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市儿童医院253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菌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孙海斌 王晓蕾 +2 位作者 郁敏 李雅雯 王昌林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本院2008年0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病房血培养阳性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68份新生儿血培养及药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为9.8%(253/2568),其中革兰阳... 目的探讨本院2008年0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病房血培养阳性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68份新生儿血培养及药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为9.8%(253/256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3%(210/253),革兰阴性杆菌占15%(38/253),真菌占2%(5/253);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1株(60%)。结论革兰氏阳性菌是本院新生儿病房的主要检出菌,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仍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对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培养 药敏实验 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效果
2
作者 何静雅 苏赢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34-038,共5页
分析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35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入短时多次组(179例)、长时连续组(178例)。短时多次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长时连续组予以连续16... 分析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35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入短时多次组(179例)、长时连续组(178例)。短时多次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长时连续组予以连续16h蓝光照射。对比2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皮疹、腹泻、进食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升高)、神经行为测定量表评分(NBNA)、临床指标(总胆红素水平低于171μmol/L的时间、哭闹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相比于长时连续组,短时多次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水平较低,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NBNA评分较高,总胆红素水平低于171μmol/L的时间、哭闹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均P<0.05。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哭闹,缩短疗程,有利于新生儿康复,值得采纳、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照射 短时多次 长时连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在降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应用
3
作者 王瑶 唐云飞 +1 位作者 王佳丽 李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3924-3926,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RAS)的护理干预在降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16例危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信封法随机分为A组(n=58)及B组... 目的:探究基于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RAS)的护理干预在降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16例危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信封法随机分为A组(n=58)及B组(n=58)。B组选用常规护理,A组则于B组的基础上增用基于NSRAS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损伤情况、新生儿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家长满意度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结果:A组新生儿损伤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新生儿疼痛评分低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均P<0.05)。A组各项家长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B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消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A组优于B组(均P<0.05)。结论:基于NSRAS的护理干预在预防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效果较佳,有助于新生儿的早日康复以及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疼痛评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洪敏 侯红梅 +1 位作者 李雅雯 王昌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病因 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治疗 严重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胶体透明敷料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唐云飞 赵菲菲 居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某儿童医院收治的低钙血症需要静脉补钙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先后顺序,对患儿进行编号... 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某儿童医院收治的低钙血症需要静脉补钙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先后顺序,对患儿进行编号。将单数患儿设为对照组,双数患儿设为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恢复时间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且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新生儿的临床安全输液提供实用的护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透明敷料 新生儿 葡萄糖酸钙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昌林 李征瀛 +2 位作者 金未来 李雅雯 朱扣柱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N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N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和酸碱平衡、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每次5 m L,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7 d。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免疫功能(Ig A、Ig G、Ig M)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 5%(39/40)比82. 5%(33/40)](P <0. 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 1±1. 1) d比(5. 8±1. 0) d、(5. 2±1. 0) d比(5. 9±0. 9) d、(4. 3±0. 7) d比(4. 8±0. 9) d](P <0. 01)。治疗后3 d、5 d,两组IL-2呈升高趋势(P <0. 05),而IL-10呈下降趋势(P <0. 05)。治疗后3 d、5 d,两组Ig A、Ig G、Ig M均呈升高趋势(P <0. 05)。结论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NP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时间,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蓝芩口服液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洪敏 吴峤微 +2 位作者 黄骏峰 严格 郭俊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头皮静脉输血股静脉抽血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同步换血。结果:15例新生儿换血病例中,换血量为100~15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下降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头皮静脉输血股静脉抽血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同步换血。结果:15例新生儿换血病例中,换血量为100~15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下降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总胆红素下降率达58.7%。换血后血红蛋白稍有下降,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便有效且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 同步 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CRP、IL-6的检测对新生儿肺部感染的诊断意义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夏丽乔 金未来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983-198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对新生儿肺部感染的诊断意义,为新生儿肺部感染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收治的新生儿肺部感染患儿100例为观察组,同时间段正常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对新生儿肺部感染的诊断意义,为新生儿肺部感染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收治的新生儿肺部感染患儿100例为观察组,同时间段正常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均行PCT、CRP、IL-6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各检测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PCT、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指标检测中以单纯PCT敏感性83.0%、阴性预测值81.5最高,单纯IL-6特异性83.0%、阳性预测值80.9%最高;二联指标检测中以CRP联合IL-6敏感性93.0%、特异性82.0%、阳性预测值83.8%、阴性预测值92.1%最高;而PCT+CRP+IL-6联合指标检测敏感性98.0%、特异性91.0%、阳性预测值91.6%、阴性预测值97.8%与单一及二联指标检测相比均更高。结论:在新生儿肺部感染诊断中加强对PCT、CRP、IL-6等指标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联合检测利于疾病的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新生儿肺部感染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血糖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洪敏 惠需 张锡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97-797,共1页
关键词 窒息新生儿 水平变化 血糖 缺氧缺血损伤 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 严重疾病 器官系统 机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敏 华玲玲 +1 位作者 薛艳 蹇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比较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fi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目的比较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fi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并发症,试图以期在确保氧疗效果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为简单、有效、副作用低、患儿更易耐受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入住无锡市儿童医院NICU的呼吸窘迫综合症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INSURE法后应用HHHFNC治疗,对照组采取INSURE法后应用nCPAP治疗。两组患儿在其他治疗与护理方面基本相同。对比两组患儿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与并发症两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1h后观察组患儿PaO2、PaCO2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总用氧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鼻粘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与CPAP相比,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具有能够较快改善患儿症状,减少无创通气带来的并发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变化与神经行为测定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洪敏 王绿漪 +1 位作者 惠需 唐建英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 (CO)和一氧化氮 (N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作用 ,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之间的关系及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 ,以便及时给予正确治疗。 方法  对 5 1例新生儿HIE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2 ...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 (CO)和一氧化氮 (N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作用 ,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之间的关系及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 ,以便及时给予正确治疗。 方法  对 5 1例新生儿HIE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2 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 ,同时结合 2 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 结果  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 ,5 1例新生儿HIE患儿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 ,但轻、中度新生儿HIE两组之间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而重度者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 ,并且病情程度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CO和NO在新生儿HI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CO和NO的变化与NBNA之间也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氧化碳 一氧化氮 神经行为测定 预后 治疗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昌林 李征瀛 金未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5期110-113,共4页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M变化,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TBIL、IBIL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IgA、IgG、IgM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有效提高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临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茵栀黄口服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乐玉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后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PDCA组。比较两组新生儿...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后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PDCA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结果PDCA组新生儿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新生儿的平均PICC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PDCA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模式 新生儿 PICC置管 并发症 置管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血浆NO、SOD、MDA水平分析
14
作者 惠需 陈洪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93-793,共1页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窒息新生儿 水平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浆NO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舒缩 正常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脑钠肽联合Tei指数在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价值
15
作者 何静雅 李征瀛 +1 位作者 金未来 章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钠肽(BNP)及心脏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分为轻度窒息组(30例)和重度窒息组(30例);非窒息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 Tn I、C...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钠肽(BNP)及心脏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分为轻度窒息组(30例)和重度窒息组(30例);非窒息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 Tn I、CKMB、血浆BNP及心脏Tei指数。结果急性期窒息组新生儿血清cTnI、CK-MB、血浆BNP水平及心脏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窒息组血清cTnI、CK-MB、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窒息组新生儿恢复期血清c Tn I、CK-MB、血浆BNP水平及心脏Tei指数与急性期相比,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窒息组新生儿血浆BNP与血清c Tn I、CK-MB、心脏Tei指数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 Tn I、血浆BNP及心脏Tei指数可早期、全面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I 脑钠肽 TE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16
作者 陈洪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S1期84-85,共2页
目的 观察辅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恢复变化。方法 将48例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30例,对照组18例,两组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纳络酮0.1mg/kg.d,以0.03~0.05mg/kg.h速度静... 目的 观察辅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恢复变化。方法 将48例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30例,对照组18例,两组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纳络酮0.1mg/kg.d,以0.03~0.05mg/kg.h速度静滴,连续3~4天,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进行NBNA评分,与18例对照组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BN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辅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HIE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纳络酮 NB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血清IL-6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申 王绿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5,共2页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_6)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及其预后方面的关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明确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排除感染情况的55例患儿及20例正常分娩新生儿检查急性期血清IL_6 ;对出院患儿跟踪随访 ,...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_6)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及其预后方面的关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明确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排除感染情况的55例患儿及20例正常分娩新生儿检查急性期血清IL_6 ;对出院患儿跟踪随访 ,采用丹 -佛氏智力检测方法 (DDST) ,检测12月龄时智力发育水平。结果显示 ,HIE患儿急性期血清IL_6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重度组中 ,4例死亡病例IL_6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病例 ;12月龄时DDST检测结果显示 ,DDST正常组在HIE急性期其血清IL_6明显高于可疑组和异常组。提示IL_6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智力测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墨 何静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脑病(HIE)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自2008-01—2012-04来我院儿科就诊经头颅CT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2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5例(49.8...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脑病(HIE)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自2008-01—2012-04来我院儿科就诊经头颅CT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2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5例(49.8%),采用传统三支持和三对症治疗,实验组106例(50.2%),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第10个月、第20个月随访,分析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脑瘫11例,癫痫9例,神经发育迟缓6例,智力低下2例,听觉障碍1例,神经系统后遗症29例(27.6%);实验组脑瘫5例,癫痫3例,神经发育迟缓1例,神经系统后遗症9例(8.49%)。2组间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存在差异(χ2=13.071,P=0.000<0.05),在生活质量方面,2组间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方面评分存在差异(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儿效果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 缺氧缺血脑病 神经系统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鼻饲固定架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敏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6期51-52,97,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生儿鼻饲固定架,以减少早产儿鼻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便于护士操作,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方法:该鼻饲固定架由底座、软管支架、夹头、自由旋转式滚珠、固定旋钮5个部分组成。将2016年1—9月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固... 目的:设计一种新生儿鼻饲固定架,以减少早产儿鼻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便于护士操作,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方法:该鼻饲固定架由底座、软管支架、夹头、自由旋转式滚珠、固定旋钮5个部分组成。将2016年1—9月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固定架组、重力喂养组及对照组(常规鼻饲法)各30例,观察并记录3组早产儿喂养并发症(呕吐、腹胀、呼吸暂停)发生例数。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临床护士使用该鼻饲固定架的满意度。结果:该鼻饲固定架减少了鼻饲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护士操作满意度。固定架组早产儿喂养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重力喂养组(43.3%)及对照组(53.3%),护士对固定架组操作使用满意度(93.3%)高于重力喂养组(80.0%)和对照组(52.0%)。结论:该鼻饲固定架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置于远红外辐射台、暖箱及婴儿床上的早产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鼻饲固定架 喂养 护理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娟 李征瀛 王晓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4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4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肺动脉压情况、血氧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19/20)高于对照组65.00%(13/20);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动脉平均压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用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动脉压及血氧状况,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硫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