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辅助TIPS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芳 郭文成 汪庆强 《肝脏》 2020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研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和西京医院80例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行GCVE辅助TIP... 目的研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和西京医院80例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行GCVE辅助TIPS治疗)和对照组(行单一TI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术后再出血率和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手术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术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压力梯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T、Alb及TBil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VE辅助TIPS治疗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助于改善静脉曲张,较单一TIPS能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海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70-72,79,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情绪调...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情绪调节、自我监测、合理饮食等生活方式上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随访时的反酸、嗳气、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计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消化性溃疡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 生活方式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中NPSR1、CGRP及IL-6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浆中神经肽S受体1(neuropeptide S receptor 1,NPSR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浆中神经肽S受体1(neuropeptide S receptor 1,NPSR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143例FD患者纳入FD组,其中,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70例(EPS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73例(PDS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NPSR1、CGRP及IL-6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D组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消化不良或胀气(82.52%),其次为嗳气(79.72%)、疲乏(76.22%)及腹痛(75.52%)。FD组患者血浆中NPSR1、CGRP、IL-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0.25±16.40)、(117.43±15.58)、(92.75±6.80)pg/ml,对照组分别为(207.10±14.42)、(172.55±8.90)、(65.60±7.35)p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DS组患者血浆中NPSR1、CGRP、IL-6水平分别为(158.55±17.43)、(106.72±14.65)、(88.42±7.15)pg/ml,EPS组分别为(182.00±16.66)、(128.54±16.64)、(97.50±6.75)p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FD患者血浆中NPSR1、CGRP表达水平下降,而IL-6表达水平升高,提示NPSR1、CGRP及IL-6的表达水平与FD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白介素-6 神经肽S受体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40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文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652-1653,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IPS联合GCVE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40例,术后随访3年,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前门脉压...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IPS联合GCVE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40例,术后随访3年,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前门脉压力平均为26.22±5.75cmH2O,术后门脉压力平均为16.24±4.79cmH2O,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9.22,P〈0.05);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6~48月)间有6例患者再发出血,再出血率为16.7%;患者术前与术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IPS联合GCVE能够迅速降低门脉压力,有效的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且术后恢复快,再出血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外科学高血压 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门静脉宽度及凝血功能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相关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宁 谢元元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5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门静脉宽度及凝血功能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以1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160例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门静脉宽度及凝血指标,分析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门静脉宽度及凝血功能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以1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160例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门静脉宽度及凝血指标,分析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门静脉宽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门静脉宽度及凝血指标水平均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监测上述指标的水平变化对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参数 门静脉宽度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情况、疾病进展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媛 吴春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6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情况、疾病进展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 目的探究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情况、疾病进展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内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oP-Q)各维度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情况及疾病进展恐惧,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all危险性积分 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疾病进展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水平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娜 张瑞芹 +5 位作者 李春霞 东冰 周路路 张楠 徐光华 武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471-2475,共5页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40 U/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一步研究影响肝组织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因素。方法185例ALT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作...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40 U/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一步研究影响肝组织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因素。方法185例ALT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者(A2~A3)29例,占15.7%;肝组织明显纤维化者(F2~F4)32例,占17.3%。回顾性分析纳入者的人口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HR=1.078、1.492,P=0.019、P<0.001);家族史、HBsAg和LSM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HR=4.398、0.343、1.308,P=0.023、0.022、0.008)。ALT、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742(P<0.05);以ALT≥30.5 U/L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5.2%、73.7%、67.9%;以LSM≥6.4 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1.7%、83.3%和75.4%。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AUC为0.688(P<0.05);以血清LSM≥8.1 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40.6%、92.8%和85.4%。结论在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的患者中,正常的ALT水平并不总是代表肝组织没有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的存在;高ALT水平和高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家族史、低HBsAg和高LSM水平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ALT水平与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肝脏炎性反应程度,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eAg 肝脏弹性测量值 肝活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OX-2和NF-κBp65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小玉 冯义朝 《西部医学》 2013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NF-κBp65、COX-2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例中COX-2、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亚甲兰染色检测Hp。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NF-κBp65、COX-2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例中COX-2、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亚甲兰染色检测Hp。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的Hp感染率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94,χ2=6.71,χ2=10.60,P<0.01)。胃癌(GC)的Hp感染率与CS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1.37,P>0.05)。②CAG、IM、DYS的COX-2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81,χ2=5.96,χ2=16.57,P<0.05)。GC的COX-2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χ2=34.50,P<0.01)。③CAG、IM、DYS的NF-kBp65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71,χ2=9.02,χ2=20.74,P<0.05)。GC的NF-kBp65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χ2=30.71,P<0.01)。结论 Hp感染诱导COX-2和NF-kB表达发生在胃癌形成的早期阶段。COX-2和NF-kBp65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环氧合酶-2 核因子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131 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文成 李娜 +2 位作者 王芳 张宁 刘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术时加入131 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被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TACE介入术治...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术时加入131 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被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TACE介入术治疗和在TCACE术灌注化疗药物后继续给予131Ⅰ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3.8%和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和73.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与对照组的33.3%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418.7±67.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04.7±71.5)ng/m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7±3.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4.2±3.3)g/L,P<0.05];在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死亡7例(16.7%),对照组死亡12例(28.6%,P<0.05);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和TNM分期Ⅳ期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2.354,P=0.027;OR=2.670,P=0.011;OR=3.071,P=0.004)。结论在采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时,加入131 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但对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和TNM分期较晚的患者,治疗效果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131 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 预后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芳 高晓霞 汪庆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NASH患者,其中35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口...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NASH患者,其中35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口服,另37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黄连解毒汤治疗,均治疗观察12周。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计算脂肪肝指数(FLI),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每克粪便所含的细菌计数。结果在治疗12 w末,观察组胁肋胀痛、脘腹胀满、周身困重和口干口苦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4±0.6)分、(0.7±0.4)分、(1.2±0.6)分和(1.0±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0.8)分、(1.3±0.6)分、(1.8±0.9)分和(1.5±0.6)分,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HOMA-IR、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为(5.4±0.7)mmol/L、(4.1±0.7)、(4.7±1.1)mmol/L和(2.6±0.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0.9)mmol/L、(4.9±0.8)、(5.6±1.3)mmol/L和(3.1±0.9)mmol/L,P<0.05];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7.2±7.4)U/L和(43.5±6.2)U/L,显著低于对照组[(62.3±8.1)U/L和(57.9±8.4)U/L,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CAP和FLI水平分别为(25.1±2.0)kg/m^(2)、(252.6±12.7)db/m和(19.8±4.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1±2.0)kg/m^(2)、(261.1±15.2)db/m和(22.9±4.2),P<0.05];观察组粪肠杆菌计数为(7.4±0.9)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CFU/g,P<0.05],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分别为(8.3±1.1)CFU/g和(8.9±1.0)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1.2)CFU/g和(8.0±0.9)CFU/g,P<0.05]。结论应用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NASH患者临床证候,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短期改善肝功能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黄连解毒汤 益生菌 中医症候积分 肠道菌群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核转录因子-κBp65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小玉 冯义朝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ylori)感染、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胃癌(GC)标本80例,非典型增生(Dys)40例,萎缩性胃炎(CAG)30例,肠上皮化生(IM)30例,浅表性胃炎(CSG)30例,... 目的探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ylori)感染、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胃癌(GC)标本80例,非典型增生(Dys)40例,萎缩性胃炎(CAG)30例,肠上皮化生(IM)30例,浅表性胃炎(CSG)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亚甲兰染色检测Hpylori。结果 CSG、GC中Hpylori阳性和阴性病例NF-κBp65表达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在CAG、IM、Dys的Hpylori阳性病例中NF-κBp65表达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病例(42.1%vs 7.7%、67.9%vs 18.2%、78.6%vs 25.0%)。结论Hpylori感染诱导NF-κBp65表达发生在胃癌形成的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核转录因子-κB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68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来启 许莲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259-1260,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芳 张宁 +1 位作者 汪庆强 李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9期2051-2055,共5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5只C57BL/6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5只C57BL/6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5只。模型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通过饮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联合治疗组小鼠给予益生菌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比较3组小鼠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结肠长度、脾脏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肉眼评分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A、IL-10]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结肠长度、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例以及血清IL-10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脾脏指数、DAI评分、肉眼评分、外周血CD8^(+)细胞百分率以及血清TNF-α、IL-6、IL-17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小鼠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结肠长度、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例以及血清IL-10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肉眼评分、外周血CD8^(+)细胞百分率以及血清TNF-α、IL-6、IL-17A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而发挥抗炎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 美沙拉嗪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文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治疗。...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4周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声影像学脂肪肝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与氧化应激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Α-硫辛酸 2型糖尿病 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环氧合酶-2表达与胃癌变的关系
15
作者 陈随才 刘小玉 韩国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ylori)感染、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胃癌(GC)标本80例,非典型增生(Dys)40例,萎缩性胃炎(CAG)30例,肠上皮化生(IM)30例,浅表性胃炎(CSG)30例,应用免疫... 目的:探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ylori)感染、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胃癌(GC)标本80例,非典型增生(Dys)40例,萎缩性胃炎(CAG)30例,肠上皮化生(IM)30例,浅表性胃炎(CSG)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用亚甲兰染色检测H.pylori.结果:CSG,GC中H.pylori阳性和阴性病例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AG,IM,Dys中的H.pylori阳性病例中COX-2表达高于H.pylori阴性病例(52.9%vs7.6%,52.6%vs9.0%,67.9%vs33.3%).结论:H.pylori感染诱导COX-2表达发生在胃癌形成的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螺杆菌 幽门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2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陈随才 刘小玉 王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424-1425,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治疗 脾功能亢进 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疗效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贾娇 王芳 +1 位作者 张波 武琼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熊去氧胆酸(UCDA)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UDCA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熊去氧胆酸(UCDA)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UDCA治疗,给予观察组UDCA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1年。结果在治疗1年末,观察组应答36例(7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例(52.0%,P<0.05);观察组血清ALP水平为(132.6±37.9)U/L,显著低于对照组[(151.6±47.1)U/L,P<0.05],GGT水平为(162.8±17.8)U/L,显著低于对照组[(189.7±18.0)U/L,P<0.05],TBA水平为(12.0±1.7)0x0E?SymbolmA@0x0F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6.2±2.1)0x0E?SymbolmA@0x0Fmol/L,P<0.05];观察组血清25-(OH)2-D3为(19.0±4.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2±3.8)ng/mL,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3.4±1.1)%,显著高于对照组[(3.0±0.8)%,P<0.05],Th17细胞百分比为(1.5±0.8)%,显著低于对照组[(1.9±1.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DAO水平分别为(3.3±1.1)U/mL和(4.0±1.7)U/mL,D-乳酸水平分别为(2.1±1.6)mmol/L和(2.5±2.0)mmol/L,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4±0.1)EU/mL和(0.6±0.2)EU/mL,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UDCA联合骨化三醇胶丸能显著改善PBC患者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骨化三醇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宁 王玲玲 +2 位作者 邓雍 郭文成 王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选取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低(0.5 mL/kg)、中(1.0 mL/kg)、高(2.0 mL/kg)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其... 目的探讨大黄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选取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低(0.5 mL/kg)、中(1.0 mL/kg)、高(2.0 mL/kg)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均构建急性胰腺炎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5(ATG5)]、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磷酸化α亚基的真核起始因子2(p-eIF2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以及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和ATG5)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p-eIF2α、GRP78、CHOP)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MDA、IL-6、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TC、TG、LDL-C、MDA、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HDL-C、SOD和GSH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黄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能够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来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水平,且2.0 mL/kg的大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黄 线粒体自噬 急性胰腺炎 内质网应激 脂质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败血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琼 孙洋 +1 位作者 刘娜 张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败血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体积(V)、电导率(C)和散射(C)参数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0例,其中发生败血症39例,普通感染组46例,未感染45例。使用C...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败血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体积(V)、电导率(C)和散射(C)参数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0例,其中发生败血症39例,普通感染组46例,未感染45例。使用COULTER LH 750/LH 75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率(MNS),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单核细胞平均电导率(MMC)、单核细胞平均散射率(MMS),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平均电导率(MLC)和淋巴细胞平均散射率(ML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诊断败血症的效能。结果败血症组中性粒细胞MNV和MNC分别为(149.5±9.8)和(148.6±9.6),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144.3±8.9)和(144.6±8.6),P<0.05】或未感染组【(139.9±7.6)和(140.8±7.1),P<0.05】;败血症组单核细胞MMV为(179.6±11.3),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170.3±10.6),P<0.05】或未感染组【(165.3±8.6),P<0.05】;败血症组淋巴细胞MLV为(90.1±5.1),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87.8±4.6),P<0.05】或未感染组【(84.1±4.3),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MNV、MMV、MLV、APACHE II和SOFA各单指标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败血症的AUC分别为0.756、0.768、0.681、0.796和0.794,而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达到0.847,其诊断效能最高(P<0.05)。结论应用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败血症具有较好的效能,临床上可以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败血症 白细胞体积 电导率 散射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和sCD163水平预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党玲 贾皑 王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和可溶性CD163(sCD163)预测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SALF患者和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5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BP和sCD163。记录死亡...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和可溶性CD163(sCD163)预测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SALF患者和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5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BP和sCD163。记录死亡例数,获得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肝衰竭患者血清LBP和sCD163水平分别为(110.28±19.21)ng/ml和(123.19±10.22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19±5.66)ng/ml和(35.49±4.31)ng/ml,P<0.05】;29例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LBP和sCD163水平分别为(134.32±12.11)ng/ml和(143.11±9.19)ng/ml,均显著高于31例生存患者【分别为(93.21±7.11)ng/ml和(97.19±4.33)ng/ml,P<0.05】;SALF患者血清LBP和sCD163水平与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r=0.9456、r=0.912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BP、sCD163和MELD评分预测SALF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9182、0.9830和0.8534(P<0.05)。结论应用血清LBP和sCD163预测SALF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肝衰竭 内毒素结合蛋白 可溶性CD16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