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建设 被引量:1
1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学者是学术发展的未来,武汉大学的未来在于青年学者。为了面向未来,推动青年学者的群体性成长,涵育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学术中坚,
关键词 学术团队建设 人文社会科学 青年学者 武汉大学 “70后” 面向未来 群体性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管理与对策实践——以武汉大学为例
2
作者 乔红军 《黑河学刊》 2013年第8期10-11,共2页
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现有人文社会科研管理系统功能深入分析,剖析该绩效在性能和功能等方面取得成绩;结合国内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人文科研管理手段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管理绩效 现状 对策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评论》《宏观质量研究》联合征文启事
3
《宏观质量研究》 201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从“速度时代”到“质量时代”,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大转型。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形成新竞争优势,必须以质量为重,把质量作为基础性和关键性的要素。经济增长进入质量时代有什么样的现实与理论基础?其主要特征和内在觇律是什么... 从“速度时代”到“质量时代”,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大转型。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形成新竞争优势,必须以质量为重,把质量作为基础性和关键性的要素。经济增长进入质量时代有什么样的现实与理论基础?其主要特征和内在觇律是什么?企业如何通过质量提升实现转型升级?政府部门如何为企业质量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技术机构如何发挥技术优势服务产业发展?适逢《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85剧年、《经济评论》创刊35周年之际,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艾科学版)》编辑部、《经济研究》编辑部、《宏观质量研究》编辑部特联合举办“质量:新常态下的新动力”征文活动,以梳删和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脉搏,助推从“速度时代”到“质晟时代”的重大转型。热忱欢迎各位同台论道,激荡智慧,踊跃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 质量提升 经济评论 征文启事 宏观 经济转型升级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智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4
作者 陶军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9,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些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些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又有进一步的聚焦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体系 战略部署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讲话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5
作者 陈琦 《教育进展》 2022年第8期3050-3054,共5页
立足新发展阶段,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强化政治意识,在落实重大任务和推动业务工作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过程监督,完善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业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 立足新发展阶段,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强化政治意识,在落实重大任务和推动业务工作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过程监督,完善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业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载体建设,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管理部门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人文社科前沿问题 探索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陶军 钱珊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第6期87-96,共10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既是切实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重大实践问题的学术钥匙,更是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深层关怀。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把握好特殊性和普遍...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既是切实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重大实践问题的学术钥匙,更是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深层关怀。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把握好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贯通各种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深入各学科内部,厘清学科发展的脉络与要点,以学术的客观、理性与锐气,聚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 被引量:31
7
作者 周叶中 夏义堃 宋朝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8,共4页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培养 培养模式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始也简,其成也巨--武汉大学校史前段管窥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1,共7页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自强学堂已开始具备近代高校性质,而方言学堂则为自强学堂变名,并于1913年重办,定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湖书院 自强学堂 方言学堂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应用现状与对策探析——以武汉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乔红军 《商情》 2013年第26期255-256,共2页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现有科研管理系统功能与用户组成及角色的深入分析,剖析该系统在性能和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国内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现有科研管理系统功能与用户组成及角色的深入分析,剖析该系统在性能和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国内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管理系统 现状 对策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人文教育应担起一流人才培养的重任
10
作者 吴艳 《求知导刊》 2017年第34期137-138,共2页
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在以学术论文引用率等量化指标为重点的评价体系中始终处于弱势,而这种势弱必将对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通过阐释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剖析人文教育在当下世界一流大学建... 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在以学术论文引用率等量化指标为重点的评价体系中始终处于弱势,而这种势弱必将对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通过阐释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剖析人文教育在当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对大学人文教育体系的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 被引量:21
11
作者 沈壮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3,共10页
乐谱与乐手/融于教/学校之"教"与社会之"教"/"融"是什么状态/涵于制/"魂"与"制"/"依制而行"/"转化入制"/国家治理体系/价值评估制度/行于众/人人都是"筑堤... 乐谱与乐手/融于教/学校之"教"与社会之"教"/"融"是什么状态/涵于制/"魂"与"制"/"依制而行"/"转化入制"/国家治理体系/价值评估制度/行于众/人人都是"筑堤人"/行于细和实/行于乡邦和异域/"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乐学、勇言、修己、实行、常思/化于境/国有所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于教 涵于制 行于众 化于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确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9,共18页
发生在100年前的五四运动,使"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人新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新变化和新趋势,其间经历了许多的思想争论,这些争论主要环绕三个相关联的问题展开:中国要不要选择社会主义?中国要选择何种... 发生在100年前的五四运动,使"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人新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新变化和新趋势,其间经历了许多的思想争论,这些争论主要环绕三个相关联的问题展开:中国要不要选择社会主义?中国要选择何种社会主义?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及其争论,构成了社会主义新价值观在中国思想世界得以确立的主要思想环节。这种社会主义新价值观,不仅具有五四运动的"救亡"性质,而且承继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不能被曲解为"救亡压倒启蒙"来加以贬抑或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锻造学科化基石读新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
13
作者 沈壮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时期,怎样服务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培育一大批热爱祖国、立场坚定的民族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时期,怎样服务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培育一大批热爱祖国、立场坚定的民族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迫切需要回应的重大课题。2011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徐柏才教授等写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着力构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著作。本书有以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科学化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学科化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民族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邓小平理论首要基本问题的新视角——评《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
14
作者 沈壮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作为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始终在探索一个重大的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旧富_裕,再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形象思想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颜鹏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31,共5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所绽露的关于狭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的探索,为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所绽露的关于狭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的探索,为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提供了富于启迪的思路和方法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总体及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形态条件下的"变形的商品"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或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 逻辑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星拱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敏 陈闻晋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1,共5页
王星拱是20世纪中国卓有成就的大学校长、教育家。其科学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思潮,同时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理想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教育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富国强民为志业,力倡科学的普... 王星拱是20世纪中国卓有成就的大学校长、教育家。其科学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思潮,同时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理想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教育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富国强民为志业,力倡科学的普及与发展,重视科学方法的运用,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充分贯彻科学精神。他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实施于大学的办学实践之中,尤其在国立武汉大学创下的办学辉煌,使得其科学教育成就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大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层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石
17
作者 方芸 孙若风 《人文天下》 2021年第5期8-12,共5页
城乡基层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石。实践表明,紧抓城乡基层,特别是乡村,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是一条正确道路。然而,近年来随着乡村的衰落,乡村文化建设也存在僵... 城乡基层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石。实践表明,紧抓城乡基层,特别是乡村,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是一条正确道路。然而,近年来随着乡村的衰落,乡村文化建设也存在僵硬化、同质化、残片化等问题。要想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就必须顺应规律,正确处理好各类关系和原则,实现上下、内外、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等四个方面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层 文化制度 乡村振兴 文旅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时空视域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卿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特定的时空视域提出的一个学术命题。东汉张衡言,“辨方位而正则”。科学理解这一特定时空视域的规定性,正是“辨方位”,是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或基础。作为知识界和现代学术体系的“迟到... 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特定的时空视域提出的一个学术命题。东汉张衡言,“辨方位而正则”。科学理解这一特定时空视域的规定性,正是“辨方位”,是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或基础。作为知识界和现代学术体系的“迟到者”,从“欧洲现代知识谱系中分蘖而成”的新闻传播学,要展现学科的自主性或民族性,改变以“中国经验”注解西方新闻传播学概念与理论的被动局面,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要科学地理解当代中国这一特定时空视域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学术体系 知识谱系 特定时空 学术命题 知识体系构建 迟到者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观念与路径--基于全国50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18
19
作者 沈壮海 张发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106,204-205,共18页
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课题组在我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在创新中实现繁荣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期盼与核心主题。受访者对哲学社会科学创... 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课题组在我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在创新中实现繁荣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期盼与核心主题。受访者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的理解中,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强烈,将学术发展与社会进步有机结合的思维取向突出;对相关主体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意愿高度肯认,对其创新能力与成效的评价相对不高;对优化学术发展环境充满强烈期待,对研究者学术素质因素关注相对不足;肯定和认可推进创新的有关举措与建议,"改进评价机制"等被视为助益创新最需着力之处。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应当坚持队伍建设为先,强化学风建设,增进方法自觉,着力培育战略科学家;坚持学术环境建设为重,优化政策和舆论环境,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聚焦质量与创新的评价环境;在遵循学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科研管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7
20
作者 方卿 张新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53,共8页
创新发展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第一向度。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一是要推动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出版治理效能,促进出版治理体系现代化;二是要推动出版运行机制创新,构建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三是要推... 创新发展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第一向度。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一是要推动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出版治理效能,促进出版治理体系现代化;二是要推动出版运行机制创新,构建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三是要推动出版要素集聚创新,提升出版新质生产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相衔接的出版协同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高质量发展 出版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 数据出版 智能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