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汪怡孜 申杰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82-289,共8页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存在于外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结构,保护大脑免受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从而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血脑屏障的破坏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生...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存在于外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结构,保护大脑免受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从而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血脑屏障的破坏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在血脑屏障的形成及功能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PDGF及其受体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初步探讨PDGF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可能性,并对当前靶向PDGF及其受体的治疗手段进行简要综述。The blood brain barrier (BBB) is a structure that exists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and brain tissue, protecting the brain from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toxins and pathogens, thereby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rain internal environmen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the disruption of BBB further exacerbates disease progression. Compelling data indicates tha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and formation of BBB.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ffects of PDGFs and their receptors on the integrity of BBB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Finally, 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PDGF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review the cur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targeting PD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脑屏障 脑卒中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升强 陈霭平 彭晓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等基础疗法+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针刺组患者同时接受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参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中医相关证候评分、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pH值、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_(2))测定值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2 d、3 d的PaO_(2)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在治疗第2、3天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在pH值、SaO_(2)测定值治疗2 d时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2 d、治疗3 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5 d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NIPPV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有利于早期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意识状态,减少患者接受辅助呼吸及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调神补肺针刺 体外膈肌起搏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肺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卫星 刘波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30-435,442,共7页
目的探讨超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早期KOA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每组30例;对照A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照B组给予臭氧关节灌注术联... 目的探讨超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早期KOA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每组30例;对照A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照B组给予臭氧关节灌注术联合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超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3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程度与关节功能、关节液炎性因子、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3、MMP-9含量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早期KOA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可能与抑制关节液中炎性介质浸润、促进骨软质细胞及组织生长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超微创针刀镜 等离子成形术 关节液 炎性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金喜 肖建民 +1 位作者 万德立 冯丽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3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采用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所有患者CYP2C19"2、CYP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3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采用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所有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分为强代谢组(未携带突变基因,681GG/636GG)、中代谢组(携带一个突变基因,681GA/636GG,681GG/636GA)和弱代谢组(携带2个突变基因,681GA/636GA,681AA/636GG,681GG/636AA)。采用全流式细胞术定义氯吡格雷抵抗。分析各组之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差异。观察各组12个月随访支架内血栓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代谢组、中代谢组、弱代谢组分别为137例(44.2%)、134例(43.2%)和39例(12.6%),三组之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中弱代谢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强代谢组(P〈0.05),其中非致死心梗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强代谢组(P〈0.05),而死亡及再次血运重建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中弱代谢组再次住院率也显著高于强代谢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YP2C19*2、CYP2C19*3基因变异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更高,支架内血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抗药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判断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怿 林幼萍 +1 位作者 江东新 苏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4-848,共5页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早期CDl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HLA—DRCDl4+%)的变化规律,并探讨HLA—DRCD14+%与严重创伤的预后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住院的严重创伤...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早期CDl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HLA—DRCDl4+%)的变化规律,并探讨HLA—DRCD14+%与严重创伤的预后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住院的严重创伤患者(AIS—ISS评分≥16分)共79例,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25),分析两组患者伤后年龄、性别构成、AIS—ISS评分、APACHEII评分、GCS评分、致伤因素、受伤部位、血清降钙素原(PCT)和HLA—DRCDl4+%、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例数和免疫调理等方面的差别,观察并分析患者伤后第3、7天的APACHEII评分和HLA—DRCDl4+%的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及回归分析评估HLA—DRCDl4+%对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预判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情况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APACHEII和HLA—DRCDl4’%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HLA—DRCDl4+%在第3天开始出现下降(P〈0.05),而死亡组APACHEII在第7天才高于存活组(P〈0.05)。以第3天HLA—DRCDl4+%值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死亡预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94。多因素回归分析严重创伤患者第3天HLA—DRCDl4+%值是预判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HLA—DRCDl4+%是预判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受伤后第3天HLA—DRCDl4+%水平是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预后 CD1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疗法对创面表皮干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廖锵云 吴晓健 +3 位作者 容咏新 林洁玉 邓锦华 廖夏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0期29-30,3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湿性疗法对临床常见创面的促进愈合作川,并观察表皮干细胞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均给予湿性疗法.观察创而愈合情况,计算愈合... 目的研究分析湿性疗法对临床常见创面的促进愈合作川,并观察表皮干细胞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均给予湿性疗法.观察创而愈合情况,计算愈合天数。取试验开始时、试验中期和结束时创面组织,制作HE染色切片,观察创而发生的变化;检测试验开始时、试验中期和结束时β1整合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愈合天数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β1整合素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湿性疗法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刚,可以促进表皮十细胞的生长,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疗法 创面 表皮干细胞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核成熟度与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邓天勤 邓敏芝 +1 位作者 王毅 谢雨莉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精子核成熟度与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配偶具有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50例为URM组,正常生育的男性30例为对照组,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检测精子的浓度和活动力等,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检测精子... 目的:探讨精子核成熟度与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配偶具有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50例为URM组,正常生育的男性30例为对照组,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检测精子的浓度和活动力等,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分别比较两组精子DNA完整性、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和精液参数的差异。结果:URM组与对照组之间精液量(3.23±1.13 vs 3.37±1.23)mL、精子浓度(29.33±3.76 vs 31.16±4.29)×10~6/mL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前向运动(35.19±7.26 vs 50.12±10.84)%、精子正常形态(2.07±2.94 vs 8.69±4.13)%、精子DNA碎片率(39.28±15.95 vs 23.16±15.17)%及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41.99±8.63 vs 18.81±7.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能与精子核成熟度异常有关,建议RSA患者常规检测夫精精子核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精子DNA完整性 核蛋白组型转换 核成熟度 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并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学华 吴润华 +4 位作者 陈国永 冯伟文 胡振华 胡伟康 塔拉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5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并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本院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探讨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并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本院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NIHS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实验组治疗3周后,其NIHSS得分为(11.05±5.21)分,对照组为(13.24±4.22)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并神经功能缺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缺失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夏金喜 肖建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0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双心模式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78例。两组均采用规范治疗,研究组另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焦虑程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双心模式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78例。两组均采用规范治疗,研究组另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焦虑程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年后研究组症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模式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症状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模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内皮素-1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丽燕 李薇 万燕婷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5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临床情况轻症组和重症组,各36例;另设体检健康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血清ET-1及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ET-1、hs-CR...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临床情况轻症组和重症组,各36例;另设体检健康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血清ET-1及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ET-1、hs-CRP均依次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ET-1与hs-CRP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36,P<0.01)。结论:ET-1与hs-CRP血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严重性有关,有助于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金喜 肖建民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Fractalkine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临床情况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另设CAG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0... 目的:探讨Fractalkine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临床情况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另设CAG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G结果分为单支、两支、多支病变组;观察各组血清Fractalkine水平。结果:冠心病组Fractalkin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3组血清Fractalkine水平,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明显呈正相关。结论:Fractalkine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冠状动脉病情及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趋化因子类 FRACTALK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芙梅 秦立 +2 位作者 姚夏飞 黎少娟 祝翠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7期134-134,151,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高压氧治疗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做好入舱前准备,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及出舱后的表现。结果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及治...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高压氧治疗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做好入舱前准备,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及出舱后的表现。结果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及治疗中断。结论做好患儿入舱治疗前的准备及加强治疗过程的观察是高压氧治疗有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金喜 肖建民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9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检测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较基线下降≤1O%定义为氯吡格...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检测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较基线下降≤1O%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抵抗组和非抵抗组,随访两组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临床特征及支架植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抵抗组,抵抗组再次住院率也显著高于非抵抗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杆菌致皮肤溃疡1例
14
作者 邓天勤 谢雨莉 +1 位作者 陈衍青 阮建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A01期192-193,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右前臂溃疡1年余于2013年9月14日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丘疹,未予以重视,皮损逐渐增大,顶部开始糜烂,皮损范围扩大并出现表皮坏死、溃疡,溃疡处有触痛。曾外用药物(具体不详)...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右前臂溃疡1年余于2013年9月14日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丘疹,未予以重视,皮损逐渐增大,顶部开始糜烂,皮损范围扩大并出现表皮坏死、溃疡,溃疡处有触痛。曾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皮损有所好转,但易反复发作。起病以来,无畏寒发热、关节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皮肤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在腹部伤口的应用及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嫦 陈苑红 +2 位作者 黄力力 闫彩霞 梁素琼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应用于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需接受腹部伤口缝合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连续... 目的:探究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应用于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需接受腹部伤口缝合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连续皮内缝合技术,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切口愈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1周、1个月时切口疼痛程度,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术后6个月、12个月时两组瘢痕严重程度及增生性瘢痕发生情况变化,分析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VSS评分及增生性瘢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能有效促进腹部切口愈合,降低疼痛度与瘢痕增生,对患者恢复满意腹部外观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埋没 垂直褥式缝合 腹部伤口 切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凉膈散抑制急性肺损伤细胞因子风暴的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丽玲 周湘君 +1 位作者 晏丽君 余林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7期780-787,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凉膈散抑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筛选凉膈散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 Cards等...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凉膈散抑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筛选凉膈散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 Cards等医学数据库获得ALI疾病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采用R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使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分子机制。将核心成分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与IL-1β、IL-6、TNF-α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凉膈散治疗ALI的活性成分149个、靶点237个,关键靶点涉及AKT1、IL-6及MAPK3等;GO功能富集以生物过程为主,包括氧化应激反应、脂多糖反应和细菌起源分子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AGE-RAGE及TNF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连翘苷、豆甾醇、光甘草定、攀紫檀素及槲皮素等核心化合物的结合力与临床常用抗炎药相似,其中以连翘苷最强。结论:凉膈散可能通过连翘苷、槲皮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IL-6、PI3K-Akt及AGE-RAGE等靶点与通路,从抗炎、抗菌、抗氧化和调节免疫方面发挥治疗AL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膈散 急性肺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因子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凉膈散通过GSK-3β调控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炜富 晏丽君 +6 位作者 杨丽玲 余景滔 卢子滨 周湘君 杨广丽 李薇 余林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9-35,共7页
目的探索凉膈散治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靶点,分析并验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取凉膈散PI3K/Akt通路相关ALI疾病基因,采用单基因Meta分析识别凉膈散可能的作用靶点,通... 目的探索凉膈散治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靶点,分析并验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取凉膈散PI3K/Akt通路相关ALI疾病基因,采用单基因Meta分析识别凉膈散可能的作用靶点,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ALI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GSK3β、CDKN1A、NFKB1和MCL1为PI3K/Akt通路相关的ALI疾病特征基因,其中GSK3β是凉膈散治疗ALI的作用靶点。在脂多糖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凉膈散和GSK-3β抑制剂TWS119均可显著减轻小鼠肺组织水肿(P<0.001),下调GSK-3β基因表达,降低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和白细胞介素-17含量(P<0.001,P<0.05),提高Treg细胞比例和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P<0.05)。加入GSK-3β激动剂Wortmannin处理后,凉膈散的上述作用被部分逆转。结论GSK-3β是凉膈散治疗ALI的作用靶点,凉膈散可通过抑制GSK-3β表达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从而发挥治疗ALI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膈散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GSK-3Β Th17/Treg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C1和ESR1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苑红 李义凯 +2 位作者 闫彩霞 农炜煜 黄力力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868-870,874,共4页
目的探讨LAMC1的rs10911193位点和ESR1基因rs2228480位点多态性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就诊的女性POP患者共7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年龄项匹配的体检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PCR和测序的方法检测血液中LAMC... 目的探讨LAMC1的rs10911193位点和ESR1基因rs2228480位点多态性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就诊的女性POP患者共7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年龄项匹配的体检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PCR和测序的方法检测血液中LAMC1的rs10911193位点和ESR1基因rs2228480位点的多态性,评估其与POP发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LAMC1基因rs10911193位点等位基因分布中,CC占83.6%,CT占13.7%,TT占2.7%,而对照组中CC占78.8%,CT占17.5%,TT占3.8%,两组3种等位基因类型比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1基因的rs2228480等位基因分布中,GG占38.4%,GA占50.7%,AA占11.0%,而对照组GG占85.0%,GA占15.0%,AA占0.0%,观察组的GG分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A和AA分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52,P<0.001)。结论 LAMC1基因rs1091119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OP的发病无显著的相关性,ESR1基因rs2228480位点多态性与POP的发病率显著相关,该位点的杂合子和纯合子分型均是POP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1 ESR1 基因多态性 盆腔器官脱垂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袁丽娟 邓珍良 +3 位作者 殷玉兰 萧佩如 任绍东 陈泽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0期86-87,共2页
目的: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快... 目的: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一周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临床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一周BI评分提高,可加速患者康复速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取出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绍东 陈泽群 +3 位作者 屠永刚 马邦兴 张史飞 袁浩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取出的几个常见问题(如螺钉滑丝、螺钉卡死、瘢痕的处理、出血问题、镇痛、快速康复问题等)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内固定取出中出现的问题及采用的相应手段和自制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 1例取出失败,16例螺...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取出的几个常见问题(如螺钉滑丝、螺钉卡死、瘢痕的处理、出血问题、镇痛、快速康复问题等)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内固定取出中出现的问题及采用的相应手段和自制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 1例取出失败,16例螺钉滑丝采用反向丝攻配合自制的压紧装置取出,5例钢板螺钉卡死,采用磨钻头将钉帽磨碎,再将钢板出,其余螺杆用自制的空心钻将其取出,单根螺钉卡死,也可采用钢板折弯后逆时针方向转动取出。对于瘢痕较大或外露部位的瘢痕,采用"V"形瘢痕切除且行皮下美容缝合。对于取钉后钉孔出血明显的采用骨蜡封口,皮肤和皮下出血采用电刀边切边止血,一般不用止血带。缝合皮肤前在皮下注射"鸡尾酒"起到镇痛及止血作用。可达到术后2 h快速康复的目的。结论针对内固定取出时常见的取出困难、止血、镇痛、美容及快速康复问题采用相应合理的措施即可达到取出成功及早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取出困难 螺钉滑丝 瘢痕 止血 镇痛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