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民系民居文化理论的中国本土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自主建构与范式变革
被引量:
4
1
作者
陆琦
刘国维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系民居
建筑史学
建筑文化
研究方法
陆元鼎建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语境流变、阶段演进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陆琦
刘国维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55-66,共12页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不同思潮情境下形成了为特定语境所界定的阶段性特征与创新式特点。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基础,梳理基于语境流变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大历时性演进特征(地方性、国家性、世界性),以及保护运动的三大阶...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不同思潮情境下形成了为特定语境所界定的阶段性特征与创新式特点。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基础,梳理基于语境流变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大历时性演进特征(地方性、国家性、世界性),以及保护运动的三大阶段性特点(前世遗时期的“静态式”和“区系混杂式”保护、后公约时期的“活态式”和“时空谱系式”保护、21世纪的“多元协同式保护”和“公众参与式”多元保护)。在近现代国际语境流变的前提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自“中国文物”到“中国文化遗产”再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演进与范式转换,构建了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核心、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中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等为补充的多元保护体系。在新时代,基于文化思想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可持续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语境流变
概念范式
阶段演进
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民系民居文化理论的中国本土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自主建构与范式变革
被引量:
4
1
作者
陆琦
刘国维
机构
华南理工
大学
建筑学
院、亚热带
建筑
与城市
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城市理工
学院
建筑学
院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民居建筑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岭南汉民系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度研究”(编号:51278194)
中国大运河研究院2022年开放课题重点课题“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核心价值评估及阐释方法研究”(编号:YD202203)
2023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建筑遗产价值评估及阐释方法研究”(编号:xjj2023-29)。
文摘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关键词
民系民居
建筑史学
建筑文化
研究方法
陆元鼎建筑思想
Keywords
the Cultural Theories of Minxi and Minju
Architectural history
Architectural culture
Research methods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语境流变、阶段演进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陆琦
刘国维
机构
广州城市理工
学院
建筑学
院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民居建筑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55-66,共12页
基金
中国大运河研究院2022年开放课题重点课题“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核心价值评估及阐释方法研究”(编号:5014/136160026)。
文摘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不同思潮情境下形成了为特定语境所界定的阶段性特征与创新式特点。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基础,梳理基于语境流变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大历时性演进特征(地方性、国家性、世界性),以及保护运动的三大阶段性特点(前世遗时期的“静态式”和“区系混杂式”保护、后公约时期的“活态式”和“时空谱系式”保护、21世纪的“多元协同式保护”和“公众参与式”多元保护)。在近现代国际语境流变的前提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自“中国文物”到“中国文化遗产”再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演进与范式转换,构建了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核心、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中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等为补充的多元保护体系。在新时代,基于文化思想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可持续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新特点。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语境流变
概念范式
阶段演进
文化思想
Key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contextual changes
conceptual paradigm
stage evolution
cultural thought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民系民居文化理论的中国本土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自主建构与范式变革
陆琦
刘国维
《中国名城》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语境流变、阶段演进与创新发展
陆琦
刘国维
《中国名城》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