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DP、C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祥 刘兰 +1 位作者 赵琴 仲英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病毒自然清除的关联。方法收集新疆维族HBV持续感染者245例(128例慢性乙肝患者,117例乙肝无症状携带者)和150例HBV感染自发清除者(对照组),对HLA基因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病毒自然清除的关联。方法收集新疆维族HBV持续感染者245例(128例慢性乙肝患者,117例乙肝无症状携带者)和150例HBV感染自发清除者(对照组),对HLA基因2个位点和UBE基因1个位点进行测序分析,比较HBV组与对照组HL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 HLA-DP rs9277535AA型频率在HBV组中明显少于对照组(P=0.023),G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HLA-C rs3130542GG型和A等位基因在HBV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BE2L3 rs4821116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rs9277535A和rs3130542G构成了相对降低HBV感染风险的单倍型,rs9277535G和rs3130542A构成了相对提高HBV感染风险的单倍型;3维吾尔族人群HLA保护性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汉族和藏族人群。结论 HLA-DP rs9277535、HLA-C rs3130542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BV感染后结局有关;HLA保护性等位基因频率越高的人群,其HBV感染后的自然清除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维吾尔族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戊肝疫区间隔20年后局部再爆发的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林樾 廖力夫 赵素元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为了探讨戊肝流行 2 0年后再爆发的特点 ,对 2 0 0 1年喀什地区莎车县某乡戊型肝炎的流行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调查 ,并对病后半年的部分病例用ELISA方法检测戊肝抗体水平。结果发生在 1981~ 1983年大流行时散发病的疫区 ,间隔 2 0年后再... 为了探讨戊肝流行 2 0年后再爆发的特点 ,对 2 0 0 1年喀什地区莎车县某乡戊型肝炎的流行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调查 ,并对病后半年的部分病例用ELISA方法检测戊肝抗体水平。结果发生在 1981~ 1983年大流行时散发病的疫区 ,间隔 2 0年后再次局部爆发戊肝 ,乡总患病率 0 .6 4 % (16 7/ 2 5 979) ,分布在相邻六个自然村 ,每村平均患病人数为 2 8人。饮用水为手压井 (地下水 ) ,全年以 8~ 12月为一高峰 ,均为维族农民 ,男 98人 ,女 6 9人 ,最大年龄 5 4岁 ,最小年龄 12岁 ,中位年龄 2 8.9岁。临床表现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 ,病情轻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抽查病例中病后半年抗 HEVIgG阳性率 6 8% ,IgM阳性率 16 % ,双阳性 12 %。首发病例传染源尚不清楚 ,可排除水源和食物污染 ,流行和临床特征符合戊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爆发流行 戊型肝炎 抗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HBV重叠感染HIV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素元 杨晓筠 阿里木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重叠感染 HIV 临床分析 艾滋病病毒 自然病程 高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例脱失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依拉.沙依提 达吾提江.麦麦提 古海尔.肉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64-2466,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例的治疗脱失情况,探讨影响本病本地病例治疗脱失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在乌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选取30...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例的治疗脱失情况,探讨影响本病本地病例治疗脱失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在乌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选取30名已经脱失和50名依从性较好的服药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服药人员脱失和保持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服药人员脱失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性太大,违法犯罪和偷吸毒品,外出打工,其次是失去经济来源,保持的主要原因是源于良好的药物疗效,家人关爱和较好的社会支持,门诊医生的关爱引导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美沙酮良好的药物疗效,家人关爱,社会关心与支持等,海洛因成瘾者能够保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把MMT门诊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机结合,以降低脱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美沙酮
原文传递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金颖 张永萍 张玲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症状、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PB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熊去...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症状、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PB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疗程均为24周。记录并分析治疗12、24周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B(Ig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T、AST、TBil及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周ALT、AST、TBil、ALP、GGT、TG、CH、AMA、AMA-M2、IgM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gA、IgB、IgG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12周中医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略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实验组治疗12周AMA、IgM及TBil与治疗前比较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PBC,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转氨酶及线粒体抗体方面较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有明显疗效,但对降低CH、lgA、IgB、IgG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肝硬化 胆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佩芝 詹爱琴 +1 位作者 季榕 刘兰 《肝脏》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白细胞介素-10 外周血 临床意义 ELISA法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筠 庞秀慧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1-92,共2页
1997年8月~1999年5月我院收治散发性戊型肝炎252例,其中单纯戊型肝炎(戊肝组)145例(57.54%),与其它类型肝炎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重叠组)107例(42.46%),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单纯甲型肝炎(甲肝组)63例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戊型肝炎 甲肝 病毒性肝炎 戊肝 重叠感染 散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金颖 赵凤丛 +2 位作者 张艳君 仲英娜 梁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既往使用干扰素失败治疗目前已停药的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实验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既往使用干扰素失败治疗目前已停药的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实验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从不同时段分析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肝功能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停药6周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ALT、ALT、AST和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TNF-α和PDGF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和停药6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后TGF-β1、HA、LN、PC-Ⅲ和Ⅳ-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停药6周后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ALT、AST和TBil在治疗的各时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病例易出现恶心、胃胀、乏力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可显著改善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及肝功能等其他指标的水平,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肝纤维化血清细胞因子,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