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身杏林树高风——追忆缅怀我国眼底病学科专业主要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孙信孚教授
1
作者 邢怡桥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3-444,共2页
我国著名眼科学专家、眼科医学教育家、我国眼底病学科专业主要奠基人之一、湖北省眼科事业建设的重要引领者、原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原主任孙信孚教授于2017年7月4日在武汉辞世,享年103岁。
关键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中心 眼底病学 奠基人 业主 杏林 献身 全国政协委员
原文传递
PISETI管理模型在预防眼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哲 赵益 +2 位作者 杨素玉 雷丹丹 高月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探讨PISETI管理模型在预防眼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 642例跌倒高危患者,将2016年1~12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患者跌倒,实验组采用PISETI管理模型从患者、信息、... 目的探讨PISETI管理模型在预防眼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 642例跌倒高危患者,将2016年1~12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患者跌倒,实验组采用PISETI管理模型从患者、信息、标识、环境、团队合作、家属六个方面进行预防跌倒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跌倒后的损伤程度及患者预防跌倒意识行为。结果实验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跌倒后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预防跌倒意识行为(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生活习惯、心理情绪、跌倒风险认知)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ISETI管理模型能有效降低眼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减轻跌倒后的损伤程度,对预防跌倒管理具有科学、规范的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ETI管理模型 跌倒 预防 眼科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眼科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8
3
作者 肖璇 蔡菡 +1 位作者 许紫薇 丁俊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0-62,共3页
眼科学课程思政改革要坚持寓价值引领于眼科学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之中,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眼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从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路径着手... 眼科学课程思政改革要坚持寓价值引领于眼科学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之中,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眼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从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路径着手,将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和各环节,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波长炫彩图像特征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璐 陈长征 +3 位作者 易佐慧子 王晓玲 许阿敏 刘珏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7-1002,共6页
目的采用多波长炫彩成像技术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观察其图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急性CSC患者34例34眼。其中男21例21眼,女13... 目的采用多波长炫彩成像技术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观察其图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急性CSC患者34例34眼。其中男21例21眼,女13例13眼;年龄26~61岁,平均(37.41±9.35)岁;发病时间5~45 d,平均(12.00±2.29)d。采集患眼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多波长炫彩成像、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分析同一患眼各眼底成像的特征,并比较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彩色眼底照相图像上渗漏点和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与FFA/ICGA和SD-O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关于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绿色反光区者33眼,占97.06%,表现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但边界不清者1眼,占2.94%;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弱反光区者17眼,占50%;在绿光反射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32眼,占94.11%;在红外光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者33眼,占97.06%。FFA荧光素渗漏点对应处SD-OCT检查显示,19眼表现为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占55.88%,12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粗糙,占35.29%,3眼表现为较大PED,占8.82%。关于RPE渗漏部位,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区内的红色斑驳样改变者29眼,占85.29%;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强反光斑点者2眼,占5.88%;在绿光反射上表现为强反光斑点者5眼,占14.70%;在红外光反射图像上表现为弱反光区中夹杂强反光斑点者33眼,占97.06%。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用于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和渗漏点征象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彩色眼底照相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均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病灶的渗漏点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绿色反射图像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技术的多波长炫彩成像可作为急性CSC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诊断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波长炫彩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 被引量:4
5
作者 龙婷 赵秋雅 +1 位作者 邢怡桥 杜磊 《眼科学报》 2018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眼科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的3 205例患者,按照入院疾病不同,分为3组行眼分泌物细菌培养,对阳性菌株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眼科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的3 205例患者,按照入院疾病不同,分为3组行眼分泌物细菌培养,对阳性菌株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205例患者眼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为8.33%。其中白内障患者1 435例,阳性率为9.13%。青光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总数分别为870,900例,阳性率分别为10.11%,5.3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与白内障组(P=0.0008)、青光眼组(P=0.000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内障与青光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菌种的阳性株以革兰阳性细菌为多,占77.90%,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占革兰阳性菌的66.83%。药敏检查结果示绝大多数菌株都对红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妥布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稍低。结论:术前常规结膜囊无菌化极为重要,尤其是眼前节手术(如青光眼、白内障)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哲 杨素玉 雷丹丹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患者病情和科室既往发生的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确定眼科重点患者。根据分级护理要求及眼科疾病护理常规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武汉大学... 目的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患者病情和科室既往发生的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确定眼科重点患者。根据分级护理要求及眼科疾病护理常规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一科住院的8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3~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一科住院的83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分级护理要求巡视患者并记录,观察组在对照组分级护理的基础上按照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要求巡视患者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全身性急危重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和全身性急危重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人员解答疑问、巡视病房、健康指导、操作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的应用能降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和全身性急危重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夜间护理 重点患者 巡视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填充术后患者眼科辅助俯卧桌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琼 占梦琪 李凡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眼科辅助俯卧桌,改善目前临床眼科辅助工具的不足。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月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使用俯卧枕保持...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眼科辅助俯卧桌,改善目前临床眼科辅助工具的不足。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月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使用俯卧枕保持俯卧位,患者取坐姿时运用原有方式,将俯卧枕置于病床上临时搭建一个俯卧台面。观察组患者术后取卧姿时使用与对照组相同的俯卧枕,取坐姿时,使用眼科辅助俯卧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每日累计俯卧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第2、第3、第7天每天累计俯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眼科辅助俯卧桌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延长累计俯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填充术 眼科辅助俯卧桌 体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袁静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3期87-88,共2页
本文通过总结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眼球解剖三维模型制作、眼科手术直播和视频录制、仿真手术模拟设计和技能培训系统的应用经验和存在问题,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总结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眼球解剖三维模型制作、眼科手术直播和视频录制、仿真手术模拟设计和技能培训系统的应用经验和存在问题,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这将有助于眼科临床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并为解决目前眼科临床教学的困境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眼科临床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手术策略
9
作者 聂玉红 陈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13,18,共4页
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眼外伤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常可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萎缩。治疗方案与脉络膜上腔出血量和其合并的外伤相关并发症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了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各种手术策略。
关键词 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眼外伤 手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何璐 陈长征 +3 位作者 易佐慧子 王晓玲 许阿敏 刘珏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MSI)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黄斑疾病患者69例85眼,其中男62例77眼,女7例8眼;平均年龄(48... 目的探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MSI)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黄斑疾病患者69例85眼,其中男62例77眼,女7例8眼;平均年龄(48.0±11.2)岁。根据是否患CSC分为CSC组45例61眼和非CSC组24例24眼。采集所有患者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和MSI图像。以FFA作为金标准,计算MSI诊断CSC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I与FFA诊断CSC的一致性,评估MSI对CSC的诊断价值。结果MSI诊断CSC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91.7%;假阳性率为8.3%,假阴性率为11.5%,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75.9%,Kappa值为0.754。MSI与FF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0,P=0.180)。在MSI各个波长图像上,620~850 nm波长图像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点效果更佳,呈高反射信号,590~810 nm波长图像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区边界清晰,660~850 nm波长图像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区外的RPE损害更清晰。结论MSI与FFA诊断CSC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CSC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诊断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或首发病毒性结膜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眼科医师的防控策略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雪杰 汪明 +2 位作者 陈长征 杨安怀 金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前,中国在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性流行的工作处于关键阶段。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眼科医务工作者,我们在92例COVID-19患者中发现5例患者合并有结膜炎,其中1例以结膜炎为首发症状然后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些线索提示... 目前,中国在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性流行的工作处于关键阶段。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眼科医务工作者,我们在92例COVID-19患者中发现5例患者合并有结膜炎,其中1例以结膜炎为首发症状然后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些线索提示: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机制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明确;结膜炎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伴随发生的症状还是结膜作为病毒入侵的重要部位有待进一步验证;对大量无症状、轻症或有结膜炎症状的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实施医学隔离和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对于防止疫情的扩散至关重要;对于有结膜炎症状者应与其他病毒性结膜炎相鉴别;密切注意个人的科学防护;建议尽快开发更为敏感的检测技术用于患者泪液或结膜囊拭子的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结膜炎 护目镜 医疗防护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巩膜裂伤缝合评分量表在眼科住院医师手术技能评估中的应用
12
作者 严茜茜 江双红 +2 位作者 苏钰 袁静 陈长征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评估角巩膜裂伤缝合评分量表在眼科住院医师手术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级和2020级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专业的53名住院医师,评分者为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眼科带教医师,培训之前2名评分者应用角巩膜裂... 目的评估角巩膜裂伤缝合评分量表在眼科住院医师手术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级和2020级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专业的53名住院医师,评分者为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眼科带教医师,培训之前2名评分者应用角巩膜裂伤缝合评分量表对各项目进行评分,应用Kappa检验检测其一致性,应用t检验比较住院医师培训前后各项目的评分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及评分者对评分量表的改进意见。结果评分量表中的10个项目中有9项的一致性为良好,一致性较高的项目为“正确识别和使用手术器械”“正确调节和使用显微镜”和“正确选择眼科显微缝线”,Kappa值分别为1.00、0.96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低的项目为“缝线针距”“角膜缝线埋藏”和“缝线跨度”,Kappa值分别为0.58、0.64和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医师培训后手术评分较培训前各项目及总分均有显著提高,培训后总分(48.6±2.10)分,较培训前总分(39.03±5.93)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名评分者均对评分量表能反映住院医师的手术能力表示同意。结论角巩膜裂伤缝合评分量表可作为眼科住院医师显微缝合技能培训的标准化考核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手术培训 评分量表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CSC患眼及其对侧眼脉络膜血管指数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功鹏 易佐慧子 +1 位作者 刘珏君 陈长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脉络膜血管改变,并分析其与中央黄斑厚度(C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cCSC患者38例76眼,并纳入30名年龄、性别、等...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脉络膜血管改变,并分析其与中央黄斑厚度(C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cCSC患者38例76眼,并纳入30名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SE)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人30眼。采用海德堡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拍摄所有受检者的脉络膜图像,测量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总面积(TCA)、脉络膜基质面积(SA)和脉络膜血管腔面积(LA)。比较cCSC患眼、cCSC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间SFCT、LA、SA、TCA、CMT和CVI的差异,并分析SFCT与CVI、SFCT与CMT、CVI与C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CSC患眼、cCSC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间CVI分别为(71.67±5.60)%、(68.33±3.85)%和(64.70±1.88)%,SFCT分别为483.82(409.01,550.87)、444.66(351.25,505.15)和373.46(327.98,405.48)μm。cCSC患眼CMT、SFCT、TCA、LA、CVI显著高于cCSC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cCSC对侧眼SFCT、TCA、LA、CVI高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间SA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CSC患眼SFCT与CVI呈显著正相关(r s=0.703,P<0.001),CMT与SFCT、CVI均无明显相关性(r s=0.181,P=0.278;r=0.231,P=0.164)。结论cCSC患眼及对侧眼SFCT和CVI均较正常人高,cCSC患眼SFCT和CVI稍高于对侧眼,cCSC患者脉络膜血管存在显著扩张。cCSC患眼CMT与SFCT、CVI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脉络膜血管指数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中央黄斑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眼科B型超声图像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应用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薏 周奕文 +2 位作者 陈弟 胡珊 杨燕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2-79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眼科B型超声图像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进行眼科B型超声检查的1278例受试者3600张B型超声图像,以此构建图像数据集,由3位资深专业眼科...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眼科B型超声图像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进行眼科B型超声检查的1278例受试者3600张B型超声图像,以此构建图像数据集,由3位资深专业眼科医师对图像进行标记。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2812张图像和测试集788张图像,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诊断模型,检测模型识别视网膜脱离(RD)、玻璃体积血(VH)及玻璃体后脱离(PVD)的准确性。选取120张独立于数据库的B型超声图像,由3位高年资眼科超声医生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时间,并与模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另选取8位低年资临床医生模型辅助前后分别对独立于数据库的另外150张眼科B型超声图像进行评估,对2次评估结果进行差异分析以评估模型辅助效果。结果本诊断模型识别正常眼、RD、VH、PVD以及其他疾病的准确度分别为0.954、0.909、0.881、0.990和0.920。人机对比中,模型识别各类眼底疾病的准确度与高年资医师相近,评估图像的时间约为高年资医生的1/2。经模型辅助后,8位低年资医师诊断准确度均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该智能评估模型诊断RD、VH、PVD的准确度较高,并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较好地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B型超声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后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长突细胞的分化调控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梦娟 沈吟 《医学综述》 2021年第1期36-41,47,共7页
无长突细胞(AC)是视网膜中亚型最丰富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可分泌多种神经递质,维持视网膜细胞的生长、发育,调控视觉电信号的转导、视敏度、昼夜节律等正常视功能。目前,不同AC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机制仍未完全可知,但内源性调控因子... 无长突细胞(AC)是视网膜中亚型最丰富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可分泌多种神经递质,维持视网膜细胞的生长、发育,调控视觉电信号的转导、视敏度、昼夜节律等正常视功能。目前,不同AC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机制仍未完全可知,但内源性调控因子被认为是AC分化、成熟的关键,也是引起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除参与视网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外,AC还与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全面了解AC的分化、调控及功能,对进一步探索眼科疾病的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长突细胞 视网膜 内源性调控因子 细胞分化 眼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在视觉系统神经示踪及眼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丹瑞 沈吟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2期4440-4444,共5页
腺相关病毒(AAV)属微小病毒科。目前血清型AAV有12种,其因低免疫原性、无致病性、宿主范围广、可长期表达等优点,成为眼科非跨突触病毒示踪和基因治疗中的重要载体,包括携带荧光蛋白后在视觉传导通路中的示踪技术、加入特定元件实现靶... 腺相关病毒(AAV)属微小病毒科。目前血清型AAV有12种,其因低免疫原性、无致病性、宿主范围广、可长期表达等优点,成为眼科非跨突触病毒示踪和基因治疗中的重要载体,包括携带荧光蛋白后在视觉传导通路中的示踪技术、加入特定元件实现靶向结合基因组修饰、作为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等多种应用方式的实现。但AAV载体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靶向细胞的感染效率和特异性不高以及在临床试验中机体免疫反应较重等。因此,未来仍需对AAV的病毒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致视野旁中心暗点1例
17
作者 吕湘云 艾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56-557,共2页
患者女性,43岁。因“右眼鼻上方视野黑影遮挡1个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视力OD1.0OS1.2,眼压OD15mmHg(1mmHg=0.133kPa),OS16mmHg。右眼睑正常,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晶状体轻度混浊,... 患者女性,43岁。因“右眼鼻上方视野黑影遮挡1个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视力OD1.0OS1.2,眼压OD15mmHg(1mmHg=0.133kPa),OS16mmHg。右眼睑正常,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淡,视网膜颞下方分支动脉二级分支走形纤细,黄斑区颞下方视网膜轻度水肿;左眼无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 视网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中心 前房深度 晶状体 玻璃体 黄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眼科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纪开宝 谢丽萍 邢怡桥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物质,是红葡萄酒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其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浆果、桑葚、蓝莓等植物中。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凋亡、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物质,是红葡萄酒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其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浆果、桑葚、蓝莓等植物中。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凋亡、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白藜芦醇可能成为治疗眼部疾病的潜在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白藜芦醇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白藜芦醇的药用价值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干眼症 白内障 青光眼 黄斑变性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现实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系统在黄斑裂孔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19
作者 袁静 王兴昌 +8 位作者 孙锡全 焦辉广 王倩 俞建雄 涂碧玥 严茜茜 赵振 童艳霞 张书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扩展现实(XR)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设备短期使用对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连续招募黄斑裂孔术后单眼低视力患者11例11眼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价基于扩展现实(XR)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设备短期使用对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连续招募黄斑裂孔术后单眼低视力患者11例11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自主研发的视觉康复训练镜LOOKBON T10进行生物反馈训练3个月,比较训练前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敏感度、有效注视率、固视稳定性、阅读速度、视物垂直变形度(MV)和水平变形度(MH)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量表(CVRQoL-25)评分。结果患者训练后BCVA、视网膜敏感度、有效注视率、固视稳定率、阅读速度分别为0.69±0.19、(21.61±2.75)db、(92.43±4.06)%、(93.09±4.31)%和(104.82±21.85)个/min,较训练前的0.85±0.28、(17.71±3.17)db、(31.83±19.05)%、(32.35±19.12)%和(69.64±20.17)个/min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3、-5.987、-11.561、-12.003、-11.682,均P<0.001)。训练后MV和MH分别为(0.29±0.20)°和(0.21±0.24)°,较训练前的(0.44±0.24)°和(0.43±0.41)°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8、4.068,均P<0.01)。训练后CVRQoL-25评分为(1193.18±229.43)分,较训练前的(947.73±203.86)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P<0.001)。结论基于XR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设备能有效改善黄斑裂孔术后视功能恢复不佳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视力 可穿戴电子设备 黄斑裂孔 生物反馈训练 低视力康复 扩展现实 优选视网膜位点 受训视网膜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膜囊冲洗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
20
作者 占梦琪 万珊珊 +1 位作者 黄琼 乐嘉敏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结膜囊冲洗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内眼手术的164例患者(164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和B组,各82例(82眼)。A组术前使用新型结膜囊冲洗装置进行结膜囊冲洗,B组术前使用传统受水器进行结膜囊冲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新型结膜囊冲洗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内眼手术的164例患者(164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和B组,各82例(82眼)。A组术前使用新型结膜囊冲洗装置进行结膜囊冲洗,B组术前使用传统受水器进行结膜囊冲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球结膜充血情况、结膜囊冲洗时间、铺巾浸湿面积。结果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球结膜充血总发生率低于B组,VAS评分低于B组,结膜囊冲洗时间短于B组,铺巾浸湿面积小于B组(P<0.05)。结论使用新型结膜囊冲洗装置可缩短结膜囊冲洗操作时间,减少冲洗液溢出,减轻球结膜充血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冲洗 新型装置 球结膜充血 不良反应 舒适度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