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培训平台联合情景模拟实训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国娟 周小鸳 周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培训平台联合情景模拟实训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的30名护理人员... 目的探讨微信培训平台联合情景模拟实训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取微信平台联合情景模拟实训方法,两组均持续培训2个月。比较两组理论与操作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培训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差异。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循证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学习兴趣、学习难度、教学组织、学习氛围、问题理解、临床操作、知识记忆和创新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务态度、风险评估、基础护理、规避纠纷、护理执行、患者管理、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开展微信培训平台联合情景模拟实训,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有效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培训满意度,从而提升创伤急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培训平台 情景模拟实训 创伤急救 临床思维能力 满意度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严重度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在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扬国林 翁燕辉 黄琦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凝血功能指标在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ISS分为非危重症组(ISS≤16分,n=11)、危重症组(ISS... 目的探讨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凝血功能指标在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ISS分为非危重症组(ISS≤16分,n=11)、危重症组(ISS 17~25分,n=28)、极危重症组(ISS>25分,n=21),均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比较3组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根据患者入院28 d后的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n=12)与生存组(n=48),比较两组ISS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分析ISS、凝血功能指标及两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生存组PLT、FIB水平均高于死亡组,D-D水平及ISS均低于死亡组,PT、APTT均短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症组PLT、FIB水平均高于极危重症组,且FIB水平高于危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症组D-D水平低于危重症组、极危重症组,且危重症组低于极危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症组PT、APTT均短于危重症组、极危重症组,且危重症组短于极危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联合凝血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ISS、凝血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ISS、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了解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并对其预后进行准确判断,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严重度评分 凝血功能指标 急诊外科 病情 预后判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链式急诊救护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娟 谢应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中应用多学科合作链式急诊救护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中应用多学科合作链式急诊救护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合作链式急诊救护流程。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时效性指标[发病至入院时长(ODT)、入院至急诊分诊接诊时长(DTT)、入院至生成血液标本检验报告时长(DTL)、影像科接诊至完成CT检查时长(RTI)、入院至溶栓开始时长(DNT)]、急救工作衔接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OD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TT、DTL、RTI、DN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待命率、提前准备抢救设备率、交接时告知病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SS-QOL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救治中应用多学科合作链式急诊救护流程不仅可缩短救治时间,还能促进急救时效性提升,避免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改善病情,降低致残率,患者对救治效果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多学科合作 链式 急诊救护流程 救治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下溶栓治疗在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民 邹国云 廖广良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究急诊绿色通道下溶栓治疗在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医院是否开通优质... 目的探究急诊绿色通道下溶栓治疗在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医院是否开通优质绿色通道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路色通道下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优质急诊绿色通道下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救治时间、神经功能、脑出血转化率、死亡率及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完成CT扫描时间、就诊至会诊完成时间、急诊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救治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救治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急诊绿色通道下溶栓治疗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救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型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绿色通道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美性语言在儿科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文娇 袁婷 +2 位作者 范琪 屈佳 周艳君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赞美性语言在儿科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5月在本院门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输液护理基础上增加使... 目的探讨分析赞美性语言在儿科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5月在本院门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输液护理基础上增加使用赞美性语言以加强在输液过程中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沟通,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穿刺成功率分别为4.5%和91.5%,与对照组的10.5%和8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赞美性语言应用于儿科输液中,可提高患儿心理舒适度从而增加其配合度,还能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创造和谐氛围并同时可卸下护士自身思想包袱,提高穿刺成功率及降低纠纷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美性语言 儿科 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饶璐 陈小飘 +1 位作者 廖球红 许锦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基...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护理满意度。另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转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病情稳定率及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能提高急救效率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在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海燕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在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在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舒适度、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干预,可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中心静脉置管 循证医学 PDCA管理模式 并发症 疼痛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西地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姜成安 甘涛滔 龙谭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联合西地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地兰...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联合西地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地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型尿钠肽(BNP)和心脏指数(C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I均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均短于治疗前,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LVEF、C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短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联合西地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提高病情治疗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西地兰 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事件冲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周璇 吴喜 周维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9期580-583,共4页
目的调查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IFF)患者事件冲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15例IFF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事件冲击量表、一般自我效能... 目的调查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IFF)患者事件冲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15例IFF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事件冲击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及心理韧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IFF患者事件冲击得分为(29.63±4.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骨折原因、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心理韧性是IFF患者事件冲击的独立影响因素(R^(2)=0.508,调整后R^(2)=0.485,F=22.490,P<0.001)。结论IFF患者事件冲击水平处于轻度,受性别、骨折原因、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心理韧性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据此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加强患者心理干预,以降低事件冲击程度,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事件冲击 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 家庭功能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蛋白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廖梅玲 杨志平 李民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0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影像学检查脑梗死面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分为轻度组(最大脑梗死直径≤4 cm)与重度组(最大脑梗死>4 cm为重度),每组5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PCT、CRP、Lp(a)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清PCT、CRP、Lp(a)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轻度组与重度组血清PCT、CRP、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Lp(a)水平较高是重度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CT、CRP、Lp(a)水平较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且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T、CRP、Lp(a)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上述指标较为准确地判断、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疾病程度、病情发展,且有助于临床医师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为评估病情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急性脑梗死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的治疗策略在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扬国林 余兆铭 曾振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治疗策略在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探索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治疗策略在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基于DCS的治疗策略。比较两组生理功能恢复时间指标、手术及住院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乳酸清除、体温恢复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机械通气、入住ICU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CS的治疗策略用于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性骨折,不仅可快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提升抢救成功率,加快病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治疗策略 严重胸部创伤 多发性骨折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婷 范琪 +3 位作者 邹文娇 万琦俐 屈佳 周艳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39,共2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成分输血护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随机对抚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12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成分输血护理相关知识得分为56.07±10.26;主管护师组得分为62.29±10.... 目的了解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成分输血护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随机对抚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12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成分输血护理相关知识得分为56.07±10.26;主管护师组得分为62.29±10.98,高于护师组的51.52±14.41(P<0.05),血液专科护士得分为63.42±12.12,高于非血液专科护士的52.09±11.58(P<0.05)。结论需加强护士成分输血护理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以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成分输血 知识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例急性中毒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婷 范琪 +4 位作者 唐细珍 陆海棠 周艳君 何建华 付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11期27-27,29,共2页
目的分析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中毒防治策略。方法对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640例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0例病例,涉及毒物7类,主要是农药中毒、酒精中毒和药物中毒,分别占47.8%、31.4%、8.0... 目的分析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中毒防治策略。方法对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640例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0例病例,涉及毒物7类,主要是农药中毒、酒精中毒和药物中毒,分别占47.8%、31.4%、8.0%。农药中毒以有机磷为主,春夏秋季高发,以农民病人为多,酒精中毒以城市病人为多。患者男女比例为1∶1.23。17-45岁是中毒的高发人群。中毒途径以主动口服为主,共448例,占70.0%。结论中毒的发生具有主动中毒病人多的特点,并有明显的季节、中毒源、地域特征,需引起重视,采取加强农药管理,宣传教育,重视人群心理健康,重视家庭、人际关系等措施,以减少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酒精 中毒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婷 范琪 +3 位作者 屈佳 黄琦 汪小红 周艳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了解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状况。方法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842例在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由患儿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回顾调查4个月婴儿喂养方式等情况。结果抚州城区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 目的了解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状况。方法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842例在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由患儿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回顾调查4个月婴儿喂养方式等情况。结果抚州城区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61%、13%、26%。产妇常住地、产妇有无产假、母亲主观原因是影响抚州城区母乳喂养率的主要因素。结论该地区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应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倡导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婴儿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护患沟通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慧珍 汪小红 陈娜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2期4713-4713,共1页
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由120接诊的4 323例患者在院前急救时进行护患沟通。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效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护患沟通 院前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中毒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婷 范琪 +5 位作者 万琦俐 屈佳 邹文娇 周艳君 董慧珍 唐细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8-94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对515例急性中毒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坠床2例,自我伤害6例,窒息1例,外走2例。发生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陪护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结论应...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对515例急性中毒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坠床2例,自我伤害6例,窒息1例,外走2例。发生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陪护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结论应高度重视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采取加强宣教,提高护士素质,做好交接班,严密观察病情和用药后反应等措施,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住院 安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常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婷 范琪 +3 位作者 屈佳 周艳君 殷实 万琦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 介绍"五常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把"五常法"理论运用在护理管理中,制定实施计划,由病区管理者带头实行,定期进行检查,不断改进.结果 实施"五常法"4年来,急救物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差错事故发生率与实施前相比... 目的 介绍"五常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把"五常法"理论运用在护理管理中,制定实施计划,由病区管理者带头实行,定期进行检查,不断改进.结果 实施"五常法"4年来,急救物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差错事故发生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五常法"是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及病人住院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良好管理措施.应在急诊科大力推广"五常法",并以点带面,逐步在全院各科室推广、实施,从而提高我院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法 急诊科 管理
原文传递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志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6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CO)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对82例急性重症CO中毒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均安全转送入院。其中深昏迷转为浅昏迷33例,浅昏迷转为昏...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CO)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对82例急性重症CO中毒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均安全转送入院。其中深昏迷转为浅昏迷33例,浅昏迷转为昏睡49例,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7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9~32 d,3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行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死亡,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重度 院前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19
作者 董慧珍 汤丽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5期20-20,22,共2页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抢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三例延误诊断浅析
20
作者 徐国华 徐晓明 姜应标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