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优质护理对策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春青 黄跃雁 +1 位作者 乔丹丹 尹春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优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2组患者术前均应用胃镜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围术期(术前... 目的探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优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2组患者术前均应用胃镜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围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生理指标(DBP、SBP、HR)的变化、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的变化、术后1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术中与术后,研究组DBP、SBP及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重度焦虑者占比10.00%,低于对照组的38.00%(P<0.05),研究组无焦虑者占比6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时睡眠、精力、情感、躯体活动、疼痛与社会生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采取优质护理对策效果满意,不仅能稳定患者的生理指标,还能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 焦虑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治疗近况
2
作者 刘凤芹 李丙庆 丁志敏 《河北医学》 CAS 1996年第5期505-506,共2页
消化性溃疡治疗近况(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刘凤芹,李丙庆,丁志敏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概括起来为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损害因素和粘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损害因素有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增高... 消化性溃疡治疗近况(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刘凤芹,李丙庆,丁志敏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概括起来为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损害因素和粘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损害因素有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增高、精神焦虑忧伤、胃运动障碍、化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治疗 抗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微小RNA-452和微小RNA-762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玮螺 刘素英 +2 位作者 李思锦 周龙妹 何培元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微小RNA(miR)-452、miR-762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并根据3年随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微小RNA(miR)-452、miR-762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并根据3年随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组织中miR-452、miR-762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452与miR-762表达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452、miR-762表达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452、miR-762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2.23±0.24)比(1.00±0.00)、(1.86±0.20)比(1.01±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20、33.805,均P<0.001)。miR-452、miR-762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均P<0.05)。随访3年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27.8%(25/90)。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组织中miR-452、miR-762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2.56±0.30)比(2.10±0.22)、(2.15±0.30)比(1.75±0.16)](t=7.997、8.181,均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452与miR-76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6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452、miR-762均是结肠癌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miR-452、miR-762联合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优于miR-452单独预测(Z=2.745,P=0.006)。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452、miR-762表达上调,其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可能是结肠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微小RNA-452 微小RNA-76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
4
作者 刘素英 孙玮螺 +3 位作者 李萍 付强 刘飞 陈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15-1218,1223,共5页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风险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治疗的L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分型、组...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风险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治疗的L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分型、组织学类型等方面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共168个病例,病灶形态分型以颗粒型为主,占72.6%(122/168);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占78.6%(132/168)。组织学类型主要表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83.3%(140/168)。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直径<20 mm的LSTs,分别为33.3%、46.3%和24.1%(P<0.05);而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45.0%和50.0%(P<0.05)。直肠LSTs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分别为[25(22,30)mm、67.5%和34.9%,P<0.05]。癌变组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分别为[25(22,30)mm、53.6%和67.9%,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病灶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37.1%和41.1%(P<0.05)。结论大肠LSTs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直肠是直径≥20 mm且癌变的LSTs最常见的部位,其病灶形态以结节混合型为主,LSTs恶变潜能与病灶部位、直径及病灶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特点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经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齐好雯 陈建华 +1 位作者 高丽华 齐月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377-1381,1387,共6页
目的探讨循经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循经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采用循经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腿疼痛如针刺、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腰膝沉重、下肢麻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IL-1β、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晕针、断针、滞针、皮下血肿、感染等针刺或刺络放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循经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疗效显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腰腿疼痛等不适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血瘀证 循经针刺法 刺络放血 血清炎性因子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3b-3p过表达的HCT116外泌体对HUVEC增殖凋亡、迁移、血管形成影响及其与PAK4靶向关系
6
作者 孙玮螺 刘素英 +2 位作者 李思锦 周龙妹 何培元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13-18,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93b-3p(miR-193b-3p)过表达的人结直肠癌(CRC)细胞(HCT116)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凋亡、迁移、血管形成影响,并分析miR-193b-3p与p21活化蛋白激酶4(PAK4)的靶向关系。方法收集CRC患者血清和HCT116...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93b-3p(miR-193b-3p)过表达的人结直肠癌(CRC)细胞(HCT116)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凋亡、迁移、血管形成影响,并分析miR-193b-3p与p21活化蛋白激酶4(PAK4)的靶向关系。方法收集CRC患者血清和HCT116细胞上清外泌体,透射电镜实验和纳米颗粒示踪分析观察和鉴定外泌体,RT-q PCR实验检测外泌体miR-193b-3p和PAK4 m RNA。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分组,PBS组加入100μL的PBS,HCT116-Exo组加入100μL的HCT116细胞外泌体,HCT116-Exo+GW4869组先用GW4869(10μmol/L)处理30 min,然后加入100μL的HCT116细胞外泌体,采用Ed U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成管实验检测各组HUVEC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取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并分为miR-NC组、miR-193b-3p组,miR-NC组与转染miRNA阴性对照(miR-NC)的HCT116细胞外泌体共培养,miR-193b-3p组与转染miR-193b-3p模拟物(miR-193b-3p mimics)的HCT116细胞外泌体共培养,采用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实验和成管实验检测各组HUVEC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93b-3p和PAK4的靶向关系。结果CRC患者血清和细胞外泌体miR-193b-3p表达升高,PAK4 m RNA表达降低(P均<0.05);CRC细胞外泌体可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P均<0.05);过表达CRC细胞外泌体miR-193b-3p增加HUVEC细胞活力和血管形成、加速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凋亡(P均<0.05);miR-193b-3p直接靶向PAK4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CRC血清、癌细胞外泌体miR-193b-3p表达升高,加入HCT116细胞外泌体的HUVEC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增强,加入转染miR-193b-3p mimics HCT116细胞外泌体的HUVEC细胞增殖、S期占比、血管形成能力升高及G_(0)/G_(1)期占比、凋亡率下降,miR-193b-3p与PAK4存在靶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193b-3p P21活化蛋白激酶4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3b-3p、PAK4过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靶向关系
7
作者 孙玮螺 刘素英 +2 位作者 李思锦 周龙妹 何培元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93b-3p(miR-193b-3p)、P21活化蛋白激酶4(PAK4)过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并验证两者的靶向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FHC及人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LoVo,采...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93b-3p(miR-193b-3p)、P21活化蛋白激酶4(PAK4)过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并验证两者的靶向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FHC及人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LoVo,采用RT-PCR检测各细胞miR-193b-3p、P21活化蛋白激酶4(PAK4)mRNA。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HCT116细胞,分为4组,miR-NC组转染miRNA阴性对照、miR-193b-3p组转染miR-193b-3p模拟物、miR-193b-3p+PAK4-NC组转染miR-193b-3p模拟物+P21活化蛋白激酶4(PAK4)空载体、miR-193b-3p+PAK4组转染miR-193b-3p模拟物+PAK4过表达载体,分别采用RT-PCR、CCK-8试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miR-193b-3p、PAK4 mRNA表达及增殖活性、凋亡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 Scan7.2预测miR-193b-3p与PAK4的靶向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过表达miR-193b-3p后,HCT116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PAK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上调PAK4表达能够部分逆转过表达miR-193b-3p对HCT116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抑制及对凋亡的促进作用(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miR-193b-3p能靶向结合PAK4的3'UTR区,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miR-193b-3p过表达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促进其凋亡,miR-193b-3p与PAK4存在靶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93b-3p 结肠癌 HCT116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P21活化蛋白激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BAIAP2L2的表达研究
8
作者 王锦玉 贾依晗 +4 位作者 邢恩鸿 刘素英 王卯 张芳 陈健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BAIAP2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选取CRC患者31例、结直肠息肉(CP)患者33例,手术中留取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记为CRC组、CP组,留取CRC患者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BAIAP2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选取CRC患者31例、结直肠息肉(CP)患者33例,手术中留取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记为CRC组、CP组,留取CRC患者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的正常黏膜组织)记为Control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组织中BAIAP2L2蛋白,采用半定量评分法观察蛋白表达情况,包括阳性表达率、阳性强度,并分析BAIAP2L2蛋白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 BAIAP2L2蛋白在癌旁组织以及息肉组织中呈现不染色或染色颜色较浅、阳性面积小的染色结果,而在CRC组织中染色较深,多数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沉积,提示其在CRC组织表达较高。CRC组、CP组、Control组BAIAP2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8%(30/31)、24.2%(8/33)、3.2%(1/31),3组间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3组之间两两比较,BAIAP2L2蛋白阳性强度在CRC组与CP组、CRC组与Control组呈现差异表达(均P<0.001),但CP组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C组织中BAIAP2L2蛋白呈现高表达,且阳性强度与CP组织及癌旁组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AIAP2L2 结直肠息肉 癌旁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00649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锦玉 贾依晗 +2 位作者 张芳 王卯 陈健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约有193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近1000万因癌症死亡的病例,其中肺癌仍然占癌症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的首位,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研究证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性别、地区及癌症种类相关[1]。在中国... 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约有193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近1000万因癌症死亡的病例,其中肺癌仍然占癌症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的首位,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研究证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性别、地区及癌症种类相关[1]。在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攀升,截止2015年,癌症成为疾病中的主要死亡原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00649 癌症 SGLT-2抑制剂 肾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健 王磊 +3 位作者 李炳庆 尹春英 刘志远 张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25-3326,共2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经临床确诊的SAP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经临床确诊的SAP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H值、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血清及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9.101,4.336,8.632,3.483,3.961,5.115,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91.30%(42/46)〕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32/46)〕(χ2=6.90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70%(4/46)〕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12/46)〕(χ2=4.842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638,3.754,3.043,均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防止细菌移位,提升治疗效果,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支持 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细菌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肝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艳玲 张冰 +2 位作者 李炳庆 时军利 王磊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772-2774,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CHB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2组,其中单纯CHB患者122例为对照组,CHB合并非酒精性... 目的探讨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CHB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2组,其中单纯CHB患者122例为对照组,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患者82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两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的差异。并将两组中治疗后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再次进行比较,观察在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单纯CHB组和CHB合并NAFLD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阴转率的差异。结果CHB合并NAFLD组氨基转移酶在治疗24周复常率为58.5%,显著低于单纯CHB组(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CHB组HBV-DNA在治疗24周阴转率(67.2%vs.51.2%)及HBeAg阴转率(52.5%vs.37.8%)均显著高于合并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单纯CHB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为96.3%,显著高于CHB合并NAFLD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HBeAg阴转率在单纯CHB组为78.0%,在CHB合并NAFLD组为73.8%,单纯CHB组略高于合并NAFLD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对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有影响,而合并NAFLD是CHB抗病毒治疗时达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而未达生物化学应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脂肪肝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ZO-1、occludin、IL-18水平影响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健 黄莹 +3 位作者 王磊 李炳庆 刘志远 张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探究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ZO-1、occludin、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隆化县医院以及平泉县医院内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探究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ZO-1、occludin、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隆化县医院以及平泉县医院内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7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ZO-1、occludin、IL-18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ZO-1蛋白均有所增加,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occludin含量均有所升高,且实验组(128.36±18.2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15.21±12.5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为(36.79±10.31)ng/L,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69±12.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发热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有效率分别为90%、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ZO-1、occludin、IL-18水平,改善患者腹痛、发热症状,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血清ZO-1 血清occludin 血清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ESR,PLT,D-二聚体影响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程华 李雪梅 +3 位作者 杨爱萍 黎兆艳 何孝燕 陈健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ESR、PLT、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57例...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ESR、PLT、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57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慰剂组48例;实验组63例,口服美沙拉嗪。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PLT、D-二聚体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实验组ESR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10.65±8.92)mm/h]显著优于对照组[(17.39±10.50)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PLT数目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275.28±28.95)×109/L显著优于对照组(310.62±28.9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便血、肠息肉、消瘦等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沉(ESR)水平、减少患者血小板(PLT)数量、降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且对于患者便血、肠息肉、身体消瘦等不良特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高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ESR PLT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磊 时军利 李炳庆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0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胃镜精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245例患者247处病变。记录患者内镜诊断、病变大小、形态、颜色、是否附着黏液、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胃镜精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245例患者247处病变。记录患者内镜诊断、病变大小、形态、颜色、是否附着黏液、病变部位、靛胭脂染色情况、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BI-ME)下表现等,先用2检验分析早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层分析,同时探讨NBI-M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萎缩性胃炎、病变位于胃窦部、病变形态为凹陷型、病变> 1 cm、白光下存在边界、颜色发红、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及存在边界、NBI-ME下观察可见边界、表面微结构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均与早期胃癌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O^R=4.474,95%CI:1.576~12.701,P=0.005)、NBI-ME观察存在边界(O^R=7.608,95%CI:1.427~40.570,P=0.017)、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O^R=8.051,95%CI:1.509~42.949,P=0.015)为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为78.3%。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78.9%。结论内镜下发现病变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或NBI-ME观察到存在边界,提示为早期胃癌可能性较大。其中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电子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Wnt和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健 张肖丽 +5 位作者 张月晓 李萍 齐月雯 付欣姿 刘璐 李炳庆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9期41-47,共7页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Wnt和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LS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分片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ESD。...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Wnt和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LS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分片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ES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治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和免疫功能情况,并分析手术对Wnt及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诊治的病变位置、直径大小及大体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穿孔、消化道出血,研究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9%,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8.6%,研究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研究组患者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nt/β-catenin通路分子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Wnt1、Wnt5a、Wnt7b和β-catenin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D在结直肠LST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免疫功能。在手术的刺激下,会迅速抑制Wnt与其他受体复合物结合,使Wnt的靶基因得不到表达,有利于整合素信号通路。ESD在结直肠LST患者中可以有效抑制Wnt基因的表达,阻断Wn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效果 WNT 整合素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月晓 李萍 +1 位作者 李炳庆 陈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建立食管癌模型,成模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及复方苦参注射...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建立食管癌模型,成模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及复方苦参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bFGF、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成瘤率100%;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瘤体体积、瘤体质量、肿瘤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肿瘤组织中VEGF、bFGF、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抑瘤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食管癌模型大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食管癌 保护机制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Smad7/TGF-β表达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培元 侯志平 +3 位作者 高淑梅 王明娟 马立新 李炳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692-2702,共11页
目的:为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简便、经济、成模率高的动物模型并探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单笼喂养,自由摄取食水的方式饲养大鼠.对照组不予饮酒,自由摄取食水;实验组予饮酒,分为正常饲料组、高脂饲料组及高脂限食... 目的:为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简便、经济、成模率高的动物模型并探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单笼喂养,自由摄取食水的方式饲养大鼠.对照组不予饮酒,自由摄取食水;实验组予饮酒,分为正常饲料组、高脂饲料组及高脂限食组.将市售白酒稀释成(6%、9%、12%、20%)等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以其作为大鼠的唯一水源.先给予6%的白酒水溶液,待大鼠适应白酒气味之后,逐渐提高白酒浓度,第4周时将白酒浓度提高至20%,一直到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取肝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变化.用Real-time R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和Smad7 mRNA水平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肝脏组织形态正常,实验组中正常饲料组肝组织出现脂肪肝表现,高脂饲料组脂肪变性程度加重并出现了肝炎及胶原纤维增生.限食高脂组肝组织出现了大量成束的胶原纤维并伴有肝炎及脂肪肝表现.血清ALT、AST结果显示:至实验结束时,对照组比实验组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不同实验组间比较高脂饮食组和限食高脂组转氨酶活性无差别,但均较正常饲料组高(P<0.05).TGF-β1和Smad7这两个基因的蛋白丰度与他们各自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3个实验组TGF-β1表达水平升高,并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实验组Smad7表达水平降低,但与肝脏病理变化无相关性.结论:饮用白酒水溶液结合限食及高脂饮食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大鼠模型,Smad7不能有效抑制TGF-β1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纤维化 大鼠模型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7 高脂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措施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春英 王春青 李炳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674-1675,共2页
中国的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老年人胃肠功能差,患胃肠疾病风险增加。目前,胃镜是检查食管、胃疾病最重要、最直观检查手段,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患者应常规定期行胃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 中国的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老年人胃肠功能差,患胃肠疾病风险增加。目前,胃镜是检查食管、胃疾病最重要、最直观检查手段,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患者应常规定期行胃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由于症状不适感、对疾病后果的担心及对胃镜检查的顾虑,大多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无法忍受而拒绝,加之害怕自己查出阳性病变,从而使很多疾病无法得到早期诊断,由此作者设想,是否能在胃镜检查前、中、后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及认知等干预措施,使老年患者能够主动接受胃镜检查,提高胃镜检查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老年患者 干预措施 胃肠功能 疾病风险 抵触心理 早期诊断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CD16^+亚型单核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鑫 康富标 +1 位作者 王桂平 张国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目前已经确定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有4种亚型,最主要的有2种,分别是CD14++CD16-和CD14+CD16+单核细胞。两种主要亚型的单核细胞在趋化因子受体、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在迁移和分化特性上都是不同的。近年来发现CD14+CD16+细胞的促炎症细胞因... 目前已经确定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有4种亚型,最主要的有2种,分别是CD14++CD16-和CD14+CD16+单核细胞。两种主要亚型的单核细胞在趋化因子受体、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在迁移和分化特性上都是不同的。近年来发现CD14+CD16+细胞的促炎症细胞因子是高表达的,也是具有较高抗原提呈能力的细胞。本文对单核细胞的亚型,CD14+CD16+细胞的主要特性,以及这一群CD14+CD16+单核细胞对于人类相关的一些疾病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亚型 炎症 抗原提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1咬合蛋白及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雷 张乐 +3 位作者 陈健 钱丽娇 刘志远 李炳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1(ZO-1)、肠上皮咬合蛋白(Occludin)及白细胞介素(IL)-18的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2012-06-201...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1(ZO-1)、肠上皮咬合蛋白(Occludin)及白细胞介素(IL)-18的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2012-06-2012-12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和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各30例为胰腺炎组。选取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置鼻空肠营养管同时,采集距离十二指肠乳头5 cm以上对侧十二指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肠组织ZO-1、Occludin、IL-18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肠组织ZO-1、Occludin、IL-18蛋白半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轻型胰腺炎组、重症胰腺炎ZO-1阳性率分别为56.7%、50.0%、40.0%,轻、重胰腺炎组ZO-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胰腺炎组ZO-1阳性率低于轻型胰腺炎组(P<0畅05)。对照组及轻、重症胰腺炎组Occludin阳性率分别为50.0%、40.0%、33.3%,轻、重症胰腺炎组Occludin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胰腺炎组Occludin阳性率低于轻型胰腺炎组(P<0.05)。对照组、轻型胰腺炎组、重症胰腺炎组IL-18阳性率分别为10.0%、46.7%、86.7%,轻、重症胰腺炎组IL-18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胰腺炎组IL-18阳性率高于轻型胰腺炎组(P<0畅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时,ZO-1、Occludin表达降低,IL-18表达增高,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1(ZO-1) 咬合蛋白(Occludin) 白细胞介素(IL-18) 急性胰腺炎(AP) TIGHT junction protein ZO -1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