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四望亭献疑
1
作者 罗加岭 李可心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四望亭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望亭历经从军事设施至县学建筑,再到军事设施,最后是过街亭的曲折过程。四望亭留给人们许多疑问:现如今的四望亭究竟建于何时,清初的两座魁星楼何时变为一座,魁星楼何时重拾旧... 四望亭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望亭历经从军事设施至县学建筑,再到军事设施,最后是过街亭的曲折过程。四望亭留给人们许多疑问:现如今的四望亭究竟建于何时,清初的两座魁星楼何时变为一座,魁星楼何时重拾旧名四望亭,这些疑问至今仍有许多未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望亭 县学 文奎楼 魁星楼 太平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津考论
2
作者 罗加岭 《江苏地方志》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扬子津,又称杨子津、扬子渡,是隋唐时期沟通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著名津渡。隋开皇十年(590)首次出现于史书记载中。随着瓜洲不断淤涨,扬子津渡口逐渐淤塞。唐永淳元年(682),朝廷置扬子县,扬子镇(即扬子津附近的集镇,又名杨子镇)作为扬子... 扬子津,又称杨子津、扬子渡,是隋唐时期沟通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著名津渡。隋开皇十年(590)首次出现于史书记载中。随着瓜洲不断淤涨,扬子津渡口逐渐淤塞。唐永淳元年(682),朝廷置扬子县,扬子镇(即扬子津附近的集镇,又名杨子镇)作为扬子县的治所所在地,成为大运河沿岸繁华的重镇。开元二十六年(738)齐濣开伊娄河后,瓜洲逐渐替代扬子津,成为润、扬两地的重要渡口,但扬子津依然是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宋以后改扬子镇为扬子桥或扬子桥镇,但元时个别人还称扬子津。2002年,扬子津街道成立,迎来了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淳 伊娄河 京杭大运河 重要节点 运河沿线 史书记载 扬子津 瓜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化李园主人百年之谜的破解
3
作者 罗加岭 《江苏地方志》 2022年第2期34-36,共3页
地处里下河腹地的兴化,近年一直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兴化城武安街13号的李园是兴化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为完好的富商花园,是兴化富商文化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园内主要建筑有船厅、方厅和桂花楼等。整体布局古... 地处里下河腹地的兴化,近年一直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兴化城武安街13号的李园是兴化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为完好的富商花园,是兴化富商文化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园内主要建筑有船厅、方厅和桂花楼等。整体布局古朴隽永、幽静典雅。李园借园林建筑之艺,寓景、情、理、趣为一体。李园占地面积仅约1.1亩,却创造了一个可住、可游、可享的小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打造出一个曲径通幽的环境,既满足了各项物质功能的需求,又富于精神功能的自然意境。船厅是李园核心建筑,匠心独运,其建筑特色十分罕见。由于李园紧挨兴化老监狱的深院高墙,时常听到犯人的手铐脚镣声,甚为恐怖。为图吉利,破除不祥,园主借鉴岭南派私家园林的“旱舟”和江南派“石舫”的风格,在古树紫藤、广玉兰旁边建造一座“沧浪画舫”即船厅,使阴沉的犯人镣铐声化解成船厅起锚或抛锚的铁链声。为了更加贴切主题,烘托氛围,主人独具匠心设立石柱,营造出船系藤缆,停泊在广玉兰绿荫之意境。抗日战争时期,李园曾是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临时办公处(1939-1941),时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苏北游击总指挥的韩德勤曾在此办公和召开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典园林艺术 私家园林 园林建筑 广玉兰 占地面积 副总司令 岭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文化
4
作者 罗加岭 《江苏地方志》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长江和大运河在扬州、镇江交汇,船舶在此出入江河,在扬州、泰州形成江北长江运口,在镇江、常州形成了江南长江运口。千年变迁,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历经湾头、欧阳埭、扬子津、真州、十二圩、六圩等。大运河江南长江运口,历经丹徒、甘露... 长江和大运河在扬州、镇江交汇,船舶在此出入江河,在扬州、泰州形成江北长江运口,在镇江、常州形成了江南长江运口。千年变迁,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历经湾头、欧阳埭、扬子津、真州、十二圩、六圩等。大运河江南长江运口,历经丹徒、甘露港、大京口、小京口、谏壁。大运河长江运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做好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的文化展示工作,响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在梳理好江北长江运口的文化家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公园 泰州 京口 长江 镇江 江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节孤忠今犹在 铁熕何时反故邦?史可法墓祠旁"史公铁炮"的故事
5
作者 姜凌宇(文/图) 李智(文/图) 《大众考古》 2021年第12期43-48,共6页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史可法墓祠旁,有一座方亭,匾额上题“史公铁炮”四字,亭内陈列一门铁炮,:包身长180厘米,口径10.3厘米,口圆,项阔,身粗,上镌铭文。这门铁炮为何陈列在史可法S祠旁?它要为我们讲述什么样的“史公故事”呢?
关键词 史可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炮 史公 墓祠 陈列 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园馈节图》图解详释
6
作者 巫晨 《曹雪芹研究》 2023年第3期181-186,共6页
《冯其庸辑校集》第五卷收录有画家贡夫的《随园馈节图》。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图作者、图诗册页、馈节礼品的考察,对随园主人、画家及诸文人与该画主题相关的活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随园馈节图》 袁枚 奇丰额 尤荫 萧美人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娄河名称的由来
7
作者 黄继林 《江苏地方志》 2023年第2期27-29,共3页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南端、从高旻寺三汊河口向南至瓜洲长江边,有一条以“伊娄”为专名的人工水道—伊娄河,亦称新河、瓜河,今称瓜洲运河。唐代中期,因江中沙碛形成的瓜洲与北岸相连,堵塞了扬子津渡口,有碍漕运,润州刺史齐澣于开元二十六...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南端、从高旻寺三汊河口向南至瓜洲长江边,有一条以“伊娄”为专名的人工水道—伊娄河,亦称新河、瓜河,今称瓜洲运河。唐代中期,因江中沙碛形成的瓜洲与北岸相连,堵塞了扬子津渡口,有碍漕运,润州刺史齐澣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主持开凿这条水道,初长25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娄河 唐代中期 瓜洲 高旻寺 扬子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寅与高旻寺考略
8
作者 李智 《曹雪芹研究》 2023年第4期49-53,共5页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运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行宫东侧的高旻寺天中塔建于清代初年,是清吴惟华为镇锁水患所建。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途中欲重修天中塔,曹寅等人主动捐资。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途中,登临天...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运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行宫东侧的高旻寺天中塔建于清代初年,是清吴惟华为镇锁水患所建。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途中欲重修天中塔,曹寅等人主动捐资。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途中,登临天中塔,并赐名“高旻寺”。回京后,康熙御赐高旻寺金佛和《高旻寺碑记》,曹寅等人将《高旻寺碑记》摹刻成碑,为金佛修造了殿宇。曹寅请高僧纪荫任高旻寺的第一任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寅 高旻寺 纪荫 天中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归庄诗文漆盒赏析与延展研究
9
作者 李智 归晟 《中国生漆》 2022年第1期19-21,2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清代归庄诗文漆盒上铭文的研究,引出明末清初抗清组织——复社成员:归庄、金俊明、卞文瑜的生平。结合中国漆盒发展史的梳理,推断出这件具有“反清复明”文化属性的漆盒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具有“反清”思想的士大夫文人定制... 本文通过对清代归庄诗文漆盒上铭文的研究,引出明末清初抗清组织——复社成员:归庄、金俊明、卞文瑜的生平。结合中国漆盒发展史的梳理,推断出这件具有“反清复明”文化属性的漆盒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具有“反清”思想的士大夫文人定制的漆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盒 归庄 金俊明 卞文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盐宗庙考
10
作者 李智 宋敏 《中国盐业》 2024年第18期56-59,共4页
扬州盐宗庙为世界遗产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扬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扬州盐宗庙里供奉的盐宗较有地方特色,分别为海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早期盐商的杰出人士胶鬲和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管仲。考证了泰州盐宗庙早... 扬州盐宗庙为世界遗产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扬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扬州盐宗庙里供奉的盐宗较有地方特色,分别为海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早期盐商的杰出人士胶鬲和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管仲。考证了泰州盐宗庙早于扬州盐宗庙建立,而扬州的盐宗庙是对泰州的这座盐宗庙的翻版。扬州盐宗庙建好不久便改名为纪念曾国薄的曾公詞,盐宗庙之名即为曾公祠所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宗庙 曾国藩 乔松年
原文传递
扬州仓颉村与西汉“苍颉”铭熏炉关系初探
11
作者 李智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扬州市杨庙镇有仓颉村,村内有仓颉山、苍颉庙。2004年在该村附近的西汉墓中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苍颉”铭青釉陶熏炉,村子的名称和出土文物上的铭文重合,引发了诸多猜测。本文认为,仓颉村、仓颉山的名称,得名于村内始建于宋代的苍颉帝... 扬州市杨庙镇有仓颉村,村内有仓颉山、苍颉庙。2004年在该村附近的西汉墓中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苍颉”铭青釉陶熏炉,村子的名称和出土文物上的铭文重合,引发了诸多猜测。本文认为,仓颉村、仓颉山的名称,得名于村内始建于宋代的苍颉帝庙,而仓颉村附近出土的“苍颉”铭青釉陶熏炉上面的“苍颉”二字,应来源于汉代的识字课本《苍颉篇》。这两个字是墓主人随手书写的,只是个性化的随葬品,不是汉代普遍风俗,仓颉村的地名和带有“苍颉”二字的文物熏炉并无必然联系,只是相隔千年以后的一次巧合和偶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 “苍颉”铭青釉陶熏炉 仓颉村 苍颉篇
原文传递
“板桥派”考辩
12
作者 罗加岭 《荣宝斋》 2024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板桥派”最初是由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提出。对“板桥派”成员的研究由周积寅、卞孝萱列出名单。两者名单有异同,后者对前者有创新。但两者共同不足是没有涉及现代与当代。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板挢派”的成员做些补充,并分析“板... “板桥派”最初是由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提出。对“板桥派”成员的研究由周积寅、卞孝萱列出名单。两者名单有异同,后者对前者有创新。但两者共同不足是没有涉及现代与当代。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板挢派”的成员做些补充,并分析“板桥派”的成因及成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派” “板桥体” “郑家样”
原文传递
世界遗产伊娄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调查与利用刍议
13
作者 李智 《文物天地》 2024年第12期30-33,共4页
伊娄运河是联通长江与大运河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河道,其文化遗产分布呈两端多、中间少的“哑铃”状。因此,可依托江岸资源,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依托瓜洲江口老街,打造运河风情一条街;依托瓜洲丰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名人文化与园林文化;... 伊娄运河是联通长江与大运河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河道,其文化遗产分布呈两端多、中间少的“哑铃”状。因此,可依托江岸资源,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依托瓜洲江口老街,打造运河风情一条街;依托瓜洲丰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名人文化与园林文化;依托近郊生态特色,打造运河乡村休闲旅游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娄运河 瓜洲镇 长江文化公园 大运河文化带
原文传递
多重利好形势下运河小镇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瓜洲古镇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智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14-19,共6页
本文列举了瓜洲古镇面临的多重政策利好,总结了瓜洲古镇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瓜洲古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产业规划落地情况不佳;人才资源缺乏,历史文化传承薄弱;高等级历史建筑留存不多,文化景观形象相对模糊等。提出了瓜洲古镇可依托江... 本文列举了瓜洲古镇面临的多重政策利好,总结了瓜洲古镇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瓜洲古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产业规划落地情况不佳;人才资源缺乏,历史文化传承薄弱;高等级历史建筑留存不多,文化景观形象相对模糊等。提出了瓜洲古镇可依托江岸资源,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依托瓜洲江口老街,打造运河风情一条街;依托瓜洲丰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名人文化与园林文化;依托近郊生态特色,发展运河乡村休闲旅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小镇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瓜洲古镇 文化遗产 乡村休闲旅游
原文传递
“郃阳侯家”铭素面漆耳杯考证与研究
15
作者 李智 《收藏家》 2022年第8期82-84,共3页
2004年8月,在扬州市杨庙镇杨庙村王家庙组“刘毋智墓”出土了一件西汉早期“郃阳侯家”铭素面漆耳杯(图1)。该耳杯口长18.5、宽13.8,杯底长10.7、宽6.3、高5.2厘米,木胎,外髹黑漆,内髹朱漆,素面。杯底刻画“吴家”和“千二”,更为显眼的... 2004年8月,在扬州市杨庙镇杨庙村王家庙组“刘毋智墓”出土了一件西汉早期“郃阳侯家”铭素面漆耳杯(图1)。该耳杯口长18.5、宽13.8,杯底长10.7、宽6.3、高5.2厘米,木胎,外髹黑漆,内髹朱漆,素面。杯底刻画“吴家”和“千二”,更为显眼的是,耳杯的底部有“郃阳侯家”字样的方形戳记烙印(图2),关于这件耳杯的研究,我们就从这个“郃阳侯家”的烙印开始讲起。一、西汉时期“郃阳侯”有哪些?“郃阳侯家”铭素面漆耳杯出土于西汉时期的墓葬,该墓葬等级较高,说明墓主人并非一般百姓,素面漆耳杯底烙印“郃阳侯家”方形戳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耳杯 墓主人 西汉时期 西汉早期 墓葬等级 侯家 杨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