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可视化内镜下后外侧经关节突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1
作者 熊亮 赵红卫 +3 位作者 罗茗刈 刘丰平 卢斌 邓宇翔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45-1152,共8页
目的:探讨全可视化内镜下后外侧经关节突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olateral trans-facet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 目的:探讨全可视化内镜下后外侧经关节突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olateral trans-facet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采用PE-PTLIF治疗的38例DL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20例;年龄39~75(60.2±8.9)岁;L_(3,4)1例,L_(4,5)23例,L_(5)S_(1)14例;腰椎滑脱根据Meyerding分度,Ⅰ度29例,Ⅱ度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d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腿疼痛程度,并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下腰痛功能障碍程度。术后12个月时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比较术前和术后12个月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SA)、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IDH)、腰椎滑脱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rate,SR)、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手术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 angle,SL);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术后12个月时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8(18.47±4.12)个月。手术时间(181.68±19.34)min,术中出血量(152.87±57.03)ml,引流量(48.18±11.43)ml,术后住院时间(9.45±2.18)d,3例出现并发症。术前、术后3d及术后3、6、12个月时的腰痛VAS分别为(6.68±1.16)、(4.32±1.13)、(2.18±0.70)、(1.89±0.56)和(1.57±0.72)分;腿痛VAS分别为(6.24±1.42)、(2.95±1.09)、(1.76±0.71)、(1.68±0.74)和(1.26±0.69)分;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的ODI分别为(63.21±11.21)%、(25.24±6.46)%、(20.97±6.26)%和(17.73±5.88)%;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术后12个月DSCSA、IDH、SR、LL和SL分别为(128.32±21.95)mm^(2)、(11.19±1.66)mm、(4.44±2.19)%、(49.32±5.63)。、(9.16±1.90)。,较术前[(58.36±18.11)mm^(2)、(8.19±2.06)mm、(18.43±4.78)%、(42.38±4.94)。和(8.06±2.06)。]均有所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Ⅰ级融合34例,Ⅱ级融合3例,Ⅲ级融合1例。结论:PE-PTLIF是治疗Ⅰ度和Ⅱ度DLS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出血少、减压充分、术后恢复快、融合率高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疼痛、恢复椎间隙高度和改善腰矢状位平衡,是一种安全且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视化内镜技术 腰椎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熊元 赵振国 +4 位作者 李传郡 邹亮 樊攀 杨宜 鲍同柱 《实验动物科学》 2013年第3期31-34,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Hulth法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及鉴定方法。方法改良Hulth法将兔膝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半月板切除,造模8周后拍片,将兔处死对关节腔软骨及滑膜大体观察;HE染色以及ELISA检查血清及关节液中IL-1、TNF-α的表达。... 目的探讨改良Hulth法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及鉴定方法。方法改良Hulth法将兔膝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半月板切除,造模8周后拍片,将兔处死对关节腔软骨及滑膜大体观察;HE染色以及ELISA检查血清及关节液中IL-1、TNF-α的表达。结果 X线显示有明显的关节腔狭窄及骨刺形成。大体观察软骨有缺损,滑膜炎症形成。HE染色软骨缺损,软骨细胞分散、减少,形态不稳定。ELISA检查血清及关节液中IL-1、TNF-α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改良Hulth法制备的兔膝骨关节炎模型通过影像及生化指标检查,能准确反映骨关节炎特征性表现,为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膝骨关节炎 改良Hulth法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聂克 陈发益 张家兰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3期94-95,共2页
目的对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0例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119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0.0±2.0)min,外固定时... 目的对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0例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119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0.0±2.0)min,外固定时间为4~11周,平均外固定时间为(7.5±2.0)周;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2±3.0)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愈合时间(10.3±3.0)周,其中15例为优,10例为良,5例为差。且术后患者的伤口处均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空心螺钉 内固定 骨盆骨折 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爪加可吸收线髌骨环扎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熊元 陈发益 +4 位作者 聂克 李华 史冀鄂 胡荣 赵元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110-110,共1页
目的探讨髌骨爪加可吸收线髌骨环扎术治疗髌骨粉粹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011年应用此方法共治疗髌骨粉粹性骨折18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5个月,平均12个月,18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其中优14例,良3例,可1例。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髌骨爪加可吸收线髌骨环扎术治疗髌骨粉粹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011年应用此方法共治疗髌骨粉粹性骨折18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5个月,平均12个月,18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其中优14例,良3例,可1例。所有病例均无髌骨爪脱落断裂;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髌韧带修复髌骨环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粹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线 髌骨爪 髌骨粉粹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外侧突骨折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江华 李翔 +2 位作者 熊元 陈发益 聂克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距骨外侧突骨折(LPF)虽然是关于距骨的第二常见骨折,约占距骨骨折的24%,但在临床中并不常见[1]。随着我国各种乘用车辆数目的激增,此类骨折有明显增长趋势。由于LPF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了解和重视度不够,漏诊和延迟诊断时有发生,特... 距骨外侧突骨折(LPF)虽然是关于距骨的第二常见骨折,约占距骨骨折的24%,但在临床中并不常见[1]。随着我国各种乘用车辆数目的激增,此类骨折有明显增长趋势。由于LPF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了解和重视度不够,漏诊和延迟诊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局部肿胀畸形不明显时,LPF往往在初诊时被当作“踝关节扭伤”而未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增加了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在此,笔者报道1例LPF延迟诊断和治疗的病例,并结合目前相关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外侧突骨折 漏诊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翔 吕江华 +3 位作者 聂克 熊元 胡荣 杨华瑞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38-42,共5页
早在1952年BORSAY就对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进行了报道[1],其具有临床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漏诊和延迟诊断的特点[2,3],相关报道以个案报道居多,导致目前该类型骨折还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1974年CEDELL[4]对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 早在1952年BORSAY就对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进行了报道[1],其具有临床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漏诊和延迟诊断的特点[2,3],相关报道以个案报道居多,导致目前该类型骨折还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1974年CEDELL[4]对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进行了系统描述。距骨后突是距骨后方较宽大的突出部位,长屈肌腱沟把距骨后突分为距骨后突外侧结节和距骨后突内侧结节,距骨后突外侧结节骨折称为牧羊人骨折(Shepherd’s fracture),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称为Cedell骨折(Cedell's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家兰 李红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4期183-184,共2页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编号,1~40号为常规组,41~80号为循证组。对常规组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常规的护...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编号,1~40号为常规组,41~80号为循证组。对常规组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对循证组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常规组和循证组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数。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循证组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分数较低,护理患者的满意分数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疗效显著,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全膝关节 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江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对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并且分析其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 目的对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并且分析其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之后,通过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而且实现了牢靠的内固定。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都实现了一期愈合。经过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中共计有62例优,5例良,5例可,达到了93.06%的优良率。在取出固定物之后,所有患者中都没有出现断裂或者松动的情况,而且都实现了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能够实现精准的骨折复位,而且具有较高的愈合率,实现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术切开 内固定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远端骨间骨软骨瘤一例
9
作者 吕江华 杨华瑞 +8 位作者 刘万军 杨宜 龚春龙 尧浩 邹亮 陈园 陈江水 方志 鲍同柱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40-42,共3页
1患者资料患者,女性,17岁,于2015年8月发现左小腿下段外侧包块,踝关节上方疼痛,钝痛,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无肢体放射痛,肢体活动不受限。体格检查:左小腿下段外侧可见一包块,大小约为3 cm×2cm,有轻微压痛,质硬,不可活动,与周围组... 1患者资料患者,女性,17岁,于2015年8月发现左小腿下段外侧包块,踝关节上方疼痛,钝痛,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无肢体放射痛,肢体活动不受限。体格检查:左小腿下段外侧可见一包块,大小约为3 cm×2cm,有轻微压痛,质硬,不可活动,与周围组织边界清,局部皮温不高。左小腿正侧位DR片示:“左胫骨骨软骨瘤”(图1);三维CT显示胫骨下段后外侧瘤样病变,腓骨弓形变,腓骨髓腔狭窄,胫侧皮质不规则,腓侧皮质完整(图2)。采用小腿后外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 手术治疗 骨软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会
10
作者 熊元 赵振国 +3 位作者 陈园 樊攀 邹亮 鲍同柱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期518-519,共2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病变慢性疾病,近些年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基础研究主要有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数量过少而无法开展下去。在建立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更有效的提取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对基础研究做出最基...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病变慢性疾病,近些年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基础研究主要有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数量过少而无法开展下去。在建立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更有效的提取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对基础研究做出最基本铺垫,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软骨的提取、软骨的消化、细胞的收集、培养、鉴定,结合国内外文献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骨折手术中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伟 余爱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92例分为两组,均接受胫骨骨折手术治疗。参照组(46例)采用...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92例分为两组,均接受胫骨骨折手术治疗。参照组(46例)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46例)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麻醉前和拔管后10 min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Ramsay镇静评分,麻醉前、术毕、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比,试验组患者丙泊酚使用量减少,麻醉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缩短;与麻醉前比,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与参照组患者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与麻醉前比,术毕、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MAP水平及参照组患者HR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试验组患者HR先降低后升高,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患者MAP、H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胫骨骨折手术中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丙泊酚使用量,缩短麻醉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且镇痛、镇静效果较好,同时能够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赵元锋 熊元 余爱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均接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系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均接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屈曲角度、伸直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MT评分(60.7±7.1)分、屈曲角度(114.1±12.1)°、伸直角度(4.1±2.3)°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强其行走平衡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康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康复效果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李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民医院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判断并考虑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民医院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判断并考虑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比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高(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显著优势,虽术中对患者机体损伤较重,但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风险较低,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聂克 熊元 +4 位作者 陈发益 吕江华 李华 张波 华伟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5期6882-6885,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行PKP治疗的17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行PKP治疗的172例OVCFs患者,按照其并发症情况分为发生组(n=22)及未发生组(n=150),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共有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8%。其中骨水泥渗漏15例(68.2%),骨水泥椎弓根拖尾7例(31.8%),未见切口感染、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改善率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KP治疗OVCF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也会带来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椎弓根拖尾等并发症,虽对患者的疼痛及躯体功能等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受损、肺栓塞等继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应严格规范各项诊疗操作,有效控制PKP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熊元 赵振国 +1 位作者 邹亮 鲍同柱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43-446,共4页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又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指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髋关节解剖结构或运动方式的改变,导致髋关节盂唇与股骨近端在活动时反复撞击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属关节内撞击范畴。
关键词 关节撞击综合征 治疗 诊断 股骨近端 运动方式 解剖结构 临床症状 髋关节
原文传递
内踝及毗邻胫骨、距骨缺损修复重建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元 鲍同柱 +3 位作者 陈万军 陈垦 龚春龙 柳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3-475,共3页
踝关节是负重关节,内、外踝为重要的稳定及定向运动结构,损伤或缺如则造成踝穴不稳,影响足负重行走功能,因此踝关节损伤后,恢复其结构的完整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笔者对1例内踝及毗邻胫骨、距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取... 踝关节是负重关节,内、外踝为重要的稳定及定向运动结构,损伤或缺如则造成踝穴不稳,影响足负重行走功能,因此踝关节损伤后,恢复其结构的完整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笔者对1例内踝及毗邻胫骨、距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重建 距骨缺损 胫骨 毗邻 内踝 踝关节损伤 行走功能 负重
原文传递
压力影响干细胞向兔椎间盘内迁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超 蔡显义 +5 位作者 孙永青 徐利国 聂克 杨述华 邵增务 熊蠡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4-7,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持续压力对兔椎间盘内干细胞迁移和分布的影响。方法:构建体内可控轴向压力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将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轻度压力组(19.6N)、中度压力组(39.2N)及重度压力组(78.4N),同时给予口服5-溴脱氧... 目的:初步观察持续压力对兔椎间盘内干细胞迁移和分布的影响。方法:构建体内可控轴向压力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将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轻度压力组(19.6N)、中度压力组(39.2N)及重度压力组(78.4N),同时给予口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喂养2周。在给予加压4周后行BrdU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和计数各组椎间盘外层纤维环、内层纤维环及干细胞巢区域的标记滞留细胞(LRC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压力组在纤维环外层、纤维环内层及干细胞巢区域LRC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重度压力组在上述三个区域的LRCs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压力能够影响椎间盘内不同区域的干细胞数量,其影响作用的不同与压力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压力 模型 干细胞 再生
原文传递
皮肤牵拉外固定架结合象皮生肌膏治疗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鹏 袁田 +6 位作者 张玲 聂克 沈敏 洪积波 刘勇 郭晓东 熊蠡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牵拉外固定架结合象皮生肌膏方法治疗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患者6例;年龄6~51岁(33.6±15.1);皮肤缺损面积(11.5±6.3)cm2.充分清创VSD覆盖后,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踝关节,皮肤牵... 目的:探讨皮肤牵拉外固定架结合象皮生肌膏方法治疗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患者6例;年龄6~51岁(33.6±15.1);皮肤缺损面积(11.5±6.3)cm2.充分清创VSD覆盖后,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踝关节,皮肤牵拉外固定架持续、缓慢牵拉创缘皮肤,结合象皮生肌膏治疗软组织缺损。计算创面愈合时间,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6例患者伤口全部得到愈合,平均牵拉时间为(16.8±9.5)d,牵拉速度为(1.8±0.8)mm/d,术后3个月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94±5.8)分。结论:皮肤牵拉外固定器结合象皮生肌膏,可以有效促进踝关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该技术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小,但愈合时间偏长,可作为临床工作中的一种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牵拉外固定架 象皮生肌膏 踝关节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对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家兰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3期172-173,178,共3页
目的探讨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对四肢骨折自我效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 目的探讨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对四肢骨折自我效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情况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康复锻炼依从率、预后良好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干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 四肢骨折 自我效能 康复锻炼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4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益强 李翔 +4 位作者 袁田 王文天 张焰斌 丁凡 聂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基于自主设计的专用瞄准器的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进行治疗,计算患者的手术时间、锁骨下方至喙突上方... 目的:探究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基于自主设计的专用瞄准器的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进行治疗,计算患者的手术时间、锁骨下方至喙突上方距离(复位丢失量)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平均手术时间为(51.72±6.44)min;术前Constant评分为(59.05±4.74)分,术后6个月Constant评分为(91.45±3.6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复位丢失量为(7.04±1.26)mm,术后6个月复位丢失量为(8.32±1.42)mm,平均复位丢失量为(1.57±0.54)mm.结论:改良单绊纽扣钢板技术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时疗效好,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步骤简化、操作更简便等优势,是治疗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重建 纽扣钢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