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成就、特色与路向前瞻 被引量:2
1
作者 任丽莉 程应玟 《克拉玛依学刊》 2024年第1期9-20,F0002,共13页
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来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总... 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来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反恐维稳长效机制,坚持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人权话语体系、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新疆经验等方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的引领,努力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回应各方挑战,建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尽快完善新疆人权指标体系,讲好中国人权的新疆故事,确保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阔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新疆人权事业 成就特色 路向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人权保障的成就及其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
2
作者 艾尔肯·沙木沙克 木扎提·阿不都肉素 《克拉玛依学刊》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新疆人权保障事业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组... 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新疆人权保障事业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全过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践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等各项基本权利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随之得到快速提升,新疆的人权保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疆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方面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探索人权道路,在掌握新疆人权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同时,新疆人权保障的成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下对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全球人权治理 治疆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疆人权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江 杭春锐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6期4-13,共10页
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疆人权事业不仅能为新疆人权发展指向定航,而且能确保新疆人权事业建设的具体内容符合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疆人权事业的内在逻辑,主要由历史、理论、实践三个面向构成。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疆人权事业不仅能为新疆人权发展指向定航,而且能确保新疆人权事业建设的具体内容符合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疆人权事业的内在逻辑,主要由历史、理论、实践三个面向构成。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是引领新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获得幸福生活的必要前提;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权保障理论同根同源,现代化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新疆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自然是题中之义;从实践逻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路蕴含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阶段性现代化发展战略“”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具体实践当中,新疆人权事业从保障生存权、促进发展权到追求各民族幸福生活的实践证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疆人权事业是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权 内在逻辑 新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润疆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法治保障
4
作者 庄汉 周圣洁 《克拉玛依学刊》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新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存在着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的冲突、行政执法不力、司法保障欠缺等诸多法治缺失问题。为了防止新疆传统村落走向消亡,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地方立法,加强文旅融合的综合行政执法... 新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存在着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的冲突、行政执法不力、司法保障欠缺等诸多法治缺失问题。为了防止新疆传统村落走向消亡,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地方立法,加强文旅融合的综合行政执法,拓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型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传统村落 保护利用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国家认同教育立法的文本考察、问题分析与因应路径
5
作者 任丽莉 程应玟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运用法治化手段加强新疆国家认同教育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选择。当前,新疆国家认同教育立法存在体系化不足、部分条款可操作性弱以及实施效果考察机制缺... 运用法治化手段加强新疆国家认同教育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选择。当前,新疆国家认同教育立法存在体系化不足、部分条款可操作性弱以及实施效果考察机制缺位等问题,需从出台新疆国家认同教育专项立法、细化隐性立法规范、全面构建实施效果考察机制三方面着手,以推动新疆国家认同教育立法的发展完善,进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着力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国家认同教育立法 文本考察 问题分析 因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生活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基于新疆人权建设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阿力木·沙塔尔 林星君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6期14-24,F0002,共12页
美好生活权蕴含着独特的内涵和逻辑。美好生活权旨在以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基点,向实现民主、正义、环境等需求发展,从而保障人过上健康、体面、幸福生活的权利。新疆的人权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 美好生活权蕴含着独特的内涵和逻辑。美好生活权旨在以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基点,向实现民主、正义、环境等需求发展,从而保障人过上健康、体面、幸福生活的权利。新疆的人权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环境权利、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凝聚成保障美好生活权的实践经验;展望未来,新疆在推进美好生活权的道路上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疆美好生活权为保障、以立法作为新疆美好生活权保障的依托,使美好生活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新疆行稳而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权 基本人权 人权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乡村旅游民宿法治保障:现状、困境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阿力木·沙塔尔 彭友均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5期98-109,共12页
旅游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法治是促进乡村旅游民宿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新疆的旅游民宿发展中,存在缺乏统领性地方立法、尚未确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旅游民宿纠纷解决机制有待完善、行... 旅游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法治是促进乡村旅游民宿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新疆的旅游民宿发展中,存在缺乏统领性地方立法、尚未确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旅游民宿纠纷解决机制有待完善、行业守法意识有待提升之困境。为全面发展新疆旅游民宿和助推乡村振兴,应出台具有统领性的《旅游民宿促进条例》、构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组建旅游民宿纠纷解决机制,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及制定行业自律规则,以强化公民守法意识及提升行业守法水平,以期实现旅游民宿的多元共治,为新疆的旅游民宿发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民宿 地方立法 多元共治 行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跟踪骚扰行为犯罪化的体系构建与价值镜鉴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钢 孙丽刚 《海峡法学》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跟踪骚扰行为法律治理的逻辑起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跟踪骚扰行为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社会问题。为有效应对跟踪骚扰行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犯罪化的形式加以回应。台湾地区借鉴国外相关法律规定,修改传统分散式规制模式...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跟踪骚扰行为法律治理的逻辑起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跟踪骚扰行为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社会问题。为有效应对跟踪骚扰行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犯罪化的形式加以回应。台湾地区借鉴国外相关法律规定,修改传统分散式规制模式,制定专法“跟踪骚扰防制法”,对跟踪骚扰行为进行统一而全面的立法规定。内地地区同样面临跟踪骚扰行为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难题。因此,应当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制定跟踪骚扰行为专门法律。在完善法律机制的进程中,应当防范网络科技为犯罪行为注入的新元素,加强立法的前瞻性,发挥法律的预防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骚扰 科技跟踪 犯罪化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功能定位、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阿力木·沙塔尔 林星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立法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各地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的立法还在探索之中,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存有功能定位不确定、立法模式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从现实需求和基础理论出发,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应选择促进型,... 立法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各地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的立法还在探索之中,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存有功能定位不确定、立法模式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从现实需求和基础理论出发,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应选择促进型,构筑“全域综合性立法为主,单域集合性立法为辅”的复合型立法模式,以地方特色与共性经验相融合的立法路径,实现更高效引领和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的目标,为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地方立法 促进型法 地方特色与共性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立法:架构、技术和策略
10
作者 阿力木·沙塔尔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民族团结立法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立法的立改废释全过程,是实现我国民族团结立法的体系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 民族团结立法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立法的立改废释全过程,是实现我国民族团结立法的体系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立法所秉持的价值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立法是践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应有之义。鉴于此,从立法原则的角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立法的基准架构;立法技术层面以立法目的条款和基本原则条款为重点,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地位;立法策略层面借助协调多元利益、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来进行顶层设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立法之中,为有形有效有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团结立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准架构 立法技术 立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世界意义
11
作者 庄汉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新疆,这片承载着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承载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记忆,是新疆各民族的宝贵财富,... 新疆,这片承载着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承载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记忆,是新疆各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格局 丝绸之路 立法保护 文化宝库 新疆各民族 历史记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