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来水深度处理方案通过论证——无锡市中桥水厂年底启动项目
1
作者 华一 《城镇供水》 2008年第7期101-101,共1页
昨天,无锡中桥水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昨天通过专家组论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等5位国内知名专家在对自来水深度处理的两套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建议采用超滤膜处理工艺。该工艺方案能够去除各种天然和人工合成有机物等,不仅... 昨天,无锡中桥水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昨天通过专家组论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等5位国内知名专家在对自来水深度处理的两套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建议采用超滤膜处理工艺。该工艺方案能够去除各种天然和人工合成有机物等,不仅能很好地降低水的浊度,较彻底截留去除藻细胞,而且能够较彻底地去除水中的各种无用杂质,不产生新的副产物。同时,在项目实施中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低,耗药量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度处理 无锡市 启动项目 水厂 中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艺方案 合成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厂应急净化处理技术及工艺体系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超 张晓健 +11 位作者 董红 顾军农 陈国光 董玉莲 卢益新 周圣东 冯桂学 韩宏大 纪峰 陈宇敏 盛德洋 孙增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2,共4页
通过开展应急净化技术、处理系统和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由6类技术组成的自来水厂应急净化处理技术体系,在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难去除重金属的化学沉淀技术、挥发性污染物的吹脱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100多种污染... 通过开展应急净化技术、处理系统和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由6类技术组成的自来水厂应急净化处理技术体系,在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难去除重金属的化学沉淀技术、挥发性污染物的吹脱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100多种污染物的应急处理适用工艺和技术参数,覆盖了饮用水水质相关标准中85%以上的污染指标,开发了"移动式应急处理导试水厂"和"移动式应急药剂投加系统"等关键设备,编制了水厂应急处理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和规范化建设等相关技术文件,在北京、广州等6个城市建设了应急处理示范工程(供水总规模达到715万m^3/d),编制了39个重点城市的应急供水能力建设规划方案,并为7次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供水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 应急 处理技术 设备 设计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 灵活适应——无锡市给水设备厂企业文化初探
3
作者 华丹 《江苏商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9-120,共2页
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给水设备厂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两年来,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开拓了市场,尝到了甜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 给水设备厂 企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锡澄供水工程系统净水工艺选择及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建林 王育 许嘉炯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5期32-35,共4页
该文对锡澄供水工程的净水工艺进行选择比较,并对主要净水工艺设计进行评述。
关键词 常规处理 污泥处理 絮凝平流沉淀池 气水反冲均质滤料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充山水厂深度处理技术改造工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正林 邹浩春 +2 位作者 戎文磊 周圣东 林国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共5页
无锡市充山水厂原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由于太湖水源水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氨氮和藻类污染日趋严重,使出厂水水质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中试基础上对充山水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新工艺为:BIOSMEDI生物滤池—气浮池—臭氧接触池—... 无锡市充山水厂原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由于太湖水源水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氨氮和藻类污染日趋严重,使出厂水水质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中试基础上对充山水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新工艺为:BIOSMEDI生物滤池—气浮池—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并将消毒剂由原来的氯改为ClO2。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出厂水水质完全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改造工程设计规模1万m3/d,总投资1500万元,水厂运行费0.86元/m3,较原常规处理增加0.17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 BIOSMEDI生物滤池 深度处理 臭氧—生物活性炭 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锡澄供水工程取水管道施工技术介绍 被引量:6
6
作者 陆纳新 牛博骞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112,共6页
结合无锡市锡澄供水工程水源厂取水工程施工,着重介绍了取水管道的穿堤顶管施工方法、控制措施、水下沉管和取水头部沉放安装施工工艺及接头连接工艺等。通过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工序,该取水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工程已投运... 结合无锡市锡澄供水工程水源厂取水工程施工,着重介绍了取水管道的穿堤顶管施工方法、控制措施、水下沉管和取水头部沉放安装施工工艺及接头连接工艺等。通过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工序,该取水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工程已投运4年多,运行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穿越长江大堤 水下沉管 取水头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梅园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正林 邹浩春 +1 位作者 戎文磊 王泽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3,共4页
无锡市梅园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采用调节、浓缩、平衡、投加聚丙烯酰胺(PAM)、板框压滤机固液分离的工艺,同时采用了PLC中央控制,其浓缩上清液能达标排放,板框压滤机分离的泥饼含固率为40%左右,PAM投加量为1.5~2.0 kg/t干污泥.
关键词 给水厂 排泥水处理 板框压滤机 固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长江供水工程全线贯通
8
作者 华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供水工程 无锡市 长江 贯通 取水管 闭水试验 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水质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
9
作者 华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国家实验室 水质监测网 资质认定 检测中心 无锡市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城市供水 检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梅园水厂变换“角色”净化太湖水
10
作者 华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太湖水 无锡市 水厂 净化 梅园 输水管道 水利工程 工程竣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南泉水源厂取水口延伸工程正式启动
11
作者 华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延伸工程 取水口 无锡市 水源厂 饮水质量 自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深度处理工艺选型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笪跃武 胡侃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9,共6页
以无锡地区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后的生产经验为基础,对项目实施及调试运行中,在工艺选型、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采用石英砂作活性炭垫层,降低生物泄漏风险时,宜采用翻板滤池,但需要注意控制好冲... 以无锡地区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后的生产经验为基础,对项目实施及调试运行中,在工艺选型、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采用石英砂作活性炭垫层,降低生物泄漏风险时,宜采用翻板滤池,但需要注意控制好冲洗强度、静置时间、生物量等细节,并且较厚较细的石英砂垫层易导致水头损失增长较快。②臭氧发生器系统在设备采购和设计时,如果考虑不足,可能会出现进气量不足、配气不均匀、曝气盘堵塞等问题,对冷却用水、配套仪表、售后服务等问题也需给予一定重视。③在生产运行中,当冬季水温较低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活性炭滤池存在生物泄漏风险;臭氧投加量高时存在溴酸盐生成风险;原水加氯减少,会导致沉淀池水生植物疯长,砂滤池石英砂滤料受铁的污染变红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处理 臭氧 生物活性炭 翻板滤池 设备选型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长江水源饮用水消毒副产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鄢敏林 周文凯 张迪 《城镇供水》 2013年第5期64-70,共7页
作者在近1年的长江水源管网中消毒副产物监测中发现:水厂目前的常规净水工艺所采用的聚铝絮凝、液氯消毒,整个管网中消毒副产物水平均小于国标限值达标合格。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应作为控制指标,分别可达12.46ug/l和33.71 ug/l,其余指标... 作者在近1年的长江水源管网中消毒副产物监测中发现:水厂目前的常规净水工艺所采用的聚铝絮凝、液氯消毒,整个管网中消毒副产物水平均小于国标限值达标合格。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应作为控制指标,分别可达12.46ug/l和33.71 ug/l,其余指标均远小于国标限值。净水厂和管网近端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产区,随和输水管线的延长,消毒副产物有增加的趋势。温度和季节变化对消毒副产物有一定影响。通过优化净水工艺可有效地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副产物 卤乙酸 卤代烃 净水工艺调控 聚铝絮凝 液氯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供水水质更有保障
14
作者 华一 《城镇供水》 2007年第6期12-12,共1页
无锡市逢来水总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即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无锡监测站)目前已具备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所规定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国内供水行业第二家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实验室。
关键词 供水水质 无锡市 保障 生活饮用水 水质监测网 检测能力 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有测压点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璐 李树平 +3 位作者 周巍巍 侯玉栋 王磊新 陆纳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为优化布置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在原有测压点的基础上,结合经验法和聚类分析,进行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并提供评价和检验压力监测点布置方案的思路。以南方某市供水管网为例,对最高日最高时工况进行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 为优化布置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在原有测压点的基础上,结合经验法和聚类分析,进行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并提供评价和检验压力监测点布置方案的思路。以南方某市供水管网为例,对最高日最高时工况进行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选取最高日平均时为检验工况,校验结果表明,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案可覆盖最高日平均时工况下88.8%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压力监测点 优化布置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城市供水的水质风险和应急处理技术与工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晓健 陈超 +6 位作者 李伟 程进 陈宇敏 齐宇 张金松 周圣东 贾瑞宝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3,共7页
对汶川大地震后震区饮用水水源存在的次生污染风险进行分析,其中微生物浓度升高是首要风险,同时还存在大量使用消杀剂引起的杀虫剂污染和水源臭味增强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处理技术的验证性试验,提出了保障性应急处理... 对汶川大地震后震区饮用水水源存在的次生污染风险进行分析,其中微生物浓度升高是首要风险,同时还存在大量使用消杀剂引起的杀虫剂污染和水源臭味增强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处理技术的验证性试验,提出了保障性应急处理工艺、强化吸附应急处理工艺和强化氧化应急处理工艺三种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震后次生水源污染,确保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震后次生水质风险 城市供水应急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月红 王正林 杨敏 《净水技术》 CAS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利用悬挂式软性纤维填料制备了生物接触氧化塔,并对生活小区污水进行处理,三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HRT=3h的条件下,当原水COD在300~400mg/L,氨氮在30~80mg/L范围时,出水氨氮<1mg/L、COD<50mg/L、SS<15mg/L,此时,系统硝化负... 利用悬挂式软性纤维填料制备了生物接触氧化塔,并对生活小区污水进行处理,三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HRT=3h的条件下,当原水COD在300~400mg/L,氨氮在30~80mg/L范围时,出水氨氮<1mg/L、COD<50mg/L、SS<15mg/L,此时,系统硝化负荷最高达0.50kg/(m3·d)有机负荷最高达3.2kg/(m3·d)。由实验结果得出,HRT为1.5h,在有机负荷2kg/(m3·d)时,水力负荷是影响硝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污水处理 水力负荷 有机负荷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生活小区 生物接触氧化塔 应用 软性纤维填料 小区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絮凝动力学及其效果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卫 邹琳 汪德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8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通过杯罐试验和对其内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搅拌桨几何尺寸和搅拌桨入水深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杯罐试验水样浊度为45-450 NTU,混凝剂为复合型聚合氯化铝。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试验中不同水力学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 通过杯罐试验和对其内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搅拌桨几何尺寸和搅拌桨入水深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杯罐试验水样浊度为45-450 NTU,混凝剂为复合型聚合氯化铝。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试验中不同水力学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计算所得的紊动动能k和有效能耗ε作为评价絮凝是否充分的指标。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所得的k和ε能合理解释絮凝搅拌桨的几何尺寸及其置于水中的高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动力学 杯罐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安全区域联动应急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秉直 顾玉亮 +13 位作者 俞亭超 华建良 管伟民 华伟 戎文磊 陆纳新 赵平伟 汪瑞清 李树平 李伟英 刘宴辉 黄怡 刘菁 程伟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4,共6页
重点研究和解决长江下游地区水源、水厂、城市供水的安全问题,针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频发、城市应急供水预案不规范、应急处理技术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应急处置技术体系,突破应对藻类暴发等突发性污染事故下的应急处置工程应用技术,解决区域... 重点研究和解决长江下游地区水源、水厂、城市供水的安全问题,针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频发、城市应急供水预案不规范、应急处理技术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应急处置技术体系,突破应对藻类暴发等突发性污染事故下的应急处置工程应用技术,解决区域性的协同供水及联合调度问题,开展突发事件预报预警和快速联动应急处置的研究,建立信息化平台,构建集水源应急保护、应急处置技术、安全输配于一体的饮用水安全应急集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应急 预警 区域联动 联合调度 监测 水专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强化混凝除蓝藻除色度效果及致因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卫 李圭白 邹浩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太湖水除蓝藻除色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强化混凝作用使得除蓝藻除色度的效果显著,并强化了后续过滤处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的致因,认为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可有效去除蓝藻和色度... 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太湖水除蓝藻除色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强化混凝作用使得除蓝藻除色度的效果显著,并强化了后续过滤处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的致因,认为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可有效去除蓝藻和色度,是其核心组分高锰酸钾的主体作用与复合成分在水中协同作用的共同结果,即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作用、蓝藻有机胶质层与有机物涂层的破坏、杀藻灭活、难溶化合物的吸附共沉作用以及阳、阴离子对混凝过程中pH值平衡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C 蓝藻 强化混凝 致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