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CT在儿童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陈凤 金玉珍 +1 位作者 王启迪 翁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9期33-36,54,共5页
目的 分析低剂量CT检查对儿童踝关节骨折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接受常规剂量CT检查与低剂量CT检查,比较常规剂量CT检查与低剂量CT... 目的 分析低剂量CT检查对儿童踝关节骨折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接受常规剂量CT检查与低剂量CT检查,比较常规剂量CT检查与低剂量CT检查的影像质量、辐射剂量、诊断准确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剂量CT检查与低剂量CT检查客观性图像质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检查的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容积CT剂量指数均低于常规剂量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剂量CT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诊断的特异性与常规剂量C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与常规剂量CT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容积CT剂量指数单独及联合诊断儿童踝关节骨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95%CI:0.880~0.918)、0.934(95%CI:0.918~0.950)、0.928(95%CI:0.911~0.945)、0.934(95%CI:0.918~0.950)。结论 低剂量CT技术对儿童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高,可减少辐射剂量,且对影像质量并无较大影响,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低剂量CT 儿童踝关节骨折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三例CT及MRI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海鹏 劳群 +1 位作者 费正华 赖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246-225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3例IL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组患...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3例IL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组患儿1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患儿2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腹部MRI平扫检查,患儿3行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患儿1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上段空肠局部肠壁弥漫性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患儿2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静脉增粗扩张;部分小肠局部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腹部MRI平扫示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肠壁增厚。重T2加权像(T2WI)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组图像显示腹膜后区及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近端胸导管扭曲扩张。患儿3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示后腹膜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周围呈团块状长T1、T2信号影,边界尚清,将肠系膜上动脉包埋,血管未见明显受压、变扁。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显示双侧腰干及其外周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结论 IL在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上表现为后腹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腹部CT或MRI增强扫描,明确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无强化的水样低密度影包裹、局部肠壁增厚;可用于无创诊断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扩张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 潘海鹏 +3 位作者 李焕国 李美蓉 李玉华 汪登斌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ganglioneroblastoma GNB)与成神经细胞瘤都起源于交感神经链,在病理上较相似,有时难以区分[1]。肿瘤的定性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都非常重要,故我们总结了27例儿童GNB的CT征象,以期为肿瘤的定性... 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ganglioneroblastoma GNB)与成神经细胞瘤都起源于交感神经链,在病理上较相似,有时难以区分[1]。肿瘤的定性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都非常重要,故我们总结了27例儿童GNB的CT征象,以期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 CT表现 儿童 定性诊断 交感神经链 预后判断 治疗方案 CT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对儿童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标本满意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友梅 郭翠萍 +3 位作者 朱瑾 陈海哨 祁正红 齐广伟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17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对儿童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标本满意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该院需要进行肝组织病理诊断患儿52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52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6.2%,二次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对儿童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标本满意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该院需要进行肝组织病理诊断患儿52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52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6.2%,二次穿刺成功率100%。发生轻微并发症3例(5.8%),未经干预自行恢复正常,均未发生需要干预处理的严重并发症。穿刺所得组织均可供病理学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标本满意率为10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患儿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儿童 肝穿刺活检 安全性 并发症 标本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对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余远曙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22期55-55,60,共2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行CT、MRI检查,以随访6个月后MRI复查结果为准,比较CT与MRI的初诊检出率。结果 MRI初...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行CT、MRI检查,以随访6个月后MRI复查结果为准,比较CT与MRI的初诊检出率。结果 MRI初诊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如果仅有症状,X线平片无法检出,最好进行MRI筛查,便于临床及时准确的治疗,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儿童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套叠436例空气灌肠整复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宁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7期15-15,共1页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远端肠管造成的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的征象,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具有安全、有效、方便、治疗时间短、射线量少的优点,成功率高。但对于整复失败的病例,应...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远端肠管造成的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的征象,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具有安全、有效、方便、治疗时间短、射线量少的优点,成功率高。但对于整复失败的病例,应及时中转手术。笔者通过对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失败病例对照分析,分析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因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经超声确诊的肠套叠患儿共436例,其中男273例,女163例;年龄3个月至9岁;均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381例(87.4%),呕吐296例(67.9%),果酱样大便、血便147例(33.7%),腹部包块87例(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灌肠整复 儿童肠套叠 病例对照分析 空气灌肠复位 整复失败 小儿肠套叠 阵发性哭闹 果酱样大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焕国 劳群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性恶性肿瘤,来源于神经脊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移行细胞或多潜能交感干细胞,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腹膜后、后纵膈、下颈部及盆腔后壁交感神经系统,其年发病率为0.003‰--0.01‰[1],约5...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性恶性肿瘤,来源于神经脊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移行细胞或多潜能交感干细胞,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腹膜后、后纵膈、下颈部及盆腔后壁交感神经系统,其年发病率为0.003‰--0.01‰[1],约50﹪的患儿在2岁之前发病,90﹪的患儿发病时小于5岁,NB转归差异很大,预后与发病年龄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神经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与基于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超低剂量儿童胸部CT中的比较
8
作者 赵凯宇 宣伟玲 陆洪江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与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两种算法在超低剂量儿童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接受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患者63例,分别用MBIR和ASIR算法重建。由... 目的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与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两种算法在超低剂量儿童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接受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患者63例,分别用MBIR和ASIR算法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评估两种重建算法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并对患者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得到的辐射剂量与先前胸部CT扫描(标准剂量或低剂量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MBIR算法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均优于ASIR。MBIR显示为100%的诊断可接受性,但ASIR在平均0.33m Sv(0.14~0.59m Sv)超低剂量CT中显示为93%。在接受先前CT检查的患者中,超低剂量CT的特定剂量估计(SSDE)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下降87%(35%~97%)和85%(41%~98%)。结论与ASIR相比,MBIR明显改善图像质量。此外,在诊断可接受的超低剂量胸部CT中,采用MBIR算法辐射剂量减少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 超低剂量 儿童胸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扫描剂量在儿童胸部病变MS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郭翠萍 钱超超 +3 位作者 朴雪瑞 韩宁 赵凯宇 劳群 《健康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89-91,95,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低管电流扫描技术在儿童胸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0例可疑胸部病变患儿随机分为50 mA低剂量扫描组、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低管电流扫描技术在儿童胸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0例可疑胸部病变患儿随机分为50 mA低剂量扫描组、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组及100 mA常规剂量扫描组,每组各100例。所选患儿进行MSCT检查,记录扫描中患儿所接收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50 mA组、ATCM组及100 mA组三组患儿的客观噪声分别为11.99±4.92、10.78±1.14、9.09±0.85。3组的有效剂量ED分别为(0.94±0.11)mSv、(1.34±0.37)mSv、(1.87±0.17)mSv。3组不同剂量扫描组的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3组1级、2级和3级图像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0 mA管电流进行儿童胸部MSCT扫描,肺窗及纵隔窗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合适的低剂量MSCT扫描不仅可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可降低球管的消耗、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胸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儿童肝脏真菌感染的CT表现分析
10
作者 韩宁 郭翠萍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期16-18,2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临床证实的儿童肝脏真菌性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结果:11例病例中,其中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10例。所有病灶在CT平扫图像上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临床证实的儿童肝脏真菌性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结果:11例病例中,其中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10例。所有病灶在CT平扫图像上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例CT三期增强扫描上表现为三种模式,Ⅰ型:CT三期增强扫描均显示“靶环征”,为不均匀环状强化。Ⅱ型:病变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Ⅲ型:病变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延迟期呈环状强化。病灶多不影响肝脏血管,增强扫描可显示正常肝脏血管走行于病灶边缘或内部,且大多数病灶外侧的肝实质在动脉期表现为一过性异常高灌注。所有患者经抗真菌治疗后,病变完全消失或缩小。结论:分析肝脏增强肝脏CT多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影像改变以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脏 真菌感染 断层扫描术 X射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
11
作者 冯长锋 劳群 +6 位作者 丁忠祥 王罗羽 王天宇 郗玉珍 韩静 何林阳 沈起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7-1492,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IoU)、戴斯相似系数(DSC)及准确率评价其效能;以DL分类模型判断血肿语义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识别sICH血肿语义特征的效能。结果DL分割模型分割训练集95%sICH血肿的IoU、DSC及准确率分别为0.84±0.07、0.91±0.04及(88.78±8.04)%,在验证集分别为0.83±0.07、0.91±0.05及(88.59±7.76)%。DL分类模型识别训练集及验证集sICH血肿不规则形态、不均匀密度、卫星征、混杂征及漩涡征的AUC分别为0.946~0.993及0.714~0.833。结论基于FPN可准确、高效地自动分割sICH血肿,对于判断血肿语义特征亦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
12
作者 韩静 张乐星 +5 位作者 何林阳 冯长锋 郗玉珍 丁忠祥 许阳阳 沈起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观察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VD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肺实性结节患者胸部CT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肺结节体积增加是否≥25%将其分为进展组(n=218)与非进展组(n=516),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515)... 目的观察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VD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肺实性结节患者胸部CT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肺结节体积增加是否≥25%将其分为进展组(n=218)与非进展组(n=516),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515)与验证集(n=219);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参数构建临床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肺结节二维CT图像特征构建CT特征模型,基于Res2Net网络输入三维CT图像构建3D Res2Net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实际VDT为标准,评估临床模型、CT特征模型及3D Res2Net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VDT≤400天的效能。结果临床模型、CT特征模型及3D Res2Net模型预测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89、0.698及0.734,在验证集分别为0.692、0.714及0.721。3D Res2Net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VDT用时5~7 s、平均(5.92±1.08)s。结论3D Res2Net模型可用于预测肺实性结节VDT以大幅缩短人工阅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检测技术,探查消化道“最后一公里”盲区
13
作者 王启迪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9期79-79,共1页
消化道,作为人体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其健康状态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长久以来,小肠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结构,被称为消化道的“最后一公里”盲区。传统的检测手段往往难以直接观察或取样,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消化道,作为人体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其健康状态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长久以来,小肠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结构,被称为消化道的“最后一公里”盲区。传统的检测手段往往难以直接观察或取样,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巨大挑战。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一盲区正在被逐步揭开。本文将介绍的7种小肠疾病检测技术,就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整体健康 诊断工具 消化道 盲区 解剖位置 诊断和治疗 健康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群弓状束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与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成像效果比较
14
作者 阎静 杜伟 +3 位作者 程敬亮 耿杰峰 郭翠萍 刘福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883,共5页
目的:比较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UKFT)与传统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ST)重建正常人群弓状束(AF)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例正常受试者行DTI成像,分别应用单张量ST和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左侧AF,包括直接通路“颞-额”段... 目的:比较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UKFT)与传统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ST)重建正常人群弓状束(AF)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例正常受试者行DTI成像,分别应用单张量ST和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左侧AF,包括直接通路“颞-额”段(深支),间接通路“额-顶”段(前支)和“颞-顶”段(后支),采用解剖形态比对和纤维束定量的方法研究两种技术AF显像的差异。结果:应用单张量ST技术重建左侧AF时,12例深支、2例前支和1例后支显像不完整或失败;而应用双张量UKFT技术重建时,三个分支在所有受试者中均成功完整显像,且终端分支纤维显示更完整,分布面积更广,纤维体积更大,条数更多(P<0.001)。结论:与传统单张量ST相比,双张量UKFT技术在正常人群中可以重建出更加完整的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束 扩散张量成像 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 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兔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间质MR淋巴管成像对脊柱旁淋巴干显像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潘海鹏 劳群 +4 位作者 费正华 杨丽 周海春 李群英 赖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兔足背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脊柱旁淋巴干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8只,首先经足背皮内注射钆双铵(皮内组),间隔3天后再经皮下注射(皮下组),采集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3dcor)图像,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 目的探讨经兔足背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脊柱旁淋巴干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8只,首先经足背皮内注射钆双铵(皮内组),间隔3天后再经皮下注射(皮下组),采集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3dcor)图像,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皮内组显示所有兔两侧腘窝淋巴结、髂淋巴结及主动脉下淋巴结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大于30min,最长达90min;6例腰淋巴干全程及乳糜池明显强化;5例可见部分胸导管强化。皮下组显示所有兔两侧腘窝淋巴结均明显强化,但腰淋巴结、腰淋巴干及胸导管未见强化。腰淋巴干及胸导管强化程度总评分皮内组与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0,P=0.0002)。结论足背皮内注射钆双胺淋巴管成像能较皮下注射更好地显示腰干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淋巴管造影术 钆双胺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中胸部X线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凯宇 李焕国 +2 位作者 宣伟玲 武春英 王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在体检人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医院体检中心2011年全年25 996例体检人员的X线胸部正位片,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分别记录正常、一般性描述、阳性发现胸片数量,计算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阳性发现435...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在体检人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医院体检中心2011年全年25 996例体检人员的X线胸部正位片,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分别记录正常、一般性描述、阳性发现胸片数量,计算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阳性发现435例,占总人数的1.67%。其中,男性总阳性率2.21%,女性总阳性率0.98%,男女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9,P<0.01)。一般性描述1 537例,占总人数的5.91%。正常24 024例,占总人数的92.41%。在本组体检人员中,男、女性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分布不完全相同(男性χ2=612.75,P<0.01;女性χ2=163.84,P<0.01)。结论:可根据体检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有无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等情况选择胸部X线检查及其检查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胸部X线检查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母质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焕国 赵凯宇 +2 位作者 晁红艳 崔凤 尹冰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656-659,共4页
目的:对照分析毛母质瘤的CT、MR影像特点与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毛母质瘤28例(30个病灶)患者的CT、MR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毛母质瘤28例患者,其中经CT检查24例(25个病灶),22个病灶主要表现为钙化,... 目的:对照分析毛母质瘤的CT、MR影像特点与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毛母质瘤28例(30个病灶)患者的CT、MR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毛母质瘤28例患者,其中经CT检查24例(25个病灶),22个病灶主要表现为钙化,占88%(22/25),肿瘤周围条索影;经MR检查6例(7个病灶),病灶与同侧面骨骼肌相比,T1WI均呈等信号,T2WI以等-偏高信号为主,所有的病灶周围见条索状稍高信号;28例(30个病灶)病理标本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CT显示88%的病变内有钙化;MR T2WI显示肿块边缘的环形高信号与病理上的结缔组织包膜对应;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63.33%(19/30),CT表现为肿瘤周围条索影,MR表现肿瘤周围条片样长T2信号,边界欠清;肿块中央区的CT液体密度区及MR长T1长T2信号区与病理的囊性变区域相对应。结论:当肿块在CT表现上为有不同程度钙化的、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类圆形结节,MRI T2WI表现为不均匀等或偏高信号,边缘可见环形稍高信号包膜及周围的炎性稍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时诊断需考虑有毛母质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基质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淋巴结行MR淋巴管成像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海鹏 劳群 +3 位作者 费正华 杨丽 周海春 赖灿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10期72-7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淋巴结MR淋巴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只,每只兔充分麻醉后直视下找到两侧腘窝最大的淋巴结分别注射0.2~0.3ml钆双胺,扫描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ast low angle shot,fl3d-cor),此后每隔5min重复一次扫描... 目的初步探讨经淋巴结MR淋巴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只,每只兔充分麻醉后直视下找到两侧腘窝最大的淋巴结分别注射0.2~0.3ml钆双胺,扫描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ast low angle shot,fl3d-cor),此后每隔5min重复一次扫描;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8例腰淋巴干全程均明显强化,均表现为下端与结节状的淋巴结相连,其中5例显示与其上端膨大的乳糜池相连;管径不均匀,约1~2mm,而且信号强度改变较明显。7例可见部分胸导管强化,其中4例显示范围>3个椎体高度,另3例不足3个椎体高度。强化的淋巴结及腰淋巴干、乳糜池等结构强化非常明显,通过后重建图像可明确显示它们互相连通。结论两侧腘窝淋巴结注射钆双胺MRL能较好地显示腰干淋巴管,而胸导管只能节段显示,还需进一步探索以提高胸导管显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淋巴管造影术 钆双胺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 潘海鹏 +2 位作者 李美蓉 李玉华 汪登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1007-1008,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婴儿CMN的临床、病理、CT图像资料。结果肿瘤均体积较大,呈肾形,边界清楚,平扫3例密度不均匀,1例密度均匀,4例肿瘤内均未见钙化影,增强扫...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婴儿CMN的临床、病理、CT图像资料。结果肿瘤均体积较大,呈肾形,边界清楚,平扫3例密度不均匀,1例密度均匀,4例肿瘤内均未见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皮质期内见丝网状迂曲血管影,髓质期周缘明显强化,不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肿瘤均由肾动脉供血,无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CMN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婴儿肾脏肿瘤 CT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TIR SPACE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韩晶 劳群 +4 位作者 郭翠萍 王彪 陈琬 杨昕 丁忠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重T2磁共振成像压脂技术(MR-STIR SPACE)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28例患儿临床肌力、肌电图和MRI资料,用Kappa检验判断临床肌力、MRI两者及肌电图、MRI两者间的一致性,P<0.05为差... 目的探讨重T2磁共振成像压脂技术(MR-STIR SPACE)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28例患儿临床肌力、肌电图和MRI资料,用Kappa检验判断临床肌力、MRI两者及肌电图、MRI两者间的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患儿中,单侧臂丛神经损伤25例,双侧均有损伤3例,共计损伤31侧,其中左臂丛神经11侧,右臂丛神经20侧。主要为神经根的损伤,表现为神经根消失、离断、增粗、扩张。31侧损伤的臂丛神经分别与临床肌力一一对照,一致性较好(κ=0.712,P<0.05);与肌电图一一对照,一致性仍较好(κ=0.633,P<0.05)。结论MR-STIR SPACE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筛查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