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国际文凭(IB)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健 吴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111,共13页
国际文凭教育自1979年引入日本以来,其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的理解和行动能力的课程哲学,已经得到日本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日本国际文凭教育在学校数量、教师培养、学历认定和教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但也面... 国际文凭教育自1979年引入日本以来,其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的理解和行动能力的课程哲学,已经得到日本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日本国际文凭教育在学校数量、教师培养、学历认定和教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办学资金不足、家长顾虑、师资队伍跟不上和文化价值观争议等困境。日本政府将国际文凭教育视为引入国际基础教育资源、推进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和全球化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投入资金开发日语大学预科国际文凭项目课程、促进国际文凭教育研究和培育国际文凭教育与本国课程融合等,显示出积极的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IB 发展历程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政治空间的“东北因素”——“收复东北”话语在国内外格局中的号召力
2
作者 西村成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空间发生了多种变化,其中被称为"满洲问题"的"东北因素"不仅仅在中日关系中,而且与东亚地域政治、世界政治均紧密相关。"东北因素"所占有的这种地位是直至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签...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空间发生了多种变化,其中被称为"满洲问题"的"东北因素"不仅仅在中日关系中,而且与东亚地域政治、世界政治均紧密相关。"东北因素"所占有的这种地位是直至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签订才形成的,而这一过程充满矛盾。1941年《苏日协定》《共同声明》的公布,是"东北因素"从地方政治课题逐渐转为重庆中央政治课题的转折点。而国际方面,1942年即使在美国都尚有人持东北应为日、俄间缓冲国的言论,重庆政治空间中的蒋介石则明确表示要无条件"收复东北"。《反攻半月刊》等媒体在将"收复东北"政治话语提出并为人们所接受、促成国民意见统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复东北” 蒋介石 东北四省抗敌协会 太平洋学会 《反攻半月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