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枝花市城区幼儿园1268例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莉 郭玲 杨丽俊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4期126-128,共3页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城区3~6岁儿童龋齿及口腔卫生状况,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全国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攀枝花市城区3所公立幼...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城区3~6岁儿童龋齿及口腔卫生状况,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全国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攀枝花市城区3所公立幼儿园共1268例在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l268例受检者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3.00%和2.18;儿童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岁患龋率达66.52%,仅有3.27%充填。结论应积极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提高口腔卫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龋齿 口腔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口腔修复患者恐惧和焦虑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丽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索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改善口腔修复患者恐惧和焦虑状况的作用。方法将本科行口腔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状况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 目的探索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改善口腔修复患者恐惧和焦虑状况的作用。方法将本科行口腔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状况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DAI得分在害怕医生的处理方式、对就医过程的焦虑、一般牙科焦虑、害怕牙医及其评论和恐惧就医过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口腔修复患者恐惧和焦虑的状况,改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行为干预 口腔修复 恐惧 焦虑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甲氧氯普胺加地塞米松在口腔癌联合化疗中止吐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冉红兵 郭锡久 +3 位作者 阮兴朝 姜定祥 严中福 刘婷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60-361,367,共3页
目的:研究使用大剂量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大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和涎腺上皮癌中,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鳞癌和14例涎腺上皮癌共4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大剂量顺铂使用时,采用大剂量甲氧氯普... 目的:研究使用大剂量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大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和涎腺上皮癌中,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鳞癌和14例涎腺上皮癌共4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大剂量顺铂使用时,采用大剂量甲氧氯普胺加地塞米松混合液分三次静脉给药。另将16例鳞癌和8例涎腺上皮癌共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联合化疗期间,每日给患者肌注甲氧氯普胺10 mg 一次,并给予胃功能保护药。在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预防和控制胃肠反应的有效性和对药物的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预防和控制胃肠反应的疗效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实验组预防和控制胃肠反应的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联合化疗中预防和控制药物引起的胃肠反应的疗效是肯定和安全的,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应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胃肠反应 口腔癌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氟康唑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娟 马世春 李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7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用氟康唑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实验组(47例),使用制霉菌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氟康唑为实验... 目的:探讨分析用氟康唑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实验组(47例),使用制霉菌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氟康唑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病情的复发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氟康唑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 临床效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7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马世春 《西南军医》 2011年第4期645-646,共2页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牙周病治疗后,再进行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牙周袋深度及牙龈炎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比较,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变浅或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牙周病治疗后,再进行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牙周袋深度及牙龈炎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比较,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变浅或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牙龈炎情况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无牙龈炎的牙数增加,轻度、中度及重度牙龈炎的牙数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治疗结合正畸治疗可有效治疗牙周病,使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变浅或消失,减少牙龈炎的患病率,使患者恢复美观及咀嚼功能,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周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与eIF4E在口腔鳞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徐波 冉红兵 程进强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S1期6-11,共6页
目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p53与e IF4E在口腔鳞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结合癌周组织的HE染色组织病理检查,为口腔鳞癌临床手术安全切缘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口腔鳞癌癌灶中心、癌周0~0.5 cm、0.5~1.0 cm、1.0~1.5 cm、1.5~2.0 cm组... 目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p53与e IF4E在口腔鳞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结合癌周组织的HE染色组织病理检查,为口腔鳞癌临床手术安全切缘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口腔鳞癌癌灶中心、癌周0~0.5 cm、0.5~1.0 cm、1.0~1.5 cm、1.5~2.0 cm组织标本分别设为T、P1、P2、P3、P4组。正常口腔黏膜标本设为N组。将各组标本进行HE染色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中e IF4E与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常规HE病理检查显示:口腔鳞癌癌周黏膜上皮从异常增生逐步过渡到正常黏膜形态。P1组中浸润率为42%(21/50),P2组中浸润率为16%(6/50),P3、P4组未见黏膜下癌细胞浸润。(2)p53的阳性表达率在P1、P2、P3、P4组中呈递减趋势。P1、P2组与T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4组中p53阳性表达率与N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e IF4E在P1、P2、P3、P4组中呈递减趋势,而在P4组中阳性表达率仍然有30%,与N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鳞癌癌周组织1.5 cm以外无癌细胞浸润,组织形态上可视为正常黏膜。p53、e IF4E在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中有趋势性的差异表达,p53的分子边界为肉眼边界外1.5 cm,e IF4E边界则在2.0 cm以外,e IF4E过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是比p53异常更为早期的分子事件,临床手术中有条件时要尽量将口腔鳞癌的手术边界扩大到癌周2.0 cm以外,如无法达到则要保证1.5 cm的边界,通过术后综合治疗防止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癌周组织 P53 EIF4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癌周组织流式细胞术分析及eIF4E的表达
7
作者 徐波 程进强 冉红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46-451,共6页
目的:对口腔鳞癌癌周组织中细胞的DNA倍性、S期比率(SPF)、增殖指数(PI),以及e IF4E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合理的口腔鳞癌手术安全切缘。方法:将口腔鳞癌癌灶中心、癌周0---0.5 cm、0.5~1.0 cm、1.0~1.5 cm、1.5~2.0 cm组织标本... 目的:对口腔鳞癌癌周组织中细胞的DNA倍性、S期比率(SPF)、增殖指数(PI),以及e IF4E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合理的口腔鳞癌手术安全切缘。方法:将口腔鳞癌癌灶中心、癌周0---0.5 cm、0.5~1.0 cm、1.0~1.5 cm、1.5~2.0 cm组织标本分别设为T、P1、P2、P3、P4组。正常口腔黏膜标本设为N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标本中DNA倍性、S期比率、增殖指数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中e IF4E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1、P2、P3、P4组中,异倍体率、SPF、PI呈逐渐下降趋势。N组均为二倍体,其异倍体率、SPF和PI与T、P1、P2、P3、P4组均有显著差异。e IF4E在P1、P2、P3、P4组中呈递减趋势,而在P4组中阳性表达率仍达30%,与N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口腔鳞癌癌周组织的异倍体率、SPF、PI各参数以及e IF4E的表达随着离癌灶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到癌周2.0 cm时,仍然与正常口腔黏膜有显著差异。有条件时,手术要尽量将口腔鳞癌的手术切缘扩大到癌周2.0 cm以外;如无法达到,则需通过术后综合治疗防止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癌周组织 EIF4E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E蛋白在口腔鳞癌手术切缘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程进强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4期740-741,共2页
目的:探讨翻译启动因子4E(eIF4E)蛋白在口腔鳞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998年3月至2009年3月因口腔鳞癌行手术,切缘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为阴性的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缘与原发灶中的eIF4E蛋白表达,比较切缘e... 目的:探讨翻译启动因子4E(eIF4E)蛋白在口腔鳞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998年3月至2009年3月因口腔鳞癌行手术,切缘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为阴性的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缘与原发灶中的eIF4E蛋白表达,比较切缘eIF4E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口腔鳞癌手术切缘和原发灶中eIF4E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17/50例)和100%(50/50例)。切缘eIF4E阳性组的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的发生率(70.6%,12/17例)明显高于阴性组(24.2%,8/33例,χ2=7.517,P=0.007)。采用寿命表法统计切缘阳性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16%和76.56%,差异有显著性(P=0.0006)。结论:口腔鳞癌手术病理检查切缘阴性而eIF4E蛋白表达阳性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手术切缘 eIF4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癌肿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郭锡久 严中福 +6 位作者 阮兴朝 李文 冉红兵 赵大勇 姜安祥 吴雪林 马世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 :研究应用以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和腺上皮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6例鳞癌 ,采用 VCP联合化疗方案 ,对 36例腺上皮癌采用 VC5 - Fu方案。化疗结束后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对所治疗病例进行... 目的 :研究应用以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和腺上皮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6例鳞癌 ,采用 VCP联合化疗方案 ,对 36例腺上皮癌采用 VC5 - Fu方案。化疗结束后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对所治疗病例进行近期疗效分析 ,对药物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VCP方案治疗 5 6例鳞癌的近期有效率 (缓解率 )为 83.9% ,VC5 - Fu方案治疗 36例腺上皮癌的近期有效率为 6 3.9%。两组的总有效率为 73.9%。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呕吐反应、骨髓抑制等。结论 :以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术前诱导化疗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 ,在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应该推广使用。加强对机体的保护性措施 ,可提高联合诱导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腺上皮癌 联合药物疗法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115例重症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天国 徐波 +4 位作者 冉红兵 邱银秀 程进强 刘应凯 高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63,共4页
重症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3.95%(115/2 910),其中男女比1.88∶1,平均年龄53岁(6~83岁),牙源性感染占80%,农村人群占79.13%。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为9.5 d(3~30 d),仅33.91%就诊于1周内。入院前3.48%的患者未接受过... 重症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3.95%(115/2 910),其中男女比1.88∶1,平均年龄53岁(6~83岁),牙源性感染占80%,农村人群占79.13%。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为9.5 d(3~30 d),仅33.91%就诊于1周内。入院前3.48%的患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19.13%自服消炎药,县、乡两级医院仅对9例患者开髓、6例患者脓肿切排。入院后8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多功能引流管辅助冲洗技术治疗,32例采用传统治疗。多功能引流管治疗组治愈率(90%vs 75%,P=0.03),住院天数(15.01±0.53 vs 18.13±0.85,P=0.02),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1.89±0.43 vs 16.25±0.84,P<0.00),医生换药频次(5.71±0.28 vs 23.75±1.63,P<0.00)等均优于传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多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颈部 多功能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银秀 代天国 +2 位作者 徐波 程进强 刘忠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方法。方法: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22年3月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学资料,探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方法。方法: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22年3月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学资料,探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可分为5类。Ⅰ类82例(68.33%),感染集中在舌骨-颧弓平面范围,通过下颌下切口能充分引流各间隙感染;Ⅱ类13例(10.83%),感染向上波及颞深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颞部2个切口充分引流;Ⅲ类14例(11.67%),感染向下波及锁骨以上的颈下部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锁骨上切口充分引流;Ⅳ类5例(4.17%),感染波及颞部到锁骨上范围,需结合下颌下、颞部及锁骨上多个切口引流;Ⅴ类6例(5%),感染突破锁骨平面波及纵隔、胸腔,必须联合心胸外科行纵隔及胸腔引流。从Ⅰ类到Ⅴ类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治疗难度逐渐递增,风险逐渐提高,平均ICU监护时长、住院时长、住院花费及抗菌药费用等医疗资源消耗也逐渐增加(P<0.0001)。结论: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危及生命,多学科联合是治疗的前提。对该病进行合理分类,是精准化、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广泛彻底的脓肿切开引流联合有效的辅助冲洗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头颈部 重症多间隙感染 牙源性感染 分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附54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锡久 严中福 阮兴朝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52-353,共2页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又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其治疗通常分为手术及非手术方法[1]。尽管方法甚多,但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微波能已被医学广为应用,不断报道取得满意的效果[2,3]。4年来,我们采用微波...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又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其治疗通常分为手术及非手术方法[1]。尽管方法甚多,但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微波能已被医学广为应用,不断报道取得满意的效果[2,3]。4年来,我们采用微波热凝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5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凝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口腔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护理方式在口腔白塞病中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吴霞 《西南军医》 2010年第3期571-57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口腔白塞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55例口腔白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2例和个性化护理组23例,其中常规护理组仅行常规护理,而个性化护理组则实行个性化护...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口腔白塞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55例口腔白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2例和个性化护理组23例,其中常规护理组仅行常规护理,而个性化护理组则实行个性化护理,针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无论是在治疗效果还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对口腔白塞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塞病 常规护理 个性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和评价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
14
作者 高婧 孔德灿 +1 位作者 任义萍 杨丽俊 《智慧健康》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的32例乳牙期前牙反颌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合垫舌簧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咬... 目的 探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的32例乳牙期前牙反颌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合垫舌簧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咬合指标、投影测量指标牙角和软组织指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OJ值、OB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NA角大于对照组,ANB角大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SNB角、L1-SN、U1-NA、L1-MP均相当(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活动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颌的矫治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大SNA角及ANB角恢复牙角和软组织,改善咬合关系,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期 前牙反颌 改良式活动矫治器 矫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对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乳牙龋的配合程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雪林 杨丽俊 程进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学龄前儿童 乳牙龋 配合 乳磨牙 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波 冉红兵 +3 位作者 林川 杨丽俊 李文 陈尧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731-737,共7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纳入6例需要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患者,使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作个体化的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用于术中指导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术后采集三维CT影像数据与术前进行... 目的探讨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纳入6例需要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患者,使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作个体化的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用于术中指导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术后采集三维CT影像数据与术前进行比较,建立个体化三维坐标系,测量下颌骨相关解剖标志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分析术后髁突位移情况,结合术后临床随访,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面部外观对称,外形恢复满意,张口度、张口型及余留牙咬合关系正常,无颞下颌关节症状,相关解剖标志点在各个三维方向上的位移绝对值均值最大为1.08 mm,是右侧下颌骨喙突在左右方向的位移,标准差最大为0.82,标准误最大为0.33。术后髁状突的位移被控制在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能有效减少下颌骨截断后的位移影响,保留重建下颌骨的原有空间位置,使术后髁状突的位置恢复到自然状态,极大地提高了下颌骨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美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下颌骨缺损修复 外科手术 导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对咬合功能及牙龈乳头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筠 王秋洁 +2 位作者 吉燕 肖雅月 徐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对牙列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牙龈乳头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牙列散在间隙患者,应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间隙,评价整体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龈乳头美学...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对牙列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牙龈乳头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牙列散在间隙患者,应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间隙,评价整体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龈乳头美学变化。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关闭牙列间隙,临床有效率为92.9%,患者治疗后颌力总值升高(P<0.05)、颌力不对称指数下降(P<0.05)、颌力中心点最大位移减少(P<0.05),治疗后吞咽阈值咀嚼时间、吞咽阈值咀嚼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咀嚼硬性食物及咀嚼软性食物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指数及牙龈指数较前降低(P<0.05),齿龈乳头指数较前增高(P<0.05)。治疗后牙龈美学满意度评分较前提高(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能够改善牙列外观及咬合功能,提高牙周软组织情况,改善牙龈乳头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散在间隙 正畸 个体化 修复体 咬合功能 牙龈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管囊肿塞在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川 徐波 +2 位作者 韩波 代天国 程进强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索软管囊肿塞应用于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维持囊腔开口通畅,促进骨腔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例影像学诊断为“颌骨囊肿”的患者,常规行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手术,术后制作佩戴软... 目的探索软管囊肿塞应用于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维持囊腔开口通畅,促进骨腔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例影像学诊断为“颌骨囊肿”的患者,常规行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手术,术后制作佩戴软管囊肿塞。定期复查,拍摄颌面部CT,三维重建评估囊腔缩小及骨质矿化情况。结果7例患者的软管囊肿塞佩戴情况良好,囊腔开口通畅,颌面部CT显示囊腔体积缩小,骨壁增厚。结论大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佩戴软管囊肿塞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塞 颌骨囊肿 开窗减压术 三维重建 软管囊肿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溶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媛 林川 丁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评价臭氧水溶液对常见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实验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臭氧水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ATCC33277、伴放线菌嗜血菌(H.a)ATCC29522、具核梭杆菌(F.n)ATCC10957和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作... 目的:评价臭氧水溶液对常见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实验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臭氧水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ATCC33277、伴放线菌嗜血菌(H.a)ATCC29522、具核梭杆菌(F.n)ATCC10957和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作用30、60、90、120 s的杀菌率,阳性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阴性对照组采用蒸馏水。实验样本在厌氧培养72 h后进行菌落计数并计算杀菌率。结果:臭氧水溶液对几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均有杀灭效果,且杀菌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P<0.01)。对P.g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杀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臭氧水溶液对3种细菌杀灭作用的浓度影响因素β值均大于0.95,时间影响因素β值均小于0.11。结论:臭氧水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有浓度依赖性杀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牙周可疑致病菌 杀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CT矢状向切片图像的静息舌位研究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川 李宇 +1 位作者 刘媛 杨丽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目的:运用CBCT矢状向切片图像分析静息舌位、舌型及其与牙颌的位置关系。方法:截取60例患者CBCT正中矢状平面图像,导入几何画板软件,观察舌及相关结构的位置,制作测量尺模版,测量分析静息舌位置及形态。结果:静息状态下舌体与口腔周界... 目的:运用CBCT矢状向切片图像分析静息舌位、舌型及其与牙颌的位置关系。方法:截取60例患者CBCT正中矢状平面图像,导入几何画板软件,观察舌及相关结构的位置,制作测量尺模版,测量分析静息舌位置及形态。结果:静息状态下舌体与口腔周界的关系可以分成4型:舌型1-全接触型、舌型2-腭部间隙型、舌型3-腭部上前牙舌侧间隙型、舌型4-腭部上下前牙舌侧间隙型(舌后缩型)。结论:关注并分析CBCT矢状向切片图像的静息舌位,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进行口周肌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舌位 CBCT 矢状向切片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