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止感染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其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疾控中心 控制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扬中市社区慢性咳嗽患者结核病医疗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费杨 王建明 +2 位作者 张纪宏 顾其华 徐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满3周的潜在结核病患者结核病医疗服务可及性及其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以非直接督导下的短程治疗策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r-course,DOTS)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的江苏省扬中市为现场,通过随机整...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满3周的潜在结核病患者结核病医疗服务可及性及其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以非直接督导下的短程治疗策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r-course,DOTS)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的江苏省扬中市为现场,通过随机整群抽样,对从20个村33549名14岁以上常住居民中识别的171例持续咳嗽和/或咳痰满3周的潜在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胸透及痰涂片检查.结果33%的对象从未就诊,其估计的就诊延误中位数为67(51~93)天,远大于已就诊者的首诊延误10(4~31)天和正式就诊延误中位数15(5~31)天(P=0.000).无医疗保险者就诊及正式就诊的可能性仅为有医疗保险者的42.2%,且发生就诊延误和正式就诊延误的可能性较高;男性就诊的可能性比女性小;农民及距离医疗机构较远者就诊延误的可能性大.结论非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慢性咳嗽患者结核病医疗可及性较弱,有可能影响结核病的人群发现率,不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慢性咳嗽 就诊延误 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5年江苏省扬中市四类慢性病死亡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仝海员 张梦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3349-3353,共5页
目的分析2002—2015年江苏省扬中市四类慢性病的死亡现况,探讨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以及当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于扬中市公安局... 目的分析2002—2015年江苏省扬中市四类慢性病的死亡现况,探讨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以及当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于扬中市公安局获取2002—2015年扬中市人口资料,扬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2002—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口资料。计算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人口学的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进行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以寿命表法计算早死概率。结果 2002—2015年扬中市总人群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为648.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1.26/10万,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总人群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一差异是人口、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2—2015年扬中市总人群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早死概率高于女性,年均变化速度低于女性。预计到2030年男、女性早死概率均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结论四类慢性病是当地全人群的主要死因,其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力度,可有效降低本地慢性病死亡率,男性人群是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死亡率 差别分解法 早死概率 健康中国20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仝海员 张梦梦 +3 位作者 孙丽萍 黄加东 柏林 张开祥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502-504,508,共4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情况及趋势,并探索人口与非人口因素在其中的贡献。方法分析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计算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主要慢...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情况及趋势,并探索人口与非人口因素在其中的贡献。方法分析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计算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对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结果扬中市2002-2015年慢性病粗死亡率为698.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0.47/10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而胃癌在其中死亡率最高。死亡率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癌、心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是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人口因素阻碍扬中市慢性病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死亡率 APC 差别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庆东 王伟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了解扬中市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扬中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419例,男性1 431例,女性988例,男女比1.45∶1。每年的5-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 目的了解扬中市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扬中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419例,男性1 431例,女性988例,男女比1.45∶1。每年的5-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1~5岁儿童是发病重点人群,发病数占80.12%。17份病例咽试子标本中,EV71阳性8例,Cox A16阳性2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7例。结论扬中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由EV71病毒和Cox A16病毒,同时还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每年的5-7月和1~5岁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扬中市2002-2013年居民死因及减寿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仝海员 柏林 孙丽萍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死因特征,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分类,应用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扬中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居民死亡率为72.7...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死因特征,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分类,应用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扬中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居民死亡率为72.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7.05/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4)、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2)。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0.50%)、循环系统疾病(31.40%)、呼吸系统疾病(8.88%)、损伤和中毒(5.51%)和其他类疾病(4.58%)。其中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无明显升降趋势(P>0.05);PYLL前5位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扬中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对人群生存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损失也最大,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统计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田燕 张杰 缪海川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城乡各100名居民,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人群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59.94%,干预后为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干预后扬中市居民健...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城乡各100名居民,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人群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59.94%,干预后为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干预后扬中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水平仍较低,应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健康素养 干预效果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扬中市石城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新云 吴荣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疫情监测结果 血吸虫病 扬中市 长江中下游 疫情监测点 流行规律 流行动态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田燕 吴荣凤 肖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9-49,共1页
目的了解扬中市幼儿园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1年,每年抽取城乡各两所幼儿园进行儿童蛲虫感染调查,虫卵或成虫检查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0.23%,其中男童为0.25%,女童0.21%。2006—2... 目的了解扬中市幼儿园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1年,每年抽取城乡各两所幼儿园进行儿童蛲虫感染调查,虫卵或成虫检查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0.23%,其中男童为0.25%,女童0.21%。2006—2011年感染率分别为0.16%、0.15%、0.21%、0.15%、0.17%、0.48%。结论扬中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低于全国12岁儿童,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 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3年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仝海员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扬中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共报告恶性肿...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扬中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0 433例,占全死因构成的40.50%,居全死因首位;年均粗死亡率为312.93/10万,标化死亡率181.8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男性年均粗死亡率(387.82/10万)高于女性(239.8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84.47%,胃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53.49%;≤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和脑癌,≥35岁人群恶性肿瘤主要死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结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是威胁本地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死因顺位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0年江苏扬中市江滩氯硝柳胺悬浮剂灭螺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敏 吴荣凤 +1 位作者 张庆东 戴建荣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评价在江滩地区喷洒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连续应用灭螺的效果。方法每年对有螺环境按SCN 2.0g/m^2,喷洒2~3次,间隔1w,考核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10年江滩灭前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6.00只/0.11m^2、4.25只/0.11m^2、2.04只/0.11m^2、... 目的评价在江滩地区喷洒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连续应用灭螺的效果。方法每年对有螺环境按SCN 2.0g/m^2,喷洒2~3次,间隔1w,考核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10年江滩灭前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6.00只/0.11m^2、4.25只/0.11m^2、2.04只/0.11m^2、1.95只/0.11m^2、0.97只/0.11m^2、1.35只/0.11m^2和1.58只/0.11m^2;灭后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 86只/0.11m^2、0.86只/0.11m^2、0.23只/0.11m^2、0.16只/0.11m^2、0.18只/0 11m^2、0.22只/0.11m^2和0.08只/0.11m^2。灭前及灭后钉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灭后与2004年灭前相比,钉螺活螺框出现率由73.46%降为4.33%,下降了94.10%;活螺平均密度由6.00只/0.11m^2降为0.08只/0.11m^2,下降了98.67%。结论在江滩地区采用SCN连续喷洒灭螺,钉螺密度显著下降,灭螺效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悬浮剂 江滩 钉螺 灭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肠道线虫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新云 吴荣凤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I0004-I0004,48,共2页
对试点村人群进行肠道线虫感染普查,重点人群采用驱虫宁、驱虫康糖片4片顿服治疗。结果人群肠道线虫总感染率、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由防治前的45.39%、24.91%、2.90%、25.77%和14.40%下降至0.79%、0.69%、0、0.10%和0.38%。
关键词 肠道线虫 重点人群化疗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普查法估计扬中市暗娼人群规模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纪新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64-65,共2页
了解扬中市暗娼人群基本情况,为艾滋病的防控措施、流行趋势的预测、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市卫生监督所提供的资料,掌握2012年该市涉性娱乐场所分布及登记的暗娼人数;采用分层抽样实地考察涉性娱乐场所暗娼人数;应用普查... 了解扬中市暗娼人群基本情况,为艾滋病的防控措施、流行趋势的预测、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市卫生监督所提供的资料,掌握2012年该市涉性娱乐场所分布及登记的暗娼人数;采用分层抽样实地考察涉性娱乐场所暗娼人数;应用普查法估算该市暗娼人群基数.结果 该市涉性娱乐场所前期登记暗娼人数644人,按照普查法估算暗娼人数为717人,年龄主要集中在18~50岁,该人群占相应年龄段女性人口的比例为0.97%.高档场所前期登记的暗娼数与实际调查数不符现象最为严重,估算该类场所漏报的暗娼人数占前期登记数的30.18%.结论 运用普查法估计暗娼人群简便可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娱乐场所尤其是高档场所的监管与干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普查法 规模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1987-2003年五岁以下儿童死因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庆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死因动态分析 五岁以下儿童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扬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扬中市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敏 吴荣凤 +1 位作者 严慧中 严成祥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了解扬中市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现状,积极救治晚血病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以镇为单位,对晚血病人的基本情况分布、临床分型以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市现有晚血病人31例,均为历史建卡登记病人,患病率1.10/... 目的了解扬中市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现状,积极救治晚血病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以镇为单位,对晚血病人的基本情况分布、临床分型以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市现有晚血病人31例,均为历史建卡登记病人,患病率1.10/万,其中巨脾型27例,占87.09%;腹水型3例,占9.68%,侏儒型1例,占3.23%,无结肠增值型,无新发晚血病人,年龄最小54岁,最大100岁。结论扬中市晚血病人数显著下降,以高龄人群为主,是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现状调查 扬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扬中市晚期血吸虫病人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新云 吴荣凤 肖敏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5年第4期237-237,243,共2页
目的掌握扬中市晚期血吸虫病人(晚血)现状,为实施科学救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苏省晚血现况调查方法,逐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结果 2015年扬中市现有晚血病人44例,其中巨脾型25例,腹水型18例,侏儒型1例,分别占56.82%、40.91%... 目的掌握扬中市晚期血吸虫病人(晚血)现状,为实施科学救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苏省晚血现况调查方法,逐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结果 2015年扬中市现有晚血病人44例,其中巨脾型25例,腹水型18例,侏儒型1例,分别占56.82%、40.91%、2.27%,临床治愈42例,病情稳定2例,分别占95.45%、4.56%。结论扬中市晚血患者呈现高龄化、病程长,应长期随访和救治,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现状 扬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03年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庆东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5期473-475,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死亡率 死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的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新云 《医学动物防制》 2008年第1期28-28,共1页
目的分析扬中市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以来的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2006年扬中市当地居民翱流动人口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年间扬中市共发现疟疾患者101人,本地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75... 目的分析扬中市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以来的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2006年扬中市当地居民翱流动人口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年间扬中市共发现疟疾患者101人,本地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75.2%,输入性病例占24.8%,近10年来输入性病例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扬中市疟防成果巩固,现行疟疾防治措施扎实有效,但流动人口的疟防工作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监测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晚期血吸虫病现况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敏 吴荣凤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3年第4期242-243,共2页
扬中市位于江苏镇江市北部,四面环江,是长江中的第二大岛,辖6个镇(区),75个行政村,2011年全市总人口27.84万人,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4.2万人[1],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410人。经过多年防治,扬中市在2010年已经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扬中市位于江苏镇江市北部,四面环江,是长江中的第二大岛,辖6个镇(区),75个行政村,2011年全市总人口27.84万人,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4.2万人[1],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410人。经过多年防治,扬中市在2010年已经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晚血病人数也大幅度下降。为掌握扬中市晚血病人现况,健全晚血病人信息管理系统,为制订有效的晚血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于2011年10月在全市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晚血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血病 血吸虫病人 血吸虫病传播 江苏镇江 信息管理系统 巨脾型 医学检查 血吸虫感染 血吸虫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中市2012~2014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20
作者 孙纪新 吕杰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9X期40-40,共1页
目的:探讨扬中市2012年~2014年肺结核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中盖项目结核病二期对结核控制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从病人发现,初诊患者来源和转诊与追踪情况、年龄、性别及影响因素,分析2012年~2014年扬中市590例肺结核... 目的:探讨扬中市2012年~2014年肺结核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中盖项目结核病二期对结核控制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从病人发现,初诊患者来源和转诊与追踪情况、年龄、性别及影响因素,分析2012年~2014年扬中市590例肺结核病病例。结果:2012~2014年发现结核病590例,年均登记率57.74/10万。初诊患者1786例,因症就诊243例,转诊755例,转诊到位率78.6%,追踪到位率100%。男性445例,占75.42%;女性145例,占24.58%,男性与女性比为3.07:1。结论:扬中市2012~2014年肺结核疫情还很严重,且逐渐向老年等弱势人群蔓延,中盖项目有效支持了我市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扬中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