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3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十五载辉煌路,核地报国启新程——热烈庆祝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建院65周年
1
作者 陈亮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2024年3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迎来建院65周年。65年来,在国家部委、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核地研院在核地质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为我国“两弹一艇... 2024年3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迎来建院65周年。65年来,在国家部委、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核地研院在核地质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为我国“两弹一艇”的成功研制、铀资源的需求保障及核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经济发展 工业可持续发展 历史性贡献 铀资源 核地质 党的建设 深化改革 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兴院 再铸辉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李子颖院长致辞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子颖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I0005-I0007,共3页
关键词 研究院 核工业 地质 北京 科技 院长 李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前沿信息研究和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德长 芮本善 《国外铀金地质》 1995年第4期348-351,共4页
成象雷达和成象光谱技术是当前遥感领域的两大前沿研究课题。文章简介了这两大前沿目前发展的概况,以及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文章还扼要介绍了该中心在图像综合分析技术和科学试验卫星像片二次开... 成象雷达和成象光谱技术是当前遥感领域的两大前沿研究课题。文章简介了这两大前沿目前发展的概况,以及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文章还扼要介绍了该中心在图像综合分析技术和科学试验卫星像片二次开发等方面研究工作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前沿信息 图像分析 研究进展 地质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光荣传统 谱写新的篇章——庆祝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成立45周年讲话
4
作者 马飞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63-68,98,共7页
回顾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45年来的光辉历程,重点阐述了地质、物化探与分析测试、遥感、高放废物处置等多学科取得的可喜成果;展示了不断深化改革、实施品牌战略、科技创新、加快多种经营发展、加强科研质量管理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对... 回顾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45年来的光辉历程,重点阐述了地质、物化探与分析测试、遥感、高放废物处置等多学科取得的可喜成果;展示了不断深化改革、实施品牌战略、科技创新、加快多种经营发展、加强科研质量管理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对造就一流的科技与管理队伍、提高科研综合实力、建设一流科研院所的美好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工业 铀矿地质 科研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建设一流研究院所为目标的文化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例
5
作者 董春凤 《中国科技成果》 2014年第13期16-19,共4页
在中国逐步实现中国梦、走向富强的今天,我国科研院所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大计,中华民族要创造新的辉煌,就需要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中国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内很多企业或机构都走出了富有... 在中国逐步实现中国梦、走向富强的今天,我国科研院所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大计,中华民族要创造新的辉煌,就需要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中国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内很多企业或机构都走出了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就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院 核工业 文化体系 地质 北京 企业文化 创新体系 科研院所
原文传递
信息化赋能铀矿地质档案汇交归档工作策略研究
6
作者 刘丹 田宇 李娟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6期106-108,共3页
信息化技术在铀矿地质资料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料在汇交归档过程中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在汇交流程、录入检索、归档检查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基于核工业地质档案馆地质资料汇交归档工作特点,详细分析了在目前汇交归... 信息化技术在铀矿地质资料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料在汇交归档过程中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在汇交流程、录入检索、归档检查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基于核工业地质档案馆地质资料汇交归档工作特点,详细分析了在目前汇交归档过程中的问题,并探讨了通过铀矿地质数字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旨在为铀矿地质档案汇交归档管理的信息化转型提供策略建议,优化汇交归档流程,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铀矿地质档案 汇交归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枣园地段深部地质环境特征研究
7
作者 罗辉 陈伟明 +2 位作者 李亚伟 田霄 张竞嘉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6期1568-1576,共9页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量、钻孔勘察、三维地质建模等手段对沙枣园地段深部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初步查明了沙枣园地段的岩性和构造空间展布、深部岩石完整性及工程地质等特征。得出如下认识:沙枣园地段花岗岩岩体地表出露面积大,...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量、钻孔勘察、三维地质建模等手段对沙枣园地段深部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初步查明了沙枣园地段的岩性和构造空间展布、深部岩石完整性及工程地质等特征。得出如下认识:沙枣园地段花岗岩岩体地表出露面积大,岩性相对均一,其主体为沙枣园超单元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出露面积约330 km^(2),岩体外倾,且埋深大于2 km;主要发育NNW向、近SN向和NE向3组共12条断裂,倾角较陡,这些断层均通过岩体;岩体深部裂隙发育,大多为陡倾角,且被方解石和黏土等矿物充填;在该地段初步圈定2个以上有利岩块,可用作高放废物处置库的潜在候选场址。通过研究证实,沙枣园地段具备筛选高放废物处置库的有利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园地段 花岗岩 深部地质特征 工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铀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研编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4 位作者 李子颖 张字龙 庞雅庆 林锦荣 夏宗强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8,共17页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为了进一步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保铀矿目标的实现,划分了中国铀成矿系列,分析了中国铀资源的区位优势,总结了中国铀成矿规律;针对中国“四大类型”铀矿床,概述了中国铀矿的禀赋特征,提出了铀矿找矿方向,以期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百年勘查成果 铀矿找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工业铀资源勘查遥感应用的创新与数字勘查技术系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德长 赵英俊 +1 位作者 仉宝聚 王霞 《国外铀金地质》 2002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本文是对核工业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铀资源勘查方面遥感应用创新工作的总结和回顾。进入21世纪后,在“数字地球”的框架下,在以往创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铀资源数字勘查技术系统的新理念,“十五”期间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铀资源勘查 遥感 创新 数字勘查技术系统 核工业 数字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下段层间氧化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10
作者 宁君 宫天琦 +7 位作者 何春生 马树松 卢天军 张亮亮 李继木 武飞 周荣辉 黄少华 《铀矿地质》 2025年第1期74-85,共12页
基于松辽盆地南部历年砂岩型铀矿调查评价与勘查资料,文章研究总结了上白垩统姚家组下段层间氧化蚀变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深入分析了氧化带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进而研究了不同类型氧化带与铀矿化关系。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南部层间氧化作... 基于松辽盆地南部历年砂岩型铀矿调查评价与勘查资料,文章研究总结了上白垩统姚家组下段层间氧化蚀变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深入分析了氧化带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进而研究了不同类型氧化带与铀矿化关系。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南部层间氧化作用存在强、弱之分,形成时间对应有早、晚之别,其氧化带空间产出复杂多样,总体形成了具有“上、下氧化,中间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一般靠近完全氧化带边界附近的还原性灰色砂体内形成板状铀矿体,铀矿化规模相对较大,分布范围广,找矿空间巨大。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姚家组下段氧化带与铀矿化空间匹配关系,初步认为松辽盆地南部局部地区还存在传统意义上舌状层间氧化作用,形成了氧化带前锋线卷状铀矿体,其控制形成的铀矿化宽度虽相对较窄,但新成矿类型的补充将极大拓宽盆地找矿空间,对外围找矿再突破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姚家组下段 层间氧化 铀矿化 成矿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区及周边环境空气氡浓度水平调查研究
11
作者 夏子通 凌辉 +1 位作者 范文哲 贺三军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5年第1期146-154,共9页
采用径迹法对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区和周边区域的空气氡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查明区域的氡浓度本底水平,分析人为活动和气象因素对氡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空气氡浓度范围介于10~64 Bq·m^(-3)之间,平均值为27 Bq·m^(-3),... 采用径迹法对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区和周边区域的空气氡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查明区域的氡浓度本底水平,分析人为活动和气象因素对氡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空气氡浓度范围介于10~64 Bq·m^(-3)之间,平均值为27 Bq·m^(-3),场区外、科研管理区和运行维护区的氡浓度水平差异较小,人为活动对区域氡浓度的影响较为有限;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氡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不同季节的氡浓度差异与温度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风速对氡浓度的影响较为复杂,两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为北山地下实验室的氡气长期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和经验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地下实验室 皮尔逊相关系数 花岗岩 固体径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及地质解译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昫宏 赵英俊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584-594,共11页
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通过提升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增强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在地质调查中能够提高地质特征的识别精度和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现有遥感图像重建模型在地质解译下的细节和特征信息丢失等缺点,... 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通过提升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增强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在地质调查中能够提高地质特征的识别精度和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现有遥感图像重建模型在地质解译下的细节和特征信息丢失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增强型深度残差网络的多尺度渐进式残差网络(MPEDSR)的超分辨率重建模型。该模型重点针对残差结构进行调整,在残差块堆叠结构中加入跳跃连接,同时在残差块间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实现残差分支信息的充分利用,并通过测试集图像证明所提方法的地质调查要素解译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主观视觉感受及峰值信噪比(PeakSignal-to-NoiseRatio,PSNR)和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等客观评价指标上均高于现有几种主流算法。在2倍和4倍放大因子下相较原模型在PSNR上分别提升0.176和0.194 dB,在SSIM上分别提升0.018和0.021。此外,该网络能有效提取滑坡和岩性边界,识别断裂构造。本研究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下的地质解译和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推动了遥感地质解译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残差网络 遥感图像 地质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芯高光谱成像及勘查指示意义研究--以西藏邦铺大型多金属矿床为例
13
作者 吴畅宇 代晶晶 +4 位作者 宋扬 陈伟 刘治博 刘洪成 白龙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西藏邦铺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区东段矽卡岩矿体研究程度较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岩芯样品“图谱合一”的高光谱数据,选取邦铺矿床东段矽卡岩典型岩芯为样品,应用国产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自主研发... 西藏邦铺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区东段矽卡岩矿体研究程度较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岩芯样品“图谱合一”的高光谱数据,选取邦铺矿床东段矽卡岩典型岩芯为样品,应用国产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自主研发岩芯扫描仪与国外SPECIM岩芯成像仪,开展短波红外(SWIR)高光谱成像测试及对比分析,揭示典型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并探讨先进的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矽卡岩勘探的潜力与优势。对同一批岩芯样品分别进行了国内外仪器的高光谱成像测试,利用最小噪声分离变换以及纯净像元指数进行端元提取,而后结合光谱信息散度法选取不同矿物的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采用光谱角填图法进行蚀变矿物填图。共识别出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角闪石、石英、白云母六种矿物,两种仪器矿物填图的结果大体一致,并反映了不同蚀变矿物之间的组合与分布。SPECIM成像仪对两个钻孔样品的平均填图精度为91.5%,Kappa系数为0.87;核工业高光谱成像仪对两个钻孔的填图精度为75%左右,Kappa系数为0.66。两种仪器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信噪比均较高,但是由于核工业仪器的数据空间分辨率相对更低,导致图像中存在更多的混合像元,进而影响了填图精度,其空间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是下一步研发的重点。高光谱成像数据表明ZK0010钻孔绿泥石Fe-OH吸收峰波长变化范围为2252.3~2260 nm,ZK0011钻孔绿泥石Fe-OH吸收峰变化范围为2251.7~2258.5 nm,由上至下均向短波方向移动,表明了绿泥石远离矿化中心而相对富Mg,其高值指示了矿体中心位置。高光谱成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点测法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为指针矿物的光谱特征参数提取与变化规律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高光谱成像提供的大量光谱数据进行绿泥石Fe-OH峰位统计分析,进而可以通过其波长高值位置指示矽卡岩矿床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芯高光谱成像 短波红外 矽卡岩 邦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苗儿山地区马家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14
作者 郑可志 陈东欢 +2 位作者 庞雅庆 罗桥花 肖为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50-461,共12页
广西马家铀矿床为花岗岩型铀矿,在新一轮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不同于区内其他铀矿床赋存在印支期岩体中,马家铀矿床赋存在加里东期岩体内,是在加里东期岩体中铀矿找矿的新突破。从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围岩蚀变和... 广西马家铀矿床为花岗岩型铀矿,在新一轮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不同于区内其他铀矿床赋存在印支期岩体中,马家铀矿床赋存在加里东期岩体内,是在加里东期岩体中铀矿找矿的新突破。从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围岩蚀变和铀矿化等方面分析了马家铀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认为区内铀源丰富,加里东期岩体为产铀岩体;NNE向断裂构造规模大,其次级成矿构造发育,铀矿体严格受F_(2709)、F_(2715)和F_(2719)等含矿断裂带控制;热液蚀变作用强烈,赤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钾长石化、紫黑色萤石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控矿因素主要为富铀花岗岩、断裂构造和热液蚀变。下一步的勘查工作需加强在苗儿山岩体及相邻越城岭岩体中寻找同类型铀矿,继续加强对F_(2719)、F_(2715)和F_(2709)等含矿断裂带的勘查力度,开展深部地质勘查,寻找富大铀矿体,扩大矿床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特征 花岗岩型铀矿 加里东期岩体 马家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放废物处置库屏障材料膨胀性能演化研究
15
作者 张明 胡栋科 +4 位作者 谢敬礼 王赵明 李小明 周方亮 赵留义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周期长且地质条件复杂,常规手段无法直接获取膨润土缓冲屏障膨胀性能演化趋势,本文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展开预测。利用在材料性能预测方面比较成熟的9种算法训练模型,探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膨润土膨胀性能的可行性,... 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周期长且地质条件复杂,常规手段无法直接获取膨润土缓冲屏障膨胀性能演化趋势,本文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展开预测。利用在材料性能预测方面比较成熟的9种算法训练模型,探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膨润土膨胀性能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其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遴选出神经网络算法为最优.引入我国北山候选处置库地球化学条件,预测出高庙子膨润土在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期间膨胀力呈“S”型演化;考虑蒙脱石含量、初始含水率、温度以及Na+浓度影响,缓冲屏障初始干密度建议值不小于1.58 g/cm^(3);若进一步考虑铁质储存罐Fe(Ⅱ)释放的影响,缓冲屏障初始干密度应进一步增大。本研究可为我国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库地下试验室原位试验开展和缓冲屏障性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高放废物处置库 缓冲屏障 膨胀性能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影响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16
作者 唐清枫 徐真 +4 位作者 孙亚楼 张奇 谭琪 潘多强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I0001,共17页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尽管已认识到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核素的吸附模式和迁移规律,但真实天然环境中胶体种类繁多,黏土矿物和微生物等会形成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这些复合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使得迁移行为的预测和迁移机理的分析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先概述了胶体与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重点阐释了影响胶体和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然后论述了影响胶体迁移的主要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旨在为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核应急下有效净化修复放射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环境胶体 放射性污染修复 相互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某污染的工业废物填埋场环境水文 地质评价中的同位素水文学研究
17
作者 王志明 肖丰 +1 位作者 邓金贵 李森 《铀矿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4-341,共8页
本文论述了某污染的工业废物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用水化学方法、环境同位素技术(地下水中氚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等同位素水文学领域中的新方法对区内地下水的活动条件以及填埋场场址区分布的第四系... 本文论述了某污染的工业废物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用水化学方法、环境同位素技术(地下水中氚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等同位素水文学领域中的新方法对区内地下水的活动条件以及填埋场场址区分布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和第三纪红层孔隙-裂隙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测量并确定了填埋场下部地下水的流速及流向。研究结果表明场区地下水的运动与地表水无直接水力联系。污染的工业废物填埋后不会通过地下水的迁移造成对地表水的污染,进而证实填埋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处置污染的工业废物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环境同位素 工业污染废物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特拉敖包铀矿产地钻孔岩心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研究
18
作者 石雅静 刘汉彬 +5 位作者 金贵善 张建锋 李军杰 韩娟 石晓 张佳 《铀矿地质》 2025年第2期347-370,共24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特拉敖包铀矿产地钻孔样品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共生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特拉敖包矿产地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主要指示元素。分析结果表明,Li、Be、La、Ce、Pr、Nd、U... 以鄂尔多斯盆地特拉敖包铀矿产地钻孔样品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共生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特拉敖包矿产地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主要指示元素。分析结果表明,Li、Be、La、Ce、Pr、Nd、U、Ta等24种元素的富集系数或变异系数较高,具有异常分布特征,并主要表现为5组特征组合:以轻稀土元素为主的Nd、La、Pr、Gd、Tb、Ce、Th组合;与伴生矿物黄铁矿形成有关的Zn、In、Cd、Re、V组合;与造岩矿物有关的Rb、Li、Cs、Be、W组合;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Sb、Tl、Sr组合和Pb组合。元素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是由成矿作用中流体引起的微量元素在不同地层中分布造成差异,表现为矿体上部地层Sc、Th、Cr、Ti、Fe、Nb富集,矿体赋存层位Pb、Th、V、Zn富集,矿体下部层位Th、Cr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元素 砂岩型铀矿 地球化学特征 特拉敖包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航空伽马全谱数据估算土壤氡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兵海 李怀渊 +3 位作者 石连成 沈正新 张翔 赵丹 《铀矿地质》 2025年第2期371-379,共9页
为了研究利用航空伽马全谱数据估算土壤氡的方法及利用效果,进行了基于航空伽马全谱数据估算土壤氡的研究,根据航空伽马和土壤氡测量原理,建立了一套航空伽马全谱数据估算土壤氡的方法,并选择实验区进行实验,对比了估算土壤氡与实测土... 为了研究利用航空伽马全谱数据估算土壤氡的方法及利用效果,进行了基于航空伽马全谱数据估算土壤氡的研究,根据航空伽马和土壤氡测量原理,建立了一套航空伽马全谱数据估算土壤氡的方法,并选择实验区进行实验,对比了估算土壤氡与实测土壤氡的异同,评价了估算效果。结果表明:估算氡可以快速得到大面积的土壤氡数据;在覆盖地层均一的情况下,估算氡与实测氡趋势基本一致,面积较大区域形态也基本一致,估算土壤氡信息更丰富,局部细节有差别,数值上也有差别;铀矿床、矿点基本均位于估算氡的高值区或较高区域;实测土壤氡值低于背景值的点,差值比均大于50%,高于背景值的点,差值比小于30%的占77%。高于背景值的地方,估算值比较准确,低于背景值的地方,估算值与实测值差距较大;故实测土壤氡和估算土壤氡略有差距,但不影响异常区的划定,对于后期的砂岩型铀矿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土壤氡 降噪 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处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放废物处置容器形状和厚度设计研究进展
20
作者 彭立园 谢敬礼 +3 位作者 曹胜飞 张奇 成建峰 高玉峰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5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国际公认的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方法是建造“多重屏障系统”概念设计的深地质处置库。处置容器作为重要的工程屏障之一,需要满足在设计寿命年限内包容放射性废物并将其与地下水隔离的安全功能要求。这要求处置容器在设计寿命年限内保持... 国际公认的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方法是建造“多重屏障系统”概念设计的深地质处置库。处置容器作为重要的工程屏障之一,需要满足在设计寿命年限内包容放射性废物并将其与地下水隔离的安全功能要求。这要求处置容器在设计寿命年限内保持完整性,不发生失效,因此合理设计处置容器的形状和厚度至关重要。处置容器材料的性质是影响处置容器形状和厚度设计的重要因素。日本选用碳钢为处置容器材料,并已经完成处置容器样件的试制。由于碳钢也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容器的候选材料之一,因此主要调研日本高放废物处置容器的形状和厚度设计思路,分析影响处置容器形状和厚度设计的主要因素,重点关注处置容器厚度设计中的抗压厚度和辐射屏蔽厚度参数的确定,旨在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容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碳钢 处置容器设计 腐蚀厚度 抗压厚度 辐射屏蔽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