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0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心于“真”--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访谈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正聿 赵龙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共6页
孙正聿教授多年来从事哲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要用心于"真":一是真诚,要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二是真实,要有水滴石穿的积累;三是真切,要有举重若轻的... 孙正聿教授多年来从事哲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要用心于"真":一是真诚,要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二是真实,要有水滴石穿的积累;三是真切,要有举重若轻的洞见;四是真理,要有抽丝剥茧的论证。以真诚的渴望、真实的研究和真切的体悟而形成真正的道理,才能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真诚 真实 真切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范国睿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5-51,共7页
从论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入手,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由问题开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坚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与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 研究生论文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的政策研究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交互融合——基于农村教育政策研究的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善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79,共3页
农村教育政策是学术弹性非常大的重要研究领域,这是由研究问题的重大性和丰富性所决定的.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并不依赖于理论体系的演绎式拓展,而主要取决于从现实问题中所提炼的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农村教育研究多是“问题驱动下的研... 农村教育政策是学术弹性非常大的重要研究领域,这是由研究问题的重大性和丰富性所决定的.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并不依赖于理论体系的演绎式拓展,而主要取决于从现实问题中所提炼的学术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农村教育研究多是“问题驱动下的研究”.当下,“如何让农村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研究需要回应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研究 人文性 科学性 交互 教育研究 学术问题 问题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定性分析:演进逻辑、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谈传生 王梦婷 胡景谱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定文明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伟大成果。目前,学术界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演进逻辑、科学内涵以及价值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定文明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伟大成果。目前,学术界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演进逻辑、科学内涵以及价值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理论体系不够全面、研究内容不够深化、研究的学科视角以及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着眼未来,为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应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研究深度,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科研究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演进逻辑 科学内涵 价值意蕴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经历社会排斥提高女性合作倾向:基于fNIRS的超扫描研究
5
作者 宋娟 焦志彬 +4 位作者 杨雪 韩高鑫 陈祎玥 连涛 梁竞元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1,共9页
共同经历社会排斥促进合作,但其神经机制并不清楚,尤其是人际神经机制。本研究招募女性被试82名(41对),采用网络掷球及囚徒困境范式,从双脑视角考察共同经历社会排斥对合作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同经历社会排斥组的合作倾向及右侧额... 共同经历社会排斥促进合作,但其神经机制并不清楚,尤其是人际神经机制。本研究招募女性被试82名(41对),采用网络掷球及囚徒困境范式,从双脑视角考察共同经历社会排斥对合作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同经历社会排斥组的合作倾向及右侧额中回脑间同步性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并且,右侧额中回脑间同步性与合作倾向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合作过程中,右侧额中回脑间同步性的提高,可能是共同经历社会排斥提高合作倾向的脑间神经机制。这一发现为理解合作行为的脑间神经基础提供了新证据,对团队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合作倾向 FNIRS 超扫描 脑间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宝存 张永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9,86,共6页
比较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推动了教育科学的产生,丰富了教育科学的内容,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拓展了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国际交流。
关键词 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代以来西方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静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78,共7页
社会性别问题是西方教师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教师教育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并对其作出简要评论。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化 职业身份认同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脑神经科学与教育:中英语文教学研究计划”特点评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曾晓洁 蒋凯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5,共5页
将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及脑科学研究中最前沿的应用研究课题之一。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组织的"脑神经科学与教育:中英语文教学研究计划",是这方面的一个开创性研究课题。本文分析... 将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及脑科学研究中最前沿的应用研究课题之一。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组织的"脑神经科学与教育:中英语文教学研究计划",是这方面的一个开创性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介绍了该研究计划的"生态性"、应用性、跨学科性等特点,分析了这一研究计划的跨学科性质为建立整合性的理论带来了一个可能的方向——教育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中英语文教学研究计划 教育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物有声:中缅北界盐的流动与社会关联研究
9
作者 高志英 王焕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7,共1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首先在于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或拥有彼此在繁衍、生息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中缅北界各地理单元与民族间,因盐资源禀赋的不均性,长期存在着跨区域、跨族际与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将各族嵌合于盐的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首先在于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或拥有彼此在繁衍、生息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中缅北界各地理单元与民族间,因盐资源禀赋的不均性,长期存在着跨区域、跨族际与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将各族嵌合于盐的生产、流通与消费链中,并衍生出多重社会、文化意涵,从而形成了以盐为媒介的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中缅北界各族对盐的认知与实践的跨学科考察,可揭示盐以其流动而在多民族区域社会联结中的多重功能,并呈现基于盐的无声滋润而使其多个文化主体不断在融入区域共同体历程中所激发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心声的多样化表达,旨在为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田野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北界 盐的流动 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教育实证研究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10
作者 邬志辉 王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73,共20页
在实证方法兴起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以其独特的实践、文化和学术意义彰显了实证与自主的双重价值。顺着实践、认识、知识、知识体系脉络,即可发现中国农村教育的实践发生发展逻辑、学术知识生产逻辑与知识... 在实证方法兴起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以其独特的实践、文化和学术意义彰显了实证与自主的双重价值。顺着实践、认识、知识、知识体系脉络,即可发现中国农村教育的实践发生发展逻辑、学术知识生产逻辑与知识体系构建逻辑。历史上,农村教育政策、实践与实证研究的在场交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农村教师与农村学生的实证研究彰显了对象自主,重大社会变革下的学校撤并与教育脱贫等凸显了现象自主,“寒门能出贵子吗”与“乡校有未来吗”标显了话语自主,政策评估与资源配置明显了道路自主;但当前农村教育知识体系仍存在问题碎片化、数据狭隘化和知识浅表化问题。未来农村教育研究的趋势是城乡融合、学生能力、机制调整,实证研究深化的方向是问题综合、方法集成、数据规范,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学科交叉、内容互动、学术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实证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内涵、开展方式与基本要求
11
作者 卜玉华 伍红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大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研究。它是一种思想试验研究,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教育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中国性”及“成事”“成人”的内在统一等研究品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大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研究。它是一种思想试验研究,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教育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中国性”及“成事”“成人”的内在统一等研究品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展方式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深度介入式研究”与教育实践者的“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协同共生,以原型研究为抓手,致力探索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实践变革和主体发展等交互作用的发展路径。“新基础教育”在研究性质、研究方法论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丰富和拓展了社会科学试验研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思想试验 原型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D村社区发展与健康教育”项目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岳天明 俞博文 《社会建设》 2018年第4期59-68,共10页
结合社会工作实践项目,通过对贫困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的调查诊断和评估,设计项目方案,开展社会工作发展项目介入服务。项目实践表明,社会工作在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有需要认真反思之处。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农村社... 结合社会工作实践项目,通过对贫困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的调查诊断和评估,设计项目方案,开展社会工作发展项目介入服务。项目实践表明,社会工作在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有需要认真反思之处。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留守妇女是农村社区建设中不可小觑的一支重要力量,对贫困农村社区妇女的赋权增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也是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西部农村 贫困社区 社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中的几项议题——兼对韩彩英教授、庞晓光副教授的回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涛 邬志辉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7期112-120,127,共10页
我们合作撰写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1](以下简称《三论》)一文自2012年第1期发表于《学术界》以后,陆续或公开或私下收到诸多学界朋友们的反馈意见,这些褒贬不一的反馈性意见无疑对于笔者进一步... 我们合作撰写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1](以下简称《三论》)一文自2012年第1期发表于《学术界》以后,陆续或公开或私下收到诸多学界朋友们的反馈意见,这些褒贬不一的反馈性意见无疑对于笔者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系列议题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些反馈性的意见中,韩彩英教授所撰《反对学术虚无主义——驳李涛和邬志辉的"不可断然拒绝‘平庸’论"》[2](以下简称"韩文")、庞晓光副教授所撰《也谈"学术"与"平庸"——与〈三论〉作者商榷》[3](以下简称"庞文")较具有代表性,两位学者在与笔者的商榷论文中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笔者在此深表谢意。但二位对《三论》的误读部分,笔者则有必要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批评""学术为什么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背后理据""重申学界‘无中心’和‘祛导向’的立论基点是‘方法论’层面绝非‘本体论’层面"三个维度来予以解释,并进一步推动该命题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批评 平庸 无中心 祛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的三重统一
14
作者 李桂梅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于人既是个体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家庭教育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这三者的统一被打破而引发了一些问题。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于人既是个体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家庭教育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这三者的统一被打破而引发了一些问题。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公共性错位或者隔离,导致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人化,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权利和自由被剥夺,后者则导致孩子的公共意识缺乏。家庭教育的主体性和客体性割裂,导致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界限不明,或完全归于家庭或完全归于国家和社会,家庭教育无所适从。家庭教育个体性与整体性的割裂,或忽视整体性,导致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或忽视个体性导致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只有实现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才能达成家庭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家庭教育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更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评《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研究》
15
作者 邬志辉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深入推进,浙江...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深入推进,浙江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成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实现教育政策有效落地,任强教授聚焦浙江省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的执行过程、执行成效及政策改进策略,开展了扎实而系统的研究,并撰写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研究》一书,其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建构了以政策变迁与政策执行模型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框架。该书从政策变迁的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作为特定社会历史时期产物的观念特征,强调其在继承历史优秀经验的同时,也需面向未来持续开拓创新。该书基于对“米特-霍恩”政策执行模型的修正,形成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框架,从政策的目标与定位、政策的主体与方式、政策的资源与环境等结构要素出发,全面探究了浙江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的执行机制与执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 政策变迁 定向培养 执行机制 观念特征 社会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历史与比较:对比较社会科学新进展的回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根.施瑞尔 王黎云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10,共7页
本文通过对比较社会科学研究新进展的考察,指出了传统的比较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继而作者受到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启示,提出了功能—构型方法,希冀对比较社会科学研究开辟新的视界。
关键词 比较社会科学 方法论 功能-构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教育变革迈入“双线”融合新常态--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 被引量:25
17
作者 谢先成 李政涛 《教师教育论坛》 2020年第6期4-7,共4页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改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格局和根本面貌。可以说,疫情期间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随着疫情防控形...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改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格局和根本面貌。可以说,疫情期间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学校教育逐渐复归正常,走向常态化。进入“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会持续下去,“双线”混合教学将成为未来学校在教学意义上的基本形态。与之紧密相关的教研和培训,也将从传统的现场教研、现场培训走向基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研、混合培训,“双线”教研和“双线”培训可能成为未来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培训部门开展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针对“后疫情”时期“双线”教学、“双线”教研与“双线”培训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及中小学开学复课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重心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期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线上教学 混合教学 教育工作者 教师培训 教学意义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农村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晓东 于海波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0年第3期32-44,共13页
美国农村学校面临科学学科教师匮乏、实验室设施陈旧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为了弥补农村学校正规科学教育的不足,校外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延伸和补充的作用。农村学校开展了远程教育项目,创办青少年4-H俱乐部,组织实施了科学探究训练活... 美国农村学校面临科学学科教师匮乏、实验室设施陈旧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为了弥补农村学校正规科学教育的不足,校外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延伸和补充的作用。农村学校开展了远程教育项目,创办青少年4-H俱乐部,组织实施了科学探究训练活动、暑期夏令营活动.STEM主题活动和科学实践活动等,为农村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美国农村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研究,能够为我国农村科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农村 校外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主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路径与创新价值——基于C大学的实践探索
19
作者 胡景谱 谈传生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方式的针对性、内容的时代性、对象的主动性、力量的协同性等方面遭遇发展瓶颈。为了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创新、“精准滴灌”方式创新、“三全育人”模式创新,C大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方面探索构建了...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方式的针对性、内容的时代性、对象的主动性、力量的协同性等方面遭遇发展瓶颈。为了推动“立德树人”理念创新、“精准滴灌”方式创新、“三全育人”模式创新,C大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方面探索构建了“基础+主题”模式,通过优化主题选取、强化主题内容、坚持主题特色、创新主题方式,形成了有成效、可复制、具备推广价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价值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要义指向与推进方略
20
作者 许乐乐 彭泽平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高等教育要素优化升级与生态重构需要数字技术嵌入与驱动...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高等教育要素优化升级与生态重构需要数字技术嵌入与驱动,高等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亦呼唤双方共融共生,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须以构建高品质共享性的教育资源、重塑高效能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能精准化的教育治理为要义指向。鉴于此,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厘清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夯实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数字底座、全面提升高校师生的数字综合素养、创新数字技术支持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构高等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知识生产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