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马麒 宿俊吉 +1 位作者 陈红 邓福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分子标记技术是棉花遗传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棉花分子标记育种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棉花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预测、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棉花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是棉花遗传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棉花分子标记育种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棉花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预测、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棉花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棉花分子标记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遗传育种中,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提供更加有力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政 孙艳 +2 位作者 张学坤 陈兵 陈静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木霉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和木霉菌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情况下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按常规的稀释分离平皿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木霉菌的活菌数量,并做田间防治效果... 【目的】研究木霉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和木霉菌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情况下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按常规的稀释分离平皿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木霉菌的活菌数量,并做田间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到60 d时处理比对照分别高1.77和2.18倍;木霉菌施入使土壤中细菌数量缓慢上升但低于对照,真菌数量较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分别高37.44%和58.46%;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两种浓度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到43.19%和57.81%。【结论】木霉菌能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并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厚垣孢子 微生物 黄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红边参数的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诊断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兵 王方永 +7 位作者 韩焕勇 刘政 邓福军 林海 余渝 李少昆 王克如 肖春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4-261,共8页
以黄萎病胁迫下棉花叶片为供试材料,分析了黄萎病棉叶氮素含量(LNC)与光谱红边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黄萎病棉叶LNC(Leaf nitrogen content)的光谱红边参数诊断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黄萎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棉叶LNC逐渐减小,且差异显著;(2... 以黄萎病胁迫下棉花叶片为供试材料,分析了黄萎病棉叶氮素含量(LNC)与光谱红边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黄萎病棉叶LNC(Leaf nitrogen content)的光谱红边参数诊断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黄萎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棉叶LNC逐渐减小,且差异显著;(2)黄萎病棉叶红边参数红边位置(REP)、红边振幅(Dr)、红谷位置(Lo)、红边深度(Depth672)和红边面积(Area672)均减小,红边宽度(Lwidth)增加,且Area672的值减小的幅度最大,Dr减小的幅度最小,Lwidth的值增加的幅度较大;(3)黄萎病棉叶LNC含量均与红边参数REP、Lo、Depth672和Area67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widt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r未达显著相关;(4)基于红边参数建立的黄萎病棉叶LNC含量的诊断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Area672为自变量建立的黄萎病棉叶LNC的诊断模型的精度最高,R2超过0.7,RMSE小于0.6,RE小于0.007,能很好地诊断黄萎病棉叶L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胁迫 高光谱 红边参数 氮素含量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娟 董承光 +3 位作者 孔宪辉 刘丽 王旭文 余渝 《中国棉花》 2013年第4期7-8,共2页
分析了当前该棉区机采棉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加快该棉区机采棉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疆兵团 机采棉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兵 韩焕永 +3 位作者 张国蕾 王方永 余渝 林海 《中国棉花》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研究了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脱叶催熟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辉丰脱净的脱叶效果最好,脱叶率达到96%以上;瑞脱龙、欣噻利和脱吐隆效果基本相同,脱叶率达到90%以上。4种脱叶催熟剂催熟效果均很好且差异不大,... 研究了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脱叶催熟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辉丰脱净的脱叶效果最好,脱叶率达到96%以上;瑞脱龙、欣噻利和脱吐隆效果基本相同,脱叶率达到90%以上。4种脱叶催熟剂催熟效果均很好且差异不大,棉花吐絮率均达到了96%以上;对衣分的影响均较小。4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铃重影响不同,辉丰脱净和欣噻利处理的铃重均比对照低0.2 g;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均较小。脱吐隆、辉丰脱净和欣噻利药剂减少了棉花效益,瑞脱龙药剂增加了棉花效益,瑞脱龙和脱吐隆为最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叶剂 催熟剂 棉花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棉花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6
作者 董承光 李生秀 +3 位作者 周小凤 肖光顺 马晓梅 李保成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56-59,共4页
12-20A是在新陆早33号优系中发现的一个雄性不育突变材料,为了明确其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该突变体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用12-20A做母本,分别与其它正常可育材料构建了8个F2群体和5个BC1群体。结果表明,8个群体的F1表现为完全可育... 12-20A是在新陆早33号优系中发现的一个雄性不育突变材料,为了明确其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该突变体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用12-20A做母本,分别与其它正常可育材料构建了8个F2群体和5个BC1群体。结果表明,8个群体的F1表现为完全可育,F2群体可育与不育性状表现为3:1的分离;BC1群体表现为完全可育,无不育性状的分离表现。初步分析表明:12-20A不育性状表现为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细胞核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胁迫下棉花冠层高光谱遥感识别研究
7
作者 陈兵 王琼 +4 位作者 王静 宋勇 刘政 韩焕勇 王方永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遥感技术因快速、无损监测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开展不同胁迫下棉花冠层光谱室外测试试验,分析不同胁迫冠层光谱特征差异,再分别建立不同的光谱特征参数判别式对其进行识别,可为棉花所受胁迫类型的快速识别提供参考。结... 遥感技术因快速、无损监测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开展不同胁迫下棉花冠层光谱室外测试试验,分析不同胁迫冠层光谱特征差异,再分别建立不同的光谱特征参数判别式对其进行识别,可为棉花所受胁迫类型的快速识别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无论哪种胁迫,棉花冠层光谱反射率形状和大小均在近红外波段变化相同,可见光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差异明显;不同胁迫下棉花冠层红边均具有“双峰”现象,红边峰值减小,红边位置均发生“蓝移”;黄萎病、枯萎病、干旱、红蜘蛛、角斑病、红叶茎枯病和蚜虫胁迫下冠层的吸收波段位置(Lo)、吸收深度(Depth672)和吸收面积(Area672)均明显减小,吸收宽度(Lwidth)均明显增加,而缺氮和盐害的Lo、Depth672和Area672基本不变,Lwidth均略微增加;不同胁迫下棉花冠层10个光谱特征参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可建立相应的判别式实现对棉田所受胁迫类型的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冠层 胁迫 高光谱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适宜机采相关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娟 董承光 +3 位作者 刘丽 孔宪辉 王旭文 余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4-966,共13页
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生育期、株型及对脱叶剂敏感度有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利用覆盖全基因组有多态性的214对SSR标记对118份含有一个或多个机采性状的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节高、始节位、第一果枝平均长度、生育期及脱叶率6个机采相关性状... 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生育期、株型及对脱叶剂敏感度有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利用覆盖全基因组有多态性的214对SSR标记对118份含有一个或多个机采性状的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节高、始节位、第一果枝平均长度、生育期及脱叶率6个机采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利用Structure 2.3.1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并结合2年2点12个重复的田间表型数据,采用Tassel 5.0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关联定位。结果检测到460个等位基因,涉及905个基因型,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151,PIC值平均为0.4587,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值都大于平均数的标记有99个,占总标记数的46.3%,说明该批SSR标记具有较多的等位变异数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析将118份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亚群,结果显示各类群中材料与地理来源无对应关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4种环境中,在显著条件下(P<0.05),共检测到124个与6个机采相关性状相关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2.23%~14.15%;其中在极显著条件下(P<0.01),共检测到20个与机采相关性状相关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4.84%~14.15%。基于本研究的结果,鉴定出典型的载体材料11份,分别为系7、金垦9号、Y11、豫棉18、AY-4、K2、朝阳棉2号、DZ22、中棉所43、C2和关农长早B14。以上发掘出的控制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及优异亲本资源,可为机采棉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采相关性状 关联分析 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早熟陆地棉早熟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承光 王娟 +5 位作者 周小凤 马晓梅 李生秀 王旭文 肖光顺 李保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01,共6页
选用2个新疆早熟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新疆早熟棉早熟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早熟性状中除在组合Ⅰ的苗期性状无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他性状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 选用2个新疆早熟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新疆早熟棉早熟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早熟性状中除在组合Ⅰ的苗期性状无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他性状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中生育期性状在不同组合中的遗传模型相同,且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率分量趋势较为一致;由2个组合各性状的总遗传率比较得出,生育期性状的总遗传率最高;从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的分量来看,蕾期及生育期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苗期、花铃期及果枝始节位在组合Ⅰ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Ⅱ中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针对各性状的遗传模式提出具体的育种策略,为新疆早熟棉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早熟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遗传距离与纤维品质性状中亲优势及F_1、F_2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宿俊吉 陈红 +7 位作者 余渝 林海 宁新柱 李吉莲 刘萍 刘丽 相吉山 邓福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通过29个陆地棉品种(系)表型性状及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分析,依据遗传距离大小在不同类群中选择了8个遗传背景差异不同的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了28个组合,开展了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F1、F2表现及其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 通过29个陆地棉品种(系)表型性状及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分析,依据遗传距离大小在不同类群中选择了8个遗传背景差异不同的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了28个组合,开展了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F1、F2表现及其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杂种F1、F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及其中亲优势均与表型及SSR标记遗传距离正相关,其中杂种F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2种遗传距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断裂比强度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达显著水平;伸长率的杂种F1、F2表现及其中亲优势均与表型及SSR标记遗传距离负相关,其中杂种F1伸长率与SSR标记遗传距离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与遗传距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纤维品质性状,均与对应遗传距离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拟合的曲线模型。这些显著或极显著的纤维品质性状,可在育种实践中为利用杂种优势改良棉纤维品质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遗传距离 中亲优势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早熟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承光 王娟 +3 位作者 周小凤 马晓梅 李生秀 李保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55-2257,共3页
选用北疆早熟棉区早熟高产型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2号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配置组合,对获得的F2代进行了生育期、产量及相关性状、纤维品质等性状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高的为果枝始节高,最... 选用北疆早熟棉区早熟高产型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2号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配置组合,对获得的F2代进行了生育期、产量及相关性状、纤维品质等性状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高的为果枝始节高,最低的为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大部分表现为负相关性;产量相关性状中株高、单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生育期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但可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此研究结果为指导新疆棉花杂交后代早熟性状的选择和高产优质棉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棉 早熟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海岛棉育种目标性状多元分析与种质资源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麒 宿俊吉 +5 位作者 宁新柱 李吉莲 刘萍 陈红 林海 邓福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0-1539,共10页
对新疆海岛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进行多元分析与种质资源评价,旨在为海岛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异亲本。相关分析表明,新疆海岛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966%,前... 对新疆海岛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进行多元分析与种质资源评价,旨在为海岛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异亲本。相关分析表明,新疆海岛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966%,前3个主成分主要凝聚的生物学信息是品质和产量因子;根据新疆海岛棉各种质基于育种目标性状的综合主成分值,评选出9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对综合主成分值排名前50的材料,基于前3个主成分值进行二维排序分析,评选出13份品质性状优良种质,11份品质、产量均占优的种质。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5时,130份资源被聚为六个类群,其中92.308%的种质均聚在了第Ⅰ大类群,品系07NH-68和11-616分别被单独聚在第Ⅴ和Ⅵ类群。上述结果表明,基于育种目标性状主成分聚类群中的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分布较为集中,新疆海岛棉在长期以来的育种过程中所追求的育种目标性状较单一和相似;主成分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2种方法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出新疆海岛棉优良种质资源,为新疆海岛棉品种遗传改良中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海岛棉 育种目标性状 多元分析 种质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琴 司爱君 +2 位作者 陈红 孔宪辉 余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为新疆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78—2015年新疆审定的60份新陆早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共15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2.29%;衣分、单株铃... 为新疆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78—2015年新疆审定的60份新陆早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共15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2.29%;衣分、单株铃数、衣指及株高是皮棉产量的决定因素。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不大,变异幅度1.14%~8.79%,纤维品质遗传改良进展不大;除马克隆值外,其于4项品质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中宜选择遗传差异较大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以扩大遗传基础,通过增大衣指来提高衣分和皮棉产量,注重选择株高适中、结铃性适宜、衣分适度和纤维品质性状协调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脂肪酸合成酶基因GhKAR和GhENR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丽 王玉美 +4 位作者 赵彦朋 王丹 赵鹏 刘正杰 华金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7,共11页
酮脂酰ACP还原酶(β-ketoacyl-(ACP)reductase,KAR)和烯脂酰ACP还原酶(β-enoyl-(Ace)reductase,ENR)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2个关键的还原酶,主要负责脂肪酸碳链的延伸。为明确棉花同源基因的功能,克隆了陆地棉GbKAR和GIrENR... 酮脂酰ACP还原酶(β-ketoacyl-(ACP)reductase,KAR)和烯脂酰ACP还原酶(β-enoyl-(Ace)reductase,ENR)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2个关键的还原酶,主要负责脂肪酸碳链的延伸。为明确棉花同源基因的功能,克隆了陆地棉GbKAR和GIrENR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应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过PCR检测和South-em杂交,筛选出阳性单拷贝植株,分析其后代株系中目的基因对油分含量以及抗寒性的影响。通过对转基因T。株系含油量的测定,发现转基因株系种子的含油量比野生型对照提高10.2%~14.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转基因株系种子的脂肪酸成分,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型对照增加4.04%6.02%。测定4℃低温胁迫下各个转基因株系不同时间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积累明显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在不同胁迫时间与对照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过表达的转基因株系的抗寒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脂肪酸合成 含油量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麒 宿俊吉 +5 位作者 宁新柱 李吉莲 刘萍 陈红 林海 邓福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目的】分析当前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及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选育具有代表性的130份海岛棉品种/系,基于其24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Q型聚... 【目的】分析当前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及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选育具有代表性的130份海岛棉品种/系,基于其24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Q型聚类分析。【结果】24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5.77%,叶片大小变异系数(53.32%)最大,整齐度指数变异系数(1.00%)最小;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39,单株结铃数多样性指数(2.237)最大,纤维颜色多样性指数(0.288)最小;数值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极显著高于描述型性状,但其变异度不如后者丰富。当欧氏距离为20 h,130份新疆海岛棉资源被聚为Ⅰ(60份材料)、Ⅱ(70份材料)2个大类群,当欧氏距离为15时,Ⅰ类群被划分为A(26份材料)和B(34份材料)2个亚群,Ⅱ类群被划分为C(10份材料)和D(60份材料)2个亚群,且各类群之间部分纤维品质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结论】新疆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度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数值型性状有遗传改良和利用潜力,有明显的类群关系,且各聚类群之间表现出了明显区域性和显著品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机采棉主要机采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娟 董承光 +3 位作者 余渝 孔宪辉 刘丽 王旭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1-2424,共4页
以新疆棉区2个机采性状优良且推广面积较大的机采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7个主要机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7个机采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检测到1对主基因的存在,其中果枝始节高在2个... 以新疆棉区2个机采性状优良且推广面积较大的机采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7个主要机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7个机采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检测到1对主基因的存在,其中果枝始节高在2个组合中均检测到2对主基因。从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的分量进一步分析得出,在2个组合中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的性状有株高、果枝始节高、单株皮棉产量、纤维比强度等;在2个组合中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的性状有生育期性状;在2个组合中以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并重的性状有果枝始节位和纤维长度等。同时得出生育期、纤维长度2性状的总遗传率高于其它性状。本结论为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主效QTL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机采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3个脂肪酸碳链延长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丽 赵鹏 +3 位作者 王丹 刘正杰 王玉美 华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523-3533,共11页
【目的】克隆棉花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的3个重要基因,分析它们的基因表达及其对逆境胁迫的反应,为棉花高油分育种和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陆地棉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3个重要基因GhKAR、GhHAD和GhENR的cDN... 【目的】克隆棉花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的3个重要基因,分析它们的基因表达及其对逆境胁迫的反应,为棉花高油分育种和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陆地棉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3个重要基因GhKAR、GhHAD和GhENR的cDNA全长;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克隆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通过RT-PCR,分析目标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时空表达水平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GhKAR和GhENR属于NADB Rosemann超基因家族,GhHAD属于hotdog超基因家族;GhKAR、GhHAD和GhENR的cDNA全长分别为1 119、906和1 318 bp,分别编码283、221、394个氨基酸;它们在根、茎、叶及胚珠发育不同时期均有表达。3个基因在高油材料中的基因表达水平都高于低油材料;20DPA(days post anthesis)到30DPA是高低油材料油分积累的主要时期,而30DPA到成熟期是高低油材料油分含量差距产生的关键时期。20DPA低油材料3个基因均有一个表达低值,高油材料基因表达量则持续升高;30DPA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其中,对于GhHAD和GhENR的表达量,棉花高油材料为低油材料2倍以上。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GhKAR、GhHAD和GhENR都不同程度地受低温诱导,GhKAR和GhHAD在ABA诱导时上调表达,但都不受MeJA诱导表达;而GhENR在MeJA诱导2 h时上调表达,之后逐渐下调,受ABA诱导不明显。【结论】获得了GhKAR、GhHAD、GhENR 3个基因cDNA全长,通过基因表达特征分析,3个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种子油分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棉花抗逆方面也起一定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脂肪酸合成 基因克隆 表达量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指数的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提取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兵 邓福军 +3 位作者 林海 韩焕勇 王方永 刘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2-2228,共7页
【目的】研究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与高光谱的关系,以期用简便、无损的遥感技术提取病害棉叶氮素含量,为大面积遥感监测棉花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和大田同步调查棉花黄萎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病叶光谱及其氮素含量。将... 【目的】研究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与高光谱的关系,以期用简便、无损的遥感技术提取病害棉叶氮素含量,为大面积遥感监测棉花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和大田同步调查棉花黄萎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病叶光谱及其氮素含量。将病叶光谱特征参数与氮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病叶氮素含量估测模型并检验。【结果】随着病害严重度的增加,棉叶氮素含量逐渐减小。病叶氮素含量与光谱指数FD731、NDVI[670,890]、DVI[FD554,FD731]、PVI[FD554,FD731]、RDVI[702,758]、RDVI[FD554,FD731]、SAVI、OSAVI、PRI[570,531]、PRI[702,758]、REP、Lo、Depth672和Area67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11550、R680、R702、SD737、DVI[4So,560]、NDVI[702,758]、DVI[702,758]、RVI[702,758]、SIPI、TCARI、CCII、PPR[550,450]、Lwidth和ND672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r未达显著相关。选取相关系数较大的光谱参数建立的病叶氮素含量估测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整体上利用DVI[702,758]、PVI[FD554,FD731]和NDVI[702,758]进行氮素含量的估测精度最高,模型的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结论】考虑到DVI[702,758]建立的模型更为实用,可作为病害棉叶氮素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病害胁迫 高光谱 氮素含量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方永 韩焕勇 +5 位作者 陈兵 孔宪辉 林海 余渝 宁新柱 王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9,共6页
研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以期为棉花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2013-2014年设置不同株行距配置试验,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通过数码相机、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定棉花覆盖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研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以期为棉花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2013-2014年设置不同株行距配置试验,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通过数码相机、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定棉花覆盖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下,fCover和fAPAR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育后期由于非绿色器官的增多致使低估fCover;fCover与fIPAR和fAPAR呈线性的极显著正相关,与LAI和干物质呈指数的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2a数据,建立图像覆盖度估测fAPAR的模型(R2=0.895,SE=0.076);根据独立试验数据对估测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4)较高且预测误差(RMSE=0.058)较小。因此,图像覆盖度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地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数字图像 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早熟陆地棉籽粒发育特征研究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丽 余渝 +3 位作者 孔宪辉 王娟 王旭文 华金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5-769,共5页
本研究测定了新陆早33、42号棉籽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9个品种(系)的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新陆早33、42号棉籽形态发育差异不大,新陆早33号的棉籽颜色较新陆... 本研究测定了新陆早33、42号棉籽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9个品种(系)的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新陆早33、42号棉籽形态发育差异不大,新陆早33号的棉籽颜色较新陆早42号的稍深,籽粒也较大;棉籽发育20 DAP时的含水量较高,达82%左右;45 DPA-成熟阶段,籽粒迅速脱水至8.63%和5.12%。随着棉籽的发育,油分逐渐积累(含油量提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20~35 DPA是油分含量的快速增长期,也恰恰是可溶性糖的快速下降期。成熟期时,新陆早33号的含油量30.2%,高于新陆早42号的27.3%。分析不同材料脂肪酸成分可知:不同品种棉籽油所含脂肪酸成分相同,但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亚油酸含量变化范围为50.91%~57.19%,棕榈酸、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47%~31.17%和14.25%~17.90%;新疆早熟陆地棉间的棉籽油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说明对棉花材料的棉籽油分含量进行遗传改良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棉籽油分 发育 脂肪酸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