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高校合作共建医院实践探索与思考
1
作者 江桂荣 周美珍 +2 位作者 卢志敏 刘根就 周镇灏 《现代医院管理》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年来,暨南大学通过输入先进的医疗技术、优秀的人才、成熟的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有利于缓解“看病贵、... 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年来,暨南大学通过输入先进的医疗技术、优秀的人才、成熟的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有利于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等难题,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南大学在助力提升地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有力促进高校医学学科发展及扩大学科影响力,达到双赢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地 合作共建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解剖之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2
作者 保东平 钟培锋 +8 位作者 伍国豪 李浩民 陈东江 胡先国 吴炳权 陈征 郭泽雄 叶东明 赖彩永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9-40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的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六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2022年6月因膀胱癌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的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六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2022年6月因膀胱癌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手术思路,采用膜解剖技术完成膀胱根治性切除。其中术前性功能正常的男性患者行预先盆神经丛显露的保留性神经的膀胱癌根治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2.52±108.99)min,术中失血量(275.96±155.18)mL,术后进食时间(4.14±2.41)d,术后住院时间(16.37±4.85)d,淋巴结清扫数量(17.98±11.48)枚,平均随访(30.27±19.39)个月。在末次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Clavien≥3级的并发症,总体生存率(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TS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的比率分别为82.4%、92.2%和88.2%。淋巴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OS分别为60.0%和84.8%、RFS为60.0%和91.3%。行预先显露盆神经丛的保留性神经的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中18例采用原位新膀胱术,其日间及夜间尿控率分别为83.3%和72.2%,17例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了性功能。结论基于筋膜解剖的四纵两横六层面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切实可行,手术步骤程序化、肿瘤控制效果好、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 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四纵两横六层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基层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游嘉琪 雷菊蕊 +2 位作者 彭丹 黎美琪 李丽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基层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建设中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诊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收治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 目的:探讨研究基层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建设中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诊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收治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22年10月前接诊的60例患者采取急诊救治快速通道诊治流程,纳入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60例患者在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建设中应用HFMEA,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救治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报告时间、血尿素氮报告时间、输血流程启动至实施时间、急诊内镜启动至实施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72 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临床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建设中应用HFMEA可以显著提高急救效率与救治效果,缩短急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基层医院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救治快速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史飞 温干军 +5 位作者 周植森 陈坚 陈榕生 袁浩彬 孙俊辉 郑帅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究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采用椎... 目的:探究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对照组于X线辅助下行手术治疗,研究组结合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腰椎功能优良率、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影像学复位情况(伤椎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炎性-应激因子[CRP、TNF-α、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P<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升高(P<0.05);3D打印技术模拟的伤椎高度、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与实际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明显升高(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炎症因子均升高,但是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升高趋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功能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结合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症、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症 骨质疏松 3D打印 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探讨
5
作者 屠永刚 江帝钦 +3 位作者 滕范文 袁浩彬 赵云芳 卢健荣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采用仰卧体位...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采用仰卧体位、牵引床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16例患者资料。观察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成功率,统计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闭合复位满意患者均获得了随访(1例闭合复位不满意后,采用有限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28±2.4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围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为93.8%(15/16);手术切口一般包括3个: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3~5 cm,大粗隆下方植入螺旋刀片处长2~3 cm,远端锁钉处1~2 cm;手术时间30~75 min;手术出血量30~150 mL,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肢体短缩均<0.5 cm,下肢未见明显旋转畸形。根据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结论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复杂骨折 闭合复位 撬拨复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状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就文 李婉琴 +1 位作者 陈昌达 宾科梅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状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的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状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的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少白红细胞输血,观察组患者选择去白细胞输血。输血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状况[白介素10(IL-10)、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GF-α)]、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输血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IL-10、IL-4、TGF-α水平分别为(26.76±5.99)ng/L、(81.83±12.06)ng/L、(17.49±3.4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29±6.30)ng/L、(92.05±10.83)ng/L、(21.03±3.94)pg/mL,IL-2、IFN-γ分别为(38.84±7.36)ng/L、(33.18±5.1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3±8.41)ng/L、(28.52±5.2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1周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明显高于输血前,且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7.85±2.95)%、(31.03±1.73)%、(24.87±1.48)%、1.33±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22±2.41)%、(28.84±1.29)%、(23.26±1.46)%、1.19±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应用于急性白血病能使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失衡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去白细胞输血 外周血Th1/Th2 细胞平衡 医院感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联合聚维酮碘对手术感染杀菌的效果
7
作者 何晓娟 罗学仕 +3 位作者 陈金莺 余广超 钟敬祥 侯利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目的】负载多功能纳米硒聚维酮碘(PVP-I@Se)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杀菌效果,为皮肤手术部位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PVP-I组(对照组)与PVPI@Se组(实验组),两组的碘浓度梯度相同,... 【目的】负载多功能纳米硒聚维酮碘(PVP-I@Se)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杀菌效果,为皮肤手术部位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PVP-I组(对照组)与PVPI@Se组(实验组),两组的碘浓度梯度相同,分别为50、75、100、200和400μg/mL,实验组硒浓度2μg/mL,对照组不添加硒,比较两组不同的消毒液对SA、MRSA的消毒效果,检测指标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碘浓度50μg/mL时的最短杀菌时间;碘浓度200μg/mL、400μg/mL时的抑菌圈大小。【结果】对照组对SA、MRSA的MIC均为79.17μg/mL、实验组分别为54.17和70.83μg/mL。而对照组对SA、MRSA的MBC分别为129.17和150.00μg/mL,实验组分别为70.83和87.50μg/mL。碘浓度50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最短杀菌时间为130 s、140 s,实验组分别为65 s、75 s。碘浓度200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67 mm、8.33 mm,实验组均为9.50 mm。碘浓度400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00 mm、9.33 mm,实验组分别为11.67 mm、12.00 mm。【结论】在聚维酮碘浓度为50、75、100、200和400μg/mL时,分别加入浓度为2μg/mL的硒,可增强其对SA、MRSA的杀菌效果、缩短作用时间。硒(SeNPs)加入PVP-I对SA、MRSA的杀菌效果均有增效作用。但增敏效果SA较MRSA显著。MRSA的增效作用对碘浓度(400μg/mL)需求较高。为临床精准选用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降低临床皮肤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纳米硒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超长纵行溃疡—罕见CMUSE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王烁 罗丹妮 +2 位作者 李毅 洪千惠 张桂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本文报道湘雅常德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10 cm长条纵行溃疡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罕见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病例,并且就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其他小肠溃疡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加深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 小肠溃疡 病理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华侨 宾冬梅 +4 位作者 周杰良 邵超华 裴华 黄伟华 刘小娟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35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TEG参数,包括凝血反...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35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凝固角α角及最大血块强度MA值、血常规、血气分析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各项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R值、K值、α角与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P均<0.05),R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 0.679~0.895),K值的AUC为0.758(95%CI 0.646~0.870),α角的AUC为0.689(95%CI 0.565~0.812),MA值的AUC为0.660(95%CI 0.533~0.787);4组数值联合预测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AUC=0.882,95%CI 0.796~0.969,P<0.001),截断值为0.436,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80%。结论TEG中R值、K值及α角是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测因素,R值、K值及α角均能良好预测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R值、K值、α角和MA四者联合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LOGISTIC回归分析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评估
10
作者 利伟雄 王光明 +1 位作者 刘兰 李卫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n=16)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n=16)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两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发挥显著作用效果,安全性高,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多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行保留后尿道黏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
11
作者 叶东明 伍国豪 +10 位作者 郑涵达 岳高远志 骆峰 邬柏蕙 李见玲 陈木标 谢丽珊 罗惠兰 陈智慧 李学松 赖彩永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康多机器人在保留后尿道黏膜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4-5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70.3岁,术前平均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984 ng/ml,平均前列腺大小52.03 cm^(3... 目的探讨国产康多机器人在保留后尿道黏膜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4-5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70.3岁,术前平均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984 ng/ml,平均前列腺大小52.03 cm^(3)。手术均经腹膜外途径,所有患者采用基于国产康多机器人辅助的保留后尿道黏膜前列腺摘除术治疗,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并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05、260和211 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0、50和300 ml;患者尿道黏膜破裂1例;术后均未进行膀胱冲洗,所有患者保留尿管2周,去除导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仅有轻度尿路刺激症状;术后无前列腺感染、继发性出血、尿失禁及附睾炎等并发症,平均随访5.67个月。结论国产康多机器人在保留后尿道黏膜前列腺切除术在治疗中等以上腺体具有安全可行、学习曲线短、患者失血量少、导尿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患者术后排尿通畅,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黄炳杰 刘磊 +1 位作者 黎佩仪 刘钰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5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O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分析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O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骨转化标志物及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O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OP患者治疗时,在原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壮骨汤能有效增加治疗效果,并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改善骨代谢指标、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补肾壮骨汤 维D钙咀嚼片 阿仑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灌洗1号方联合乳酸杆菌对宫颈HR-HPV持续感染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冯书梅 陈婉仪 吴飞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1号方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19例宫颈HR-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1号方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19例宫颈HR-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n=44)采用阴道灌洗1号方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干扰素组(n=41)采用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空白组(n=34)拒绝用药治疗。观察三组HR-HPV转阴率及宫颈细胞学变化,分析三组阴道微生态的情况。结果:研究组HR-HPV转阴率为75.61%,高于干扰素组的52.63%及空白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细胞学升级率为2.44%,低于空白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胞学降级率为43.90%,高于干扰素组、空白组的21.0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LE)阴性占比均高于干扰素组及空白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凝固酶(GADP)阴性占比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灌洗1号方联合乳酸杆菌可高效清除宫颈HR-HPV感染,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抑制宫颈组织学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阴道灌洗1 号方 乳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弹性成像与血清学指标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14
作者 江小丽 李春汉 +4 位作者 林丽雯 周俊铷 叶润杰 胡亦懿 谭力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8期975-978,共4页
目的基于瞬时弹性成像,建立简便、准确、无创的模型诊断肝纤维化,并提供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完善瞬时弹性成像的肝病患者,并获取了ALT、AST、GGT等相关血清学指标,通过纳排标准明确研究对象。通过... 目的基于瞬时弹性成像,建立简便、准确、无创的模型诊断肝纤维化,并提供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完善瞬时弹性成像的肝病患者,并获取了ALT、AST、GGT等相关血清学指标,通过纳排标准明确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来判断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利用对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分析来确定危险因素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界限值。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GT(OR(95%CI):1.012,P=0.050)、LSM(OR(95%CI):1.157,P=0.032)可能是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在ROC曲线中发现,该模型的AUC=81.80%,特异性=87.80%,敏感性=79.20%。结论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数值LSM和血清学指标GGT构建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瞬时弹性成像 血清学指标 无创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抗治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15
作者 皮红泉 刘卉芳 +1 位作者 祝函函 杨梦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489-1493,共5页
目的观察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PD-1单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肠道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变化,并统计2组近期病情控制率。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肠道菌群含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大肠杆菌数量、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病情控制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结论抗PD-1单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修复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抗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屏障功能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预测结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16
作者 刘卉芳 卢盛祥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在结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11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检查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根...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在结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11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检查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根据复发转移情况,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n=35)和未复发转移组(n=78)。比较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探讨其与结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复发转移组CEA、CA19-9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01)。联合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CEA、CA19-9(P<0.001)。结论:结肠癌腹腔镜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可作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19-9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
17
作者 冯金凤 黄炳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术后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期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99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术后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期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99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9例)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日常功能活动、肩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肩袖损伤术后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18
作者 谢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0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CSEA)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7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瑞马唑仑... 目的:观察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CSEA)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7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瑞马唑仑组采用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右美托咪定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指标、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瑞马唑仑组血压、心率降低时间和停药后血压、心率恢复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01)。麻醉平面稳定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开始20 min,瑞马唑仑组MAP、HR、RR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停药时,瑞马唑仑组患者MAP、RR水平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瑞马唑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23)。结论: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骨科手术患者CSEA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右美托咪定 骨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循证式手术室护理的效果
19
作者 陈木标 周玉琴 +1 位作者 李见玲 邬柏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51-254,共4页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循证式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研究时间段内入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主要研究病例,共80例,设置2022年6月—2023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随机划分为不同组别并给予差异化方案护理,不同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循证式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研究时间段内入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主要研究病例,共80例,设置2022年6月—2023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随机划分为不同组别并给予差异化方案护理,不同组别给予不同方案护理,包括常规式手术室护理的常规组(纳入40例患者)、循证式手术室护理的试验组(计入患者40例),统计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和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1d,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2、3、4、5d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当中应用循证式手术室护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1385例骨密度检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建华 索鹏 +3 位作者 郑建辉 张瑞平 谷洪 张茂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江门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正常人群1385例中男784例;女658例,分别作前臂、股骨上端及腰椎正位测量。骨质疏松者重点检测股骨...  目的:探讨江门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正常人群1385例中男784例;女658例,分别作前臂、股骨上端及腰椎正位测量。骨质疏松者重点检测股骨上段和腰椎正位。结果: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0 539±0 107)、(0 438±0 090)g/cm2,均处于20~29岁年龄组;股骨上端的峰值骨量分别为(0 933±0 129)、(0 981±0 119)g/cm2,腰椎峰值骨量分别为(1 007±0 097)、(0 956±0 072)g/cm2,两组峰值骨量均处于30~39岁年龄组。男性60~69岁年龄组腰椎正位骨量为(0 969±0 122)g/cm2,骨密度的变化较特殊,其余各组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江门市区正常人群20岁以前男、女各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部位骨密度(BMD)值持续增长;20~39岁男、女各部位骨量均达到峰值,40~49岁仍保持接近峰值的骨量,随后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下降。女性由于受绝经的影响50岁以后BMD丢失更快,男性组在60~69岁由于普遍存在骨质增生、韧带及软组织钙化,腰椎BMD又有轻度回升后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光密度测量法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