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营养素输液滴干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张腾飞 王冀蒙 +4 位作者 李文龙 张京政 于立洋 张海娥 曹飞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管道输液滴干施肥技术在板栗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3年生板栗主栽品种‘燕紫’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浓度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共计10个... 本研究旨在探究管道输液滴干施肥技术在板栗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3年生板栗主栽品种‘燕紫’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浓度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共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滴干施肥的枝条生长指标较CK处理显著增加,5月上旬(T_(1))施肥显著影响枝条长度、粗度、节间长,6月上中旬(T_(2))施肥显著影响枝条粗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滴干施肥对板栗叶片光合特性的促进效果增强。通过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T_(1)、T_(2)、T_(3)均施水溶肥N_(4)浓度(35.55 g MS粉+2.775 g尿素+8.025 g磷酸二氢钾+5 L水)的C_(9)处理施肥效果最佳。综上,管道输液滴干施肥技术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C_(9)处理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最为有利。研究结论为该技术在板栗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液滴干施肥 板栗 枝条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助剂在防治板栗红蜘蛛中的减药效果研究
2
作者 王建华 赵德轩 +5 位作者 母时风 温晓蕾 赵春明 万肖英 白晓蒙 齐慧霞 《河北果树》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选用三种助剂和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混配进行板栗红蜘蛛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橙皮精油15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4.91%、98.17%;矿物油8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 选用三种助剂和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混配进行板栗红蜘蛛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橙皮精油15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4.91%、98.17%;矿物油8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5.22%、98.42%;有机硅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94.5%、98.06%,均优于单用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常量)的防治效果,起到了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红蜘蛛 助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花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成分提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靳长迎 谢巧玲 +2 位作者 彭飞 王秀平 杨越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98,共10页
为促进板栗花资源的充分利用,本研究优化了板栗花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并评价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板栗花提取物对3种不同植物病原体的作用,包括小麦赤霉病菌(FG)、油菜菌核病菌(SS)和黄瓜枯萎病菌(F... 为促进板栗花资源的充分利用,本研究优化了板栗花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并评价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板栗花提取物对3种不同植物病原体的作用,包括小麦赤霉病菌(FG)、油菜菌核病菌(SS)和黄瓜枯萎病菌(FO),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曲线法优化板栗花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并通过萃取分相探究不同相的抑菌活性成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板栗花抑菌活性成分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FG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经过严格的试验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00%(V/V)、提取时间50.00 min、提取温度65.00℃、液料比15.00∶1 mL·g^(-1),该优化条件下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抑菌率达到了45.27%。乙酸乙酯相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抑制中浓度值(EC50)为2.51 mg·mL^(-1)。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花 植物病原真菌 响应面优化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源 王凤春 +4 位作者 丁田雨 曹飞 郭春磊 张京政 王东升 《中国果菜》 2022年第9期21-24,84,共5页
本文分析了板栗贮藏期的物质变化、概述了影响板栗保鲜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品种的耐贮性及贮藏环境等;分析了板栗贮藏保鲜的主要方法,如沙藏法、冷藏法、辐射贮藏法、气调贮藏法及涂膜保鲜贮藏法等,并对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 本文分析了板栗贮藏期的物质变化、概述了影响板栗保鲜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品种的耐贮性及贮藏环境等;分析了板栗贮藏保鲜的主要方法,如沙藏法、冷藏法、辐射贮藏法、气调贮藏法及涂膜保鲜贮藏法等,并对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提高板栗的贮藏效率、节约成本,为板栗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果实 贮藏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逆板栗新品种燕凤的选育
5
作者 路艺 王萌 +11 位作者 王凤春 刘静 王东升 王旋 郭春磊 曹飞 李婧实 孙海涛 张京政 齐永顺 王同坤 张海娥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燕凤是从燕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坚果深褐色,色泽明亮;果肉淡黄色,肉质糯、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以上。在河北省迁西县9月上旬成熟,为早中熟品种。结果母枝平均抽生果枝... 燕凤是从燕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坚果深褐色,色泽明亮;果肉淡黄色,肉质糯、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以上。在河北省迁西县9月上旬成熟,为早中熟品种。结果母枝平均抽生果枝数2.7条,结果枝率70.6%,每结果枝刺苞数2.3个,每苞果粒数2.8个,平均单粒质量8.1 g。嫁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8年生单株产量3.6 kg,折合产量3024.0 kg·hm^(-2),连续结果能力强。耐贮性强,适宜炒食、制作冰栗等。抗旱,耐瘠薄,高抗红蜘蛛,稳定性和适应性良好。适宜在燕山板栗产区及与此生态类型相似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新品种 燕凤 抗逆 优质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源 杜菁菁 +4 位作者 苏强 肖丽静 郭春磊 曹飞 王东升 《河北果树》 2022年第3期3-6,共4页
论述了板栗轻简化栽培的主要形式,包括果树轻简化栽培发展概括、板栗栽培方式、水肥一体化、整形修剪、机械化栽培技术、果园生草省力栽培、病虫防治研究进展。同时论述了轻简化栽培的展望,为板栗良种化及标准化的示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论述了板栗轻简化栽培的主要形式,包括果树轻简化栽培发展概括、板栗栽培方式、水肥一体化、整形修剪、机械化栽培技术、果园生草省力栽培、病虫防治研究进展。同时论述了轻简化栽培的展望,为板栗良种化及标准化的示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果农提供了栽培思路和方法,通过对轻简化栽培的研究运用到板栗生产上,以此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果树 轻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SWEET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杨涌 袁国梅 +3 位作者 康肖肖 刘亚明 王东升 张海娥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9,共13页
【目的】SWEET基因家族与果实中淀粉含量、糖含量密切相关,分析板栗SWEET基因家族在板栗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板栗SWEET基因家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7种壳斗科物种SWEET... 【目的】SWEET基因家族与果实中淀粉含量、糖含量密切相关,分析板栗SWEET基因家族在板栗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板栗SWEET基因家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7种壳斗科物种SWEET基因家族,对其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各个成员同源性分析、基因复制类型分析等;同时分析板栗SWEET基因家族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选择压力、蛋白结构等;利用转录组和RT-qPCR分析板栗SWEET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果实成熟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7种壳斗科物种中共包含了129个SWEET基因家族成员,7种壳斗科物种分化之前共拥有16个SWEET基因家族成员。板栗SWEET基因家族共有19个,不均地分布在9条染色体和1条contig片段上;同时其蛋白拥有较为一致的Motif分布、保守结构域分布。顺势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大量的生长发育相关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以及胁迫响应元件存在于板栗SWEET基因家族启动子序列上。转录组和RT-qPCR分析显示,有9个板栗SWEET基因家族成员在板栗果实成熟过程中表达。其中CmSWEET1、CmSWEET3、Cm SWEET4、CmSWEET16及CmSWEET19随着果实成熟过程基因表达量下调;CmSWEET2及CmSWEET9随着果实成熟过程基因表达量上调;CmSWEET15与CmSWEET17随着果实成熟过程基因表达量先下调再上调。【结论】共鉴定了129个壳斗科物种SWEET基因家族成员,其中有19个板栗SWEET基因家族成员,CmSWEET15与CmSWEET17表达模式与可溶性糖变化模式相似,其可能调控板栗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转运;CmSWEET1、CmSWEET2、CmSWEET3、CmSWEET4、CmSWEET9、CmSWEET16及Cm SWEET19表达模式与淀粉变化模式完全一致或完全相反,其可能调控板栗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壳斗科 基因家族 淀粉 可溶性糖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黄化皱缩病植原体空间分布情况研究
8
作者 赵德轩 李双民 +4 位作者 高朋 温晓蕾 高素红 母时风 齐慧霞 《河北果树》 2024年第4期17-18,共2页
为研究板栗黄化皱缩病植原体空间分布情况,对输液治疗和未治疗的栗树进行不同部位和不同物候期叶片植原体的检测,结果表明:输液2年栗树检出率最低,感病栗树植原体检出率最高;在枝条上端叶片和果实成熟期的叶片植原体检出率最高,在下端... 为研究板栗黄化皱缩病植原体空间分布情况,对输液治疗和未治疗的栗树进行不同部位和不同物候期叶片植原体的检测,结果表明:输液2年栗树检出率最低,感病栗树植原体检出率最高;在枝条上端叶片和果实成熟期的叶片植原体检出率最高,在下端的检出率最低。治疗1年、治疗2年以及未治疗的栗树检出率都随着物候期的变化而变化,在萌芽期叶片中未检出植原体,芽轴伸长期开始检测到植原体的存在,果实成熟期植原体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皱缩病 植原体 空间分布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菌发酵板栗渣工艺优化及其多糖的抗氧化性
9
作者 张彪 杨晓宽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60-166,共7页
为改善板栗渣的营养组成并提高其多糖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以板栗渣为原料,以纳豆菌为发酵菌种,以板栗渣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板栗渣的发酵工艺,并研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纳豆... 为改善板栗渣的营养组成并提高其多糖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以板栗渣为原料,以纳豆菌为发酵菌种,以板栗渣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板栗渣的发酵工艺,并研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纳豆菌接种量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料液比1∶4(g/mL),在该条件下板栗渣中多糖的含量为31.7%。在抗氧化活性方面,发酵板栗渣多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并随着多糖浓度增加,发酵板栗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呈现增强趋势。发酵板栗渣可作为一种优质多糖源应用于食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渣 纳豆菌 发酵 工艺优化 多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类黄酮合成通路13个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0
作者 杨涌 曹蕊 +3 位作者 康肖肖 刘静 王旋 张海娥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83,共14页
【目的】从板栗基因组中鉴定类黄酮合成通路13个基因家族,分析其在果实成熟过程和果实顶部芽组织PCD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板栗类黄酮相关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板栗类黄酮合成通路13个基因家族,对其... 【目的】从板栗基因组中鉴定类黄酮合成通路13个基因家族,分析其在果实成熟过程和果实顶部芽组织PCD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板栗类黄酮相关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板栗类黄酮合成通路13个基因家族,对其系统进化关系、蛋白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关系、密码子偏好性等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转录组和RT-qPCR分析不同发育时期板栗果实成熟过程和果实顶部芽组织PCD过程表达模式。【结果】板栗类黄酮合成通路13个基因家族57个成员分布在12个染色体及4个contig上。各基因家族包含1-2个关键结构域,各基因家族成员内含子数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大量的生长发育相关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以及胁迫响应元件存在板栗中类黄酮合成通路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上。在板栗基因组内共发现7对共线性基因对,同时,发现4个基因与8个单双子叶植物均有共线性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发现RSCU值大于1的偏好A/U结尾,且ENC值均超过35。转录组与RT-qPCR结果都显示,多个黄酮合成通路基因在板栗果实成熟过程和果实顶部芽组织PCD过程表达量上调。【结论】共鉴定57个板栗类黄酮合成通路基因,CmLAR2、CmCHI1、Cm4CL1、CmC4H3、CmPAL1、CmPAL2、Cm4CL6和CmANR3在板栗果实成熟过程和果实顶部芽组织PCD过程均表达量上调,可能参与板栗果实成熟过程和板栗芽组织PCD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类黄酮 基因家族 共线性 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黄化皱缩病对板栗坚果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赵德轩 高朋 +5 位作者 温晓蕾 母时风 高素红 冯丽娜 孙伟明 齐慧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为综合评价板栗黄化皱缩病对板栗坚果品质的影响,对坚果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该病对坚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树相比,病树坚果中的微量元素均有所升高,其中氨基酸、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较健康树显著提高24.93%、20.54%、36... 为综合评价板栗黄化皱缩病对板栗坚果品质的影响,对坚果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该病对坚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树相比,病树坚果中的微量元素均有所升高,其中氨基酸、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较健康树显著提高24.93%、20.54%、36.33%;且病树栗苞上的刺束长、软,坚果颜色不均匀、表面褶皱、质地粗糙;单苞粒数、单苞重、饱果率、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单株产量较健康植株减少96.45%。以上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估黄化皱缩病对坚果品质造成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黄化皱缩病 营养品质 商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源农药对板栗红蜘蛛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华 温晓蕾 +6 位作者 郭思柔 栗佳宁 吉志新 赵德轩 母时风 白晓蒙 齐慧霞 《河北果树》 2023年第2期15-17,共3页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满足绿色食品的要求,本试验选用4种植物源农药进行了室内及田间防治板栗红蜘蛛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苦参碱AS 1000倍和6%鱼藤酮ME 1000倍的防效最好,2种药剂在施药后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其药后14 d也有较...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满足绿色食品的要求,本试验选用4种植物源农药进行了室内及田间防治板栗红蜘蛛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苦参碱AS 1000倍和6%鱼藤酮ME 1000倍的防效最好,2种药剂在施药后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其药后14 d也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90.86%、88.41%,建议生产上优先推荐使用;0.3%印楝素可溶液剂300倍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250倍的防效良好,其药后3 d的防效可以达到90%左右,但药后14 d防效分别降低到79.82%、78.81%,持效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红蜘蛛 植物源农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板栗飞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源 苏强 +3 位作者 曾扬鹃 杜菁菁 齐永顺 王东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8,113,共8页
为研究不同飞行参数下植保无人机在开心型板栗园的飞防效果,利用大疆T16、T20、T30植保无人机对板栗树进行喷洒试验,基于不同机型、高度、速度组合下的DV 1值、VMD值、NMD值、雾滴谱宽度、雾滴密度、覆盖率、农药沉积量数据,揭示无人机... 为研究不同飞行参数下植保无人机在开心型板栗园的飞防效果,利用大疆T16、T20、T30植保无人机对板栗树进行喷洒试验,基于不同机型、高度、速度组合下的DV 1值、VMD值、NMD值、雾滴谱宽度、雾滴密度、覆盖率、农药沉积量数据,揭示无人机雾滴粒径分布规律,并选择出最佳飞行组合。在栽培模式相同的情况下,以板栗“抚宁15号”为试验材料,首先对板栗园内树木进行调研选定,在经过喷幅预试验之后开始对选定树木进行喷洒试验,然后通过六六山下雾滴测试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运用DPS处理系统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飞行参数下的植保无人机进行评分排序,最后根据评价系统选择出最佳飞行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飞行参数下,T30植保无人机各指标数据要优于T16、T20。当无人机飞行高度固定,DV 1值、雾滴谱宽度与飞行速度呈现正相关,而VMD值和NMD值则会根据机型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当T16无人机进行试验时,高度参数不变,随着飞行速度增加雾滴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当T20无人机进行试验时,速度参数不变,随着飞行高度增加雾滴密度呈现上升趋势。T16无人机飞行高度参数不变,农药沉积量与飞行速度呈现负相关,T20无人机飞行速度参数不变,农药沉积量与飞行高度呈现负相关。采用飞行高度2 m、飞行速度1 m/s、喷幅7 m的大疆T30植保无人机对板栗具有最佳的飞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植保无人机 飞行参数 雾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分析燕山板栗果实糖组分及其含量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源 马亚特 +3 位作者 吕梦炀 张海娥 张京政 王东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5-352,共8页
以燕山板栗品种(系)‘大板红’‘燕宝’‘燕龙’“抚宁-12”“抚宁-8”“青龙巨栗”果实为试材,利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总量、组分含量,并计算其生化甜度值,分析不同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的特点与差... 以燕山板栗品种(系)‘大板红’‘燕宝’‘燕龙’“抚宁-12”“抚宁-8”“青龙巨栗”果实为试材,利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总量、组分含量,并计算其生化甜度值,分析不同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的特点与差异,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6个燕山板栗品种(系)果实中共检测出24种可溶性糖组分,肌醇、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麦芽糖、蔗糖、棉子糖含量最高,占所有检出可溶性糖组分的98%~99%。不同的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组分结构基本一致,但占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糖总检出量的64.71%~91.11%,平均占比达到82.17%,其次是麦芽糖,其含量占比为3.36%~17.49%,平均占比为8.60%,再者是由肌醇与葡萄糖组成的单糖,其含量占比为1.97%~4.14%。D-半乳糖、D-果糖、棉子糖占比较低,平均占比分别为0.52%、0.42%和0.7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糖与蔗糖表现出显著正相关,D-果糖与肌醇同样也呈显著的正相关,D-半乳糖与生化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通过PCA,综合排名前三的品种(系)分别为“抚宁-12”、‘燕龙’和‘燕宝’。该研究结果可为燕山地区板栗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可溶性糖组分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超板栗切口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鲁鹍 李国昉 +2 位作者 陈立东 任晓光 崔晓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切口是商超糖炒板栗加工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对我国板栗深加工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板栗切口或为手工作业,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或为批量无序机械破壳,果仁损伤率高,切口形状不规则,无法达到商超板栗的切口要求。在分析商超糖炒... 切口是商超糖炒板栗加工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对我国板栗深加工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板栗切口或为手工作业,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或为批量无序机械破壳,果仁损伤率高,切口形状不规则,无法达到商超板栗的切口要求。在分析商超糖炒板栗对切口技术要求基础上,阐述不同类型的板栗切口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出各种类型板栗切口机的优缺点。概述板栗切口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板栗切口机械中存在的生产率低、栗仁损伤率高,切口位置不准确、开口质量不高,设备适应性差、可靠性低,切口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切口工序、提高切口效率与质量,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提高切口智能化水平,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设备的通用性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切口设备 切口原理 机械式切口 激光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板栗坚果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丽静 王东升 +3 位作者 魏源 郭春磊 曹飞 齐永顺 《河北果树》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建立一种适宜的板栗资源果实品质评价方法,并为优质资源快速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果实主要品质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不同的板栗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13个板栗品种(系)的坚果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 为建立一种适宜的板栗资源果实品质评价方法,并为优质资源快速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果实主要品质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不同的板栗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13个板栗品种(系)的坚果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57.49%,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5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7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593%,根据综合得分对供试品种(系)进行排序,结果表明‘燕宝’综合品质最佳,其次为‘燕奎’,综合得分最低的是‘燕山短枝’。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13个板栗品种(系)分成4类,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性状得分排序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主成分分析 坚果品质 系统聚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分析6种糖炒燕山板栗的风味成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银 梁建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为了研究6种糖炒燕山板栗香气的构成特点及品种间滋味和气味上的差异。以6种糖炒板栗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 为了研究6种糖炒燕山板栗香气的构成特点及品种间滋味和气味上的差异。以6种糖炒板栗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及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分析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关键香气化合物,并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其挥发性气味成分和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GC-MS技术从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出57种化合物,其中酯类19种,醇类12种,醛类5种,酮类5种,烯烃类4种,苯环类4种,胺类2种,其他类6种;其中23个OAV>1的成分被确定为糖炒板栗的关键香气成分。电子鼻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的主要挥发性气味成分为醇类、醛酮类、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以及甲基类几种。电子舌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在各项味觉指标上整体较为相似,其中丰富性和鲜味传感器对不同糖炒板栗的响应值最大,酸味和涩味最小,丰富性、鲜味、甜味、咸味、苦味、苦味回味6个指标为糖炒板栗的主要味觉指标。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不同品种糖炒板栗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不同,且同种化合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也有区别。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雷达色谱图分析、GC-MS技术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可较好的区分不同品种糖炒板栗风味的差异,并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为不同糖炒板栗的风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电子舌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槲皮素对板栗生长及坚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腾飞 靳常敏 +5 位作者 于克妍 曾扬鹃 靳俊婷 郭春磊 于立洋 曹飞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75-81,95,共8页
为了探明喷施槲皮素对板栗生长及坚果品质的影响,为槲皮素在板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燕山早丰板栗嫁接树为试材,以不同浓度(0、150、300、600、1 200μmol/L)槲皮素进行叶面喷施,单株喷施500 mL,探讨对板栗叶片抗性指标... 为了探明喷施槲皮素对板栗生长及坚果品质的影响,为槲皮素在板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燕山早丰板栗嫁接树为试材,以不同浓度(0、150、300、600、1 200μmol/L)槲皮素进行叶面喷施,单株喷施500 mL,探讨对板栗叶片抗性指标、结果枝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 200μmol/L槲皮素可显著提高板栗叶片APX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41.2%、75.3%、40.0%、93.6%;喷施槲皮素可降低板栗空苞率,但对板栗枝条生长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喷施槲皮素主要提高了坚果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喷施1 200μmol/L槲皮素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较对照提升30.2%,喷施600μmol/L槲皮素淀粉含量最高,较对照提升20.7%。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喷施1 200μmol/L槲皮素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喷施 板栗 叶片 坚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醋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庆双 杨晓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为提高板栗资源利用率,开发板栗深加工产品,以板栗为原料,通过酒精和醋酸发酵,研究开发一款新型板栗醋。以感官评价和酸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板栗醋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酒精发酵优化后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 为提高板栗资源利用率,开发板栗深加工产品,以板栗为原料,通过酒精和醋酸发酵,研究开发一款新型板栗醋。以感官评价和酸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板栗醋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酒精发酵优化后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温度22℃、酵母菌添加量0.04%、初始糖度17°Brix、酒精发酵时间5 d;醋酸发酵优化后工艺条件为醋酸发酵温度31℃、果醋菌添加量0.04%、装液量40%、转速170 r/min、醋酸发酵时间8 d,优化后板栗醋总酸20.18 g/L,具有黄色透明质感、板栗果香,味道醇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板栗醋3个发酵阶段的挥发性成分并探究其变化,结果表明,板栗醋3个发酵阶段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种类有明显差异,在板栗浆、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阶段时,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分别为乙酸(15.36%)、乙醇(30.26%)和乙酸(4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醋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花芽分化生理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强 陈闯 +3 位作者 曹飞 于立洋 张京政 郭春磊 《河北果树》 2023年第2期1-3,12,共4页
本文就板栗花芽分化的生理及分子机理研究展开论述,概述了板栗花芽分化进程及形态特征、生理调控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就构建完善的板栗花芽分化调控机制做了展望,以期为板栗增雌减雄、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板栗 花芽分化 性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