量。结果 117例患者在完成联合治疗后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58例,疾病进展17例;客观有效率为35.8%,疾病控制率为85.4%。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低下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和稳定,且恩度联合化疗使用的毒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晚期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文君 戈伟 罗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2期57-60,共4页
恶性肿瘤是目前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免疫治疗是除手术、化疗、放疗之外一项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它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 恶性肿瘤是目前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免疫治疗是除手术、化疗、放疗之外一项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它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这两个免疫检查分子,通过抑制T细胞免疫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在部分恶性肿瘤即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癌、膀胱癌治疗中有重要临床意义。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降低T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而阻断此通路则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目前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PD-1、抗PD-L1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本综述旨在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阻滞剂在部分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T细胞免疫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通过EMT调节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庆兰 潘岑 郑永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25-28,共4页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实体癌分化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研究显示,EMT与多种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有关。因此,寻找EMT的相关影响因子作为肿瘤侵袭转移的治疗靶点,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EMT过程的分子机制为出发点,概...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实体癌分化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研究显示,EMT与多种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有关。因此,寻找EMT的相关影响因子作为肿瘤侵袭转移的治疗靶点,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EMT过程的分子机制为出发点,概述中药通过EMT调节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寻找EMT过程的治疗靶点,从而为肿瘤恶性发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敏 戈伟 尹竺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29-32,共4页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因素,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广泛地分布于外周血、唾液、尿液、腹水、胸水、乳汁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中含有大量功能性蛋...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因素,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广泛地分布于外周血、唾液、尿液、腹水、胸水、乳汁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中含有大量功能性蛋白质、mRNA、miRNA、DNA片段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在细胞之间穿梭并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转运与信息交流,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相关纤维细胞的分化、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控以及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调控,进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外泌体在肿瘤缺氧微环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的调控 外泌体 血管生成 转移前微环境 肿瘤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在左右半大肠腺癌中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君 戈伟 伍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4期4-7,1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25、CA724、CA199在左右半大肠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62例大肠腺癌患者,其中左半大肠腺癌97例,右半大肠腺癌65例,收集患...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25、CA724、CA199在左右半大肠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62例大肠腺癌患者,其中左半大肠腺癌97例,右半大肠腺癌65例,收集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临床病理参数资料,比较分析左、右半大肠腺癌的差异。结果 97例左半大肠腺癌患者中CEA、CA125、CA724、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38.1%、25.8%、62.9%、30.9%,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9.8%;65例右半大肠腺癌患者中CEA、CA125、CA724、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53.8%、23.0%、46.2%、40.0%,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4.6%。左半大肠腺癌神经侵犯患者CA125的阳性率、右半大肠腺癌神经侵犯者CA199的阳性率、左右半大肠腺癌脉管侵犯CA199的阳性率与未发生神经侵犯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记CEA、CA125、CA724、CA199在左右半大肠腺癌中存在差异,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阳性率。CA125与CA199对左右半大肠腺癌神经侵犯具有指导意义,CA199对左右半大肠腺癌脉管侵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CA125 CA724 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岑 王庆兰 +1 位作者 郑永法 伍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7期41-44,共4页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继放化疗后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其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药物也可产生广泛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护士作为接受免疫治...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继放化疗后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其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药物也可产生广泛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护士作为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的主要接触点,需要充分认识irAEs及其适当的处理策略,以改善ICPIs治疗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本文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监测与处理策略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 治疗策略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迪 王庆兰 +2 位作者 伍龙 潘岑 邓杨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3期42-45,共4页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管理和科学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本文综述了癌性疼痛的原因和管理方式,更新了目前临床中癌性疼痛的管理手段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此外,...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管理和科学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本文综述了癌性疼痛的原因和管理方式,更新了目前临床中癌性疼痛的管理手段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此外,本文提出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在癌性疼痛护理干预的积极影响,以期为临床中癌性疼痛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疼痛管理 护理 综合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在原发性胃弥漫大B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冠男 戈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6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54例初诊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清CA125水平进行分组:正常组(CA12...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54例初诊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清CA125水平进行分组:正常组(CA125≤35 U/m L)和升高组(CA125〉35 U/m L)。分析CA125水平与性别、B症状、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标(IPI)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54例患者中,正常组34例,升高组20例。两组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症状占比、临床分期、I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不同血清CA125水平的PG-DLBCL患者,其B症状、IPI指数、临床分期不同,而性别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弥漫大B淋巴瘤 CA125 近期疗效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_(a2)-Ⅱ_a期宫颈癌术后盆腔小野放化疗取代盆腔标准野放疗的临床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幸茂晖 戈伟 +6 位作者 冉瑞智 陈典 齐创 黄金汉 张芳 罗丽华 谭冬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925-2929,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盆腔小野放化疗与盆腔标准野放疗治疗Ⅰ_(a2)-Ⅱ_a期术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之间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后的Ⅰ_(a2)-Ⅱ_a期且具有肿瘤复发中危因素行术后治疗的宫颈... 目的:观察采用盆腔小野放化疗与盆腔标准野放疗治疗Ⅰ_(a2)-Ⅱ_a期术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之间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后的Ⅰ_(a2)-Ⅱ_a期且具有肿瘤复发中危因素行术后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盆腔小野放化疗组、盆腔标准野放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盆腔小野放化疗组、标准放疗组的4年生存率分别为97.6%、9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盆腔小野放化疗组的直肠反应及泌尿道反应明显低于标准野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小野放化疗组与盆腔标准野放疗组的4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采用盆腔小野放化疗对行根治性手术的Ⅰ_(a2)-Ⅱ_a期宫颈癌患者中具有中度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患者是可行的,且采用盆腔小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标准放疗组明显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小野放化疗 盆腔标准野放疗 生存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9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梁 戈伟 +2 位作者 罗顺祥 唐甜 丁万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0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进一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9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随...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进一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9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计算患者1~3年生存率。结果 109例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1个月后返院MRI复查结果提示:完全缓解(CR)75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7例,客观有效率(RR)为81.6%,疾病探制率(DCR)为93.6%。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4个月,放化疗过程主要毒性表现在脑组织水肿、消化道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等方面。34例患者经MRI检查证实发生放射性脑水肿,发生几率为31.2%。结论精确的肿瘤切除术后及时的放疗对控制术后残留病灶,完全阻断肿瘤生长根源有重要意义,如能同时接受正规的化疗以及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是目前首选的综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胶质细胞瘤 替莫唑胺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或胸壁复发乳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敏 曹德东 戈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6期4-8,2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或胸壁复发乳腺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研究,搜索年限从建库到2... 目的系统评价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或胸壁复发乳腺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研究,搜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3月22日。研究对象为晚期或胸壁复发乳腺癌,治疗组采用热疗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使用Cochrane手册5.1.0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1.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共5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提高(OR=2.15,95%CI:1.50~3.09,P<0.01)、(OR=2.26,95%CI:1.42~3.60,P=0.0006),白细胞减少(OR=0.75,95%CI:0.43~1.32,P=0.32)、中性粒细胞减少(OR=1.12,95%CI:0.58~2.18,P=0.73)、胃肠道反应(OR=1.00,95%CI:0.59~1.70,P=1.00)、肝肾损害(OR=0.97,95%CI:0.55~1.74,P=0.93)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或胸壁复发乳腺癌可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影响,上述结果尚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联合化疗 化疗 乳腺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量子点技术检测Bcl-2和P53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甜 张端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0,199,共6页
目的通过量子点技术检测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皮肤血管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阐明Bcl-2和P53在皮肤血管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7年至2010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38例(男性16例,女... 目的通过量子点技术检测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皮肤血管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阐明Bcl-2和P53在皮肤血管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7年至2010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38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血管瘤周围正常皮肤组织5例。对所有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根据Mulliken提出的分类标准并结合PCNA的表达情况将所有血管瘤组织分为增生期组和退化期组。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及量子点双染技术检测38例皮肤血管瘤及5例正常瘤旁皮肤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对量子点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并用SPSS 13.0软件对各组量子点染色分析后的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①38例标本中,增生期血管瘤有24例,退化期血管瘤有14例。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增生期血管瘤有Bcl-2和P53表达,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和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Bcl-2和P53表达极弱或无表达。③量子点染色及统计分析显示,Bcl-2和P53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和瘤旁正常皮肤组织(均P<0.05),而退化期血管瘤和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之间Bcl-2和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2和P53在皮肤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cl-2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瘤增生期内皮细胞的凋亡,使其增殖和凋亡失衡;P53可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使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管瘤 BCL-2 P53 免疫组织化学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基因与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剑峰 戈伟 +1 位作者 张文君 郑永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41-44,共4页
结直肠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而转移为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许多癌基因参与其转移过程,其中原癌基因Ras基因被激活后转变成癌基因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目前在... 结直肠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而转移为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许多癌基因参与其转移过程,其中原癌基因Ras基因被激活后转变成癌基因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目前在临床中已通过检测Ras基因状态进行靶向治疗。然而Ras基因的基因状态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总生存期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综述旨在针对K-Ras基因与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K-RAS基因 基因状态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和EZH2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甜 陕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Bmi-1和EZH2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存档蜡块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Bmi-1和EZH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HPIAS-1000高... 目的探讨Bmi-1和EZH2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存档蜡块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Bmi-1和EZH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Bmi-1和EZH2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m i-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2.EZH2基因的表达EZH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H2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EZH2和Bmi-1基因对肺癌的生长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BMI-1 EZH2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N4和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甜 葛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RTN4和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2012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TN4和TG2的表达,分析二者在甲状... 目的探讨RTN4和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2012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TN4和TG2的表达,分析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用SPSS 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α=0.0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RTN4和TG2表达的阳性面积率作双变量相关分析(α=0.05)。结果 1RTN4、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统计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TN4、TG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RTN4和TG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临床分期Ⅰ和Ⅱ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Ⅲ和Ⅳ期组,在低分化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者在不同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性别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RTN4和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 1RTN4和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瘤细胞的过度增殖,抗凋亡增强等有关;2RTN4和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殖、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3RTN4和TG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RTN4 T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DPC4和TGF-β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陕光 唐甜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GF-β1和DPC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GF-β1和DPC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DPC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尿路上皮尿路上皮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DPC4和TGF-β1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DPC4和TGF-β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TGF-β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GF-β1高表达和DPC4低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DPC4 TGF-Β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煜坤 戈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32-35,共4页
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位。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肺癌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目前对KRAS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主要通过直接抑制KRAS基因、改变KRAS膜... 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位。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肺癌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目前对KRAS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主要通过直接抑制KRAS基因、改变KRAS膜定位、抑制KRAS下游效应分子及抑制KRAS突变协同致死基因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对KRAS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现况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KRAS基因突变 抑制KRAS下游效应分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N4和TG2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甜 葛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RTN4和TG2在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 目的探讨RTN4和TG2在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RTN4和TG2表达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RTN4和TG2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增生期组RTN4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生期组TG2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N4和TG2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提示RTN4和TG2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瘤细胞的过度增殖,抗凋亡增强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RTN4 TG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WWOX和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陕光 夏樾 唐甜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WWOX和FHIT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WWOX和FHIT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WWOX和FHIT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WWOX和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低表达是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表现,通过联合检测可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煜坤 戈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2期79-81,85,共4页
目的探讨Ki-67LI值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Ki-67LI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行EGFR突变... 目的探讨Ki-67LI值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Ki-67LI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行EGFR突变检测的共100例,分析Ki-67LI值与EGFR突变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行EGFR突变检测共100例,其中发生突变共57例,突变率为57%。女性、非吸烟以及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更容易出现EGFR突变(P<0.01),EGFR突变情况与Ki-67有关,Ki-67LI值升高更易出现在EGFR突变阳性患者中(P<0.05),并且Ki-67LI值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2.503;95%CI:1.077~5.815;P=0.033)。结论 Ki-67LI值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并且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KI-67 EGFR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