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力显微镜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郑洁 欧仕益 +1 位作者 蔡继业 汪晨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原子力显微镜如今由于其分辨率高,成像迅速,样品预处理简单且可在实际环境中成像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及食品科学中。本文就原子力显微镜在食品科学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食品 应用 食品科学 样品预处理 分辨率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永生 刘付 《轻工科技》 2022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仪器分析实验是重要的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为目的。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采用基于科教融合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科研思维鼓励学... 仪器分析实验是重要的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为目的。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采用基于科教融合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科研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行查阅文献、拟定方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并融入过程评价体系进行成绩考核,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科学探索能力,以适应我国现阶段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实践应用型人才,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让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对食品专业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探究式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 食品科学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活性物质抗菌构效关系、抗菌机理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明晨 胡锋 +2 位作者 符姜燕 傅亮 陈永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7-374,共8页
植物中抗菌成分种类众多,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造成了其丰富的抗菌机理。植物中抗菌成分包含多糖、多酚、生物碱、萜类等,具有较低的耐药性、较强的抗菌性和广泛的抗菌谱,其主要抗菌机理包括破坏细胞结构、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菌代谢活... 植物中抗菌成分种类众多,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造成了其丰富的抗菌机理。植物中抗菌成分包含多糖、多酚、生物碱、萜类等,具有较低的耐药性、较强的抗菌性和广泛的抗菌谱,其主要抗菌机理包括破坏细胞结构、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菌代谢活动、改变细胞膜电位等。该文对国内外植物源抗菌物质进行梳理,综述了植物源抗菌物质的种类、构效关系、抗菌机理、在食品中的应用等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天然抗菌物质在食品、医疗、化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物质 抗菌活性 构效关系 作用机理 食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类低年级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4
作者 余稳稳 胡长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6-199,共4页
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职业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工作难点之一。这... 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职业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工作难点之一。这里以前期完成的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统称为食品科学类专业)的一、二年级本科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和专业认同感,以及相应改进措施的网络调研结果为基础,围绕如何提高低年级本科生同学对食品科学类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等内容设计展开,并描述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同行进行分享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生 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 包装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危机中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晞 唐书泽 +2 位作者 黄才欢 张志森 杨爱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09-2410,共2页
目的:了解我国在校大学生在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危机中食品安全意识、消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指导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抽查332个来自大陆、港、澳3地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其食品安全知识、卫生习惯、安全意识... 目的:了解我国在校大学生在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危机中食品安全意识、消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指导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抽查332个来自大陆、港、澳3地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其食品安全知识、卫生习惯、安全意识及消费行为,应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索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关系。结果:在校大学生当前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影响因素包括年级、专业、人际关系及饮食卫生习惯等;大学生对五年内达到食品安全信心不足,但能积极出谋划策。结论:应加强健康饮食习惯的宣教,强调消费者的监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消费行为 食品安全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对物理回收的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中迁移物的非靶向筛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浩然 曾少甫 +2 位作者 刘宜奇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6-232,共7页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 以3家企业提供的21?种食品接触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ecyc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rHDPE)样品在60℃条件下与两种代表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4%乙酸溶液)接触10 d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的物质。被筛查出的161种物质根据其毒性进行分级(由低至高分为Ⅰ~Ⅳ级),其中毒性Ⅲ和Ⅳ级的有59种,且其预测辛醇/水分配系数大于毒性Ⅰ、Ⅱ级的物质。被筛查的物质中苯及取代衍生物占比最高。邻苯类增塑剂、抗氧剂降解产物以及多环芳烃等物质需要特别关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迁移物在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迁移量变化,发现终产品相较母粒样品中物质的迁移量有所提升。该研究可以为食品接触用r HDPE中迁移物的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高密度聚乙烯 迁移 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LDPE复合膜中三种抗氧剂向脂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研究及扩散系数估算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晓敏 蔡翔宇 +4 位作者 陈璐 程娟 胡长鹰 王志伟 吴玉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6-53,共8页
建立了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ow-density polyethylene,PET/LDPE)复合膜中... 建立了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ow-density polyethylene,PET/LDPE)复合膜中3种抗氧剂(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2,4-二叔丁基苯酚)的方法,研究3种抗氧化剂向异辛烷和95%(体积分数)乙醇2种食品模拟物的迁移,利用Crank模型计算迁移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用LC-MS/MS检测3种抗氧剂的检出限均为0.2μg/L,定量限均≤0.8μg/L,在5~240μg/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8;在20、40、60、70℃条件下,3种抗氧剂从PET/LDPE复合膜向2种食品模拟物迁移的迁移量均会随迁移温度的升高和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迁移平衡,且温度越高,越快达到迁移平衡状态,用Crank模型能较好拟合迁移实验数据,3种抗氧剂的迁移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在70℃、2 h,40℃、72 h迁移条件下,3种抗氧剂分别从LDPE膜和PET/LDPE复合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迁移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表明LDPE膜与PET膜复合后,在特定迁移条件下,PET膜不会对LDPE膜中3种抗氧剂的迁移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PET/LDPE复合膜 抗氧化剂 迁移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8
作者 晏日安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5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食品质量安全 保障 科学 生活水平 健康意识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化学教学中课程演示实验的设计
9
作者 郑洁 黄才欢 +3 位作者 周华 刘付 欧隽滢 欧仕益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63-165,162,共4页
演示实验是工科理论课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和实验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对于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 演示实验是工科理论课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和实验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对于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举足轻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了5个演示实验,供各位同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 理论课教学 演示实验 辅助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0
作者 陈永生 邓树林 +2 位作者 胡锋 符姜燕 刘付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91-93,96,共4页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严谨的治学思维等职业素养,这也恰恰契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方式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针对“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严谨的治学思维等职业素养,这也恰恰契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方式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针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果评价、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思考,为培养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食品人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仪器分析实验 教学改革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再生聚丙烯中八种加工助剂及挥发性物质残留及迁移研究
11
作者 李泽坤 刘宜奇 +2 位作者 曾少甫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7-106,共10页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抗氧剂168、成核剂3988、硬脂酸二乙醇胺]及降解产物(2,4-二叔丁基苯酚)和3种挥发性物质(D-柠檬烯、α-松油醇、佳乐麝香)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检测9种市场rPP样品,发现抗氧剂168含量最高,达到998.36 mg/kg。为进一步研究rPP含量对残留物向食品迁移的影响,以自制不同rPP含量(0%、10%、25%、50%、75%、90%、100%,质量分数)薄膜在异辛烷、95%(体积分数)乙醇、50%乙醇、4%乙酸中进行70℃、2 h的迁移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分类与回归树对物质残留量进行处理,显示<25%含量rPP薄膜与原生聚丙烯更接近。该研究为rPP安全用于食品接触提供了数据和方案支持,对推动资源循环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再生聚丙烯 加工助剂 挥发性物质 残留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组成的配方食品体外消化特性研究及其eGI值测定
12
作者 王怀槟 柳嘉 +4 位作者 王萌 安海峰 陈晶 李翔 余稳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7,共8页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食品因餐后血糖波动较平稳所带来的系列健康益处而广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特定人群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配方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构建可精准预测配方食品GI值的体外模型以取代操作繁琐...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食品因餐后血糖波动较平稳所带来的系列健康益处而广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特定人群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配方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构建可精准预测配方食品GI值的体外模型以取代操作繁琐的体内血糖测试已成低GI碳水化合物食品的研发与推广的关键步骤。该论文系统研究了10款碳水化合物原料组分比例差异明显的配方食品的体外消化特性,还原糖释放曲线经消化反应动力学拟合后得到的各消化参数进一步与人血糖测试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碳水组成的配方食品的体外消化特性显著不同,且在所有体外消化参数中,AUC_(90)值(还原糖释放曲线0~90 min下的面积大小)在预测配方食品的eGI值方面具有最大的应用潜力,其预测GI值公式为eGI=0.0206×AUC_(90)-20.6180(R2=0.9081)。研究结果还表明,碳水化合物原料组成对eGI值的影响因原料类型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玉米糖浆和木薯糊精的添加均会显著提高消化过程中还原糖的释放效率,两者对餐后血糖升高的贡献几乎相当;相比之下,木糖醇对血糖的影响可能小于麦芽糖醇。此外,适量添加果糖对eGI值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生成指数(GI) 体外消化 配方食品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饮用水中ɑ-茄碱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定波 马强 +2 位作者 燕廷 滕久委 唐书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84-86,95,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ɑ-茄碱的新方法,利用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对ɑ-茄碱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ɑ-茄碱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发光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4~1...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ɑ-茄碱的新方法,利用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对ɑ-茄碱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ɑ-茄碱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发光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4~1.0×10-1mg/mL,检出限为6.09×10-5mg/mL,RSD为2.1%(n=1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廉、容易实现在线检测以及即时预警等优点,可用于饮用水中ɑ-茄碱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铁氰化钾 化学发光 ɑ-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勇 唐书泽 +2 位作者 欧仕益 李爱军 刘伟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79,共5页
无机陶瓷膜由于其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生物侵蚀等特性 ,因而在食品与发酵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无机陶瓷分离膜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概况 ,包括乳制品、果汁和茶饮料、粮油加工。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分离技术 食品工业 应用 发酵 超滤 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林流丹 黄才欢 欧仕益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1期168-170,167,共4页
综述了当前研究富含淀粉的食品在油炸、煎炸和焙烤等高温加工工艺形成丙烯酰胺的几种可能的反应机理。目前获得的公认研究结果是:天冬酰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是大量的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途径;另外食品中的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 综述了当前研究富含淀粉的食品在油炸、煎炸和焙烤等高温加工工艺形成丙烯酰胺的几种可能的反应机理。目前获得的公认研究结果是:天冬酰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是大量的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途径;另外食品中的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在高温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烯醛,进而形成丙烯酰胺,是其在食物中存在的另一原因。本文希望通过揭示高温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机理,能促进关于食品中有效地抑制/消除丙烯酰胺形成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形成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在食品活性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罗艳玲 欧仕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3,共3页
介绍了大孔树脂的性质、分类、分离原理以及大孔树脂在食品活性成分,如皂苷、黄酮、蛋白质、多肽和酚类等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大孔树脂 食品活性成分 分离 活性成分 成分分离 应用 食品 分离原理 物质分离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检测饮用水中铬(CrⅢ)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敏 燕廷 +1 位作者 滕久委 唐书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基于溴化钾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铬(CrⅢ)化学发光反应有较强的敏化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CrⅢ化学发光体系测定CrⅢ的分析方法。该法测定CrⅢ的线性范围为1×10^-6~1×10^-3mg/mL,检出限为... 基于溴化钾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铬(CrⅢ)化学发光反应有较强的敏化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CrⅢ化学发光体系测定CrⅢ的分析方法。该法测定CrⅢ的线性范围为1×10^-6~1×10^-3mg/mL,检出限为2.06×10^-7mg/mL。对浓度2.0×10^-6mg/mLCrIn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9%。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作掩蔽剂,可有效地消除水体Fe^2+、Fe^3+、Cu^2+、Ca^2+、Zn^2+等金属离子对测定CrⅢ的干扰,从而快速测定饮用水中CrⅢ的突然变化,达到对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性污染早期快速预警的目的,应用该方法,CrⅢ检测回收率达到91.7%~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安全 铬(CrⅢ)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食品模拟物的选用 被引量:36
18
作者 刘志刚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1-274,共4页
人们对健康的广泛重视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的迁移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美国FDA、欧盟EC等就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应用的食品模拟物并对其... 人们对健康的广泛重视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的迁移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美国FDA、欧盟EC等就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应用的食品模拟物并对其选用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模拟物 化学物迁移 塑料包装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微滤制备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勇 赵谋明 +1 位作者 肖陈贵 张志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4,共5页
采用无机陶瓷膜微滤工艺除去饲料级浓缩磷脂溶液中的杂质,得到含杂量低的食品级浓缩磷脂。选择孔径1.2μm的膜在微滤压力0.15MPa、微滤温度50℃和料液比1∶4(W/V)下过滤磷脂溶液,一次微滤得率为82.3%。用二次微滤工艺,浓缩磷脂得率可以... 采用无机陶瓷膜微滤工艺除去饲料级浓缩磷脂溶液中的杂质,得到含杂量低的食品级浓缩磷脂。选择孔径1.2μm的膜在微滤压力0.15MPa、微滤温度50℃和料液比1∶4(W/V)下过滤磷脂溶液,一次微滤得率为82.3%。用二次微滤工艺,浓缩磷脂得率可以提高到92.5%,得到的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的主要指标都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磷脂 微滤 陶瓷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加工食品丙烯酰胺抑制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玉萍 欧仕益 +2 位作者 朱易佳 曹伯营 郭甫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5-188,共4页
淀粉类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产生丙烯酰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抑制其产生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简要综述了高温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并重点讨论了影响丙烯酰胺产生的因素和抑制技术。
关键词 丙烯酰胺 食品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