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新方法和新策略的临床评估性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金星 陶君 +2 位作者 李金健 鞠昌军 张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方法脊柱转移瘤患者79例,根据修正版Tokuhashi评分系统分别采取姑息性手术、分块病灶切除手术和整块病灶切除手术。结果整块病灶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转移瘤复发或进展状况、手术后生存期、神...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方法脊柱转移瘤患者79例,根据修正版Tokuhashi评分系统分别采取姑息性手术、分块病灶切除手术和整块病灶切除手术。结果整块病灶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转移瘤复发或进展状况、手术后生存期、神经功能变化等疗效评价均优于分块病灶切除(P<0.05)。结论修正版Tokuhashi评分系统策略和整块病灶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整块病灶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嘉琳 房旦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 目的观察并探讨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同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实施全方位护理,能够改善术前状态,密切术中配合,促进术后康复,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提高脊髓损伤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价值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颈椎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截骨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
3
作者 张廷伟 于鹏 +5 位作者 刘彬 杨凯 毕小媛 姜泽威 李佳佳 周纪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975-978,共4页
目的研究有限截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就诊,椎体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并伴有严重后背疼痛的患者53例,其中男17例,女36例;年龄60~71岁,平... 目的研究有限截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就诊,椎体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并伴有严重后背疼痛的患者53例,其中男17例,女36例;年龄60~71岁,平均(67.25±7.18)岁。均采取后路有限脊柱截骨短节段固定融合手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后凸Cobb角。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25±4.64)个月。手术时间(125.21±66.44)min,术中失血量(550.51±100.32)mL,术后引流量(245.35±56.37)mL。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指数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Cobb角与术后2周比较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2例硬膜囊破裂,予以缝合并人工硬脊膜覆盖,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末次随访时截骨面获得满意融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表现。结论有限截骨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状态,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截骨 脊柱后凸畸形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无烟铺灸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腹胀便秘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周玥彤 丛波 朱洪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无烟铺灸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腹胀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腹胀便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改良式无烟铺灸... 目的:探讨改良式无烟铺灸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腹胀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腹胀便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改良式无烟铺灸治疗。比较两组排便间隔的时间、每次排便所需时间、每周排便次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得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问卷(PAC-QOL)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便间隔的时间、每次排便所需时间、CSS得分及PAC-QO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铺灸治疗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腹胀便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腹胀便秘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无烟铺灸 脊髓损伤患者 腹胀便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瑞 周纪平 +3 位作者 杨凯 杨永军 李佳佳 姚树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导航系统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及徒手组,机器人组采用... 目的: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导航系统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及徒手组,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导航辅助置钉,徒手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法置钉。机器人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3~69(45.05±11.81)岁;T11骨折1例,T12骨折2例,L1骨折10例,L2骨折6例,L3骨折1例。徒手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65(43.40±11.22)岁;T11骨折2例,T12骨折7例,L1骨折10例,L3骨折1例。记录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Neo法[1]评价螺钉分级。结果:机器人组置入螺钉126枚,徒手组置入螺钉124枚。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分别为(115.75±14.26)min、(7.95±0.89)次、(132.50±29.36)ml,徒手置钉组分别为(129.50±10.50)min、(14.40±2.56)次、(182.50±23.1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Neo法评价螺钉分级:机器人组螺钉0级122枚,1级4枚;徒手组0级108枚,1级9枚,2级7枚;机器人组准确性优于徒手组(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相比,Renaissance机器人导航系统可有效提高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减少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 被引量:7
6
作者 姜传杰 谭远超 +4 位作者 杨永军 张恩忠 刘峻 姚树强 于建林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58-459,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至2008年共收治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42岁。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逐步调整药物治疗级... 目的:研究应用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至2008年共收治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42岁。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逐步调整药物治疗级别,直至疼痛缓解。根据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评估药物镇痛效果。第一级:应用COX2抑制剂。第二级: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COX2抑制剂+卡马西平。第三级:应用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加巴喷丁+神经妥乐平或COX2抑制剂。结果: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第一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23.3±1.2)分,第二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54.5±3.8)分,第三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65.8±5.1)分。结论: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具有疗效优良、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药物设计 脊髓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失稳性伤病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峻 张恩忠 谭远超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8期574-577,共4页
目的:评价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GSPS)治疗脊柱失稳性伤病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新鲜猪胸腰段脊柱标本(T10-L3)制成失稳模型和骨折模型各4具,分别用自行研制的GSPS模拟手术固定。对试件进行轴向和弯曲扭转加载测试,观察GSP... 目的:评价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GSPS)治疗脊柱失稳性伤病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新鲜猪胸腰段脊柱标本(T10-L3)制成失稳模型和骨折模型各4具,分别用自行研制的GSPS模拟手术固定。对试件进行轴向和弯曲扭转加载测试,观察GSPS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测试GSPS连接棒从弹性夹块中的拔出力。结果:在0~600N轴向加载范围内,GSPS各点应变与应力呈线性关系;弯曲扭转实验中,试件两端之间相对扭转角与弯扭矩呈线性关系,当弯扭矩达到300N.cm时,扭转角不到6°;GSPS的连接棒从弹性夹块中拔出的最小拔出力大于3300N。结论:GSPS具有较高的抗轴向和弯扭载荷的能力,显示出高弹性。采用弹簧垫连接钉棒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树强 杨永军 +3 位作者 苘红好 谭远超 张恩忠 张卫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评价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的11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时间为14月。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脱位椎体全部复位,随诊时的X线片显示... 目的评价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的11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时间为14月。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脱位椎体全部复位,随诊时的X线片显示椎弓根钉固定牢固,无松动。并发症6例,术中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2.7%;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2.7%。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确切,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脱位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佳佳 刘彬 周纪平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117-120,100,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发病率较高,发病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多年来手术治疗AIS发展很快,矫形效果好,本文将从后路手术、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和微创手术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为临床初学...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发病率较高,发病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多年来手术治疗AIS发展很快,矫形效果好,本文将从后路手术、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和微创手术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为临床初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嘉琳 房旦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引入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4—6月作为对照阶段,本阶段中抽取骨外科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另以2015年7—9月作为实验阶段,本阶段中抽取骨科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总结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引入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4—6月作为对照阶段,本阶段中抽取骨外科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另以2015年7—9月作为实验阶段,本阶段中抽取骨科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阶段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阶段中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个阶段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水平以及患者在护理满意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阶段中骨外科病区管理评分为(97.5±1.3)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为(98.5±1.3)分,消毒隔离评分为(97.3±1.2)分,三基考核评分为(98.3±0.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阶段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阶段中骨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9.00%(99/100),明显高于对照阶段总满意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骨外科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与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科 护理管理 分层次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Ⅱ(ALPFⅡ)治疗脊柱疾病临床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恩忠 杨永军 +1 位作者 周纪平 段修武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8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Ⅱ(ALPFⅡ)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脊柱疾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8~69岁,平均36.8岁。应用ALPFⅡ治疗,并随访。结果:86例获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脊柱... 目的:探讨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Ⅱ(ALPFⅡ)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脊柱疾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8~69岁,平均36.8岁。应用ALPFⅡ治疗,并随访。结果:86例获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脊柱活动、腰背痛和下肢痛的改善率分别为94.1%、65.9%、92.1%和87.4%,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均明显(P<0.01,P<0.05),后凸角得到满意矫正(P<0.01)。未发现钉棒松动、断裂。结论:ALPFⅡ治疗脊柱疾病是一种操作安全简便、容易掌握、复位良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
12
作者 姜传杰 张恩忠 +4 位作者 刘峻 杨永军 张卫 姚树强 陶君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应用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方法从2003年-2007年共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男2例,女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均为KingⅠ型,cobb角为34... 目的应用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方法从2003年-2007年共应用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男2例,女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均为KingⅠ型,cobb角为34°-55°,平均41°,L4腰椎滑脱症2例,L5腰椎滑脱症4例,所有滑脱病例中Ⅰ°1例,Ⅱ°2例,Ⅲ°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9-24个月的随访,冠状面畸形矫形率为67%-82.3%,平均76.1%。腰椎滑脱复位应力滑移率[1]恢复53%-72%,平均61%。无断钉及断棒现象。复查X线及CT扫描均显示良好的骨性融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并腰椎滑脱症在手术指征下可以一期手术处理,无明显并发症,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腰椎滑脱症 一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亚楠 刘海军 +3 位作者 邵诗泽 付松 王振宇 侯海涛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价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40例)和对照组(透视下徒手置钉,4... 目的评价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40例)和对照组(透视下徒手置钉,42例)。比较机器人组和对照组置钉准确率、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完成置钉时间、椎体前缘穿透率,评价机器人组螺钉置入角度与术前规划的一致性。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机器人组骨折椎体40个,置入螺钉240枚;对照组骨折椎体42个,置入螺钉252枚。机器人组和对照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6.67%(232/240)和89.68%(226/252),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分别为98.33%(236/240)和91.67%(231/252),完成置钉时间分别为(15.22±5.64)min和(20.01±7.12)min,椎体前缘穿透率分别为0.83%(2/240)和6.75%(17/252),上述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前规划图像和术后横断面、矢状面CT扫描对比,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高、置钉时间短、安全性高,置钉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强筋护脊操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4
作者 朱凤祥 黄小玲 朱洪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强筋护脊操在脊柱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科室2022年1月—12月行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划分,东区55例腰椎手术患者和22例颈椎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西区50例腰椎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通络强筋护脊操在脊柱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科室2022年1月—12月行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划分,东区55例腰椎手术患者和22例颈椎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西区50例腰椎手术患者和13例颈椎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指导卧床患者五步徒手锻炼法,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指导行通络强筋护脊操锻炼。于入院时、术后2周分别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疼痛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两组患者JOA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论通络强筋护脊操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专科症状及体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既能节约治疗费用,又简便易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手术 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长水 张翔 庞呈祥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10-214,22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行PFNA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6例,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行PFNA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6例,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分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老年患者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176例患者中男96例、女80例;年龄66~85岁,平均(75.8±4.1)岁。176例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2.3±3.7)分。PFNA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24例(7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2.5 SD(OR=3.117,95%CI:1.260~7.710,P=0.014)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7.7 d(OR=2.519,95%CI:1.061~5.980,P=0.037)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骨密度降低和术后负重时间延长是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老年患者术前骨密度筛查力度、改善骨质疏松程度,并重视术后早期的负重锻炼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密度 负重时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金健 李晓军 +9 位作者 于建林 段修杨 王哲 林海朋 姜传杰 杨永军 张卫 谭远超 席焱海 王伟恒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机器人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计算术前及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在术后CT上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及有无近端关节侵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边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钉位置准确率和近端关节侵扰方面,机器人组优于边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界法置钉可以提供与机器人辅助置钉相近的置钉准确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段多裂肌的形态特点及功能意义 被引量:56
17
作者 邵诗泽 张恩忠 +3 位作者 付松 谭远超 侯海涛 王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骶段多裂肌进行应用解剖研究,为临床减少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影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5具尸体多裂肌的起、止点、肌束的构成、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多裂肌短腱与止点及其与棘突和棘间韧带的关系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目的通过对腰骶段多裂肌进行应用解剖研究,为临床减少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影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5具尸体多裂肌的起、止点、肌束的构成、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多裂肌短腱与止点及其与棘突和棘间韧带的关系进行解剖测量。结果多裂肌浅层起于骶髂长韧带,有一部分起于髂后上棘内侧,深层起于骶骨椎板、骶髂短韧带。L1~5多裂肌短腱的长度分别为:(15.10±2.43)、(15.68±2.79)、(14.82±2.77)、(14.16±3.62)和(11.58±2.46)mm。L1~5多裂肌短腱的宽度分别为:(4.72±0.99)、(5.42±1.14)、(5.86±0.99)、(5.90±1.06)和(4.68±0.62)mm。结论多裂肌主要参与脊柱背伸运动,维持脊柱腰段前凸的存在,是脊柱动力性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 解剖 脊柱稳定 腰椎后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椎间融合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邵诗泽 付松 +3 位作者 谭远超 侯海涛 刘海军 孙秀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龄32~68岁,平均46.7岁。失稳节段:L3/47例,L4/550例,L5/S192例。采用NaKai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体间有无移位,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位置情况;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6个月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490ml。并发硬膜囊撕裂5例,神经根牵拉伤4例。随访16个月~6年9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术后1周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15例,良26例,可8例,优良率94.5%;术后16个月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无失稳复发,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均无松动、移位等。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失稳症比较可靠的方法,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节段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症 短节段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8
19
作者 姜传杰 杨永军 +3 位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姚树强 于建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8例,E级2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为24°~53°,平均32.4°。根据患者手术时间、Frankel分级、后凸Cobb角、骨融合、内固定物失效、血沉变化及结核复发等情况评价手术治疗结果。结果:1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5.4±26.7min,全部病例随访1.5~3年(平均20.7个月)。9例术前合并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肋间神经损伤病例。术后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至5°~17°,平均12°。术后6~12个月(平均6.8个月)椎间植骨达到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内固定物出现断裂、松动、脱落。血沉均在2周后明显下降,在2~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颈前结核脓肿复发,后另行颈前结核脓肿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可彻底清除病灶,椎体钉置钉安全性高,固定切实可靠,适合大部分中上胸椎结核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椎体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滑移率”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恩忠 谭远超 +5 位作者 孙文学 王建华 徐卫国 张勇 邵诗泽 张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00-202,共3页
采用腰椎应力摄片(站立和拉伸位),通过数学式计算出“应力滑移率”(Stressslippagerate,SSR),发现应力滑移率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成正比。用这一概念可指导脊柱滑脱的治疗。SSR≥30%的腰椎峡部裂并滑脱... 采用腰椎应力摄片(站立和拉伸位),通过数学式计算出“应力滑移率”(Stressslippagerate,SSR),发现应力滑移率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成正比。用这一概念可指导脊柱滑脱的治疗。SSR≥30%的腰椎峡部裂并滑脱18例,采用了轴向牵引复位、Stefee钢板两钉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按Steffee评定标准100%恢复到5级。SSR<30%12例中保守治疗4例,椎板切除植骨融合8例,5例达5级,3例达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滑移率 轴向牵引 腰椎滑脱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