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DR骨组织像与核素骨显像诊断肿瘤患者肋骨病变的对照研究
1
作者 杨凯 尤徐阳 +3 位作者 陈林 孙宗琼 万卫星 吴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比较能量减影(DE)骨组织像与核素骨显像对肿瘤患者肋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核素骨显像检查发现肋骨病变的肿瘤患者,再行DE骨组织像判定其性质(转移性或非转移性)。结果:48例患者中,核素骨显像考虑转移性28例(54.2%)... 目的:比较能量减影(DE)骨组织像与核素骨显像对肿瘤患者肋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核素骨显像检查发现肋骨病变的肿瘤患者,再行DE骨组织像判定其性质(转移性或非转移性)。结果:48例患者中,核素骨显像考虑转移性28例(54.2%),非转移性20例(45.8%)。DE骨组织像发现肋骨病变36例(75.0%),无肋骨病变12例(25.0%);有肋骨病变36例中,转移性26例(72.2%),非转移性10例(27.8%)。核素骨显像与DE骨组织像对肋骨病变的检出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E骨组织像与核素骨显像对肋骨病变的真阳性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E骨组织像与核素骨显像对肋骨病变的假阴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肋骨病变DE骨组织像的真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高于核素骨显像,而检出率核素骨显像高于DE骨组织像,核素骨显像对发现肋骨早期病变的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病变 转移 能量减影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核素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PET-^(18)F-FDG-IT-N四合一模块合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问题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礼平 张雨 万卫星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国产PET-18F-FDG-IT-N四合一模块在合成18F-FDG中遇到的异常问题。方法:在1年多的模块运行中,利用合成中的数据对比分析,分别从模块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硬件两方面分析产生低产率的原因,改进了阴离子交换树脂柱(QMA)的活化方法、... 目的:研究国产PET-18F-FDG-IT-N四合一模块在合成18F-FDG中遇到的异常问题。方法:在1年多的模块运行中,利用合成中的数据对比分析,分别从模块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硬件两方面分析产生低产率的原因,改进了阴离子交换树脂柱(QMA)的活化方法、亲核反应的温度、前体用量和传靶的时间参数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得出了该模块在合成18F-FDG时的最优化的参数,从而使不校正合成产率能稳定在55%~62%,同时降低了合成的故障率。从模块运行中泵的维护、反应管的形状、模块本身的分析,为模块的改进提供参考。结论:QMA的活化、亲核反应的温度、前体用量和传靶的时间都影响合成的产率,优化可以使合成的产率提高5%~10%,研究的结果为高产率成功合成18F-FDG和厂家模块的修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参数 PET-18F-FDG-IT-N 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病理学分析结合CEA、CA19-9与CA125检测对诊断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巧玲 尤徐阳 +2 位作者 吴娜静 郁春景 万卫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1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和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CA125在胃癌术后腹膜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至2016年因胃癌术后在本院复查的、相关临床资料齐全的18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有无腹膜...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和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CA125在胃癌术后腹膜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至2016年因胃癌术后在本院复查的、相关临床资料齐全的18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有无腹膜转移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分期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比较两组间血清CEA、CA19-9及CA125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比较这三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组患者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更深、分化程度更低、淋巴结转移数更多、肿瘤分期更晚,且Lauren分型多为弥漫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组的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均高于无腹膜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中CA125的诊断效能最高。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高达91.7%,高于CA19-9+CA125联合检测及三者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原发病灶T分期为T3和T4期、N分期为N2和N3期、中低分化、弥漫型胃癌及Ⅲ、Ⅳ期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几率较高,术后密切随访血清CEA、CA19-9及CA125水平可早期诊断腹膜转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锝心肌灌注在小儿川崎病并发症的辅助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耀明 曹亚船 +2 位作者 李琪 徐庄剑 万卫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0-630,共1页
关键词 ^99M锝 心肌灌注 小儿 川崎病 并发症 辅助诊断 KD 心肌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18)F-FMISO乏氧显像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娜静 尤徐阳 +1 位作者 周乐源 万卫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讨18氟-米索硝唑(^(18)F-FMISO)乏氧显像与鼻咽癌临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间经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39例,依治疗情况分为未化疗组和化疗组,未化疗组12例,化疗组(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静脉化... 目的探讨18氟-米索硝唑(^(18)F-FMISO)乏氧显像与鼻咽癌临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间经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39例,依治疗情况分为未化疗组和化疗组,未化疗组12例,化疗组(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静脉化疗)27例;按照2009年鼻咽癌第7版UICC分期标准进行T分期,T1期3例,T2期14例,T3期13例,T4期9例。39例患者均进行^(18)F-FMISO PET/CT显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鼻咽癌未化疗组和化疗组的原发灶放射性摄取视觉分析有无差异,以及两组间的SUVmax值有无差异;采用秩相关检验(Spearman相关)进行不同T分期肿瘤原发灶放射性摄取视觉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T分期肿瘤原发灶SUVmax值有无差异;以鼻咽癌大体肿瘤体积中位数26.6mm3为分界点,将原发灶分为两组,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间SUVmax的差异。结果 (1)未化疗组和化疗组的原发灶视觉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7.5,P=0.098),两组间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8,P=0.188)。(2)不同T分期肿瘤原发灶放射性摄取视觉分析显示T分期与放射性摄取存在中等程度相关性(rs=0.513,P=0.001),不同T分期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733,P=0.021)。(3)体积≤26.6mm3组的SUVmax为1.41±0.21,体积>26.6 mm3组的SUVmax为2.05±0.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04)。结论鼻咽癌^(18)F-FMISO乏氧显像原发灶SUVmax值与原发肿瘤大小及T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与鼻咽癌化疗与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肿瘤越大乏氧程度越明显,并对指导鼻咽癌生物靶区勾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米索硝唑 鼻咽癌 乏氧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K1、CEA、CYFRA21-1、NSE联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士军 袁航 +2 位作者 吴娜静 苏桂林 柏凌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44-645,共2页
为探讨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对4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以上四种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
关键词 CYFRA21-1 诊断价值 肺癌诊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EA NSE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管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翟士军 杜晓庆 +1 位作者 吴娜静 苏成海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35-637,共3页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固相抗体 包被管 B7-1 制备 放射免疫分析 分离效果 物理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4E5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翟士军 邱玉华 +5 位作者 万卫星 郁春景 徐巧玲 陈永井 吴玉玉 齐晓薇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4E5的方法,观察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Iodogen法进行单克隆抗体4E5的125I标记,标记产物用Sephadex G-50分离纯化,三氯醋酸(TCA)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对标记物的稳定性...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4E5的方法,观察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Iodogen法进行单克隆抗体4E5的125I标记,标记产物用Sephadex G-50分离纯化,三氯醋酸(TCA)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对标记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取4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9组,每只小鼠从尾静脉注入剂量为148KBq/0.2 ml的125I-4E5,分别于注药后5min、15min、30min及1h、2h、6h、24h、48h、72h各处死一组小鼠,取主要脏器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数,计算各脏器每g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125I标记4E5的标记率为(79.2±2.6)%,放射化学纯度为(97.1±1.1)%,比活度为294.5MBq/mg;125I-4E5加入到血清及PBS中放置1w后,放化纯度仍>90%;体内分布显示125I-4E5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脾、肾,在血液中清除较快。结论:Iodogen法125I标记4E5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度高,方法简便,标记物的稳定性好;125I-4E5在小鼠体内主要通过肝和肾代谢,血液中清除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25 单克隆抗体 标记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18)F-FDG显像左肾实质转移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震吾 万卫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18F-FDG显像 左肾实质转移 诊断 X线胸片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示踪剂Micro-PET显像评价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卫星 薛杨波 +3 位作者 王燕 瞿凌晨 许波华 杨敏 《同位素》 CAS 2013年第4期216-221,238,共7页
采用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氮唑(TTC)染色法作为金标准,比较传统方法(结扎后心电图T波改变)和Micro-PET方法(13 NH3·H2O和18 F-FDG联合显像)评价此模型成功的准确性。12只大鼠进行结扎手术,9只经心电... 采用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氮唑(TTC)染色法作为金标准,比较传统方法(结扎后心电图T波改变)和Micro-PET方法(13 NH3·H2O和18 F-FDG联合显像)评价此模型成功的准确性。12只大鼠进行结扎手术,9只经心电图显示T波改变,视为建模成功;Micro-PET结果显示,建模前12只大鼠心肌摄取均匀,心肌摄取13 NH3·H2O和18 F-FDG的标准摄取值分别为3.78±0.59和2.30±0.21,建模后,仅6只出现心肌灌注和代谢异常,心肌摄取13 NH3·H2O和18F-FDG的标准摄取值分别为2.78±0.46和1.65±0.21;TTC染色法验证Micro-PET评价方法的准确率为100%,而传统T波改变法的准确率为66.67%。结果表明,Micro-PET显像评价心肌缺血模型更准确、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大鼠 Micro-PET显像 13NH3·H2O 18F-F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6例^(99m)锝心肌灌注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耀明 曹亚船 +2 位作者 李琪 徐庄剑 万卫星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82-483,共2页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 99m锝心肌灌注的异常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6例诊断为川崎病 (KD)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患儿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检查。结果 :99m Tc-MIBI心肌灌注显像 :3例显示左心室前壁、后壁呈...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 99m锝心肌灌注的异常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6例诊断为川崎病 (KD)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患儿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检查。结果 :99m Tc-MIBI心肌灌注显像 :3例显示左心室前壁、后壁呈局灶性放射性稀疏 ,2例左心室下壁、后壁局灶性放射性稀疏 ,1例左室前壁近心尖呈局灶性放射性稀疏。结论 :99m Tc-MIBI心肌灌注对判断 KD急性期、亚急性期心肌损害的程度和范围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可作为 KD患儿早期诊断过程中的一项常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也可作为 KD患儿的冠状动脉造影前的一个筛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99m锝心肌灌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浦红 张振宇 +1 位作者 毛玉荣 万卫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32-734,共3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18例,治疗后常规行SPECT18F-FDG检查排除有无复发肿瘤;第2组71例,临床怀疑肿瘤复发,行SPECT18F-FDG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背景与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18例,治疗后常规行SPECT18F-FDG检查排除有无复发肿瘤;第2组71例,临床怀疑肿瘤复发,行SPECT18F-FDG检查明确诊断。结果第1组18例患者中,15例初次18F-FDG显像均阴性,其中1例2年后18F-FDG显像阳性,肠镜及手术证实为肠原发癌;3例阳性者考虑术后改变,随访至今一年以上无复发证据。第2组71例患者中,60例18F-FDG显像阳性患者,其中15例行剖腹探查术证实肿瘤复发;45例患者给予化疗或放疗后,有26例复发病灶缩小,15例治疗无效死亡;4例随访3年病灶无明显变化。11例18F-FDG显像阴性患者,其中3例第2次18F-FDG显像阳性,经手术证实为复发,1例3次18F-FDG显像阴性,后剖腹探查明确为肠转移;余7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迹象。结论对临床怀疑复发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8F-FDG显像检查能尽早发现复发病灶,及时给于治疗,提高其生存率,但要注意鉴别生理性摄取、疤痕及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复发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的早期诊断:DWI及^(99)Tc^m-MDP骨显像比较
13
作者 何玉洁 杜晓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弥散成像(DWI)及99Tcm-MDP骨显像在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雄性BALB/C裸鼠20只,局部注射法建立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分别在3、7、14、21 d行7.0T MRI T1、T2、DWI扫描和99Tcm-MDP静态骨显...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弥散成像(DWI)及99Tcm-MDP骨显像在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雄性BALB/C裸鼠20只,局部注射法建立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分别在3、7、14、21 d行7.0T MRI T1、T2、DWI扫描和99Tcm-MDP静态骨显像,28 d后为观察终点。随机抽取3只处死后取瘤体作病理HE染色。结果 20只裸鼠中有18只模型建立成功。接种后平均(18.2±0.53)d胫骨周围出现软组织肿块,病理证实为肿瘤组织。造模后(5.5±0.72)d MRIDWI出现异常高信号改变,(6.2±0.36)d T2出现异常高信号改变。正确诊断19例,假阴性1例,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100%,正确诊断率为95%;99Tcm-MDP骨扫描在造模后(8.2±0.5)d出现放射性浓聚,正确诊断15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1例,其诊断敏感性为77.7%,特异性93.3%,正确诊断率75%,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的早期诊断,DWI较99Tcm-MDP骨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更能早期发现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裸鼠 骨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roGRP_((31-98))单克隆抗体D-D_3的^(131)I标记及其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传新 石怡珍 +3 位作者 杨仪 唐军 刘增礼 徐巧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31-98)单克隆抗体D-D3的131I标记方法及其在健康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规律与特点。方法采用氯胺-T法用131I标记单克隆抗体D-D3,利用纸层析法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度和稳定性。取健康昆明小鼠50... 目的探讨抗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31-98)单克隆抗体D-D3的131I标记方法及其在健康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规律与特点。方法采用氯胺-T法用131I标记单克隆抗体D-D3,利用纸层析法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度和稳定性。取健康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自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D-D31.48 kBq/100μL(4μCi/100μL),各组小鼠分别于注射后5、153、0 min及1、2、4、8、12、244、8 h处死,取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骨骼(右下肢)、肌肉(右下肢)和脑组织,称质量(g)后测放射性计数(cpm),计算各脏器组织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131I-D-D3标记率为(86.56±3.8)%,比活度为(2.25±0.05)MBq/μg,放化纯度为(99.27±0.6)%,标记物置于37℃水浴箱放置48 h后的放化纯度为(88.38±0.4)%,与鼠血清充分混合后24 h的放化纯度为(64.43±0.7)%1。31I-D-D3在健康昆明小鼠体内代谢过程符合一级血药动力学二室模型,代谢公式为c=50.234e-2.793t+26.128e-0.018t,T1/2α=0.25 h,T1/2β=37.89 h,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和肝脏代谢,血液清除较快,胃、肠等组织摄取稍多,脑、肌肉、心脏等组织摄取较少。结论 131I-D-D3标记率及放化纯度高,在体内、外有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PP(31-98) 单克隆抗体D-D3 氯胺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文娟 范晓芳 +1 位作者 康莉 徐巧玲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4期358-360,共3页
乳腺癌是当今危害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和进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乳腺癌约98.3%,中期乳腺癌约83.5%,伴有远处转移者则仅为23.3%,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是... 乳腺癌是当今危害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和进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乳腺癌约98.3%,中期乳腺癌约83.5%,伴有远处转移者则仅为23.3%,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回顾性了66例(77个肿块)乳腺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影像数据,对上述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乳腺癌患者 超声弹性成像 早期诊断 常规超声 价值 CT 5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抗ProGRP(31-98)单克隆抗体E-B5放射免疫显像及放射免疫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怡珍 周小林 +3 位作者 徐巧玲 刘增礼 杨仪 申咏梅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了解131I标记的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单克隆抗体E-B5在荷小细胞肺癌裸鼠的体内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情况,观察131I—E—B5对荷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1)分别建立荷小细胞肺癌、荷肺腺癌及荷大肠癌裸鼠模... 目的了解131I标记的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单克隆抗体E-B5在荷小细胞肺癌裸鼠的体内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情况,观察131I—E—B5对荷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1)分别建立荷小细胞肺癌、荷肺腺癌及荷大肠癌裸鼠模型。(2)自荷小细胞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E-B5后1,12,24,48,72和96h处死裸鼠并取各主要脏器组织,计算各时间点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和肿瘤/非肿瘤放射性(T/NT)比值。(3)分别对荷小细胞肺癌、荷肺腺癌和荷大肠癌裸鼠模型进行131I—E—B5放射免疫显像,观察移植瘤的显影情况,并计算移植瘤体/对侧相同部位的放射性(T/B)比值。(4)以未经任何治疗处理组为对照,采用瘤内注射法观察比较3.7,7.4,14.8和22.2MBq131I-E—B5和Na131I对荷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1)体内分布研究示:注射后72h,荷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体的放射性摄取达到最高值,为(14.1±2.9)%ID/g,高于其他脏器及组织(t=4.11~8.58,P均〈0.05),瘤体与各脏器组织的T/NT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72h时瘤体与肌肉组织的T/NT比值高达4.67±0.66。(2)放射免疫显像发现:注射131I—E—B5后24h荷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部位放射性明显聚集,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浓聚程度逐渐增强,72至96h时最为清晰。荷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局部无明显的放射性浓聚。荷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结果与荷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显像结果类似,但其T/B比值低于荷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t=4.29,P〈0.01)。注射后72h,荷小细胞肺癌、荷大肠癌及荷肺腺癌裸鼠的T/B比值分别为5.27±0.97,2.28±0.72和1.26±0.65。(3)131I—E-B5对荷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大于Na131I(t=2.88~17.77,P均〈0.05)。结论131I—E—B5对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靶向作用,可以抑制小细胞肺癌移植的生长并破坏肿瘤组织,有望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小细胞肺癌放射免疫显像及放射免疫治疗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抗体 单克隆 胃泌素释放肽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免疫疗法 小鼠
原文传递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珍芳 万卫星 +4 位作者 郁春景 尤徐阳 陆燕君 杜晓庆 吴娜静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衰减校正后的断层图像,并与同期CT和癌胚抗原(CEA...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衰减校正后的断层图像,并与同期CT和癌胚抗原(CE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再次手术病理、肠镜检查和随访观察56例患者中有33例发生复发和(或)转移,^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1.8%(27/33),87.0%(20/23),90.0%(27/30),76.9%(20/26)和83.9%(47/56);CT分别为69.7%(23/33),82.6%(19/23),85.2%(23/27),65.5%(19/29)和75.0%(42/56);CEA的诊断效能分别为66.7%(22/33),43.5%(10/23),62.9%(22/35),47.6%(10/21)和57.1%(32/56)。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在术后CEA水平升高的患者中,其诊断准确性较CT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符合线路 放射性核素显像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华茜 米宝明 +3 位作者 章斌 唐平 赵艳军 倪建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58例下腰背部疼痛患者(男28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3岁)SPECT骨扫描平面采集及腰椎SPECT/CT融合显像资料,综合SPECT/CT和随访C...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58例下腰背部疼痛患者(男28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3岁)SPECT骨扫描平面采集及腰椎SPECT/CT融合显像资料,综合SPECT/CT和随访CT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别计算SPECT显像、CT和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腰椎峡部裂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8例患者中,28例患者诊断为腰椎峡部裂。SPECT显像、CT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3.6%(15/28)、78.6%(22/28)和100%(28/28),诊断准确性分别为48.3%(28/58)、89.7%(52/58)和93.1%(54/58);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准确性高于SPECT显像(χ2=28.13,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早期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腰椎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x线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显像 MDP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同机序贯增强CT在胃癌治疗前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尤徐阳 贺锋 +7 位作者 徐巧玲 高其忠 吴娜静 杜晓庆 米宝明 郁春景 万卫星 费伯健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同机序贯CECT(PET/CT+CECT)在胃癌治疗前分期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胃癌原发灶18F—FDG摄取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地选择经胃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未治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62.0±1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同机序贯CECT(PET/CT+CECT)在胃癌治疗前分期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胃癌原发灶18F—FDG摄取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地选择经胃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未治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62.0±11.3)岁],常规18F.FDGPET/CT显像后,患者原位行腹盆部CECT。比较常规18F—FDGPET/CT与CECT在诊断胃癌原发灶、胃周淋巴结转移、腹盆腔脏器转移上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appa检验、Mann—Whitey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配对疋。检验。结果28例患者中,12例为临床Ⅳ期,其中2例患者18F—FDGPET/CT发现CECT未显示的3枚较小肝转移灶。CECT发现了全部16例根治术患者的原发灶,其中15例胃癌原发灶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max3.15—19.99。16例胃癌患者原发灶体积与SUVmax有中度相关性(r=0.573,95%CI:0.108-0.832,P〈0.05)。CECT判断16例胃癌患者原发灶浆膜有无浸润与术后病理对比的一致性较低(k=0.143,95%CI:一0.338~0.624)。有无原发灶脉管和(或)神经浸润者,不同T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灶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27.00,H=4.79和1.99,均P〉0.05);1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共清扫淋巴结399枚,发现转移淋巴结81枚。CECT所示淋巴结转移与常规PET/CT所示转移淋巴结判断结果并不完全相符,两者之间有互补性。CECT判断胃周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PPV和NPV分别为10/10、1/6、11/16、10/15和1/1;PET/CT的相应值分别为6/10、6/6、12/16、6/6和6/10;PET/CT+CECT的相应值分别为10/10、4/6、14/16、10/12和4/4。结论常规18F—FDGPET/CT能够弥补CECT在较小肝癌转移灶诊断上的不足.18F—FDGPET/CT+CECT有助于提高胃痛治疗前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口服消旋山莨菪碱及等渗甘露醇的胃肠道准备在18 F-FDG PET/CT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尤徐阳 杜晓庆 +4 位作者 吴娜静 郁春景 米宝明 徐巧玲 万卫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及等渗甘露醇液可否提高腹腔脏器显像质量及PET/CT融合匹配度。方法将2013年7月至9月间行18 F.FDG PET/CT显像的129例确诊或疑诊肿瘤患者分为2组。在注射18F.FDG后10 min,研究组[男30例,女37例,年龄... 目的:探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及等渗甘露醇液可否提高腹腔脏器显像质量及PET/CT融合匹配度。方法将2013年7月至9月间行18 F.FDG PET/CT显像的129例确诊或疑诊肿瘤患者分为2组。在注射18F.FDG后10 min,研究组[男30例,女37例,年龄(53.4&#177;13.9)岁]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10 mg及1000~1200 ml的等渗(质量分数2.5%)甘露醇溶液,对照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60.0&#177;12.8)岁]口服纯水1000~1200 ml,后按常规流程行PET/CT显像。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胃肠道各段管腔充盈度、管壁分辨度、放射性摄取、PET/CT图像匹配度、小肠系膜分辨度、胃肠道摄取对腹盆腔病变影响程度等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2组胃肠道各段放射性摄取形态、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胃肠道各段管腔充盈度与PET/CT图像匹配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胃、小肠、结肠的管腔充盈度、管壁分辨度以及其PET与CT图像匹配度均优于对照组( z:-5.096~-2.665,均P<0.01);研究组的肠系膜分辨度也优于对照组( z=-2.781,P<0.01)。胃、小肠、结肠管腔充盈度与对应部位的 PET/CT 图像匹配度存在相关性(rs:0.521、0.755和0.239,均P<0.01)。对照组的小肠和结肠放射性摄取高于研究组( z:-4.131和-3.095,均P<0.01),而胃的放射性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6,P>0.05)。2组间小肠壁放射性摄取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4,P<0.01),而胃壁、结肠壁放射性摄取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9和1.083,均P>0.05)。研究组短时轻微腹泻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9%(14/67)与4.8%(3/62;χ2=7.256,P<0.01)。结论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10 mg及1000~1200 ml的等渗(质量分数2.5%)甘露醇溶液进行胃肠道准备能使PET和CT图像匹配度提高,肠系膜显示更清晰,从而提高腹部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系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茄生物碱类 甘露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