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_0022382/let-7a-5p/PI3K/AKT/mTOR轴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1
作者 刘伟 张俊 +6 位作者 张佳雯 叶雨 诸健琴 虞绮雯 李涛 孙晓春 陈华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目的:研究circ_002238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筛选乳腺癌中高表达的circRNA,首先分别对乳腺癌circRNA相关GEO数据集(GSE165884)和miRNA相关GEO数据集(GSE45498)进行差异分析,然后通过ENCORI数据库预测... 目的:研究circ_002238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筛选乳腺癌中高表达的circRNA,首先分别对乳腺癌circRNA相关GEO数据集(GSE165884)和miRNA相关GEO数据集(GSE45498)进行差异分析,然后通过ENCORI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的circRNA所结合的miRNA,最后通过韦恩图对circRNA结合的miRNA和GEO数据库预测的miRNA取交集,得到交集的miRNA及其对应的circRNA。②分别予以收敛引物和发散引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来源的互补DNA(cDNA)和基因组DNA(gDNA)进行PCR,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对PCR产物进行分离以验证circ_0022382的环形结构。③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irc_0022382表达水平。④在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中分别转染si-NC、si-circ_0022382,采用qRT-PCR检测转染效率,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qRT-PCR检测let-7a-5p的表达水平;在si-circ_0022382组中分别转染let-7a-5p inhibitor NC、let-7a-5p inhibitor,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⑤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let-7a-5p的下游信号通路;在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中分别转染let-7a-5p NC、let-7a-5p mimic,蛋白质印迹法和细胞荧光免疫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et-7a-5p inhibitor和si-circ_0022382共转染后乳腺癌细胞p-AKT表达。结果:①GSE165884差异分析得到37个高表达的circRNA,GSE45498差异分析得到6个低表达的miRNA,37个高表达的circRNA中,circ_0022382对应的miRNA和6个低表达的miRNA有交集基因let-7。②乳腺癌细胞MDA-MB-231来源的cDNA既可以通过发散引物又可以通过收敛引物来扩增,而gDNA只能通过收敛引物来扩增。③与MCF-10A细胞相比,circ_0022382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中均显著高表达(P均<0.001);乳腺癌组织中circ_0022382表达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④下调circ_0022382表达后,MDA-MB-231和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均<0.001),let-7a-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和P<0.05);在si-circ_0022382组中,共转染let-7a-5p inhibitor能够显著挽救MDA-MB-231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下降(P<0.01和P<0.001)。⑤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和mTOR信号通路显著富集;与let-7a-5p NC组相比,let-7a-5p mimic组的p-AKT、p-PI3K和mTOR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在si-circ_0022382组中,共转染let-7a-5p inhibitor能够显著挽救MDA-MB-231和MCF-7细胞中p-AKT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circ_002238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通过靶向let-7a-5p/PI3K/AKT/mTOR轴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和诊断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_0022382 let-7a-5p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phi专家法构建检验科不同学制实习生分级教学策略
2
作者 包广宇 丁昌平 +3 位作者 崔影 庞芹 陈瑜 武聪 《中国科技成果》 2025年第1期20-22,31,共4页
【目的】基于Delphi专家法构建检验科不同学制实习生分级教学策略。【方法】通过在江苏省内选取从事检验医学实习生教育的专家成立咨询小组,设计咨询问卷并明确填写标准、修改标准等,通过三轮调查,完成分级教学策略的构建,并采用SPSS26.... 【目的】基于Delphi专家法构建检验科不同学制实习生分级教学策略。【方法】通过在江苏省内选取从事检验医学实习生教育的专家成立咨询小组,设计咨询问卷并明确填写标准、修改标准等,通过三轮调查,完成分级教学策略的构建,并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三轮调查完成后,形成检验科不同学制实习生分级教学策略,包含临床检验等7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标准、考核标准。专业知识和技能标准包括需要掌握的内容、本科实习生特殊学习要求;考核标准包括基本考核、本科实习生特殊考核要求和专科实习生特殊考核要求。【结论】基于Delphi专家法构建的检验科不同学制实习生分级教学策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差异化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制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检验科临床不同学制实习生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本科实习生 专科实习生 检验医学 学制
原文传递
扬州地区12121例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亚芬 丁昌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为扬州地区防治HPV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结合导流杂交技术对12121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总体及不同年...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为扬州地区防治HPV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结合导流杂交技术对12121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总体及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HPV单一和多重感染分布情况,以及3种疫苗保护的HPV基因型感染情况。结果扬州地区HPV总感染率为22.71%(2753/12121),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感染率最高的5种基因型依次为HPV52、16、58、53、51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女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9,P<0.001),<2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45.37%);HPV九价疫苗覆盖的基因型感染占比为65.46%。结论扬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单一高危型为主,以HPV52、16、58、53、51型多见,适龄女性推荐优先选择HPV九价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和措施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0期81-83,共3页
目的探索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日—12月10日180例血常规临床检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静脉血血小板(135.11±5.48)×109/L、红细胞(4.52±1.... 目的探索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日—12月10日180例血常规临床检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静脉血血小板(135.11±5.48)×109/L、红细胞(4.52±1.22)×1012/L高于末梢血,血红蛋白(112.18±3.78)g/L、白细胞(5.17±1.34)×109/L低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立即检测的血小板(135.15±5.28)×109/L、红细胞(4.48±1.95)×1012/L高于≤6 h检测、> 6 h检测,血红蛋白(115.45±5.36)g/L、白细胞(5.15±0.25)×109/L低于≤6h检测、> 6 h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均可影响采血标本质量,为了降低标本误差,提高准确度,还需加强标本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检验 采血标本 质量控制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在临床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吴书涛 林涛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4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临床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1—2022级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组给予DOP... 目的:分析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临床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1—2022级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组给予DOPS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考核情况以及对学习情况的评价。结果:两组DOPS得分中对标本接种及细菌鉴定操作步骤熟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处理操作、标本接种操作等其余6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习情况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DOPS教学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和对学习情况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 临床检验 实习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代谢指标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及其预测价值
6
作者 犹志莲 黄雨亭 李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11-0117,共7页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铁代谢的水平及特征,并分析其与AF的相关性及其在AF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18例患者。根据《2...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铁代谢的水平及特征,并分析其与AF的相关性及其在AF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18例患者。根据《2020 ESC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中AF诊断标准,分为非房颤组127例与房颤组191例;收集一般资料并完成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Serum iron,SI)、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中上述指标的水平及差异,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心房颤动患者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 房颤组在年龄、TSAT、SI、左心房内径方面高于非房颤组(P<0.05),房颤组血小板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房颤组(P<0.05);年龄(OR=1.03,95%CI 1-1.06)、左心房内径(OR=1.143,95%CI 1.078-1.211)及TSAT(OR=1.051,95%CI 1.014-1.088)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ROC曲线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及TSAT联合预测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 0.736-0.839,P<0.05)。结论 TSAT、年龄、左心房内径是AF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对AF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 心房颤动 转铁蛋白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蛋白水平对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钾钠氯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志勇 肖鹿骋 +3 位作者 顾桂兰 曹娟 张超 盛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水平变化导致间接和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ISE)结果间存在的差异,揭示直接ISE与间接ISE测定血浆钾、钠、氯离子结果之间的差异与血浆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中、高血浆蛋白的独立样本,研究直接与间接离子选择...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水平变化导致间接和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ISE)结果间存在的差异,揭示直接ISE与间接ISE测定血浆钾、钠、氯离子结果之间的差异与血浆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中、高血浆蛋白的独立样本,研究直接与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血浆钾、钠、氯检测结果差异以及与蛋白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间接法与直接法检测钠离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钠离子结果差异与总蛋白、清蛋白离子回归方程分别为Y=-0.129 4 X+9.604 1和Y=-0.195 X+7.807 8,相关系数r(r2)分别为0.76(0.57)和0.61(0.37),均P<0.001。结论采用间接ISE法检测血浆钠离子时,对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具有影响,直接与间接ISE法检测血浆钠离子结果差异和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之间线性回归等式可以成立。在总蛋白和(或)清蛋白水平明显异常时,直接ISE法测定血浆钠离子结果应当作为临床正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蛋白 离子选择电极法 测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临床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曹国平 石培民 +2 位作者 张云宁 姚扬美 顾桂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病因、发病年龄、黄疸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贫血程度及其与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经骨髓象检查确诊的MA患者同时检测血液常规、胆红素及LDH,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病因、发病年龄、黄疸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贫血程度及其与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经骨髓象检查确诊的MA患者同时检测血液常规、胆红素及LDH,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70例,膳食异常47例,部分患者多种病因并存,尤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6例;患者平均年龄(59.35±17.74)岁,女55例,男37例,红细胞(1.54±0.52)×1012/L,血红蛋白(61.87±16.86)g/L,三系列减少占0.54,中、重度贫血86例,总胆红素(29.79±21.81)mmol/L,LDH(987.32±789.36)U/L。结论: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膳食异常是引发MA的主要原因,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亦可致MA,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贫血多为中、重度,半数以上患者周围血可表现三系列减少,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并表现一定程度的黄疸,且黄疸与LDH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乳酸脱氢酶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两种操作程序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友建 顾桂兰 +3 位作者 王志勇 金灿灿 程清朗 李伟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1期76-77,共2页
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是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旋转锥板仪和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该仪器有两种操作程序,一是“组合”程序:先将标本1000r/min离心5min,然后按顺序... 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是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旋转锥板仪和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该仪器有两种操作程序,一是“组合”程序:先将标本1000r/min离心5min,然后按顺序插入样品盘上,“组合”实验程序是先测血浆粘度,再测全血切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操作程序 全血切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与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云宁 曹国平 石培民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505-506,共2页
目的: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分析1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全血细胞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涂片中找到噬血细胞。诊断其中1例为家族... 目的: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分析1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全血细胞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涂片中找到噬血细胞。诊断其中1例为家族性,8例与感染相关,3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非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方便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骨髓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建胱抑素C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评价
11
作者 王志勇 顾桂兰 +2 位作者 李友建 姚扬美 金灿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CLSI EP系列方案分别对一种国产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胱抑素C试剂结合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的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该检测系统分析性能能否满足临床需要。方法采用EP-5A2、EP-6A对自建检测系统精密度... 目的通过应用CLSI EP系列方案分别对一种国产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胱抑素C试剂结合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的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该检测系统分析性能能否满足临床需要。方法采用EP-5A2、EP-6A对自建检测系统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试剂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进行测定。采用EP-9A2与进口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试验。结果自建检测系统批内、批间、天间及总不精密度均低于8%;最低检测限为0.11mg/L;4℃试剂稳定性大于或等于30d;标本胱抑素C水平为0.5~8.0mg/L时,线性良好,偏倚较小;方法比对试验结果Y=0.829 1 X+0.007 5,r2=0.993 8。结论国产胱抑素C试剂结合日立7600-020生化分析仪检测性能可以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与进口检测系统比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 分析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SHI-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张云宁 石培民 谢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1-782,810,共3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SHI-1细胞,分别作用0、12、24、36、48h,用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NA含量测定及异硫氰酸荧光黄(annexin...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SHI-1细胞,分别作用0、12、24、36、48h,用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NA含量测定及异硫氰酸荧光黄(annexin-V-FITC)、碘化丙啶(PI)分析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紫杉醇能抑制SHI-1细胞增殖活性,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的改变,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紫杉醇对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均有影响,AnnexinV/PI荧光染色后细胞发生凋亡的特征性改变,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G2/M期比例增高;紫杉醇能使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下降;0.05mg/L处理组对SHI-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紫杉醇能抑制SHI-1细胞增殖活性,诱导其凋亡,使SHI-1细胞停留在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 SHI-1细胞株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体运动传感器实现智能风扇的算法与设计
13
作者 周亚东 葛红剑 +2 位作者 王军 周樱 邓惠丹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21期45-50,共6页
现有风扇不管人体是否需要,都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运行,这使得使用者非常被动。利用单片机将人体运动传感器与温湿度传感器相结合,系统先设置26℃、26.5℃、27.3℃三种温度区间,不同温度区间与相应的风速对应,同时风扇自动校正网络时间,... 现有风扇不管人体是否需要,都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运行,这使得使用者非常被动。利用单片机将人体运动传感器与温湿度传感器相结合,系统先设置26℃、26.5℃、27.3℃三种温度区间,不同温度区间与相应的风速对应,同时风扇自动校正网络时间,适时环境温度与档位相匹配,转速将根据时间划分及设置的温度区间来进行转动。再通过监测正常人在舒适环境中睡眠时身体各部位的几种体动情况,归纳出人体在冷热环境下体动时间短、周期短的特征。当使用者使用夜间智能模式后,系统自动监测周围环境温湿度情况,结合人体体动特征判断此时人体体动是否是由于冷热引起的,再根据所设温度区间及对应的时间自动向上一级或向下一级档位匹配,直到达到人体真正对风力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根据人体需求的智能控制风扇,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 运动传感器 体动建模 温度区间 NREM睡眠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及IMT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姚颖 张敏 +1 位作者 王磊 张俊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研究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联合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加... 目的:研究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联合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两组均治疗6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IMT以及治疗6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G[(1.43±0.14)mmol/L比(1.35±0.12)mmol/L]、TC[(5.29±0.51)mmol/L比(5.03±0.54)mmol/L]、LDL-C[(2.93±0.34)mmol/L比(2.71±0.27)mmol/L]水平、LVEDd[(55.77±5.81)mm比(53.45±5.59)mm]、LVESd[(40.52±4.33)mm比(38.91±4.13)mm]、IMT[(0.96±0.10)mm比(0.91±0.08)mm]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1.12±0.11)mmol/L比(1.22±0.12)mmol/L]、LVEF[(46.30±4.25)%比(50.63±5.30)%]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13%比14.06%,P=0.028)。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心功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心功能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0b与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在早期乳腺癌中诊断效能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颖 陆奎英 +1 位作者 张敏 丁昌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10-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0b(miRNA-10b)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125(CA125)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诊治的乳腺疾病女性患者92例,其中乳腺恶...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0b(miRNA-10b)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125(CA125)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诊治的乳腺疾病女性患者92例,其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50例(早期乳腺癌30例、晚期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42例,另选健康对照者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EA、CA153、CA199和CA125的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中miRNA-10b水平。结果CEA、CA199及CA125在乳腺癌良性疾病组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略升高,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仅CA153、miRNA-10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晚期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53、CA199、CA125和miRNA-10b水平均升高(P<0.05)。miRNA-10b和CA15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EA、CA199和CA125。结论CA153和miRNA-10b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血清学指标,诊断准确率高。CEA、CA125和CA199不可用于早期乳腺癌肿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小核糖核酸-10b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和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祝荣 杨霞 +2 位作者 何佳萌 王丽 胡晓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和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6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宫颈癌临床分期分为Ⅰ期组(52例)、Ⅱ期组(63例)、Ⅲ期组(57例)及Ⅳ期组(54例)四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和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6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宫颈癌临床分期分为Ⅰ期组(52例)、Ⅱ期组(63例)、Ⅲ期组(57例)及Ⅳ期组(54例)四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上述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3^+CD_4^+、CD_3^+CD_8^+、CD_3^+CD_4^+/CD_3^+CD_8^+)及NK细胞(CD_(16)^+CD_^(56)^+)水平。结果Ⅱ期组、Ⅲ期组及Ⅳ期组CD_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Ⅰ期组(P<0.05),且随着分期的增加,CD_3^+水平逐渐降低(P<0.05);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及Ⅳ期组CD_3^+CD_4^+、CD_3^+CD_4^+/CD_3^+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分期的增加,CD_3^+CD_4^+、CD_3^+CD_4^+/CD_3^+CD_8^+水平逐渐降低(P<0.05);Ⅱ期组、Ⅲ期组及Ⅳ期组CD_3^+CD_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Ⅰ期组(P<0.05),且随着分期的增加,CD_3^+CD_8^+水平逐渐升高(P<0.05)。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及Ⅳ期组CD_(16)^+CD_^(56)^+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分期的增加,CD_(16)^+CD_^(56)^+数量逐渐降低(P<0.05)。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与CD_3^+、CD_3^+CD_4^+、CD_3^+CD_4^+/CD_3^+CD_8^+及CD_(16)^+CD_^(56)^+水平成负相关(P<0.01),与CD_3^+CD_8^+成正相关(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水平可反映宫颈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宫颈癌临床分期越晚,细胞免疫功能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T细胞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0^(bcr-abl)抗原的T细胞表位鉴定及其特异性CTL细胞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俊 王丽珩 +3 位作者 龚卫娟 钱亚云 姜扬文 季明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61-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p210bcr-abl抗原的免疫原性,预测并鉴定该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T细胞表位,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分布。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选取2个p210bcr-abl来源的表位:BCR-ABL642与BCR-ABL926m;T... 目的:探讨p210bcr-abl抗原的免疫原性,预测并鉴定该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T细胞表位,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分布。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选取2个p210bcr-abl来源的表位:BCR-ABL642与BCR-ABL926m;T2细胞亲和力实验鉴定短肽与HLA-A2分子的亲和力;然后制备分别锚合这2种表位的可溶性HLA-A2四聚体,流式检测术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在CM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的频率。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BCR-ABL642和BCR-ABL926m肽表位限制性CTL细胞的频率在CML患者均明显升高(P<0.01);而来自流感病毒短肽的特异性CTL细胞在两个群体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BCR-ABL642特异性CTL细胞的频率在CML慢性期和急变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选2种肽表位均具有免疫原性,可建立基于这2种短肽的免疫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0bcr-abl 表位 可溶性HLA四聚体 CT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侯红玲 张新江 +2 位作者 刘微丽 林涛 孙国先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0期1572-1576,共5页
目的比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34例,其中NICU 41例,ICU 93例。比较NICU和ICU患者基本信息、... 目的比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34例,其中NICU 41例,ICU 93例。比较NICU和ICU患者基本信息、药敏试验结果、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疾病转归等。结果 N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8%(36/41)、85.4%(35/41)、82.9%(34/41)、90.2%(37/41)、87.8%(36/41);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8.5%(73/93)、76.3%(71/93)、90.3%(84/93)、84.9%(79/93)、81.7%(76/93);NICU和ICU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NICU和ICU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多种不合理情况,其中用法用量及给药时机不当占比最高,分别占53.7%(22/41)、26. 9%(25/93)。NICU和ICU不合理用药患者显效率均低于合理用药患者[34. 8%(8/23)比72.2%(13/18), 37. 8%(17/45)比81. 3%(39/48)]。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强,且NICU分离株的耐药性高于ICU;NICU和ICU均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不合理用药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趋势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卫红 汪宝贯 《右江医学》 2009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阐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趋势及其耐药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以ATB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选择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WHONET 5.4和SPSS 14.0软件对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 目的阐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趋势及其耐药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以ATB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选择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WHONET 5.4和SPSS 14.0软件对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为12.74%,最常见于呼吸道标本(88.4%),神经外科和重症ICU病区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41.5%、24.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5%、18.4%、28.2%,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高于80%,分别为:87.5%、85.5%、82.4%、81.8%、81.6%。此外,检测到3株(1.83%)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冰 秦雅红 焦云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ACS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以颈动脉无斑块健康者为...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ACS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以颈动脉无斑块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人群血清LOX-1水平,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相比较。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LOX-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LOX-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清LOX-1、hs-CRP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0.554,P<0.05)。结论血清LOX-1、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ACS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颈动脉斑块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