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碳热还原煅白制取金属镁的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田阳 王昱超 +5 位作者 杨成博 杨斌 曲涛 刘大春 戴永年 刘红湘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96-2301,共6页
采用物料氧化镁还原率、XRD、SEM 等手段与方法研究真空条件下煅白碳热还原温度、物料配比、碳热还原保温时间等对碳热还原煅白制取金属镁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00 Pa时,碳热还原温度高于1623 K后,氧化镁的还原率明显增加,有... 采用物料氧化镁还原率、XRD、SEM 等手段与方法研究真空条件下煅白碳热还原温度、物料配比、碳热还原保温时间等对碳热还原煅白制取金属镁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00 Pa时,碳热还原温度高于1623 K后,氧化镁的还原率明显增加,有利于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随着焦煤还原剂与氧化镁摩尔比的增大以及碳热还原时间的延长,碳热还原反应反应速率加大,还原率提高,当碳热还原温度为1623 K、还原时间为4 h、配碳比为1.6时,氧化镁还原率超过99%。因此,选择适当的焦煤还原剂与氧化镁摩尔比值以及碳热还原时间,在温度高于1623 K条件下,将有利于碳热还原法炼镁过程的顺利进行与氧化镁还原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白 碳热还原 金属镁 真空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真空蒸馏分离Pb-Sb、Pb-Ag和Sb-Cu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孔令鑫 李一夫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刘大春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542,共8页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气液相平衡组成。气液相平衡组成计算结果表明:活度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Pb-Ag和Sb-Cu体系中的组元均能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而Pb-Sb体系中的组元不能通过一次真空蒸馏实现完全分离。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用于预测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及真空蒸馏分离效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真空蒸馏分离二元合金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活度 真空蒸馏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硫化-真空蒸馏法从铜砷锑多元合金中回收铜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先凯 杨斌 +3 位作者 熊恒 徐宝强 戴永年 刘大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10-4616,共7页
从理论上分析采用硫化真空蒸馏法处理铜砷锑多元合金回收其中有价金属铜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探讨加硫量、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杂质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残压为5~15 Pa,加硫过量率为200%,蒸馏温度为1 200℃,蒸馏时间为3... 从理论上分析采用硫化真空蒸馏法处理铜砷锑多元合金回收其中有价金属铜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探讨加硫量、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杂质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残压为5~15 Pa,加硫过量率为200%,蒸馏温度为1 200℃,蒸馏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得到的残余物为Cu2S,纯度较高,含量可达98%左右,Cu直收率为97.60%,杂质元素Pb,Sb,Sn和As含量分别降至0.005 8%,1.02%,0.002 3%和0.039%,脱除率分别为99.96%,95.17%,99.94%和99.84%,除杂效果明显好于直接真空蒸馏。残余物经吹炼可得能够适用于电解的阳极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馏 硫化 铜砷锑多元合金 回收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铁精矿硫化焙烧脱锡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磊 邱在军 +3 位作者 王华 魏永刚 廖彬 桑秀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9-527,共9页
硫化焙烧法可较好地脱除锡铁精矿中锡,且可实现铁物相的预还原,有利于后续工艺中铁资源的高效回收。以热力学分析为基础,结合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锡铁精矿的硫化焙烧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用量增加时,锡脱除率呈先增... 硫化焙烧法可较好地脱除锡铁精矿中锡,且可实现铁物相的预还原,有利于后续工艺中铁资源的高效回收。以热力学分析为基础,结合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锡铁精矿的硫化焙烧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用量增加时,锡脱除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添加量(无烟煤与锡铁精矿质量比)超过10%,部分锡物相被还原成金属锡,并与铁结合形成硬头,锡挥发脱除率下降;焙烧过程中铁物相由Fe3O4转变为FeO,实现了铁的预还原;以高硫煤对锡铁精矿进行还原-硫化复合焙烧,在氮气流量0.6 L/min、焙烧温度1 273 K、焙烧时间40 min和高硫煤(含硫量3.07%)添加量(高硫煤与锡铁精矿质量比)10%试验条件下,可将精矿含锡降至0.043%,该研究为高硫煤的清洁利用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精矿 硫化焙烧 脱锡 高硫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l_3-BMIC离子液体中Na^+含量对铝电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裴启飞 华一新 +4 位作者 徐存英 李艳 龚凯 吴振 刘成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29-3235,共7页
测定AlCl3-BMIC离子液体(摩尔比2:1)电导率与Na+含量的关系,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不同Na+含量离子液体的电化学性能,并通过恒电流电沉积考察Na+含量对槽电压、电流效率、沉积层形貌及电沉积铝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含量增加,离子... 测定AlCl3-BMIC离子液体(摩尔比2:1)电导率与Na+含量的关系,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不同Na+含量离子液体的电化学性能,并通过恒电流电沉积考察Na+含量对槽电压、电流效率、沉积层形貌及电沉积铝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含量增加,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和铝电还原峰值电流密度降低,交换电流密度增加,传递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且铝沉积的电流效率降低、能耗增加。此外,当离子液体中Na+含量低于0.2 g/L时,对铝沉积层形貌影响不大,当Na+含量增加到0.5 g/L时,沉积层变得平整致密,颗粒减小,但进一步增加Na+含量,颗粒又逐渐长大。离子液体中Na+的存在对铝沉积层的纯度影响很小,即使Na+含量高达2.0 g/L,铝沉积层中Na含量也非常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AL Na+ 电沉积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加压浸出渣浮选硫精矿汞硫分离富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子阳 张泽彪 +3 位作者 刘能生 彭金辉 王万坤 陈安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1-906,共6页
对锌加压浸出渣经浮选后的硫精矿中的汞硫分离、富集以及硫磺回收进行研究,确定硫化铵溶液浸出过程汞硫分离和浸出母液热分解回收硫磺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NH4)2S浓度为2.5mol/L、液固比6:1、时间10min的浸出条... 对锌加压浸出渣经浮选后的硫精矿中的汞硫分离、富集以及硫磺回收进行研究,确定硫化铵溶液浸出过程汞硫分离和浸出母液热分解回收硫磺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NH4)2S浓度为2.5mol/L、液固比6:1、时间10min的浸出条件下,硫浸出率达98.66%,汞在渣中的富集率为93.8%,浸出渣中汞含量为原矿的6倍以上;浸出母液在热分解温度94℃、分解时间90min的条件下,硫磺回收率在98%左右,硫磺纯度符合GB/T2449—2006工业硫磺一等品标准;硫化铵试剂可循环利用,回收率为9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加压浸出渣 浮选硫精矿 汞硫分离 硫磺回收 硫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助剂对合成甲醇工业催化剂二氧化碳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文艳 王华 +2 位作者 高文桂 张明宇 张逢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工业铜基催化剂C301为基体,含CeO2、ZrO2、La2O3、MnO2、Pr2O3、SrO、V2O5助剂的一系列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对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及影响,并采用XRD、BET、H2-TPR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工业铜基催化剂C301为基体,含CeO2、ZrO2、La2O3、MnO2、Pr2O3、SrO、V2O5助剂的一系列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对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及影响,并采用XRD、BET、H2-TPR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除助剂Pr2O3外,CeO2、ZrO2、La2O3、MnO2、SrO、V2O5助剂的加入均促进了C301催化剂的CO2加氢合成甲醇活性,其中ZrO2的加入使CO2转化率提高了近5%,甲醇收率提高了近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甲醇改性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_mS_n(m+n≤8)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岳珍 卢勇 +3 位作者 刘大春 陈秀敏 李玮 徐俊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1-2258,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MomSn(m+n≤8)团簇进行结构优化,通过计算其二阶能量差分Δ2Em、分裂能D(m)、平均结合能Eb、最高占据轨道(HOMO)、最低空轨道(LUMO)和HOMO-LUMO能隙HLG,以表征与分析团簇总原子数对MomSn...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MomSn(m+n≤8)团簇进行结构优化,通过计算其二阶能量差分Δ2Em、分裂能D(m)、平均结合能Eb、最高占据轨道(HOMO)、最低空轨道(LUMO)和HOMO-LUMO能隙HLG,以表征与分析团簇总原子数对MomSn团簇基态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总原子数(m+n)的增大,MomSn团簇的基态结构由较为松散的平面结构向紧凑型的空间结构转变,其基态几何构型与Sn团簇以及Mom团簇的基态几何构型密切相关;MomSn团簇结构稳定性随团簇原子总数(m+n)的增加而增大,MomSn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比Sn团簇和Mom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要大;Mo Sn团簇、Mo2Sn团簇、Mo3Sn团簇的幻数(n)分别为5、4、3;在MomSn团簇中,电荷均是由Mo原子向S原子转移的,并以共价键和离子键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MomSn团簇 基态结构 振动频率 平均结合能 Mulliken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拌酸熟化法从含锗渣中浸出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星 张泽彪 +2 位作者 彭金辉 王万坤 姚现召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1-315,共5页
含锗渣是锌湿法冶炼的中间产物,其主要物相为硫酸铅,并富集了大量的锗。为了最大限度的浸出锗,从含锗渣的组成和性质出发,利用锗的一些化合物能够溶于酸中,采用拌酸-熟化-洗涤工艺浸出锗,获得了含锗762 mg.L-1的浸出液。重点研究了加水... 含锗渣是锌湿法冶炼的中间产物,其主要物相为硫酸铅,并富集了大量的锗。为了最大限度的浸出锗,从含锗渣的组成和性质出发,利用锗的一些化合物能够溶于酸中,采用拌酸-熟化-洗涤工艺浸出锗,获得了含锗762 mg.L-1的浸出液。重点研究了加水量、拌酸量、熟化温度和熟化时间对锗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拌酸熟化最佳加水量和酸量都为渣重的50%,熟化温度80℃,熟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锗浸出率为71.6%,此工艺具有浸出率高、流程短、易过滤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酸熟化 浸出 洗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