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钟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探讨叙事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在某医院心理睡眠科就诊的123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 探讨叙事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在某医院心理睡眠科就诊的123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心理弹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情绪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弹性评估显示,观察组乐观、坚韧与控制、自强等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中,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8%)。结论 叙事护理可有效调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状态,提升心理弹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 抑郁 情绪状态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疗效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钟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旨在探析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间确诊的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患... 旨在探析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间确诊的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焦虑程度、抑郁水平、认知功能以及行为适应能力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估后发现:观察组在这些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和行为适应能力的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心理护理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 青少年 焦虑抑郁障碍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梁丽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5-008,共4页
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将其分为利培酮组(40例)和阿立哌唑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阿立哌唑组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 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将其分为利培酮组(40例)和阿立哌唑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阿立哌唑组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均低于利培酮组;临床疗效(97.50%)高于利培酮组(85.00%);SBP、DBP、FPG、TG、BMI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均低于利培酮组;MCCB评分,BDNF、TrkB、GDNF等指标也比利培酮组高;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P>0.05。结论 阿立哌唑较利培酮而言,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代谢情况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经按摩联合康复干预在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韦钦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开展循经按摩联合康复干预,观察其效果。方法 70例婴幼患儿收集于2023年-2024年之间,两年24个月份均为观察时间,根据干预差异分为两个小组开展对比,康复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按摩+康复组实施循经按摩+康复干预... 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开展循经按摩联合康复干预,观察其效果。方法 70例婴幼患儿收集于2023年-2024年之间,两年24个月份均为观察时间,根据干预差异分为两个小组开展对比,康复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按摩+康复组实施循经按摩+康复干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35例,对比发育、智育和运动等情况。结果(1)干预后按摩+康复组身高体重明显优于康复组。(2)干预后按摩+康复组MDI、PDI评分均高于康复组。(3)干预后按摩+康复组GMQ、FMQ、TMQ评分均高于康复组。(4)按摩+康复组满意度占比97.147%,高于康复组的82.85%,(p<0.05)。结论 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开展循经按摩联合康复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该种方式值得推广、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循经按摩 康复干预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承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科2009-06—2012-06住院治疗的320例糖尿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320例患者中共42例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精神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科2009-06—2012-06住院治疗的320例糖尿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320例患者中共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13.1%;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以呼吸系统为首位,占40.5%(17例),其次为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及泌尿系统(23.8%、11.9%和9.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住院时间是糖尿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42例患者病原菌阳性率为61.9%(2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7%(15株),革兰阳性菌占30.8%(8株),真菌11.5%(3株)。结论糖尿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糖尿病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医院意外事件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6
作者 黎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8X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精神病患者采取的防止意外事件产生及护理管理措施。常见的事件有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纵火、逃跑出走、噎食、跌伤...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精神病患者采取的防止意外事件产生及护理管理措施。常见的事件有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纵火、逃跑出走、噎食、跌伤等,产生原因及对意外事件的防范,包括躯体合并症的处理,重点时段、重点患者的管理,建立安全的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结果:108例患者均实行护理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件产生。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效地避免了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患者 意外事件 原因及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脐环穴结合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侯宏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37-040,共4页
分析对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提供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样本选取的时间、样本对象等分别为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120例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对其提供针刺脐环穴... 分析对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提供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样本选取的时间、样本对象等分别为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120例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对其提供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阿普唑仑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论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效果、血清指标改善效果、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效果等更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 采用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的方式对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对患者的整体情况纠正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脐环穴 交泰丸 心肾不交型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融入认知重建技术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陈春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31-234,共4页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融入认知重建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老年抑郁症患者50例,根据时间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及认知重建技术。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认知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融入认知重建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老年抑郁症患者50例,根据时间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及认知重建技术。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认知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中融入认知重建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心理护理 认知重建技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安全性的影响
9
作者 黄自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9-0102,共4页
分析精神分裂症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 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研究人数为190例,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比较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 分析精神分裂症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 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研究人数为190例,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比较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该疗法有助于患者氧化应激能力的提高,使氧化自由基得以有效清除,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对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含量进行有效调节,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 心理状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检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10
作者 陆春兰 韦少凤 吴勇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1-0124,共4页
分析不规则抗体(IA)检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0例输血患者,其中140例为对照组,输血前未进行IA检验;140例为观察组,输血前实施IA检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IA筛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14... 分析不规则抗体(IA)检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0例输血患者,其中140例为对照组,输血前未进行IA检验;140例为观察组,输血前实施IA检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IA筛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140例患者中,共25例(17.86%)IA检验为阳性,有输血史15例,占比60.0%,无输血史10例,占比40.0%,有妊娠史16例,占比64.0%,无妊娠史9例,占比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 输血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常用方法,在应用中极易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可通过IA筛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安全性 不良反应 抗体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
11
作者 覃秋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25-0028,共4页
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鉴别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比较经腹部、经阴道彩超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阴道彩超的诊断效能高于经腹部检查(P<0.05)。结论 ... 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鉴别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比较经腹部、经阴道彩超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阴道彩超的诊断效能高于经腹部检查(P<0.05)。结论 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升检查准确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宫外孕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左心衰51例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鋆 莫小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1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急诊救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51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院前急救措施,患者到达急诊...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急诊救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51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院前急救措施,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按照急性左心衰院内常规急救措施实施急救。观察组患者首先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实施急救治疗的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从发病到急救时间为(18.3±4.7)min;对照组为(32.7±5.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左心衰急救时间,提高临床急救效果,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急救模式在急诊抢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鋆 莫小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7期106-107,共2页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0例采用团队式急救模式进行救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的1000例患者资料作...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0例采用团队式急救模式进行救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的100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救治效果。结果本研究2000例患者中轻伤458例(占22.9%),重伤1542例(占77.1%);其中对照组轻伤230例(占23.0%),重伤770例(占77.0%)。观察组轻伤228例(占22.8%),重伤772例(占77.2%)。观察组的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治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开展团队式急救模式能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急救模式 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鋆 莫小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22期16-17,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2].高血压脑出血发病过程中对于血压的测定往往不可靠,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依靠高血压病史为主要依据.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不断升高,高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2].高血压脑出血发病过程中对于血压的测定往往不可靠,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依靠高血压病史为主要依据.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不断升高,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约占脑出血总体发病率的70%左右,病死率高达50%左右[3].年龄多在50岁~70岁之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课外活动问题与对策探析——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建荣 韦建琨 +1 位作者 邓金萍 许世华 《科教导刊》 2017年第7Z期173-175,共3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总结我校学生课外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内容上缺乏特色与创新、形式上单一化、活动设施不完善、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淡薄、活动辐射力小。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管理系统,将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并适当引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总结我校学生课外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内容上缺乏特色与创新、形式上单一化、活动设施不完善、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淡薄、活动辐射力小。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管理系统,将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并适当引入社会资源投入课外活动,同时给学生开设合理分配闲暇时间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活动 主要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2种比对方案实现实验室间常规化学检验项目检测结果一致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欧宁江 刘晓春 +4 位作者 崔燕宁 王小芳 郭柳薇 何毅 周向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运用2种比对方案对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常规检验项目进行方法比对、偏倚评估和校准,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项目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量值溯源,为实现不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一致性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参照WS/T407-2012文件,通过对各检测... 目的运用2种比对方案对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常规检验项目进行方法比对、偏倚评估和校准,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项目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量值溯源,为实现不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一致性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参照WS/T407-2012文件,通过对各检测系统参加该研究的9个项目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初步性能评价,以项目最大变异系数(CV)与最小CV间差异小于2倍者参照WS/T407-2012文件方案进行比对;以项目最大CV与最小CV间差异大于2倍者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方案进行比对;用目标检测系统赋值的新鲜血清对不具可比性的项目作校准,再进行偏倚评估,实现量值溯源。结果初步性能评价显示除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其余项目最大CV与最小CV间的差异小于2倍;参照WS/T407-2012比对方案,检测系统1的总胆固醇、总蛋白,检测系统2的尿素氮,检测系统3的总蛋白偏差(R值)大于1/3允许误差,结果不具可比性;用赋值的新鲜血清校准后再进行可比性验证,各项目的偏差R值小于1/3允许误差,符合比对要求;参照EP9-A2比对方案,将各检测系统与目标系统的ALT进行相关分析,检测系统2在医学决定水平(20U/L)的相对偏差(SE%)大于1/2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规范(CLIA′88),结果不具可比性;各试验系统经赋值的新鲜血清校准后再与目标系统进行相关分析和可比性验证,检测系统2的SE%小于1/2CLIA′88,符合比对要求;检测系统1的SE%较赋值校准前有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检验项目通过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并应用新鲜血清赋值校准和校准后可比性验证的方式实现量值溯源,是达成区域内各级医院检验结果互认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比对 偏差 量值溯源 检验结果互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复苏救治中药物应用的进展
17
作者 朱鋆 莫小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0期89-89,181,共2页
从八十年代建立现代复苏学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发展,心肺复苏抢救过程已程序化、规范化、社会化,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虽然初期复苏成功,然而神经学方面的病残率极高,其中关键是以脑复苏为重点的后期复苏。目前,国内外的研... 从八十年代建立现代复苏学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发展,心肺复苏抢救过程已程序化、规范化、社会化,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虽然初期复苏成功,然而神经学方面的病残率极高,其中关键是以脑复苏为重点的后期复苏。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也比较集中在脑复苏上,其中人工低温技术、脱水降颅压、高压氧呼吸控制、营养支持等的措施,大家已接受及应用。现在,就目前脑复苏药物的应用进展叙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复苏 救治 药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金萍 陈建荣 +1 位作者 韦建琨 许世华 《广西教育》 2016年第39期14-16,共3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意识”、参与情况、对课外活动的评价、对参与课外活动的希望等方面开展调查,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活动 现状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袁思华 聂悦康 +1 位作者 刘小冰 周焕英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10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认知行为治疗+舍曲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10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认知行为治疗+舍曲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尊程度[自尊量表(SES)]、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SDS、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ES、GW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和预后水平,并能显著提高患者自尊和幸福感,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 复发性抑郁障碍 HAMD SES GW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约束衣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欧美群 蒙淑芝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25-126,共2页
目的以"功能无损伤"为原则,改良完善保护性约束工具,减少病人痛苦,实现人性化服务理念。方法将100例需要进行保护约束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的保护性约束衣,对照组采用常规加锁约束... 目的以"功能无损伤"为原则,改良完善保护性约束工具,减少病人痛苦,实现人性化服务理念。方法将100例需要进行保护约束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的保护性约束衣,对照组采用常规加锁约束带,分别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从约束部位损害、伤人毁物、脱衣露体、病人及家属的感受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性约束衣有损害小、感观好、人性化程度高、病人及家属易接受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对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各类精神病患者的保护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患者 保护性约束衣 使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