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不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彦峰 邹新辉 +3 位作者 方宇泉 温俏楠 王威 叶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和真菌所致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发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1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病原菌不同分为G+菌组、G-菌组...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和真菌所致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发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1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病原菌不同分为G+菌组、G-菌组和真菌组,研究3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格拉斯哥(GCS)评分、合并症、易感因素、手术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3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原发病构成、各种合并症比例、尿常规pH值、尿白细胞酯酶阳性比例、血降钙素原水平、血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使用升压药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菌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而真菌组GC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而先前手术、合并其他感染的比例较其他两组高(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不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特点有所不同,可为早期经验性判断提供一定依据,但缺乏特异性指标,鉴别致病菌仍需结合病情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病原菌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瑞英 黄利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8期184-185,共2页
通过查找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不足,总结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原因包括工作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服务态度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患方期望值过高等。认为正确认识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全面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可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通过查找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不足,总结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原因包括工作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服务态度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患方期望值过高等。认为正确认识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全面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可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患纠纷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64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劲松 叶敏 +3 位作者 龙舟 张文波 黄进兴 谢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37-2638,共2页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分析5年来我科对64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椎管内肿瘤64例,其中脊膜瘤22例(34.4%),神经鞘瘤20例(31.2%),脂肪瘤6例(9.4%),星形细胞瘤4例(6.2%),室管膜瘤5例(7....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分析5年来我科对64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椎管内肿瘤64例,其中脊膜瘤22例(34.4%),神经鞘瘤20例(31.2%),脂肪瘤6例(9.4%),星形细胞瘤4例(6.2%),室管膜瘤5例(7.8%),转移瘤3例(4.7%),蛛网膜囊肿3例(4.7%),血管瘤1例(1.6%)。肿瘤位于髓外硬膜内者占68.6%,位于硬膜外者占14.2%,位于脊髓髓内者占17.2%。肿瘤位于颈部者为23.4%,位于胸段者46.9%,位于腰段者17.2%,骶段者占12.5%,肿瘤显微镜下全切除率为78.1%。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88.5%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83.3%,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80.0%,自发性疼痛88.9%消失。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磁共振成像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州客家地区脑死亡器官捐献43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彦峰 邹新辉 +2 位作者 廖晓燕 刘波颖 叶敏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294-3297,共4页
目的对客家地区脑死亡供者器官捐献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案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客家地区脑死亡供者器官捐献成功案例,分析供者年龄、死亡原因、职业、学历及年龄构成、生命支持手段、感染等情况。结果共有43例供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车... 目的对客家地区脑死亡供者器官捐献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案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客家地区脑死亡供者器官捐献成功案例,分析供者年龄、死亡原因、职业、学历及年龄构成、生命支持手段、感染等情况。结果共有43例供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车祸致颅脑外伤(60.5%)、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13.9%),供者中以非固定职业人员如无业人员(27.9%)、自由职业(23.2%)以及低教育程度如中学(62.8%)、小学(25.6%)占大多数,年龄构成中主要为18~60岁人群。所有供体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中74.4%供者使用1种或2种血管活性药物。共有37.2%的供者发生感染,肺部为主要感染灶,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供者器官中肾、肝的获取率较高。结论对脑死亡器官捐献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形成捐献工作处理体系、规范器官维护工作及提高器官获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器官捐献 供者 器官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敬泉 李劲松 陈坚 《新医学》 2011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鞍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29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4.5 h。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5... 目的:探讨鞍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29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4.5 h。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5例,1例仍有癫痫发作,对症处理及抗癫痫治疗后好转。该组无手术死亡。5例次全切者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5个月),5例患者的视力明显好转,3例患者癫痫发作消失,2例肢体活动改善,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利用显微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对于无法全切的肿瘤,可考虑姑息手术后行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威 李劲松 刘光普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2期26-27,共2页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病例,对肿瘤的部位、病例类型、切除程度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6例椎管内肿瘤均成功切除,其中40例完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完...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病例,对肿瘤的部位、病例类型、切除程度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6例椎管内肿瘤均成功切除,其中40例完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完全切除率达87.0%。术后症状改善率较高,仅1例出现疼痛较术前加重。没有1例复发,没有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脊髓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显微外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7
作者 张敬泉 李劲松 +2 位作者 胡威 刘光普 陈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总结23例侧脑室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术前以CT、MR I作为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其中经皮质入... 目的总结23例侧脑室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术前以CT、MR I作为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其中经皮质入路20例,经额胼胝体3例,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16例,次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运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肿瘤 显微外科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er Ⅲ-Ⅳ级颅内动脉瘤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进 孙阳阳 +4 位作者 颜华 万定 杨振兴 黄德俊 李宗正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4,71,共7页
目的 探讨Fisher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31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Ⅲ-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别比较并... 目的 探讨Fisher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31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Ⅲ-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别比较并发脑积水和非脑积水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患者并发脑积水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患者术后合并脑积水分别与FisherⅣ级(P=0.004)、持续腰大池引流(LD)(P=0.017)和Hunt-HessⅢ-V级(P=0.003)、FisherⅣ级(P=0.005)、去骨瓣减压术(P=0.042)、肺炎(P=0.016)相关。经多因素分析得出,开颅夹闭后并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isherⅣ级[P=0.007,优势比(OR)=17.949,OR 95%置信区间(CI):2.181~147.682],LD(P=0.003,OR=4.717,OR 95%CI:1.486~89.027)。ROC曲线分析显示,FisherⅣ级+LD[曲线下面积(AUC)=0.747 8,95%CI:0.644 3~0.851 4,P=0.000 2,P_(H-L)=0.851]。血管内栓塞后并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isherⅣ级(P=0.048,OR=3.598,OR 95%CI:1.014~12.768),Hunt-HessⅢ-V级(P=0.039,OR=8.610,OR 95%CI:1.113~66.583)。ROC曲线分析显示,FisherⅣ级+Hunt-HessⅢ-V级(AUC=0.705 1,95%CI:0.617 5~0.792 6,P=0.000 8,P_(H-L)=0.789)。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发生脑积水独立危险因素因不同治疗方式而不同。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后并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FisherⅣ级、持续LD和FisherⅣ级、Hunt-HessⅢ-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脑积水 引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4
9
作者 谢锋 叶敏 +3 位作者 赖湘 刘晓平 陈纪欢 黄佐才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间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健...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间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受检者S100B蛋白及NSE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患者S100B蛋白及NSE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S100B蛋白于发病1~7 d呈升高趋势,第14天明显降低,随着Hunt-Hess级别升高,患者S-100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NSE于发病1~7 d呈升高趋势,第14天明显降低,随着Hunt-Hess级别升高,患者NSE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2~3分与GOS 4~5分患者入院时的S100B蛋白分别为(1.02±0.42)μg/L、(0.62±0.21)μg/L,NSE分别为(27.4±9.5)U/m L、(19.6±6.6)U/m L,治疗后1个月,S100B蛋白分别为(0.58±0.19)μg/L、(0.37±0.13)μg/L,NSE分别为(18.9±6.6)U/mL、(12.8±4.9)U/mL,均显著降低,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GOS评分与入院时的S-100B蛋白、NSE呈显著负相关(r=-0.765,-0.714,P<0.05)。结论Hunt-Hess分级越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100B蛋白和NSE水平越高,且其水平均与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动脉瘤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文波 赖湘 +3 位作者 叶敏 黄进兴 刘晓平 陈纪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动脉瘤35个)Hunt-HessⅣ~Ⅴ级病例临床资料,全部早期(≤72 h)行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本组33例病人共成功夹闭35个动脉瘤,其中...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动脉瘤35个)Hunt-HessⅣ~Ⅴ级病例临床资料,全部早期(≤72 h)行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本组33例病人共成功夹闭35个动脉瘤,其中2例多发动脉瘤均一期夹闭。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预后良好(5~4分)18例(54.5%),预后不良(3~2分)11例(33.4%),死亡(1分)4例(12.1%)。结论高分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积极早期手术能有效挽救病人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分级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赖湘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黄进兴 梁明礼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其中25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行联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结...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其中25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行联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结果 25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中,AVM全切除21例,4例AVM大部分切除(均为直接手术者);28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完全栓塞病变8例,大部分栓塞15例,部分栓塞5例;11例联合治疗患者中,一期血肿清除并AVM部分切除+二期血管内完全栓塞治疗3例;血管内栓塞后显微手术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联合伽马刀治疗3例AVM病灶消除均在80%以上。出院GOS评分:5分30例,4分17例,3分11例,2分3例,1分3例。结论脑AVM破裂出血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AVM破裂出血合并大量血肿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并视术中情况切除AVM可获得良好预后,小型AVM破裂出血合并血肿开颅血肿清除+AVM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大型AVM破裂出血量不多可分次分期栓塞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切除及伽马刀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敏 张敬泉 +1 位作者 张文波 黄进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236-223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全切15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14例视力、视野较术前有不同...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全切15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14例视力、视野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月经恢复。结论:该手术入路是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敏 谢锋 +2 位作者 赖湘 李劲松 张敬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I级6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采用3D弹簧圈网篮编织技术治疗23...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I级6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采用3D弹簧圈网篮编织技术治疗23例,瘤颈重塑形技术治疗2例,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6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4例(77.4%),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5例16.1%),栓塞程度在90%以下2例(6.5%)。术中出血1例(3.2%),无死亡病例。结论大部分宽颈动脉瘤可应用3D弹簧圈网篮编织技术成功治疗,瘤颈辅助技术以及血管内支架辅助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栓塞成功率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3D弹簧圈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进兴 叶敏 +3 位作者 李劲松 胡威 刘广普 谢成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27例中,肿瘤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22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视...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27例中,肿瘤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22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13例,不变13例,恶化1例。术后出现视力减退3例、电解质紊乱3例、嗅觉减退3例、应激性溃疡2例、尿崩症2例、偏瘫1例。术后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结论根据鞍结节脑膜瘤大小、生长方式及视觉功能受损情况、术者操作习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分块切除肿瘤,充分识别蛛网膜屏障保护神经血管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光普 谢成金 +1 位作者 张立 李劲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E)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支架内血栓对患者神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行SACE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将其...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E)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支架内血栓对患者神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行SACE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7例)和无血栓组(77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围术期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CE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随访患者神经预后情况,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对神经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大于无血栓组(P<0.05),收缩压、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支架类型为LEO的比例、置入支架数量为3个的比例、支架直径<3 mm的比例、手术时间≥3 h的比例、术中肝素化不充分的比例、术后抗凝不充分的比例、术前FPG、白细胞计数高于无血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类型为LEO(OR=1.844,95%CI1.732~1.931)、支架直径<3 mm(OR=2.298,95%CI2.105~2.356)、手术时间≥3 h(OR=1.749,95%CI1.623~1.895)、术后抗凝不充分(OR=1.516,95%CI1.438~1.665)是SACE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危险因素(P<0.01)。84例患者失访3例,其余8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0例,预后不良21例,血栓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无血栓组(P<0.05)。结论SACE术后具有一定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可恶化患者神经预后。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手术时间、抗凝管理均与SACE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支架内血栓 支架类型 支架直径 手术时间 抗凝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20
16
作者 叶敏 李劲松 龙舟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微创手术组(6 8例 )和传统开颅手术组 (6 4例 ) ,分析两组手术的特点和手术时机 ,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GOS良好 2 3例、中残 2 4例、...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微创手术组(6 8例 )和传统开颅手术组 (6 4例 ) ,分析两组手术的特点和手术时机 ,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GOS良好 2 3例、中残 2 4例、重残 9例、植物生存 3例、死亡 9例 ;传统组术GOS良好 16例、中残 15例、重残 12例、植物生存 6例、死亡 15例。两组超早期或早期手术均有良好的预后 ,而微创组效果更佳。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手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影像学检查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湘 张文波 +4 位作者 叶敏 梁明礼 刘晓平 张光宇 叶俊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辅助脑室外引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辅助脑室外引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67例患者中62例(23.22%)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一致提示,合并高血压(OR=1.695,95%CI:1.247~2.631;P=0.006)、入院时血糖升高(OR=4.206,95%CI:2.771~6.284;P=0.000)、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OR=1.443,95%CI:1.205~1.872;P=0.017)、合并脑室出血(OR=1.947,95%CI:1.465~2.973;P=0.001)和急性脑积水(OR=3.221,95%CI:2.218~4.960;P=0.000)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入院时血糖升高、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合并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后易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手术后并发症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部脑挫裂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敏 李劲松 龙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10-11,14,共3页
目的 :分析前额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提高对前额脑挫裂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16 2例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前额脑挫裂伤病例的治疗体会。结果 :92例手术治疗组中 ,恢复良好 5 8例 ,中残 12例 ,重残 3... 目的 :分析前额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提高对前额脑挫裂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16 2例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前额脑挫裂伤病例的治疗体会。结果 :92例手术治疗组中 ,恢复良好 5 8例 ,中残 12例 ,重残 3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17例 ,死亡率 18.5 %。 70例非手术治疗组中 ,恢复良好 37例 ,中残 12例 ,重残 9例 ,死亡 12例 ,死亡率 17.2 %。结论 :前额脑挫裂伤脑水肿明显且持续时间长 ,病情变化快 ,掌握好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 ,可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 脑挫裂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3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进兴 叶敏 +3 位作者 李劲松 胡威 刘广普 罗妙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7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存活的3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25例(GOS评分4~5分),预后不...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存活的3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25例(GOS评分4~5分),预后不良7例(GOS评分1~3分)。术后发生脑积水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明显好转;夹闭不全而再次出血1例,经二次夹闭术后康复出院。30例术后复查头颅CTA,仅1例发现夹闭不全;29例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疗效良好,个体化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合理操作、术后积极引流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敬泉 李劲松 +4 位作者 胡威 刘光普 温茂昌 罗妙泉 陈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应用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6个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其中一期血管内栓塞12例患者,25个动脉瘤;一期微创手术夹闭3例患者,6个动脉瘤;二期手术2例,...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应用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6个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其中一期血管内栓塞12例患者,25个动脉瘤;一期微创手术夹闭3例患者,6个动脉瘤;二期手术2例,5个动脉瘤)。结果恢复优良13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2年)DSA显示血管内栓塞者有2枚动脉瘤复发。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和微创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两者应相互补充,并尽可能一期处理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微创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