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债权人纾困还是政府救助:利用或有资本降低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1
1
作者 John C.Coffee,Jr. 彭倩倩(译) 《清华法律评论》 2014年第1期151-179,共29页
对金融机构而言,增加利润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提高杠杆率,所以在风险和杠杆率的问题上,监管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总是存在着分歧;很多人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不完善的经理人薪酬制度导致的。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实股东... 对金融机构而言,增加利润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提高杠杆率,所以在风险和杠杆率的问题上,监管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总是存在着分歧;很多人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不完善的经理人薪酬制度导致的。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实股东是默许经理人的薪酬制度的,并以此诱使经理人接受高风险和高杠杆率。因此,来自股东的压力才是导致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破产的真正原因。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呢?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做法主要是依靠预防性监管,但本文认为,金融监管的政治经济学已经表明,严格监管之后必然又是宽松监管("监管正弦曲线")。更重要的是,多德弗兰克法案大大限制了监管者救助危机金融机构的权力,而主要是将其纳入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强制清算程序。本文认为,对于有危机但不至破产的金融机构而言,强制清算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更好的选择。本文建议使用或有资本制度,通过或有资本制度,大型金融机构相当比例的债券,在预先约定的条件下会转化为股票。但是,与以往有关或有资本的观点不同的是,本文主张转化后的股权是具有投票权的非转化高级累积优先股。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创造一种天然反对风险而又有投票权的股东,以此来对抗追求高风险、高杠杆率的普通股股东,但是只有在金融机构进入"濒临破产"的最后阶段,才能赋予他们投票权。本文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或有资本证券的设计;第二,最近欧洲发行类似证券的经验介绍;第三,或有资本证券在税收等方面存在的障碍;第四,或有资本制度国际趋同的可能性;第五,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或有资本制度的现有职权。或有资本的时代虽然已经到来,但是哪种制度设计才是最优的,这个问题仍有待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监管 或有资本 多德弗兰克法案 经理人薪酬 清算授权 股东投票权 系统性风险 “大而不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治理的变迁影响:资本市场的完备性和政策引导
2
作者 柯蒂斯·J.米尔豪普特 +2 位作者 陈岱松(译) 齐飞(译) 何铚(译) 《证券法苑》 2023年第1期269-314,共46页
传统观点认为,公司治理体系受单因素驱动。实际上,公司治理体系是两个因素(资本市场完备性和政策引导)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市场完备性决定了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资本市场越完备,对股东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治理越敏感。政策引导是指出于经... 传统观点认为,公司治理体系受单因素驱动。实际上,公司治理体系是两个因素(资本市场完备性和政策引导)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市场完备性决定了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资本市场越完备,对股东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治理越敏感。政策引导是指出于经济政策或社会目的,通过对公司的工具性利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外的其他目的。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两个因素呈动态变化模式。本文的目标是提供改善公司治理的方法,并非精确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东价值 政策引导 双因素 周期
原文传递
论民族主义对公司法的形塑
3
作者 薛前强(译) 骆广兴(译) 《民商法论丛》 2022年第1期329-396,共68页
民族主义对公司法的影响显示了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其方式远远超过主导文献的代理成本这一考虑因素。事实证明,民族主义与公司法之间的联系出奇持久。尽管近来公众对全球化趋势有抵触情绪,但民族主义情绪没有过去历史时期那样明显。新兴... 民族主义对公司法的影响显示了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其方式远远超过主导文献的代理成本这一考虑因素。事实证明,民族主义与公司法之间的联系出奇持久。尽管近来公众对全球化趋势有抵触情绪,但民族主义情绪没有过去历史时期那样明显。新兴的技术进步可能会减少作为民族国家基础的领土边界的重要性。此外,控制型民族主义的一个核心前提是,控制型精英与母国之间存在紧密的忠诚关系和共同利益。然而,具有强烈世界主义倾向的全球精英的崛起及其世界性导向不仅可能影响居住地,更可能影响公司的设立决定。通过“倒置”交易改变公司住所的税收驱动因素激增,这进一步表明国家与公司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即使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在未来可能不再重要,但只要民族主义持续存在,它对公司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束缚就有可能持续下去。该认识足以开启一个全新的研究议程,将公司法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发展后果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更广泛影响纳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公司治理 民族主义 跨国并购
原文传递
新兴市场的企业集团:是典范还是寄生虫?(上) 被引量:12
4
作者 Tarun Khanna Yishay Yafeh 陈文婷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9-166,共8页
由一系列跨行业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所组成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在新兴市场中可谓比比皆是。全世界的企业集团都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又在结构、所有权及其它方面呈现出极大差异。本文提出了企业集团的分类学方法,通过提出假设和出示证... 由一系列跨行业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所组成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在新兴市场中可谓比比皆是。全世界的企业集团都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又在结构、所有权及其它方面呈现出极大差异。本文提出了企业集团的分类学方法,通过提出假设和出示证据,去探测在不同环境下,企业集团形成、流行以及演化的原因。在解释证据过程中,作者特别还关注了以往多数文献忽略的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集团生成时所处的环境差异;二是新近研究所提某些问题的历史证据。作者的论述表明,企业集团是应对不同经济条件的产物,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有时是"典范",有时是"寄生虫"。文末,作者提出了企业集团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企业集团 寄生虫 市场 独立法人资格 历史证据 经济条件 社会福利 跨行业
原文传递
新兴市场的企业集团:是典范还是寄生虫?(下) 被引量:2
5
作者 Tarun Khanna Yishay Yafeh 陈文婷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66,共14页
4.企业集团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4.1企业集团、政治和政府 这部分讨论关注于企业集团、政府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在许多国家,企业集团都能从与政府的密切联系中获益,因此,政治经济学文献常常将企业集团视为依靠政府寻租的“寄生虫”,... 4.企业集团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4.1企业集团、政治和政府 这部分讨论关注于企业集团、政府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在许多国家,企业集团都能从与政府的密切联系中获益,因此,政治经济学文献常常将企业集团视为依靠政府寻租的“寄生虫”,这也是不足为奇的。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如JagdishN.Bhagwati(1982)或AnneO.Krueger(1974)等虽然没有直接研究集团,但也都认同集团(特别是家族控制的企业集团)通过商业活动以权力寻租的观点。的确,在过去几十年里,集团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至于造成似乎所有的企业集团都会极深地介入政治这种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寄生虫 政府寻租 市场 经济学文献 交互作用 权力寻租 商业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