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CT对慢性肾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艳 杨岚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430-34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慢性肾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榆林市星元医院诊治的3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社区性肺炎患者为肺炎组,6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肺外感染患者为感染组,65例慢性肾脏病...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慢性肾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榆林市星元医院诊治的3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社区性肺炎患者为肺炎组,6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肺外感染患者为感染组,65例慢性肾脏病无感染患者为无感染组,30例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CT对慢性肾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并观察PCT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URB-65评分)相关性。结果 PCT对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合并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35、0.938、0.978、0.612,最佳临界值为0.54 ng/mL;对鉴别诊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和一般感染的AUC为0.89,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46、0.944、0.718、0.227,最佳临界值为0.71 ng/m L;血清PCT水平与URB-65评分及抗菌药物治疗时间成正比(r=0.692、0.616,P<0.05)。结论 PCT可用于诊断慢性肾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并能够对肺炎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时长做出相应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慢性肾脏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感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阿梅 刘晓荣 王艳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383-1386,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7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7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吸气阻力(Ri)、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丙二醇(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_(1)、FEV_(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3.87±0.21)L、(78.31±4.11)L、(64.31±3.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0.16)L、(67.51±5.09)L、(54.41±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i、PIP、Pplat、PEEPi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9.13±1.21)cmH_(2)O、(21.09±3.22)cmH_(2)O、(15.31±2.65)cmH_(2)O、(3.89±0.76)cmH_(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1±1.87)cmH_(2)O、(25.71±5.11)cmH_(2)O、(20.54±3.28)cmH_(2)O、(5.12±0.41)cmH_(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GSH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5.69±0.71)nmol/L、(6.89±1.09)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4±0.67)nmol/L、(10.54±2.11)mg/L,SOD升高,且观察组为(28.19±4.18)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41±5.0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Ⅱ型呼吸衰竭 乌司他丁 还原型谷胱甘肽 呼吸力学 肺功能 氧化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T辅助细胞NKT细胞水平与疾病发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阿梅 王艳 《安徽医学》 2016年第9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T辅助细胞、NKT细胞水平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129例肺结核患者(初治肺结核患者85例,复治肺结核患者44例)与3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NKT细胞的...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T辅助细胞、NKT细胞水平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129例肺结核患者(初治肺结核患者85例,复治肺结核患者44例)与3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NKT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检测。初治患者接受治疗1年后,比较分析T辅助细胞、NKT细胞水平。结果初治肺结核患者Th2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Th1细胞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复治肺结核患者体内T辅助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P<0.05);而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的NKT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辅助细胞在不同程度初治肺结核患者中表达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越重,T辅助细胞表达率越高。不同程度初治肺结核患者的NKT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T辅助细胞与NKT细胞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T细胞可以有助于肺结核疾病的判断,但对于不同类型及严重程度的结核病判断需要T辅助细胞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T辅助细胞 NKT细胞 疾病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特异因子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阿梅 白红艳 +1 位作者 王艳 刘晓荣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908-1910,共3页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特异因子(Periostin)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3)和中-重度组(n=27)...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特异因子(Periostin)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3)和中-重度组(n=27),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所有受检者的Periostin、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分析仪对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进行测定,采用肺功能仪器对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的Periostin、Ig E、EOS%及FEV1pred%水平,并将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组患者的Periostin、Ig E、EOS%和FEV1pred%水平分别为(9.83±4.54)ng/mL、(534.46±98.32)IU/mL、(0.067±0.041)和(0.54±0.18),均明显低于中-重度组的(22.81±10.22)ng/mL、(393.23±103.43)IU/mL、(0.035±0.021)、(0.83±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eriostin、Ig E及EOS%水平[治疗前(15.58±4.34)ng/mL、(454.28±43.23)IU/mL、(0.049±0.021);治疗后(11.25±5.27)ng/mL、(431.23±46.19)IU/mL、(0.041±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6.46±3.23)ng/mL、(183.83±28.24)IU/mL、(0.032±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eriostin、Ig E及EO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riostin与Ig E、EOS%呈正相关(r=0.512、0.384,P<0.01),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734,P<0.01)。结论 Periostin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治疗后转归状况密切相关,其可用于临床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病 成骨细胞特异因子 转归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娟 周明春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3162-3164,共3页
肺癌患者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其主要依赖于血管生成,属于实体瘤,具有一定隐匿性,进展迅速,无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确诊时往往已错失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多为中晚期[1]。化疗治疗毒副作用较大,还会损伤正常细胞,且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不敏... 肺癌患者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其主要依赖于血管生成,属于实体瘤,具有一定隐匿性,进展迅速,无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确诊时往往已错失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多为中晚期[1]。化疗治疗毒副作用较大,还会损伤正常细胞,且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不敏感。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发现中医药在癌症患者化疗方面有不错的疗效,能否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等[2]。本次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固本解毒汤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时间 早期临床表现 非小细胞肺癌 医学水平 临床疗效 毒副作用 化疗药物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华 张磊磊 姜媛媛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6期977-978,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差异。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后复查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80例对照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18例,...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差异。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后复查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80例对照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18例,观察和比较各组凝血指标以及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Hb、D-D、F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别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0.05);中度组患者低于重度组(P<0.05)。结论慢阻肺病情越严重血栓前状态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患者抗病毒干预持续应答后发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冬宇 白劼 +1 位作者 张文华 郝艳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356-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抗病毒干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后发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本院130例HC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HCV抗病毒治疗,记录SVR情况。出院后随访记...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抗病毒干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后发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本院130例HC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HCV抗病毒治疗,记录SVR情况。出院后随访记录HCC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HCC,将获得SVR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HCC)和对照组(未发生HCC)。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病理特点,采用Cox多因素风险模型探讨经HCV抗病毒干预后获得SVR患者发生HCC的高危因素。【结果】130例患者中98例达到SVR效果,SVR率为75.38%,在98例患者中,随访期间共发生HCC6例,发生率6.12%。不同预后患者DAA治疗情况、肝脏状态、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风险分析显示ADD治疗情况、肝脏状态及AFP水平是HCV抗病毒治疗获得SVR的患者后发生HCC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HCV抗病毒干预治疗后达到SVR的患者,患者DAA治疗情况、肝脏状态及AFP水平是影响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治疗 抗病毒药 肝细胞/病因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
8
作者 王艳 杨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8期29-30,共2页
目的分析ICU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2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菌的分布情况。结果阳性痰培养结果中,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最高... 目的分析ICU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2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菌的分布情况。结果阳性痰培养结果中,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最高(84.21%)。药敏试验中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未见耐药;革兰阴性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其中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及亚胺培南的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在ICU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比例高,且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原菌构成 耐药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阿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3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住院部共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住院部共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富马酸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焦虑、抑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_1、FEV_1/FVC、6 min步行距离及SAS、SD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FEV_1、FEV_1/FVC、6 min步行距离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发生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治疗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力学、血气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文华 曾多 张磊磊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431-24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力学、血气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榆林市星元医院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动态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力学、血气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榆林市星元医院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动态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接受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呼吸力学、血气指标及细胞因子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气道压(mPaw)、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及气道阻力(Raw)等呼吸力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pCO2/FiO2)血气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老年重症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指标,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盐酸氨溴索 重症肺炎 血气指标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检测在肺癌发热患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华 高彩霞 张磊磊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8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发热患者感染诊断中采用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间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108例肺癌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感染与发热情况不同分为感染加发热组42例、感染不发热组26例、癌性发... 目的探讨肺癌发热患者感染诊断中采用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间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108例肺癌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感染与发热情况不同分为感染加发热组42例、感染不发热组26例、癌性发热不感染组30例和不发热不感染组10例,比较四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表达水平为(0.72±0.11)μg/L,高于非感染组的(0.17±0.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加发热组患者血清PCT表达水平最高,为(0.71±0.13)μg/L,癌性发热不感染组为(0.41±0.10)μg/L,感染不发热组为(0.36±0.07)μg/L,不发热不感染组为(0.16±0.04)μg/L。感染加发热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可有效评估肺癌发热患者的感染情况,针对感染性发热与癌性发热的鉴别诊断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肺肿瘤 发热 感染 癌性发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