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新余市城乡一体化急救网络服务体系的研究
1
作者 彭金凤 阮小莲 彭永福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6期137-138,共2页
目的:在借鉴国内外院前急救网络布局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新余市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网络布局方案,使每一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公平的救治。方法:参考文献,进行实地调研,根据新余市城乡区域面积、里程、院前急救网络布局现状,建立本... 目的:在借鉴国内外院前急救网络布局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新余市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网络布局方案,使每一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公平的救治。方法:参考文献,进行实地调研,根据新余市城乡区域面积、里程、院前急救网络布局现状,建立本研究的理论架构,并广泛开展方案的论证和模拟。结果:城乡院前急救网络理论架构的建立,有效缩短了院前急救半径及反应时间。结论:在新余市东南西北中心乡镇建立4个急救站,基本满足了新余市城乡村民对院前急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急救网络服务体系 急救医学 新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部分地区大众急救现状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2
2
作者 何忠杰 姚卫海 +17 位作者 张志成 宁波 何春来 陈彦 路晓光 朱正 姚建 宋榕 李新志 胡艳娟 阮小莲 刘永庆 李文峰 姜伟 郑艳杰 王永春 陈大庆 蒋崇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群众急救水平和急救意识的差异。方法 2014年10月10日中国急救日"白金十分钟"活动,自主填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全国16个城市的问卷1580份,其中有效问卷1422份。参...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群众急救水平和急救意识的差异。方法 2014年10月10日中国急救日"白金十分钟"活动,自主填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全国16个城市的问卷1580份,其中有效问卷1422份。参与调查者年龄14~83(40.2±19.4)岁;男483人,女703人,其中64.7%(767人)听说过急救"白金十分钟"。有57.8%的群众认为"白金十分钟"应由大众自己进行现场急救。52.0%的大众遇到紧急情况会呼叫急救系统;83.8%的群众没有处置过家人意外伤病的救治过程;仅有53.2%的群众主动学习过互救知识;接受知识的方法有电视学习、学校培训、报纸学习、课外培训和其他方法等;家人遇到紧急意外的伤病,27.2%的群众认为自己能力有限;现场意外伤病,30.4%的群众选择在有人呼叫时参与。中部、东北、沿海、西北地区得分分别为80、70、60、50分(P〈0.05)。男性、女性得分分别为70、80分(P〈0.05)。21~40岁、〈20岁、41~60岁、〉60岁得分分别为90、80、70、50分(P〈0.05)。进行过自救互救学习或培训的得分(90分)高于未培训者(70分,P〈0.05)。听说过"白金十分钟"者得分(71分)高于没听说过者(63分,P〈0.05)。自救和"白金十分钟"培训都学过的得分(77分)最高,没学过自救,学过"白金十分钟"者得分(69分)次之,学过自救,没学过"白金十分钟"者得分(67分)较低;两者均未学过者得分(64分)最低(P〈0.01)。88.2%的人觉得此项培训很实用,20.2%的人认为能独立教会别人急救,5.0%的人认为只能教心肺复苏,83.2%的人认为这种科普培训非常必要。结论普及大众急救知识和意识,提高大众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对构建自救互救体系、战场救护体系、平战结合的战创伤救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白金十分钟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金十分钟”急救实用技术的推广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阮小莲 熊微 +5 位作者 宋小丽 刘盼丽 潘帅平 何忠杰 李志辉 赵哲炜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市民急救知识现状及"白金十分钟"急救实用技术的推广效果。方法在普及培训市民中随机抽取基层医务人员、学校老师、机关工作人员、普通社区居民共370名进行"白金十分钟"急救实用技术培训,采用"白金十... 目的探讨市民急救知识现状及"白金十分钟"急救实用技术的推广效果。方法在普及培训市民中随机抽取基层医务人员、学校老师、机关工作人员、普通社区居民共370名进行"白金十分钟"急救实用技术培训,采用"白金十分钟"普及标准问卷于培训前后进行调查,评价"白金十分钟"急救推广应用效果。结果自救互救意识调查中,有47.8%的市民听说过急救"白金十分钟";只有3.5%的市民认为遇意外病伤能救护;有38.4%的市民平时会主动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学习的主要途经是电视、报纸等;70.8%的市民既往没有进行过自救互救学习或培训;只有53.2%的市民认为"白金十分钟"机会是留给大众的;在家人遇到紧急意外伤病能不能救护,有34.1%的市民没想过这个问题,19.2%的市民认为能力不行,87.3%的市民没有处置过家人意外伤病的救护过程。市民经培训后,急救知识考卷评分及急救实用技术的掌握情况均明显提高。结论应加快"白金十分钟"急救实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减少院前病死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金十分钟 急救 应用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18
4
作者 卢书梅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创伤性休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创伤性休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介入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以及窒息和多器官衰竭(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前死亡、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介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亦低于对照组(P<0.05);窒息发生率、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急救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永福 潘丽娟 +2 位作者 袁磊 林建平 阮小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2955-2958,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20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前救治效果分为救治成功组(175例)和救治失败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救治效果的... 目的探讨院前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20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前救治效果分为救治成功组(175例)和救治失败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受伤部位、院前指数(PH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失血性休克比例、救援到达时间、院前急救措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PHI评分、失血性休克、救援到达时间≥10 min是救治失败危险因素(P<0.05);而GCS评分、院前实施急救措施(如包扎固定,开放气道,补液、吸氧)是救治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1.764+0.998×X_(多发伤)+0.999×X_(PHI评分)-0.812×X_(GCS评分)+0.709×X_(失血性休克)+1.060×X_(救援到达时间≥10 min)-0.997×X_(包扎固定)-1.065×X_(开放气道)-1.015×X_(补液、吸氧);拟合度较好。结论院前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主要受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救援到达时间等因素影响,及时实施院前急救措施有助于提升院前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 严重创伤 救治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被引量:5
6
作者 潘艳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220-220,共1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建设和交通事业日益发达,急性创伤的发生也不断上升,且多为高能量的严重损伤,致残率及致死率都很高。国内外大多认为创伤后1 h为抢救黄金时间,把伤后10 min称为"白金10 min",院前急救,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交通事业 急性创伤 严重损伤 高能量 致死率 致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盼丽 罗宏斌 +5 位作者 廖志伟 胡敏 杨瑞芬 刘卫云 胡渝 肖小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7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目的研究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治疗,观察患儿血气分析、临床表现、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有创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胎头双顶径(BPD)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氧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面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BPD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NRDS患儿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苏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布地奈德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袁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3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检查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和预后不良组94例,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3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检查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和预后不良组9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预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834、0.832、0.813、0.799)。结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路输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绍星 桂小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7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多通路输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2月于本院进行急救的80例已确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建立一条通路输液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多通路输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2月于本院进行急救的80例已确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建立一条通路输液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多通路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苏醒时间及常规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临床常规指标及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路输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的方法更有利于对院前治疗性休克的急救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路输液 多巴胺微量泵入 失血性休克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全链条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永福 潘丽娟 +2 位作者 宋小丽 陶丽萍 林建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全链条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通过“120”平台呼入电话而出车救治的12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至12月救治的62例... 目的探讨急救全链条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通过“120”平台呼入电话而出车救治的12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至12月救治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至12月救治的59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急救全链条干预模式,主要包括院前救治(途中电话指导、现场急救、急救车上救治)、急诊科救治、专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ICU)等多个环节、多科室相互协作,合力救治;对照组采取传统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急诊室停留时间(min):29.67±14.61比47.90±13.34,ICU住院时间(d):6.3±4.7比9.6±3.5,平均住院时间(d):28.7±2.8比36.2±4.1,均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8.47%(5/59)比24.19%(15/62),P<0.05〕。结论急救全链条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全链条干预模式 严重创伤 救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市院前急救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阮小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纵观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有依托型、指挥型、独立型、院前型四种。新余市选择了"院前型和指挥型并存"的院前急救模式。新的急救模式运行后各医疗机构急救患者资源的无序竞争得到了遏制,急救反应速度明显提高,但在运行过程中... 纵观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有依托型、指挥型、独立型、院前型四种。新余市选择了"院前型和指挥型并存"的院前急救模式。新的急救模式运行后各医疗机构急救患者资源的无序竞争得到了遏制,急救反应速度明显提高,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新余市人口、地理面积以及政府的有关规定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模式 问题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艳珍 黄绍星 万志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255-256,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试验组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法。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病情评估及综合管理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及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本研究为医院急诊学科建立一个规范且共享性强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设计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为更好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院前与院内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方兰 邹菊华 廖敏芳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4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救患者共2478例,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开展院前急救,然后追踪观察和分析两组受试者的预后情况,分析不同分数段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紧急处理的差异,对患者入院后的去...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救患者共2478例,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开展院前急救,然后追踪观察和分析两组受试者的预后情况,分析不同分数段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紧急处理的差异,对患者入院后的去向和病情转归进行跟踪。结果 NEWS得分分布在0~4分的患者占院前急救总患者的71.27%;NEWS得分分布5~9分占19.73%;NEWS得分≥10分占9%,不同分数段患者紧急处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得分≥5患者与分数分布在0~4分的的患者相比,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病死率较高,而且入住专科病房和ICU治疗的比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WS得分越高,患者的病情就越严重,死亡率就越高,当NEWS得分≥5时,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救成功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 院前急救护理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艾青涯 张永平 +2 位作者 刘飞 黄绍星 李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8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与所有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率失常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有6例出现轻微并发症,有24例患者出现再...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与所有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率失常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有6例出现轻微并发症,有24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无溶栓冠脉再通的有12例,3例患者因梗死面积较大导致死亡。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院前溶栓治疗,可降低在院内的时间,且提高溶栓在通率,将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且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安全等优点,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溶栓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金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12期165-166,共2页
目的:分析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接诊的长途转运危重患者47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院前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479例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后,仅有1例患者死亡、1例途中转... 目的:分析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接诊的长途转运危重患者47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院前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479例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后,仅有1例患者死亡、1例途中转入就近医院抢救,其余皆平安转运至医院,转运成功率高达99.58%。结论: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十分关键,为此转运前必须做好急救物品与环境准备,并做好与患者的病情交接,转运途中保障静脉通路与呼吸道等管道畅通,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运记录,最大化确保患者转运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途转运 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书梅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22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转运的28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转运的28例急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 目的 :研究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转运的28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转运的28例急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转运期间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转运不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科室接收满意度为(93.15±2.18)分,患者满意度为(91.42±2.24)分,对照组分别为(72.56±2.48)分和(78.15±3.4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不当发生率为3.57%(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6%(5/28,P<0.05)。结论 :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途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转运不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转运 护理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ICU转运方式对我市急危重患者救治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小丽 廖秋梅 付群秀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移动ICU转运方式对新余市急危重患者救治转运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ICU 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转运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ICU转运方式,... 目的探讨移动ICU转运方式对新余市急危重患者救治转运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ICU 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转运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ICU转运方式,观察组采用移动ICU转运方式。比较两组的安全转运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安全转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治转运期间采用移动ICU转运模式可提高安全转运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能够为病重患者提高安全保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 移动ICU 安全转运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书梅 《当代医学》 2016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例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007)和对照组(n=1006)。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包括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目的探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例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007)和对照组(n=1006)。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包括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由医生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和处置。实验组患者采取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处置。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出诊时间、抢救成功率等。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为99.30%,高于对照组的8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5,P=0.000);实验组出诊反应时间为(1.61±0.28)min,高于对照组的(1.75±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6,P=0.042);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6.95%(796/821)高于对照组的87.99%(645/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12,P=0.000)。结论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出诊反应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护理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在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绍星 罗慧麟 谢小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3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在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右半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结肠癌根治术后行回结肠一期吻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4...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在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右半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结肠癌根治术后行回结肠一期吻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62.31±1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7.26±12.56)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76±0.42)d,术后平均拆线时间(9.53±1.27)d,平均禁食(5.42±1.25)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共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6例出现肠管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切口感染,肺部和腹腔感染各1例。所有患者经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后生活质量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患者行一期手术与重建的手术方法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手术 重建 结肠癌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艳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期180-180,共1页
我院急救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3例实施院前急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院前急救 急救与护理 中毒患者 急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