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预防骨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秋菊 张莉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1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预防骨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效果。方法以6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全程血栓防控干预)。比较两组VT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见VTE发生,对照组VTE发生率为13.33%(4/30),... 目的探讨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预防骨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效果。方法以6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全程血栓防控干预)。比较两组VT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见VTE发生,对照组VTE发生率为13.33%(4/3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TE低危风险比例高于对照组,高危及极高危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血管防控干预可有效预防骨科手术患者VTE的发生,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血栓防控干预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榆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梯队人员灾害准备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白治繁 白佳宁 +4 位作者 韦静 宋明芳 刘玉霞 史慧婧 刘珈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585-590,共6页
目的 :了解陕北榆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梯队人员灾害准备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灾害护理相关课程及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7月—1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使用灾害准备度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对... 目的 :了解陕北榆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梯队人员灾害准备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灾害护理相关课程及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7月—1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使用灾害准备度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榆林市12个区县内37家医院的1 440名应急梯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陕北地区护理应急梯队人员灾害准备度得分为(4.42±0.84)分。均分最低的条目为“在灾害情景下,我会被认为是我社区中的关键领导人物”;均分最高的条目为“我认为,在灾害救援中,国家/地区/省市层面的政府支持是充足的”。影响护士灾害准备度的主要因素有:护士的职称、是否接受过灾害知识的继续教育、是否接受过灾害技能培训、是否有救灾经历、是否有发热门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隔离病房工作经历。结论 :陕北榆林地区护理应急梯队人员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需要加强对护理应急梯队人员进行灾害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与学习,提升其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应急梯队 灾害准备度 灾害救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高增峰 袁海军 +4 位作者 蔡文超 李春英 陈斌 乔奇伟 杜海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压力疼痛感觉阈(PPDT)和压力疼痛耐受阈(PPT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可提高疗效和PPDT、PPTO,减轻疼痛、应激反应,改善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 靶点射频消融术 腰背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0
4
作者 任龙龙 张军武 +3 位作者 马永刚 高智 李天清 王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7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随访12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显著,且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保持和减少术后矢状面Cobb角丢失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跨伤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椎骨折 内固定术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永刚 雷云峰 +4 位作者 常彦海 黄向辉 高山松 任龙龙 呼巧龙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均进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分析术后6个月患者Baird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手术前后踝关节VAS评分、踝关节AOFAS评分、距骨软骨MOCART评分... 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对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均进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分析术后6个月患者Baird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手术前后踝关节VAS评分、踝关节AOFAS评分、距骨软骨MOCART评分、同侧膝关节IKDC评分,统计患者移植髂骨存活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Ⅰ、Ⅱ、Ⅲ型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50%、72.73%、54.55%,合计优良率为70.73%。术后6个月,随时间延长,患者VAS逐渐降低,而AOFAS及MOCART评分逐渐升高(P <0.05);术后2个月,IKDC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但术后6个月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 0.05)。术后移植髂骨存活良好,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可有效恢复距骨软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髂骨 移植 距骨 软骨损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永刚 王坤正 王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选择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38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26例,术后均进行系统康复和功能训练。... 目的:分析研究选择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38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26例,术后均进行系统康复和功能训练。随访时间6~12月,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及优良率。结果:手术组26例,优14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4.6%;非手术组38例,优13例,良10例,中9例,差6例,优良率60.5%;两组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平均值手术组为4.014,非手术组11.47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老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s骨折/治疗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整骨 骨牵引复位 石膏 外科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飞 王福平 杜向东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9期904-90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保... 目的: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年后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恢复、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EVO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EV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可以使患者活动功能恢复良好,减轻患者脊柱骨折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 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髓内钉锁定方式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福平 史世勤 +1 位作者 任飞 王伟卓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0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髓内钉锁定方式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观察不同髓内钉锁定方式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检测术后第3天血清中创伤相关分子和骨形成相关分子的含量,创伤相关分子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骨形成相关分子指标包括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骨钙素(BGP)。并于术后第6、9、12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负重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NE、E、SOD、GSH-Px含量均低于对照组,N-MID、PINP、BGP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方式相比,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并为术后骨形成提供良好的局部环境,改善远期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磁力导航 创伤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8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永刚 张军武 +5 位作者 高智 贺加明 陈贵 雷云峰 李宏伟 柴臻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疗效。方法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8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中空螺钉,其中2例行2枚螺钉固定,6例行1枚螺钉固定。术中采用仰卧位...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疗效。方法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8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中空螺钉,其中2例行2枚螺钉固定,6例行1枚螺钉固定。术中采用仰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时间20~65min,平均30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5min。术后8~12周在下地活动前取出固定螺钉。术后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复查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移位现象。术后2例患者下地活动后出现骶髂部疼痛,无需再次手术治疗,给予药物治疗疼痛症状缓解,6例已参加工作。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较为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脱位 关节疾病/外科学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0
作者 白晓兵 任龙龙 路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6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榆林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46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73例。A组采用双切口双钢...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榆林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46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73例。A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B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内侧后倾角(PA)的度数、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短于B组(5.69±1.08 d vs.15.36±1.22 d,P<0.05),A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25±1.86周vs.11.36±1.37周,28.21±1.58周vs.18.52±1.33周,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TPA、PA的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优良率分别为86.3%(63/73)、87.7%(64/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直率为1.4%(1/73),低于B组的16.4%(12/73)(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TPF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固定稳定性,且愈后下肢力线好,膝关节功能恢复率较高,但仍各具优缺点,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锁定钢板 双切口双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中空螺钉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永刚 高智 +2 位作者 张军武 贺加明 雷云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513-1514,共2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下利用中空螺钉内固定及结合外侧植骨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术中沿外踝下方有限切口,应用克氏针撬拨复位临时固定,应用中空螺钉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治疗各种跟骨骨折患者28例共30侧,中空螺钉选择为7.3mm及4.5m...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下利用中空螺钉内固定及结合外侧植骨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术中沿外踝下方有限切口,应用克氏针撬拨复位临时固定,应用中空螺钉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治疗各种跟骨骨折患者28例共30侧,中空螺钉选择为7.3mm及4.5mm直径的半螺纹中空螺钉,其中24例共25侧术中利用外侧有限切口进行植骨。结果: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0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2.5min。术后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均无切口不愈合及感染发生,无骨不连发生。术后2例患者下地活动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状,给予药物治疗疼痛症状缓解。结论:有限切开下利用中空螺钉内固定及结合外侧植骨的技术是一种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骨折 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跟骨 骨移植 方法 骨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单侧椎动脉结扎致颈髓急性缺血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帅 黄蓝萱 +3 位作者 贺高乐 杨宝辉 呼巧龙 李浩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1-551,共11页
目的 :通过兔与人解剖学异同的结扎方法损伤椎动脉,观测急性期颈髓组织缺血变化,了解单侧椎动脉损伤对颈髓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育龄126~140d;雌性17只,雄性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 目的 :通过兔与人解剖学异同的结扎方法损伤椎动脉,观测急性期颈髓组织缺血变化,了解单侧椎动脉损伤对颈髓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育龄126~140d;雌性17只,雄性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段结扎,对照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段分离作为对照。每组分别于术后2h、6h、24h各处死5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方法观测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aspartic protease 3,CASP3)、FBJ三氏小鼠骨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Finkel-Biskis-Jinkins murine osteo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FOS)等指标及其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结扎组兔颈髓组织中的BAX、BCL2、CASP3和FOS蛋白表达所有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9975.00±1007.00;Western Blotting检测:3.81±0.04)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9865.00±1783.00;Western Blotting检测:5.26±0.07)在术后24h时表达最多,CASP3在术后6h时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82218.00±1256.00;Western Blotting检测:3.46±0.08),FOS在术后2h时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3840.00±1584.00;Western Blotting检测:2.46±0.04),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上述蛋白的表达在不同观察节点也不相同,两两比较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X和BCL2随时间增加而增大,CASP3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FOS随时间增加而减小。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扎组兔颈髓组织中的BAX、BCL2、CASP3和FOS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AX(14.48±1.16)和BCL2(10.35±1.67)在术后24h时表达最多,CASP3在术后6h时最多(30.37±2.27),FOS在术后2h时最多(15.65±1.21),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上述mRNA的表达在不同观察节点也不相同,两两比较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X和BCL2随时间增大,CASP3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FOS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结论:结扎兔右侧椎动脉第一段会造成兔颈髓轻度急性缺血损伤,对CASP3的检测提示术后6h时损伤最严重,该缺血损伤可以很快恢复,在24h时已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损伤 椎动脉结扎 中枢缺血 动物实验 日本大耳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斐 郝鹏飞 +3 位作者 郑刚 吕晓 党培业 高智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69-570,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方法,观察组给予前路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入路手术治疗,记录临...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方法,观察组给予前路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入路手术治疗,记录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脊柱Cobb角都低于术前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触觉评分与运动评分都高于术前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后路入路手术,前路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改善患者的触觉与运动功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脊柱Cobb角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入路 后路入路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并发症 脊柱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福平 陈斌 史世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4期2457-2460,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部骨折患者136例,依据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分为疏松组(51例)和对照组(8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部骨折患者136例,依据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分为疏松组(51例)和对照组(85例),其中疏松组患者依据术后药物治疗分为替勃龙组(26例)和钙剂组(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25例),随访12周,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P)、骨钙素(sOC)、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血清sBAP、sOC、sCTx水平方面,替勃龙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钙剂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7.69%,钙剂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44.00%,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1.76%,对照组>替勃龙组>钙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2周内腰椎BMD高于替勃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组和对照组患者腰椎BMD明显高于钙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均差于非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术后给予替勃龙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避免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 非骨水泥型 骨代谢 骨密度 替勃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mm HCS可埋头双向加压螺钉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永刚 呼巧龙 +2 位作者 任龙龙 高山松 雷云峰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82-1084,共3页
腕舟状骨骨折多发于青年人,主要由运动损伤和摔伤所致,且具有隐匿性,占腕舟状骨骨折的19%,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1])。由于腕舟状骨骨折的解剖位置及血液供应少的特殊性,易发生骨不愈合,甚至骨缺血性坏死,其中由于治疗失败发生骨... 腕舟状骨骨折多发于青年人,主要由运动损伤和摔伤所致,且具有隐匿性,占腕舟状骨骨折的19%,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1])。由于腕舟状骨骨折的解剖位置及血液供应少的特殊性,易发生骨不愈合,甚至骨缺血性坏死,其中由于治疗失败发生骨不连约占10%([2]),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腕功能障碍。舟状骨骨折不愈合可导致腕骨塌陷和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石膏固定是治疗无移位腕舟状骨骨折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状骨骨折 治疗失败 疗效观察 加压螺钉 骨缺血性坏死 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不愈合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军武 任龙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PLIF组患者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PLF组患者则给予后外侧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PLIF组患者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PLF组患者则给予后外侧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JOA总分、ODI指数、腰椎、骨盆影像参数与预后效果。结果:PLIF组患者治疗后JOA总分均显著高于PLF组(P<0.05),ODI指数均显著低于PLF组(P<0.05),椎间高度比、节段前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PLF组(P<0.05),滑脱率与盆骨倾斜角均显著低于PLF组(P<0.05),末期随访躯体疼痛、总体健康与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PLF组(P<0.05)。结论: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后路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磷酸化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抑制状态影响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涛 王礼 张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究Foxp3磷酸化通过调节性T细胞功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状态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分组为正常组(无特殊处理)、模型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和实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尾静脉注射T... 目的探究Foxp3磷酸化通过调节性T细胞功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状态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分组为正常组(无特殊处理)、模型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和实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尾静脉注射TNF-α阻滞剂进行治疗)。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TNF-α表达以及试剂盒检测Foxp3磷酸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IL-10、TGF-β的水平显著升高,IL-17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以上指标检测比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TNF-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Foxp3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Foxp3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TNF-α阻滞剂治疗后,大鼠炎症反应水平、TNF-α蛋白表达及FOXP^3磷酸酶活性均降低,机制可能是Foxp3磷酸化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参与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抑制状态,从而一定程度缓解类风湿关节炎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类风湿关节炎 Foxp3磷酸化 调节性T细胞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促骨愈汤联合CT引导下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斌 史世勤 +3 位作者 王福平 陈向波 李涛 李王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自拟促骨愈汤联合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在骨折延迟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于CT引导下行自体红骨髓穿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目的研究自拟促骨愈汤联合自体红骨髓穿刺注射在骨折延迟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于CT引导下行自体红骨髓穿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促骨愈汤,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愈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干预后,研究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红骨髓穿刺联合促骨愈汤能改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骨髓穿刺 促骨愈汤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福平 折树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观察组(为微刨经皮钢板)与对照组(普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对比分析其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并对其各项指... 目的评价并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观察组(为微刨经皮钢板)与对照组(普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对比分析其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普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支架在兔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超 徐飞 +1 位作者 陈向波 付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4期2618-2621,共4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支架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与壳聚糖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模型组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不放入任何材料处理... 目的 探讨壳聚糖支架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与壳聚糖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模型组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不放入任何材料处理,壳聚糖组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后给予壳聚糖支架处理。测量术前2 d、术后12周三组腰椎骨密度,术后24周的腰椎组织学评分;术后24周的腰椎最大负荷、抗弯曲强度与载荷/位移等生物力学;术前2 d、术后12周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骨形成特异性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和骨吸收特异性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CTX)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壳聚糖组术后12周的腰椎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也低于术前2 d(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壳聚糖组骨密度显著增加(P <0. 05);模型组与壳聚糖组术后24周的腰椎组织学评分都显著低于空白组(P <0. 05),壳聚糖组评分高于模型组(P <0. 05);模型组与壳聚糖组术后24周的腰椎最大负荷、抗弯曲强度与载荷/位移等生物力学显著低于空白组,壳聚糖组高于模型组(P <0. 05);与空白组和模型组对比,壳聚糖组术后12周血清中BSAP含量显著上升,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术后12周血清中CTX含量显著下降,而与模型组对比,壳多糖组血清中CTX含量显著上升(P <0. 05)。结论 壳聚糖支架在兔骨质疏松性腰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可促进骨缺损后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从而提高修复效果,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支架 骨质疏松 腰椎骨缺损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