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承钢中夹杂物调控的冶金技术现状及智能化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宗男夫 费鹏 +1 位作者 刘鸿智 荆涛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514-522,共9页
随着我国高铁、航空航天、风电等重大装备的应用与建设,对轴承钢提出了高品质、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通过介绍国内外高性能轴承钢中夹杂物调控现状,分析国内特殊钢企业在夹杂物调控领域的水平与差距,提出高性能轴承钢中夹杂物智能... 随着我国高铁、航空航天、风电等重大装备的应用与建设,对轴承钢提出了高品质、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通过介绍国内外高性能轴承钢中夹杂物调控现状,分析国内特殊钢企业在夹杂物调控领域的水平与差距,提出高性能轴承钢中夹杂物智能化调控的技术展望。通过非铝脱氧钢中夹杂物调控、低氧稀土钢中夹杂物调控、镁对钢中夹杂物调控和热处理对钢中夹杂物调控生产出高性能轴承钢,为国内相关特殊钢企业提供研发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夹杂物 稳定化调控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钢取向硅钢热轧基料BRQ的开发
2
作者 李德君 张冰 +1 位作者 王飞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4期40-44,共5页
介绍本钢结合自身设备条件开发取向硅钢热轧基料实践,阐述了如何根据本钢炼钢及连铸工序设备特点和极限条件,设计取向硅钢BRQ热轧基料的冶炼和热轧工艺,控制并解决了无二冷段电搅导致的铸坯组织问题,以及热轧板坯加热炉装炉、温度和时... 介绍本钢结合自身设备条件开发取向硅钢热轧基料实践,阐述了如何根据本钢炼钢及连铸工序设备特点和极限条件,设计取向硅钢BRQ热轧基料的冶炼和热轧工艺,控制并解决了无二冷段电搅导致的铸坯组织问题,以及热轧板坯加热炉装炉、温度和时间控制,3/4连轧机组粗精轧区域温降、速度和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工艺优化,形成对应有限设备条件的工艺和生产方案,实现了取向硅钢热轧基料BRQ的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热轧基料 过热度 终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退火热镀锌工艺对含铌DP780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任宇鹏 张鹤松 +2 位作者 李声慈 刘维朋 富聿晶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利用热镀锌模拟试验机研究了780 MPa级双相钢连续退火热镀锌过程,对比分析了直接淬火、缓冷后淬火、镀前马氏体工艺和镀后马氏体工艺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两相区加热后的缓冷过程可以提高未转变奥氏体... 利用热镀锌模拟试验机研究了780 MPa级双相钢连续退火热镀锌过程,对比分析了直接淬火、缓冷后淬火、镀前马氏体工艺和镀后马氏体工艺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两相区加热后的缓冷过程可以提高未转变奥氏体淬透性,得到稳定性高的岛状马氏体;镀前马氏体工艺下钢中出现了少量回火马氏体,Nb可以提高马氏体的回火稳定性,改善热镀锌双相钢的力学性能;镀后马氏体工艺和镀前马氏体工艺下钢中的析出相特征没有变化,富Nb析出相容易在先析出的TiN界面进行异质形核析出;镀前马氏体工艺获得的双相钢抗拉强度为867 MPa,伸长率为21.3%,与镀后马氏体工艺的抗拉强度(878 MPa)和伸长率(24.0%)接近;但镀前马氏体工艺获得的双相钢屈服强度(564 MPa)则较镀后马氏体工艺(611 MPa)明显减小。因此,镀前马氏体工艺可以在保证双相钢强塑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双相钢的屈强比,改善其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热镀锌 马氏体 连续退火
原文传递
高频焊管开裂原因分析及探索
4
作者 王亚芬 韩丹 +1 位作者 王禹 杜洪志 《金属世界》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针对高频焊管开裂问题,通过宏观形貌对比、焊缝断面夹杂物分析、焊缝区组织分析、流线角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开裂处进行了微观组织和元素分析,探讨了高频焊管裂纹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措施。结果表明,焊管开裂主要由于母材板... 针对高频焊管开裂问题,通过宏观形貌对比、焊缝断面夹杂物分析、焊缝区组织分析、流线角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开裂处进行了微观组织和元素分析,探讨了高频焊管裂纹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措施。结果表明,焊管开裂主要由于母材板厚1/4处或1/2处存在夹杂物带以及带状组织,在挤压力的作用下金属流动方向显著,夹杂物带与带状组织沿着金属流动的方向呈扇形带状分布,容易造成分层,当去除内外毛刺时这些夹杂物和分层就会露出表面,形成裂纹。通过改善工艺条件,如适当提高焊接温度,减小挤压力,及金属流线角度,以抵消带状组织的不良效应,或可减轻乃至消除此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组织 高频焊管 金属流动 金属流线 焊接温度 挤压力 焊缝区 板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盐对本钢焦炭热性能影响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隋月斯 王刚 《金属世界》 2017年第6期58-61,共4页
为了更好地使高炉生产顺行,维持炉料良好透气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焦炭在反应时热态性能稳定良好。一方面要提升入炉前焦炭热态性能,另一方面高炉内碱金属富集对焦炭的劣化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改善。文章通过采用... 为了更好地使高炉生产顺行,维持炉料良好透气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焦炭在反应时热态性能稳定良好。一方面要提升入炉前焦炭热态性能,另一方面高炉内碱金属富集对焦炭的劣化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改善。文章通过采用在碱金属盐(碳酸钠和碳酸钾)溶液中浸渍焦炭来增加碱金属含量的方法,分析了碱金属含量变化对本钢焦炭热性能的影响程度及趋势,为研究焦炭在高炉内的行为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盐对焦炭熔损反应起到正催化作用,其中钾盐的催化作用要强于钠盐,破坏作用更大,需要对炉料中碱金属含量特别是钾含量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热性能 碱金属盐 性能影响 本钢 热态性能 金属含量 催化作用 高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炭反应性对块矿高炉冶金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星野 王刚 +5 位作者 李超 刘洋 隋月斯 钟祥云 徐国忠 白金锋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研究焦炭反应性对块矿在高炉中的熔滴性能和滴落物质量等冶金性能的影响,可全面解析不同反应性的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劣化情况,为完善焦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铁矿石荷重还原滴落性能实验检测装置,在CO_(2)/N_(2)体积分... 研究焦炭反应性对块矿在高炉中的熔滴性能和滴落物质量等冶金性能的影响,可全面解析不同反应性的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劣化情况,为完善焦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铁矿石荷重还原滴落性能实验检测装置,在CO_(2)/N_(2)体积分数比为30%∶70%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热态反应性的焦炭以及混装焦炭对高炉操作和滴落物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炭反应性从22.0%升至50.2%,软化温度逐渐减小,软熔带增厚;当焦炭反应性小于35%时,随着反应性的增加则压差陡升温度降低、透气性变差,同时滴落物中会逐渐出现难还原的Fe2SiO_(4)和未彻底还原的FeO,滴落物中焦粉含量也逐渐增加;当焦炭反应性大于35%时,随着反应性的增加则压差陡升温度升高,透气性得到改善,难还原的Fe_(2)SiO_(4)和未彻底还原的FeO逐渐减少,滴落物中焦粉含量也逐渐减少。按一定比例搭配的混装焦炭在减小软熔带厚度、改善透气性、减少滴落物中焦粉含量等方面优于单一热态性质的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反应性 冶金性能 块矿 透气性 软熔带 熔滴性能 滴落物质量 焦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在碳捕集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军 王泽培 +5 位作者 曹志众 陶梦洁 李宇蒙 刘玉峰 王曾睿 赵青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34,共11页
针对钢铁冶金行业面临的碳减排挑战,研究者们提出利用钢渣等大宗冶金固废进行CO_(2)捕集的技术路径,并在近些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钢渣的特性及其综合利用方式进行概述,重点围绕钢渣在碳捕集领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开展综... 针对钢铁冶金行业面临的碳减排挑战,研究者们提出利用钢渣等大宗冶金固废进行CO_(2)捕集的技术路径,并在近些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钢渣的特性及其综合利用方式进行概述,重点围绕钢渣在碳捕集领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开展综述与分析;研究探讨钢渣矿化封存CO_(2)、钢渣建材化养护固定CO_(2)和钢渣制备CO_(2)捕集材料的前沿进展,并深入剖析钢渣制备CO_(2)捕集材料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提出未来基础研究的重点与技术攻关方向,旨在为钢铁企业废弃物的协同治理与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固废 钢渣 双碳 资源循环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 t转炉用双马赫数氧枪喷头射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瑀 刘广强 +3 位作者 韩鹏 刘坤 马浩然 曹志众 《江西冶金》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针对转炉吹炼过程中传统氧枪寿命短、喷溅黏枪烧枪、吹炼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双马赫数氧枪,在传统氧枪喷头上增设中心孔。利用数值仿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马赫数的超音速射流特性。结果表明,设计的3种方案中,当中心孔马赫数为1.9... 针对转炉吹炼过程中传统氧枪寿命短、喷溅黏枪烧枪、吹炼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双马赫数氧枪,在传统氧枪喷头上增设中心孔。利用数值仿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马赫数的超音速射流特性。结果表明,设计的3种方案中,当中心孔马赫数为1.98、外围孔马赫数为2.08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吹炼效果。双马赫数氧枪较传统氧枪在有效冲击面积上更具优势,中心孔可以抵消传统周边5孔布置引起的枪下负压区,从而减少黏枪概率,双马赫数氧枪在提高喷头寿命和增强吹炼的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双马赫数氧枪 射流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研究进展分析
9
作者 武波涛 李超 +3 位作者 王刚 隋月斯 徐国忠 白金锋 《煤质技术》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科学的焦炭评价指标有利于焦炭的原料成本控制以及炼焦煤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即焦炭在高炉中的性能评价对于冶炼效率、产量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为了解和统计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在1994—2023年的研究方向、热点以及研究进展,以中国... 科学的焦炭评价指标有利于焦炭的原料成本控制以及炼焦煤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即焦炭在高炉中的性能评价对于冶炼效率、产量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为了解和统计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在1994—2023年的研究方向、热点以及研究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的相关文章为研究材料,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1994—2023年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的论文数量、研究学科、研究机构及作者、关键词、研究内容趋势与前沿热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的关键词图谱、关键词时间轴图谱以及关键词突现图谱,并利用office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国内发文量从1994年开始经历了快速上升、动态平衡、稳步上升3个时期,国外发文量在1994—2009年之间发文量为0,从2010年起经历了爆发式增加、稳步上升2个时期;同时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的文章涉及多个研究学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研究领域伴随着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加重,国内侧重于关注焦炭热性能、光学组织、炼焦煤、微观结构等方面,国外侧重于焦炭在高炉中的反应行为、CO_(2)捕获等方面。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多学科交叉互融的全要素格局对提高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的科学性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冶金工业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性能评价 高炉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 研究学科 基础研究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低成本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鹏飞 关琳 +2 位作者 刘建 陈宇 刘宏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7,共6页
利用Vatron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一种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采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退火工艺中均热温度、缓冷温度、过时效温度和带速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为820、840... 利用Vatron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一种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采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退火工艺中均热温度、缓冷温度、过时效温度和带速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为820、840和860℃时,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不断下降,屈服强度不断提高。当均热温度提高到860℃时,组织中出现了一定量的贝氏体,抗拉强度达到了最低值1020 MPa;缓冷温度能够改变马氏体体积分数进而影响双相钢的性能;当过时效温度为250、270、290、310和330℃时,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发生软化的程度不断加剧,抗拉强度不断降低,断后伸长率不断升高,过时效温度升高到310℃以上时,马氏体分解加剧同时析出更多第二相,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综合不同退火工艺下的冷轧双相钢的性能调控,最终确定均热温度840℃、缓冷温度680℃、过时效温度250℃和带速120 m/min为最佳的工艺参数,强塑积达到了最大值15.6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均热温度 缓冷温度 过时效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的化学成分和退火温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春诚 陈宇 +2 位作者 杨波 李科龙 姜乐朋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两种不同成分的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通过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现有退火生产线的成分,并采用奥钢联VAI退火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学成分的试验钢均满足... 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两种不同成分的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通过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现有退火生产线的成分,并采用奥钢联VAI退火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学成分的试验钢均满足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要求,只添加Cr的试验钢可以代替复合添加Cr、Mo的试验钢;随着连续退火温度的升高,只加Cr试验钢的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屈服强度逐渐上升,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上升后降低;退火温度为820℃时,试验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20.04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双相钢 汽车钢 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双相钢HC420/780DPD+Z电阻点焊工艺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亚芬 张杰 陈虹宇 《电焊机》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为获得1.5 mm厚的汽车用热镀锌双相钢HC420/780DPD+Z的电阻点焊工艺窗口,采用中频逆变式电阻点焊机对其进行点焊试验,通过电极压力等参数调整,获得由不同焊接时间、焊接电流等组成的焊接工艺窗口。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剪切拉伸、十字... 为获得1.5 mm厚的汽车用热镀锌双相钢HC420/780DPD+Z的电阻点焊工艺窗口,采用中频逆变式电阻点焊机对其进行点焊试验,通过电极压力等参数调整,获得由不同焊接时间、焊接电流等组成的焊接工艺窗口。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剪切拉伸、十字拉伸试验以及金相检测等方法,对点焊接头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焊接时间为410~430 ms时,焊接电流工艺窗口为3.4~3.6 kA,可获得无缩孔、裂纹的焊接接头;接头的平均抗剪力为14.88 kN,平均十字拉伸力为7.1 kN;熔核区的显微硬度为402~455 HV,热影响区硬度为237 HV,未见脆化现象;电极寿命大于500个焊点,均满足GWS-5A标准要求。在此工艺下,接头的力学性能优异,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硬度分布规律表明熔核区硬度最高。此外,焊接接头的失效模式主要为界面断裂和纽扣型熔核断裂,其中纽扣型熔核断裂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双相钢 电阻点焊 焊接工艺窗口 力学性能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高效连铸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宗男夫 刘宏亮 +5 位作者 李爽 刘佳韵 杨军 石凤丽 Maryam Khaksar Ghalati 董洪标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3-33,49,共12页
高效连铸以高拉速、铸坯无缺陷为基础,通过钢-轧界面间铸坯热装和轧制实现钢铁制造流程的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连铸制造需向智能化连铸转型,以连铸制造流程大数据量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或逻辑关系。构建具有决策能力和... 高效连铸以高拉速、铸坯无缺陷为基础,通过钢-轧界面间铸坯热装和轧制实现钢铁制造流程的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连铸制造需向智能化连铸转型,以连铸制造流程大数据量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或逻辑关系。构建具有决策能力和预测判断功能的智能化铸机,实现连铸高效生产和智能控制。通过介绍国内外机器学习在高效连铸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智能连铸在铸坯裂纹在线智能预报、结晶器漏钢智能预报和连铸过程的其他重要智能化的研究进展,提出机器学习在高效连铸制造中的研究展望。通过深度学习在连铸全流程中的应用、探索不均衡样本的智能连铸算法和结合工业机理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多目标任务的智能化连铸模型,实现连铸流程智能化和透明化控制,为国内相关钢铁企业提供智能化连铸的研发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智能连铸 自主决策 高效连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无取向硅钢实践
14
作者 李德君 高振宇 +1 位作者 张冰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对本钢采用FTSR形式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开发无取向硅钢进行介绍,可实现节能降碳达30%。采用1100℃以下的板坯低温加热工艺技术,实现了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并有效控制第二相粒子的固溶和析出;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通过高温终轧和卷取,保... 对本钢采用FTSR形式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开发无取向硅钢进行介绍,可实现节能降碳达30%。采用1100℃以下的板坯低温加热工艺技术,实现了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并有效控制第二相粒子的固溶和析出;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通过高温终轧和卷取,保证了热轧卷发生再结晶的驱动力,形成更多对电磁性能有利的织构。生产的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优良,板型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 无取向硅钢 节能降耗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80机组无取向硅钢孔洞问题研究及改善实践
15
作者 张冰 李德君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6期26-31,共6页
利用北营1780热轧机组设备改造和控制系统升级的优势,开发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基料供板材冷轧工序生产。随着产量任务的提高,冷轧工序出现大量的孔洞缺陷,造成切损量巨大,严重影响成材率。对缺陷取样检验、热轧卷开卷、跟踪对比热... 利用北营1780热轧机组设备改造和控制系统升级的优势,开发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基料供板材冷轧工序生产。随着产量任务的提高,冷轧工序出现大量的孔洞缺陷,造成切损量巨大,严重影响成材率。对缺陷取样检验、热轧卷开卷、跟踪对比热轧表检仪、研究设备影响因素,确认缺陷来源,采取了包括更改精轧、卷取导尺衬板材质、更改导尺控制模式并降低压力、优化精轧机上下游导尺开口度、优化精轧机带钢纠偏等措施,使孔洞降级率由原来的19.46%,下降到1.65%,大幅度提高了成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孔洞 降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单机架轧机电工钢表面乳化液残留分析及控制
16
作者 王晓磊 李德君 朱荣鑫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针对电工钢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质量缺陷的增多,进行现场跟踪。通过调试修改工艺参数,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更换老化的设备管路,以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乳化液;增设压缩空气吹扫装置,以提高吹扫系统的能力;加装防溅板,以... 针对电工钢冷轧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质量缺陷的增多,进行现场跟踪。通过调试修改工艺参数,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更换老化的设备管路,以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乳化液;增设压缩空气吹扫装置,以提高吹扫系统的能力;加装防溅板,以降低吹扫难度等,乳化液残留面积明显减少,乳化液斑得到了解决,提升了带钢表面质量,降低了油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电工钢 表面残留 乳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700 MPa高强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17
作者 康海军 张伟 于立伟 《冶金信息导刊》 2024年第5期13-16,共4页
为了研究较长时间回火对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利用马弗炉、SEM、EDS、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分析700 MPa高强钢热轧和回火状态的性能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后性能变化较大,与热轧工艺有较大关系;回火温度600℃和回火时间60 min时,铁... 为了研究较长时间回火对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利用马弗炉、SEM、EDS、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分析700 MPa高强钢热轧和回火状态的性能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后性能变化较大,与热轧工艺有较大关系;回火温度600℃和回火时间60 min时,铁素体长大明显、M/A组元大量分解,降低了强度提高了韧性;回火工艺为回火温度570℃和65 min时,铁素体的长大不明显,M/A组元的分解不完全,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强度;粒状贝氏体和细小的M/A组元是700 MPa高强钢保持较高强度和韧性的基础,存在大尺寸TiN的情况下,回火后-20℃横向冲击功可达100 J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 MPa M/A组元 冲击功 回火 粒状贝氏体 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u耐候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红艳 杜林秀 +1 位作者 刘相华 张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利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演化行为.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腐蚀速度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在后期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降低,耐候钢的腐蚀速度与SPA-H钢相当但低于16Mn钢.在腐蚀初期,... 利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演化行为.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腐蚀速度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在后期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降低,耐候钢的腐蚀速度与SPA-H钢相当但低于16Mn钢.在腐蚀初期,细晶粒耐候钢比粗晶粒腐蚀速度快,在后期腐蚀速度基本一致.耐候钢锈层分为内外两层,内锈层致密主要由α-FeOOH和少量γ-Fe2O3组成,晶粒尺寸对腐蚀产物的组成影响不大.16Mn钢锈层主要由α-FeOOH,γ-Fe2O3和Fe3O4组成.在腐蚀后期,Cu的作用使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优于16Mn钢.电化学实验表明,腐蚀产物促进阴极过程,抑制阳极过程.细晶粒有利于保护性内锈层的快速形成,其电极化曲线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钢 工业大气环境 干湿交替 锈层结构 电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Nb、Ti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熙 李德强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1,共6页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不同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试验。针对不同的冷却速度,采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测定试验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中的相变温度,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并测定珠光体的含量,进而绘...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不同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试验。针对不同的冷却速度,采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测定试验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中的相变温度,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并测定珠光体的含量,进而绘制出试验钢在变形和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从而得出不同变形工艺对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CCT曲线 连续冷却相变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炼焦煤煤岩加权活惰比降低炼焦配煤成本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刚 隋月斯 +2 位作者 柏玲 刘波 刘洋 《燃料与化工》 2023年第3期6-9,17,共5页
针对北营焦化厂原料煤应用实际,通过采用煤岩镜质组活性权函数方程,计算出加权活惰比并进行优化配煤炼焦试验,获得焦炭CSR与炼焦煤加权活惰比的关系曲线,其配合煤最优加权活惰比在2.8~3.2范围。基于此原理,在稳定配合煤指标进行的配煤... 针对北营焦化厂原料煤应用实际,通过采用煤岩镜质组活性权函数方程,计算出加权活惰比并进行优化配煤炼焦试验,获得焦炭CSR与炼焦煤加权活惰比的关系曲线,其配合煤最优加权活惰比在2.8~3.2范围。基于此原理,在稳定配合煤指标进行的配煤炼焦试验并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焦煤和肥煤配比,加大1/3焦煤和瘦煤比例,从而降低配煤成本。结果表明,炼焦煤加权活惰比与焦炭的CSR具有密切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919。经过生产焦炉进一步验证试验,在强黏结性煤降低8%的情况下,焦炭质量尚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加权活惰比 焦炭质量 配煤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