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OPT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护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陈慧 陈雅洁 张翼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态度-定义-开放思维-制订计划-尝试实施(Attitude,Definition,Open mind,Planning,Try it out,ADOPT)护理模式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 目的探讨态度-定义-开放思维-制订计划-尝试实施(Attitude,Definition,Open mind,Planning,Try it out,ADOPT)护理模式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CI合并DM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2,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52,接受ADOPT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OPT护理模式应用在CI合并DM患者中,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PT护理模式 脑梗死 糖尿病 自护能力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刚 张新江 +1 位作者 陈斌 刘一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溶栓后1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0分,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评估90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90 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纳入94例患者,在溶栓后1 h,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7例(2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是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 6.79;95%CI 1.73~26.61,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则90 d后具有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 预后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田雪勤 王嘉浩 +3 位作者 季林铃 赵格格 蒋婧 王英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选择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98例为LAA组,急性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患者33例为SAO组;同时,纳入健康体检中心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按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型脑梗死(PCI)组(39例)及非进展型脑梗死(NPCI)组(59例)。98例LAA型脑梗死患者在3个月随访过程中失访6例,根据随访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59例)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33例)组。收集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分组人群血浆CDK9水平;探讨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CDK9对急性LA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AA组HDL-C水平更低,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较SAO组糖尿病病史占比更高,梗死体积更大,入院时NIHSS评分更高,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NPCI组与PCI组糖尿病病史占比、HbA1c、随机GLU和CDK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CDK9预测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 5(95%CI:0.794 1~0.914 8),当CDK9水平为602.1 ng/L时,约登指数最大(0.604),相应的敏感度为0.849,特异度为0.755。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梗死体积以及血浆CDK9水平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与CDK9水平呈正相关(r=0.485,P<0.01)。结论 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浆CDK9水平显著升高,CDK9是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血浆CDK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对LAA型脑梗死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进展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颈部CTA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4
作者 缪茂军 张新苗 张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CVUS)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宝应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CVUS)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宝应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及头颈部CTA检查。将DSA结果视作金标准,分析CVUS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能。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内膜厚度及平均斑块数,以及不同检查手段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1例,阴性27例;CVUS共检出阳性40例,其中漏诊9例,误诊8例;头颈部CTA共检出阳性41例,其中漏诊7例,误诊7例;联合检测共检出阳性41例,其中漏诊1例,误诊1例。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VUS联合头颈部CTA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56%、96.30%、97.06%,均高于CVUS、头颈部CTA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内膜厚度及平均斑块数均大于非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US联合头颈部CTA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91.67%,均高于CVUS与头颈部CTA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US联合头颈部CTA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能较佳,尤其是在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颈部血管彩超 CT血管成像 内膜厚度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1a抗体介导的Miller-Fisher综合征不完全型1例报告
5
作者 章腾 朱羽婷 +2 位作者 赵莉 吴璇 许笑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GT1a抗体介导的Miller-Fisher综合征(MFS)不完全型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以GT1a抗体介导的MFS不完全型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GT1a Miller-Fisher综合征不完全型 神经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艳杰 秦正良 张新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EN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n=44)和非END组(n=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EN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n=44)和非END组(n=149)。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有无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是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与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侯红玲 张新江 +2 位作者 刘微丽 林涛 孙国先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0期1572-1576,共5页
目的比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34例,其中NICU 41例,ICU 93例。比较NICU和ICU患者基本信息、... 目的比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34例,其中NICU 41例,ICU 93例。比较NICU和ICU患者基本信息、药敏试验结果、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疾病转归等。结果 N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8%(36/41)、85.4%(35/41)、82.9%(34/41)、90.2%(37/41)、87.8%(36/41);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8.5%(73/93)、76.3%(71/93)、90.3%(84/93)、84.9%(79/93)、81.7%(76/93);NICU和ICU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NICU和ICU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多种不合理情况,其中用法用量及给药时机不当占比最高,分别占53.7%(22/41)、26. 9%(25/93)。NICU和ICU不合理用药患者显效率均低于合理用药患者[34. 8%(8/23)比72.2%(13/18), 37. 8%(17/45)比81. 3%(39/48)]。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强,且NICU分离株的耐药性高于ICU;NICU和ICU均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不合理用药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眼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
8
作者 唐铁钰 王兆霞 +3 位作者 陈斌 刘姜冰 郑艳宇 张新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5-85,共1页
患者,男,57岁,因右侧眼睑下垂1周于2015年2月23日入院。患者自2月15日出现双眼胀痛,后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右眼活动不灵,伴有复视,但复视持续3d后消失。患者无头痛、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麻木无力。既往史:2014年5月14日因右... 患者,男,57岁,因右侧眼睑下垂1周于2015年2月23日入院。患者自2月15日出现双眼胀痛,后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右眼活动不灵,伴有复视,但复视持续3d后消失。患者无头痛、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麻木无力。既往史:2014年5月14日因右侧肢体无力,肌力4级,头颅MR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2个月后肌力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眼部症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神经病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9
9
作者 符雪涛 王英歌 +2 位作者 颜丙春 张江云 胡艺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以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为基础,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导入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并辅以腾讯会议、QQ群等辅助教学工具的混合式教学在后疫情时代神经病学教学中... 目的探讨以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为基础,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导入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并辅以腾讯会议、QQ群等辅助教学工具的混合式教学在后疫情时代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93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混合式教学组(n=148)和传统教学组(n=145),混合式教学组给予MOOC联合PBL、CBL的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组给予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以无记名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混合式教学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后疫情时代的高等医学教育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混合式教学 神经病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欢 田丽 方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0,55,共5页
目的 基于单中心数据,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预测因素进行调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将患者作为发生... 目的 基于单中心数据,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预测因素进行调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将患者作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R 4.0.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形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以及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中267例脑卒中患者有198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发生率为74.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7.143)、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3.462)、年龄≥65岁(OR=3.923)、病程为急性期(OR=6.622)、有糖尿病(OR=3.551)、有心房颤动(OR=6.138)、有复发(OR=2.962)、入院NIHSS评分(OR=1.745)为影响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脑卒中风险的AUC为0.961(95%CI:0.942~0.981),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中实际观测值与风险预测值的偏差无统计学意义(χ^(2)=6.154,P=0.630)。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病程、糖尿病、心房颤动、复发、入院NIHSS评分是预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为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高信号的中青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脑血流改变情况分析
11
作者 严一丹 张羽 +4 位作者 杨素新 章腾 赵莉 唐铁钰 许笑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6期632-638,共7页
目的分析脑白质高信号(WMH)的中青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脑血流改变情况。方法招募2023年2月至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WMH患者70例,年龄35~65岁,均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颅脑MRI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目的分析脑白质高信号(WMH)的中青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脑血流改变情况。方法招募2023年2月至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WMH患者70例,年龄35~65岁,均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颅脑MRI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根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MCI组(MoCA评分20~24分,36例)和对照组(MoCA评分25~30分,34例)。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认知亚域评分、TCD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与MCI发生的关联性。结果对照组MoCA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以及延迟记忆能力显著优于MCI组(P<0.05)。MCI组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华山版(AVLT-H)长延迟回忆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词语流畅性实验(VFT)得分、符号数字转化测验(SDMT)得分、画钟测验(CDT)得分低于对照组,连线测试A(TMT-A)、连线测试B(TMT-B)耗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MCA的P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TC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及饮酒史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A的PI水平升高是促进M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348.877(2.046~59419.483),P=0.026]。结论WMH的中青年MCI患者的语言、视空间、记忆、执行、注意与处理速度等认知亚域功能均有所下降。MCA的PI水平升高有助于识别MCI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经颅多普勒 脑白质高信号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章腾 杨素新 +4 位作者 严一丹 杨明 刘一辉 符雪涛 许笑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6-230,共5页
脑白质高信号(WMH)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的脑白质弥漫斑点状或斑片状缺血改变,其代表了白质组成的变化,表明疏水白质纤维束中水分含量的改变。WMH在临床上通常被作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标志。既往研究表明,WMH与认... 脑白质高信号(WMH)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的脑白质弥漫斑点状或斑片状缺血改变,其代表了白质组成的变化,表明疏水白质纤维束中水分含量的改变。WMH在临床上通常被作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标志。既往研究表明,WMH与认知功能损伤具有高度关联性。大规模基于人群和医院的纵向研究证实了WMH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证明了大范围WMH与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充分的鉴别诊断、评估和管理对任何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早期认知障碍的患者。新的成像技术可能会在MRI可见之前揭示微妙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高信号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振荡排痰机联合序贯式排痰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陈遥 孙艳 包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5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全胸振荡排痰机联合序贯式排痰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气管切开术的sTBI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6)与对照组(n=36)。对...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全胸振荡排痰机联合序贯式排痰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气管切开术的sTBI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序贯式排痰护理,干预组给予全胸振荡排痰机联合序贯式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排痰效果、痰液黏稠度、痰液聚集程度、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每日排痰量较对照组多,每日吸痰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5 d后痰液黏稠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5 d后痰液聚集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下降,干预组PaO_(2)较对照组高,PaCO_(2)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4/36)]较对照组[30.56%(11/3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BI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全胸振荡排痰机联合序贯式排痰方案,能够提高排痰效果,改善痰液黏稠度及聚集程度,调节血气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全胸振荡排痰机 序贯式排痰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SD、尿酸、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张亚洁 赵培祥 +3 位作者 罗菊 孙慧芹 王允 田臻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SD、尿酸、胱抑素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次...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SD、尿酸、胱抑素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次日检测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SD、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胱抑素C、尿酸等水平。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分值将研究对象分为PSCI组和卒中后非认知障碍(NPS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PSCI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SD、尿酸、胱抑素C及三者联合检测对PSCI的预测价值。结果PSCI组患者受教育年限低于NPSCI组,红细胞分布宽度-SD、胱抑素C、尿酸水平均高于NP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SD(β=0.080,OR=1.084,95%CI:1.026~1.145)、胱抑素C(β=2.341,OR=10.387,95%CI:2.734~29.458)、尿酸(β=0.021,OR=1.021,95%CI:1.013~1.029)均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SD、胱抑素C、尿酸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PSCI的AUC分别为0.745、0.773、0.863,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21,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SD、尿酸、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PSC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SD、尿酸、胱抑素C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CI的危险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CI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尿酸 胱抑素C 卒中后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内皮细胞miR-15a/16-1基因敲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量变化的作用
15
作者 熊天庆 朱虹 +1 位作者 王兴仪 王英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4,共9页
为探讨miR-15a/16-1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构建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mi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并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T... 为探讨miR-15a/16-1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构建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mi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并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TTC(2,3,5-triphenyte-trazoliumchloride)染色检测MCAO造模后小鼠脑梗死体积;利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监测MCAO围手术期(术前、线栓插入后15 min和拆线后15 min)和术后长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变化情况;通过行为学试验评估MCAO造模后小鼠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缺损情况。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mi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在MCAO造模后24 h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虽然二者在MCAO造模围手术期的脑血流量无显著差异,但miR-15a/16-1基因敲除可提高术后14和21 d的脑血流量;相应地,mi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在MCAO造模后的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轻。综上,脑血管内皮细胞miR-15a/16-1基因敲除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部分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量的恢复,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内皮细胞 miR-15a/16-1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流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高伟芳 王英歌 唐铁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设为脑卒中组,再选取同期在扬州大学附属医...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设为脑卒中组,再选取同期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青年健康人群90例为健康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酗酒史、是否患有高血脂等中风危险因素疾病、血糖、血脂、血压、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对其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年人脑卒中发生的因素,并探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组间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脑卒中组更低(P<0.05);经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吸烟史、酗酒史、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患高血脂、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将上述单因素(P<0.05)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吸烟史、高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诱发青年人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诱发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同型半胱氨酸 青年人脑卒中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白永杰 张帅 +4 位作者 李顺 尚贤金 资文杰 段佩养 戚纪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急诊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机械取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来自5家高级卒中中心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性闭塞卒中患者124例,包括...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急诊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机械取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来自5家高级卒中中心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性闭塞卒中患者124例,包括东部战区总医院49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8例,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例,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13例。按照静脉溶栓和(或)急诊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治疗方法分为4组:A组为无静脉溶栓且未行支架置入术,B组为无静脉溶栓行支架置入术,C组为静脉溶栓未行支架置入术,D组为静脉溶栓且行支架置入术。记录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良好侧支循环比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等;临床资料包括颅内段闭塞血管、颅外段狭窄程度、颅外段狭窄病因、手术处理方式、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住院期间用药等。评价4组患者安全性和临床预后,包括血管再通情况、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和mRS评分0~1分为预后极好。结果(1) 4组间年龄、入院血糖水平、症状开始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史、吸烟史、良好侧支循环、NIHSS评分和ASPECT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 4组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卒中患者的颅内段闭塞部位、颅外段狭窄程度、颅外段狭窄病因、术中优先处理远端或近端以及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 124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卒中患者中,闭塞血管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3级)率75. 8%(9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5. 3%(19例),90 d预后良好和预后极好率分别为48. 4%(60例)和29. 0%(36例),病死率为22. 6%(28例)。A、B、C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 4%(31/46)、75. 8%(25/33)、75. 0%(21/28),D组患者均获得血管再通(17/17),分别与D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 831,P=0. 009;χ2=4. 906,P=0. 027;χ2=7. 410,P=0. 006)。A、B、C组预后极好率分别为21. 7%(10/46)、18. 2%(6/33)、35. 7%(10/28),D组患者预后极好占比为10/17,分别与D组进行两两比较,A、B组与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 878,P=0. 005;χ2=8. 517,P=0. 004),C组与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288,P=0. 130)。4组间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预后良好比例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静脉溶栓联合急诊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溶栓 机械取栓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丁雪明 唐涌 +1 位作者 何龙锦 季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7-87,89,共2页
关键词 卒中 进展性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枫 叶新春 何龙锦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2期759-760,共2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0例VBI患者的椎动脉MRA及TCD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0例VBI患者的椎动脉MRA及TCD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价值。结果VBI患者TCD的阳性率为92.5%,椎动脉MRA的阳性率为62.5%。结论椎动脉MRA与TCD的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磁共振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斌 刘一辉 任彬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至2015年行头颅CT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11例确诊的VBD,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为头晕2例,肢体麻木2例... 目的分析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至2015年行头颅CT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11例确诊的VBD,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为头晕2例,肢体麻木2例,肢体乏力1例,周围性面瘫1例,构音障碍1例,舌咽神经痛1例,无症状4例(体检发现)。既往有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3例患者经CT血管成像(CTA)、7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1例经磁共振增强提示VBD。结论 VBD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导致的疾病为脑梗死,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临床症状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