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融雪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严霞 李法云 +3 位作者 刘桐武 张营 马溪平 王效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09-2214,共6页
化学融雪剂用于清除道路积雪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融雪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国内外的寒冷地区应用广泛。随着化学融雪剂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其对生态环境危害已日益凸现。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关化学融雪剂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 化学融雪剂用于清除道路积雪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融雪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国内外的寒冷地区应用广泛。随着化学融雪剂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其对生态环境危害已日益凸现。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关化学融雪剂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化学融雪剂对土壤环境、地表水、地下水、植物和动物等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建议,以期为化学融雪剂对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融雪剂 生态环境 土壤 水环境 动物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炭对污灌区土壤铜形态及玉米吸收转运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野 程红艳 +4 位作者 王効挙 闫双堆 曹艳篆 郝千萍 李丹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61-67,共7页
【目的】研究菌糠生物质炭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铜形态及玉米吸收转运富集的影响,横向比较3种菌糠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水稻稻壳生物质炭对其效果的优劣。【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施用5种生物质炭的山西某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铜形... 【目的】研究菌糠生物质炭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铜形态及玉米吸收转运富集的影响,横向比较3种菌糠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水稻稻壳生物质炭对其效果的优劣。【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施用5种生物质炭的山西某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铜形态及玉米各部位重金属铜含量和玉米各部位对重金属铜元素转运及富集系数进行分析。【结果】5种不同生物质质炭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其中灵芝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铜含量最低,为1.005 mg/kg,比空白对照降低31.4%;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均为减少,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减少量最多,数值降到5.91 mg/kg,比空白对照降低40.65%;除了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升高2.25%之外,其余4种处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含量均有所下降;有机结合态铜含量变化不一致,残渣态铜含量比空白对照均有所上升,上升最多的是猴头菇菌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含量为104.55 mg/kg,比空白对照增加15.76%;各处理之间玉米对铜元素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不同处理玉米对铜的富集系数变化均不统一。【结论】5种不同生物质炭均可以增加土壤中非活性态重金属铜含量,并降低活性态铜含量,为有效利用生物质炭、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铜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生物质炭 重金属铜 玉米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木醋液对铜铬污染土壤玉米生理生化指标及重金属富集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丹洋 程红艳 +5 位作者 王効挙 郝千萍 常建宁 黄菲 闫梦 张国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2,共8页
为了给菌糠木醋液在农业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探讨灌施不同用量、不同种类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铜(Cu)、铬(Cr)污染土壤中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重金属Cu、Cr富集、转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以平菇、猴... 为了给菌糠木醋液在农业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探讨灌施不同用量、不同种类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铜(Cu)、铬(Cr)污染土壤中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重金属Cu、Cr富集、转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以平菇、猴头菇、灵芝菌糠木醋液为试验材料,施用1、2、4 mL 3个梯度的菌糠木醋液,测定苗期及成熟期玉米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成熟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Cu含量、Cr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结果表明,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玉米苗期和成熟期的株高、根长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提升玉米叶绿素含量,玉米成熟期,2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达55.2%。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提高玉米过氧化氢酶活性,1 mL平菇菌糠木醋液在苗期和成熟期的提高效果均为最好,分别提高105.9%和83.8%。玉米成熟期,4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降低丙二醛含量效果最为明显,降幅为55.7%,且不同菌糠木醋液均为4 mL用量降低丙二醛含量效果最佳。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玉米根中Cu、Cr富集量,降低玉米雄花序中Cu富集量和玉米茎中Cr富集量,且3种木醋液均以4 mL用量对玉米根中Cr富集量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增加57.2%~122.8%。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会提高玉米根部Cu富集系数,1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提高效果最明显。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会提高玉米根部Cr富集系数,4 mL灵芝菌糠木醋液提高效果最明显。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降低玉米叶部、雄花序的Cu、Cr转运系数,并且能降低玉米茎部、果穗Cr转运系数,使Cr主要集中在玉米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木醋液 玉米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土壤铬形态及玉米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常建宁 李丹洋 +5 位作者 王効挙 程红艳 郝千萍 黄菲 张国胜 闫梦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了给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的有效使用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提供参考,探讨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污灌区土壤中铬(Cr)形态和玉米吸收Cr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研究了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100、200、... 为了给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的有效使用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提供参考,探讨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污灌区土壤中铬(Cr)形态和玉米吸收Cr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研究了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100、200、300 g)及其配施菌糠木醋液(1 m L)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各个形态Cr的含量、玉米各部位Cr的含量及玉米对Cr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后,在玉米的抽穗期与成熟期,土壤pH值与CK相比显著升高;在成熟期,与CK相比,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有机结合态Cr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46. 75%、38. 89%与17. 68%,铁锰氧化态与残渣态Cr含量分别平均增加了21. 99%与33. 38%,且配施菌糠木醋液后炭基有机肥对于降低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Cr含量的效果更好;与CK相比,玉米各部位对Cr的富集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茎与叶部对Cr的转移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及其配施菌糠木醋液处理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减少玉米各部位对Cr的吸收。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在农田土壤Cr污染修复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有机肥 菌糠木醋液 污灌区土壤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与生物炭配施对玉米生理特性及Cu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郝千萍 李丹洋 +4 位作者 杨雄杰 王効挙 程红艳 常建宁 黄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0,共8页
[目的]为了利用菌糠与生物炭修复石灰性土壤与植物中Cu污染并确定最佳配施比例以达到修复效果。[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100g)与菌糠(单施与配施)对石灰性Cu污染土壤中玉米生理特性及Cu累积的影响。[结果]在幼苗期,生物炭与300... [目的]为了利用菌糠与生物炭修复石灰性土壤与植物中Cu污染并确定最佳配施比例以达到修复效果。[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100g)与菌糠(单施与配施)对石灰性Cu污染土壤中玉米生理特性及Cu累积的影响。[结果]在幼苗期,生物炭与300g菌糠配施处理对提高玉米植株高度效果最好,较对照组提高26.7%。生物炭与300g菌糠配施处理时玉米中叶绿素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71.16%。单独施用300g菌糠处理时,植物体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57%;过氧化氢酶活性(Catalase,CAT)最高,较对照高出63%。在成熟期,生物炭与300g菌糠配施处理对提高玉米株高效果最好,比对照高出30.14%。生物炭与300g菌糠配施处理时MDA含量最低,较对照组降低62%;单独施用300g菌糠处理时,玉米体内CAT含量最高,高出对照164%;植物的根部是整株植物中Cu含量最高的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根>叶>果实>茎。生物炭与300g菌糠配施处理的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均最低,分别较对照降低33.9%、32.7%。[结论]施用生物炭及与菌糠不同处理均能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提高玉米CAT酶活性,降低逆境或衰老条件下玉米细胞膜所受损伤,并且可以减少玉米各部位Cu含量,缓解玉米所受的Cu胁迫,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菌糠 玉米生理特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灌区玉米地土壤重金属铜化学形态时空变化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闫梦 王效举 +4 位作者 程红艳 常建宁 黄菲 张国胜 何小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06-114,共9页
【目的】研究调查土壤中Cu的不同化学形态时空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环境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某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2016—2019年春季,对不同耕作层(0~20、20~40、40~60 cm),不... 【目的】研究调查土壤中Cu的不同化学形态时空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环境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某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2016—2019年春季,对不同耕作层(0~20、20~40、40~60 cm),不同小区土壤中重金属Cu各化学形态以及研究区种植玉米籽粒中的Cu含量进行了分析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该区域污染土壤中全量Cu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在0~20 cm土层中,随时间推移Cu元素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形态呈下降趋势;在20~40 cm土层中,碳酸盐结合态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呈上升趋势;在40~60 cm土层中,除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其余形态呈上升趋势。根据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风险评价,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Cu对土壤环境构成重度环境污染。【结论】玉米种植对该污灌区污染土壤Cu的污染风险有明显降低作用,污染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土壤 重金属CU 化学形态 风险评价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土壤Cu形态及玉米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菲 王効举 +5 位作者 程红艳 李丹洋 郝千萍 常建宁 张国胜 闫梦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98-404,共7页
使用AAS法和ICP-AES法,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各形态和玉米中各部位铜含量,探究炭基有机肥与木醋液对污灌区土壤中铜形态的转化及玉米对铜吸收、富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后提高了土壤中pH值,铜... 使用AAS法和ICP-AES法,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各形态和玉米中各部位铜含量,探究炭基有机肥与木醋液对污灌区土壤中铜形态的转化及玉米对铜吸收、富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后提高了土壤中pH值,铜各种形态的含量和比例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向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转化,与对照相比,100 g炭基有机肥(CF)和100 g CF+木醋液处理的可交换态铜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18.78%,25.11%,残渣态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6.04%,47.97%。随着炭基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地上部(茎、叶、穗)铜的含量下降,地下部上升;配施菌糠木醋液后降低了各部位铜的含量。各处理对各部位富集系数与对各部位铜含量影响一致,300 g CF和300 g CF+木醋液处理的转移系数分别降低了26.79%,35.17%,很好地抑制了Cu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施用适量炭基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铜的含量及铜的生物有效性,配施木醋液后效果更好,因此,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可作为铜污染土壤的优质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有机肥 木醋液 Cu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糠处理对污灌区土壤铜形态及玉米吸收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千萍 李丹洋 +4 位作者 杨雄杰 王効挙 程红艳 常建宁 黄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64-68,共5页
【目的】利用菌糠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并通过试验得出最佳修复比例。【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平菇、灵芝、猴头菇菌糠经过晾晒、腐熟和制成生物炭施入污灌区土壤后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铜形态和玉米中重金属铜量的影响。【结果】不... 【目的】利用菌糠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并通过试验得出最佳修复比例。【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平菇、灵芝、猴头菇菌糠经过晾晒、腐熟和制成生物炭施入污灌区土壤后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铜形态和玉米中重金属铜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不同菌糠处理下土壤的铜形态基本都集中在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中。整个生育期,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铜量均高于对照(CK),铁锰氧化态铜量低于CK。随着植物的生长,土壤中重金属铜交换态减少,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增多。植物的重金属铜均大量存在于根部,施入不同种类菌糠后,玉米根部及果实部的重金属铜量与CK相比均降低,灵芝菌糠晾晒处理果实部重金属铜量最低,降幅为20.44%,猴头菇菌糠生物炭处理根部重金属铜量最低,降幅为35.4%,茎部及叶部重金属铜量均上升。【结论】菌糠的施入使土壤重金属铜都向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固定,减少了玉米对其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玉米 污染区土壤 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有机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法云 吝美霞 +2 位作者 李晓桐 王玮 王效举 《应用技术学报》 2021年第4期306-316,共11页
生物炭具有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和吸附性能好的优点,其在土壤质量改良、环境污染修复和固碳减排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生物炭自身体积密度小、固液分离难及长效性和稳定性亟待进一步提高等实际问题,将生物炭与金属材料、光... 生物炭具有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和吸附性能好的优点,其在土壤质量改良、环境污染修复和固碳减排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生物炭自身体积密度小、固液分离难及长效性和稳定性亟待进一步提高等实际问题,将生物炭与金属材料、光催化剂和黏土矿物等结合,制备对污染环境具有更高修复效能的生物炭复合材料备受关注。通过系统综述生物炭基复合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环境污染控制应用,分析了其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提出了生物炭材料的未来研发趋势,以期为高效生物炭基复合修复材料制备及其实际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复合材料 有机污染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效举 赵琦慧 李法云 《应用技术学报》 2021年第4期317-325,共9页
日本在19世纪后期的矿山开采以及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本在1960年代开始通过实施《公害基本法》及《农用地土壤污染对策法》等法律治理土壤污染,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土壤污染对策法》。随... 日本在19世纪后期的矿山开采以及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本在1960年代开始通过实施《公害基本法》及《农用地土壤污染对策法》等法律治理土壤污染,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土壤污染对策法》。随着环境保护法制的强化及企业土地转让时土壤调查的增加,近年来被发现的污染场地的件数不断增加,土壤污染日益处于显在化状态。现在,日本在土壤污染标准、行政管理、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技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与技术体系。系统概述了日本土壤污染的发生历程、相关法律法规、土壤环境标准、调查与治理程序及应用技术方法,以期对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与修复治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环境标准 污染调查 治理技术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41
11
作者 马溪平 李法云 +2 位作者 肖鹏飞 侯伟 王效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6-329,共4页
以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周围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层土壤(0-20 cm)中,Cd、Pb、Cu和Zn浓度范围分别在7.25-81.20,562.92-1014.10,289.70-527.93,673.36-1021.60 mg/kg,其平均含量分别为... 以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周围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层土壤(0-20 cm)中,Cd、Pb、Cu和Zn浓度范围分别在7.25-81.20,562.92-1014.10,289.70-527.93,673.36-1021.60 mg/kg,其平均含量分别为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74.92,2.27,4.07和3.15倍,污染程度呈现出Cd>Cu>Zn>Pb的特征.在空间分布方面,受人为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共同影响,原沈阳冶炼厂厂区周围土壤中Cd、Pb、Cu、Zn 4种重金属污染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分布,西北方向土壤污染最为严重,东北至西南方向和正东至正西方向较轻.4种重金属中,Zn的污染范围最大,Cd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污染点源附近,Pb和Cu的空间分布介于Cd和Zn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酶活性和水溶性碳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谯兴国 李法云 +3 位作者 张营 马溪平 李崇 王效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4-919,共6页
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及室内分析测试,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0个冻融循环和恒温处理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土壤呼吸速率、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中重度污染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 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及室内分析测试,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0个冻融循环和恒温处理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土壤呼吸速率、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中重度污染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6.64%,脲酶活性增加41.11%,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不大;水溶性有机碳受冻融作用影响较大,其比恒温处理提高67.04mg·kg-1,且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越高,水溶性有机碳变化越大;中重度石油污染土壤经过冻融处理后,其石油烃含量较之恒温处理减少明显,两种不同处理的差值达290.268mg·kg-1,而对于高度石油污染土壤来说,冻融作用则可能不利于石油烃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冻融作用 酶活性 呼吸速率 水溶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区杂草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法云 肖鹏飞 +3 位作者 侯伟 关伟 王效举 马溪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0-303,共4页
以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附近周围分布的一些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探明其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马齿苋、龙葵、艾蒿和酸浆的地上部分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Cd含量均接近或超过20mg.kg-1,富集系数接近或超过1,其中艾蒿对Cd和Zn的转运... 以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附近周围分布的一些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探明其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马齿苋、龙葵、艾蒿和酸浆的地上部分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Cd含量均接近或超过20mg.kg-1,富集系数接近或超过1,其中艾蒿对Cd和Zn的转运系数分别为1.73和2.09。植物中Pb的含量均未超过130mg.kg-1,且富集系数均在0.15以下。20种植物的地上部分Cu含量都在65mg.kg-1以下,富集系数最大值也仅为0.15。水芹地上部分Zn含量为647.57mg.kg-1,且富集系数为0.81,转运系数大于1。研究发现的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均是在自然环境采样分析测试的结果,其对重金属的最大忍耐浓度还需在实验室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富集 城市污染土壤 工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forage grass fields,citrus orchard and coniferous forests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效举 李法云 +1 位作者 范志平 熊在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9-32,J002,共5页
Dynamic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oil organic C and N is an available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exact impact of land management on soils fertility. In this study the biomass of plants and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 ... Dynamic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oil organic C and N is an available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exact impact of land management on soils fertility. In this study the biomass of plants and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 and N were compared in four typical land use systems which were planted with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um Lam.), Bahiagrass (Paspalum notatum Flugge.), Citrus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and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during 10 years in south China. Although biomass of plants in these four land use systems was nearly at the same level in the former investigation, total biomass for Ryegrass (RG), Bahiagrass (BG) was 3.68 and 3.7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for Citrus (CT), and 2.06 and 2.1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for Masson pine (MP) over 10 years of cultivation, respectively. Especially, underground total biomass for both RG and BG was over 10 times larger than that for CT and MP, indicating that forage grasses was much more beneficial to increase organic C and N storage in soils than CT and MP. The chan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 and N mainly occurred within soil depth of the 0–40 cm. The increased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was for 1.5 t·hm?2 and 0.2 t·hm?2 in the soil with planting RG and BG, and was for 1.2 t·hm?2 and 0.02 t·hm?2 in the soil with planting CT. An average loss was for 0.4 t·hm?2 and 0.04 t·hm?2 in the soil with planting MP during 10-year period.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 Soil organic nitrogen - Dynamic change - Land use -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CLC number S153.61 Document code A Foundation item: This research was partly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100144), and by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Shenyang City (1011501900).Biography: WANG Xiao-ju (1967-), mail, Ph.D. Researcher i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Saitama. Saitama Prefecture 347 0115, Japan.Responsible editor: Zhu H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organic nitrogen Dynamic change Land us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对污灌区不同作物种植土壤重金属铜和铬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丹洋 董卿 +4 位作者 王効挙 程红艳 郝千萍 常建宁 黄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了给菌糠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菌糠对污灌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壤中重金属铜和铬形态的影响,针对污灌区土壤,采用田间试验,对玉米、高粱、糯玉米3种作物基施菌糠后,在作物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重金属铜、铬总量及... 为了给菌糠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菌糠对污灌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壤中重金属铜和铬形态的影响,针对污灌区土壤,采用田间试验,对玉米、高粱、糯玉米3种作物基施菌糠后,在作物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重金属铜、铬总量及不同形态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菌糠的施用增加了污灌区土壤中铜、铬总量的降低幅度,与不施菌糠相比,3种作物种植后土壤中的铜、铬总量都呈现减少趋势。在不施用菌糠土壤中,Cu含量减少率在3.17%~16.20%,Cr含量减少率在5.00%~15.40%;在施用菌糠的土壤中,Cu含量减少率在6.17%~18.60%,Cr含量减少率在8.94%~20.60%;菌糠的施用提升了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铜和铬的减少率,除可交换态铜含量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形态铜和铬均呈减少趋势。3种土壤中,种植玉米的土壤中铜、铬各个形态的含量减少率显著高于种植其他两种作物的土壤,这与土壤中铜、铬全量的减少率规律一致。除种植玉米的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含量外,种植其他两种作物的土壤施加菌糠后,铜、铬各个形态含量的减少率均高于不施用菌糠土壤,说明施用菌糠可以促进重金属铜和铬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的减少,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玉米 高粱 糯玉米 重金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糠生物炭对水体中Cu^2+、C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7
16
作者 黄菲 闫梦 +7 位作者 常建宁 程红艳 张海波 王効挙 曹艳篆 张国胜 何小芳 苏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6-1128,共13页
以菌糠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500℃条件下制备香菇菌糠、猴头菇菌糠和平菇菌糠生物炭(LEBC、HEBC和POBC).利用SEM、XRD和FTIR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生物炭酸化实验探究了3种菌糠生物炭去除水溶液... 以菌糠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500℃条件下制备香菇菌糠、猴头菇菌糠和平菇菌糠生物炭(LEBC、HEBC和POBC).利用SEM、XRD和FTIR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生物炭酸化实验探究了3种菌糠生物炭去除水溶液中Cu2+、Cd2+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 2—3时,3种菌糠生物炭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量急剧增加.LEBC、HEBC、POBC对Cu2+、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u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10.15×10-3、7.08×10-3、0.69×10-3 mg·g-1·min-1,对Cd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6.53×10-3、5.19×10-3、0.26×10-3 mg·g-1·min-1.不同浓度下LEBC、HEBC、POBC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56.74、11.98、77.32 mg·g-1;而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74.26、36.49、70.2 mg·g-1.LEBC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较大的吸附量,可作为去除水体中Cu2+、Cd2+的优质吸附剂.XRD和FTIR等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u2+、Cd2+的吸附机制包括物理吸附、阳离子-π作用、官能团络合及沉淀.3种生物炭经酸化处理后,对Cu2+、Cd2+的吸附能力显著下降,表明生物炭中碳酸盐引起的Cu2+、Cd2+表面沉淀在吸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生物炭 CU2+ Cd2+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生物炭对污灌区土壤Cu形态及甜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国胜 闫梦 +7 位作者 程红艳 张海波 王効挙 常建宁 黄菲 何小芳 苏龙 高健永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0-68,共9页
为充分开发利用菌糠资源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以猴头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甜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5%、1.0%、2.0%,风干土质量百分比)菌糠生物炭对污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及Cu形态、甜菜生长、抗逆性酶活性、Cu吸收的影响。结... 为充分开发利用菌糠资源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以猴头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甜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5%、1.0%、2.0%,风干土质量百分比)菌糠生物炭对污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及Cu形态、甜菜生长、抗逆性酶活性、Cu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逐渐增加,施用量在2.0%时分别增加了28.7%、17.1%、45.8%、174.1%;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大体上呈增加趋势,施用量在2.0%时分别增加了1.5%、16.0%、24.3%、6.9%,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增加不显著。对于Cu形态,与CK(不添加生物炭)相比,不同施用量的菌糠生物炭均降低了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Cu含量,增加了可氧化态、残渣态Cu含量,Cu的形态变化以可还原态的减少和残渣态的增加为主,施用量在2.0%时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u变化幅度分别为34.6%、24.8%。施用菌糠生物炭可以促进甜菜的生长,以1.0%生物炭施用量为最佳;与CK相比,不同处理甜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下降;甜菜地上部和根系Cu吸收量均显著减少。综合分析,施用菌糠生物炭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普遍提升,减轻甜菜重金属胁迫,促进甜菜的生长,促进Cu向残渣态转化,其中施用量2.0%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生物炭 菌糠资源化 污灌区土壤 理化性质 生理特性 铜形态 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效举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自然资源,但人类活动或自然作用能导致土壤污染。如何将被污染的土壤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进行修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利用绿色植物修复污染土壤被视为一项新兴的绿色技术而迅速发展。本文就污...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自然资源,但人类活动或自然作用能导致土壤污染。如何将被污染的土壤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进行修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利用绿色植物修复污染土壤被视为一项新兴的绿色技术而迅速发展。本文就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实用化促进等方面作一些介绍和讨论。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吸收、固定、挥发、降解的机能去除或分解转化污染物质,使土壤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属于一种低成本、非破坏型的原位污染土壤修复与土壤资源保护方式。根据其作用过程和原理,可以分为植物萃取、根际过滤、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降解等类型。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在80年代之后逐渐展开,目前在重金属超富集型植物的发现和富集机理、各种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与机理、修复效率促进、污染场地的试验性修复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但还没有达到广泛普及应用的程度。本文指出,对于范围广面积大的土壤污染,建立有效的收益型植物修复模式,将污染土壤作为可再生资源边利用边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植物修复 资源植物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洋 胡雪峰 +7 位作者 王效举 茂木守 大塚宜寿 细野繁雄 杜艳 姜琪 李珊 冯建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9-246,共8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看,底泥污染物浓度与河流周边人为活动密集程度有关:在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的含量显著地高于上海远郊和江苏省内河段底泥含量;苏州河支流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苏州河干流底泥含量.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这3种内分泌干扰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其有相似的物源.以含量较高的壬基酚为例,进行底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苏州河江苏省内吴家港桥段外,其它河段均存在潜在的生态毒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底泥 内分泌干扰物 壬基酚 辛基酚 双酚A 环境风险
原文传递
微塑料和镉及其复合对超富集植物生长和富集镉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宁瑞艳 刘娜 +4 位作者 程红艳 陈瑗瑗 张海波 罗渊 王效举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5-425,共11页
在生态系统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共同暴露已然不可避免,目前关于二者复合污染的研究多集中于农作物,而对超富集植物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微塑料、重金属镉和二者复合效应对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生长特性和镉富... 在生态系统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共同暴露已然不可避免,目前关于二者复合污染的研究多集中于农作物,而对超富集植物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微塑料、重金属镉和二者复合效应对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生长特性和镉富集的影响.选取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为试验对象,通过水培试验揭示聚苯乙烯微塑料(mPS,0、100、500 mg·L^(-1))与重金属镉(Cd,0、50、200、500、1000μmol·L^(-1))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两种植物生长(生物量、根长、株高)和镉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微塑料处理下,微塑料对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当微塑料浓度为500 mg·L^(-1)时,东南景天地上部和根部、叶芽鼠耳芥地上部和根部鲜重较对照组分别增长了25.4%、143.1%、160.6%和127.1%,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的根长较对照组分别显著增加了21.6%和42.3%;单一镉胁迫下,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的生长被抑制,且随着培养液中镉浓度的增加,植株体内的镉含量不断增加;微塑料-镉复合试验(镉浓度200μmol·L^(-1))中,微塑料促进了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对镉的吸收,且微塑料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当微塑料浓度为500 mg·L^(-1)时,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地上部镉含量较未添加微塑料组分别显著增加了37.7%和100.7%,根部镉含量较未添加微塑料组分别显著增加了72.8%和50.8%.微塑料的添加增强了镉对东南景天的毒害作用,当微塑料浓度为500 mg·L^(-1)时,东南景天地上部、根部鲜重较未添加微塑料组分别降低了23.9%和28.1%,干重分别降低了22.9%和41.5%.相反,微塑料-镉复合试验(微塑料浓度为500 mg·L^(-1))中,微塑料对叶芽鼠耳芥生长的促进作用占主导地位,最终表现为减弱了镉对叶芽鼠耳芥生长的抑制作用,叶芽鼠耳芥地上部、根部鲜重较未添加微塑料组分别增加了75.2%和108.5%,干重分别增加了10.5%和56.3%.研究表明,微塑料的添加促进了东南景天和叶芽鼠耳芥对镉的吸收,增强了镉对东南景天生长的抑制作用,但当微塑料浓度为500mg·L^(-1)时减弱了对叶芽鼠耳芥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超富集植物 东南景天 叶芽鼠耳芥 富集 生长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