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的ACO-RNAi载体对百合胚性愈伤的转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田菲菲 刘雅莉 +1 位作者 杜灵娟 权永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遗传转化体系,以得到甁插寿命长、开花早的百合转基因品种。【方法】以OT百合"罗宾那"的胚性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从共培养方式(固体或液体共培养)、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4,0.6,0.8,1.0,1.2)、...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遗传转化体系,以得到甁插寿命长、开花早的百合转基因品种。【方法】以OT百合"罗宾那"的胚性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从共培养方式(固体或液体共培养)、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4,0.6,0.8,1.0,1.2)、亚精胺浓度(0.5,1.0,1.5,2.0μmol/L)以及超声波处理(功率60 W,处理时间分别为0,1,2,3,4min)等方面对百合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液体共培养能提高稳定表达率并减少褐化率,稳定表达率为13.00%,褐化率为55.00%;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在0.8时为最适侵染浓度,此时稳定表达率为12.77%,褐化率为55.00%;侵染前向菌液中加入2.0μmol/L亚精胺能提高转化效率,稳定表达率为88.30%;当超声波功率为60W、处理时间为3min时,百合胚性愈伤的瞬时表达率和稳定表达率均最高,分别为88.90%和27.33%;潮霉素抗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目标基因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百合基因组中。【结论】转化条件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农杆菌介导的百合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转基因 农杆菌 超声波 亚精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风信子FLS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与花色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灵娟 陈凯利 刘雅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3,共8页
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是类黄酮合成分支路口重要的节点酶。FLS基因的表达不仅影响着黄酮醇合成,也影响着花青素苷积累和花色呈现。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葡萄风信子‘白丽人’中克隆到一条FLS基因(MaFLS1)。序列分析表明,M... 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是类黄酮合成分支路口重要的节点酶。FLS基因的表达不仅影响着黄酮醇合成,也影响着花青素苷积累和花色呈现。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葡萄风信子‘白丽人’中克隆到一条FLS基因(MaFLS1)。序列分析表明,MaFLS1cDNA全长1 152bp,编码383个氨基酸。同源比对及进化分析表明,MaFLS1属于2-酮戊二酸与Fe+2依赖型双加氧酶蛋白,具有典型的FLS蛋白功能域、DHQ底物特异结合位点、Fe2+和2-酮戊二酸绑定位点;MaFLS1与海枣、油棕的FLS同源性最高,可达74%~75%,与拟南芥、矮牵牛等模式植物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aFLS1基因在葡萄风信子中为非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其根中表达量最高,鳞茎及花中的表达量其次,叶片中表达量最低;MaFLS1在3个不同花色的葡萄风信子品种5个不同花发育时期表达差异显著,在白色品种‘白丽人’花发育的早期(S1和S2)时期表达较高,粉色品种‘粉日出’和蓝色品种‘亚美尼亚’晚期(S3和S4)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葡萄风信子FLS基因在花色呈现中的功能及黄酮醇支路的分流竞争对花色的影响提供基因资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 花色 黄酮醇 FLS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黄酮转运与积累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靖雯 曹晓云 +1 位作者 潘婉琪 杜灵娟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80,共18页
类黄酮是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酚类物质,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功能多样。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发生在内质网的细胞质侧,但最终积累在液泡腔内。因此,需要高效的类黄酮转运和积累系统将其从内质网转移至液泡内。几十年来,关于植物类黄酮... 类黄酮是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酚类物质,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功能多样。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发生在内质网的细胞质侧,但最终积累在液泡腔内。因此,需要高效的类黄酮转运和积累系统将其从内质网转移至液泡内。几十年来,关于植物类黄酮转运有诸多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存在3种类黄酮转运机制,包括谷胱甘肽转移酶介导的转运及膜转运蛋白和囊泡介导的转运。该文综述了这3种转运机制以及近年来植物类黄酮转运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3种不同但具有非排它性机制在功能上的协同作用。虽然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在许多物种中得到很好的表征,但是关于其转运研究仍相对缺乏。类黄酮修饰与转运的关系、转运蛋白对底物的特异性和偏好性及类黄酮转运的转录调控仍需深入探索,以更好地解析类黄酮在植物细胞中的转运和积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转运 谷胱甘肽转移酶 膜转运蛋白 囊泡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