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9
1
作者 朱介寿 曹家敏 +1 位作者 李显贵 周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7-648,T002,共23页
对人工地震测深及天然地震面波体波三维层折反演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建立了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此模型图像表明,中国及其邻区地球各圈层横向变化明显.岩石圈及软流圈内速度分布主要反映这一区域自古生代以来板块及地块... 对人工地震测深及天然地震面波体波三维层折反演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建立了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此模型图像表明,中国及其邻区地球各圈层横向变化明显.岩石圈及软流圈内速度分布主要反映这一区域自古生代以来板块及地块拼合模式.各主要板块或地块(塔里木、扬子、中朝、青藏、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支那)岩石圈增厚或有很深的地慢根,板块或地块间的造山带岩石圈减薄,软流圈速度降低。下地幔底部及核幔边界D″层出现高速异常,表明古太平洋及古特提斯洋俯冲板块因重力坍塌已进入地球深层,形成亚洲超级下降地幔柱。这一下降地幔柱引起地球表层物质向中亚、东亚地区集中,印度半岛、青藏高原、新疆、蒙古至贝加尔一带,成为全球岩石圈最大的汇聚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三维结构 地幔柱 初始模型 地球结构
全文增补中
快速模拟退火地震反演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山山 李灿平 +2 位作者 李青仁 管叶君 聂勋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123-124,共2页
讨论了用模拟退火(SA)方法进行地震资料的参数反演,利用快速的降温方式实现模拟退火反演,从而形成了快速模拟退火(FSA)算法.模拟退火反演的优点是可以突破反演过程中局部最优的限制,获得全局最优解.因此,SA方法适于解... 讨论了用模拟退火(SA)方法进行地震资料的参数反演,利用快速的降温方式实现模拟退火反演,从而形成了快速模拟退火(FSA)算法.模拟退火反演的优点是可以突破反演过程中局部最优的限制,获得全局最优解.因此,SA方法适于解决地震反演中的非凸性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FSA算法是针对经典模拟退火(CSA)方法计算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FSA算法的收敛速度比CSA算法快,可以提高模拟退火反演的计算速度,使该方法向实际应用方向跨进了一步.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该方法精度高、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快速模拟退火 概率分布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争平 何永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323-330,共8页
定量储层参数计算和定性岩性类型识别是测井解释的主要地质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方法,解释了多个油区的60多口井的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以上两类问题在传统测井解释方法中所遇到的高度复杂非线性建模困... 定量储层参数计算和定性岩性类型识别是测井解释的主要地质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方法,解释了多个油区的60多口井的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以上两类问题在传统测井解释方法中所遇到的高度复杂非线性建模困难,而且还可以高度统一地处理这两类问题,极大地简化了解释中的数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神经网络 非线性 B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23
4
作者 曹家敏 朱介寿 吴德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17,共7页
对横穿秦岭东段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得到了该剖面上的二维速度结构图。由此获知该地区的地壳呈多层结构。上层地壳的P波速度为4.0~5.5km/s;中层地壳中有低速层出现;下层地壳的速度变化不大,约为6... 对横穿秦岭东段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得到了该剖面上的二维速度结构图。由此获知该地区的地壳呈多层结构。上层地壳的P波速度为4.0~5.5km/s;中层地壳中有低速层出现;下层地壳的速度变化不大,约为6.5~6.9km/s。在深部可能有三个错断莫霍面的断裂带。地壳中的速度出现分层的特点,可能是由大的推覆构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速度 秦岭 地壳结构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工神经网络综合测井和地震资料预测岩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玲 辜彬 刘玲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89-93,共5页
利用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将测井和地面地震资料(如层速度或波阻抗)联系起来,自动建立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告性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有效地进行岩性预测。
关键词 测井数据 神经网络 岩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格重力异常的“深化”解释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公达 陈佩良 刘德秀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文章对跨越大足重力高和龙门山褶皱带的重庆-黑水重力剖面作了解释。解释时根据深地震测深和面波频散层析成像的结果,用二维模型进行正演拟合。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在作区域重力异常解释时,除要考虑莫霍面及其以上各密度层的影响外,... 文章对跨越大足重力高和龙门山褶皱带的重庆-黑水重力剖面作了解释。解释时根据深地震测深和面波频散层析成像的结果,用二维模型进行正演拟合。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在作区域重力异常解释时,除要考虑莫霍面及其以上各密度层的影响外,尚应考虑上地幔顶部的密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测深 面波频散 地震勘探 布格重力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像反演 被引量:7
7
作者 曹俊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99-205,共7页
介绍一个新的跨井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两个频率的透射电磁波的电场强度之比值重建研究区域的电导率分布图像,无需计算发射天线的初始辐射场强与辐射方向因子.详细讨论了双频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像的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并给出了... 介绍一个新的跨井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两个频率的透射电磁波的电场强度之比值重建研究区域的电导率分布图像,无需计算发射天线的初始辐射场强与辐射方向因子.详细讨论了双频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像的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双频电磁波电导率层析成像适用于良导介质(>0.01 S/m)和1-100MHz工作频率情况.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获得了较传统吸收成像更精细的层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电磁波成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方慢度射线追踪与非线性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林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重建地下速度分布是一个非线性问题。文章采用平方慢度模型解析计算地震射线传播路径,就模型参数值在网格节点上的情形,可形成一个非负矩阵,这类似单元模型的路径长度矩阵。利用非负矩阵的性质,通过对特殊广义本征问题的分析,引出... 重建地下速度分布是一个非线性问题。文章采用平方慢度模型解析计算地震射线传播路径,就模型参数值在网格节点上的情形,可形成一个非负矩阵,这类似单元模型的路径长度矩阵。利用非负矩阵的性质,通过对特殊广义本征问题的分析,引出了一般最小二乘解的“自然权”矩阵,并将正则化解约束在总走时为常数的超平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方慢度 CT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哈达马变换的快速算法
9
作者 何永富 刘争平 陈天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以修正哈达马变换为基础,建立了修正哈达马变换的快速算法。首先,从N=8这种特殊情况出发,利用矩阵分解法,获得了快速修正哈达马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又导出了快速算法的一般迭代公式。
关键词 哈达马变换 修正 快速算法 正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永昌─独青山地电断面及其地质上的新发现
10
作者 石应骏 张朝文 寸树苍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7-51,共5页
甘肃永昌─独青山大地电磁测深(MT)断面可分为4个岩性电性层和两组“构造电性层”,铲状断裂发育,无超壳深断裂。具深、浅双层推覆滑脱构造。金昌硫化铜镍矿床的合矿超基性岩体与深部通道的联系已被错断,是无根的,是推覆滑脱构... 甘肃永昌─独青山大地电磁测深(MT)断面可分为4个岩性电性层和两组“构造电性层”,铲状断裂发育,无超壳深断裂。具深、浅双层推覆滑脱构造。金昌硫化铜镍矿床的合矿超基性岩体与深部通道的联系已被错断,是无根的,是推覆滑脱构造由南而北、由深而浅拖带上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电性层 构造电性层 电磁测深 地电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异常与武当山推覆体
11
作者 徐公达 曹家敏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7-30,共4页
利用二维重力正演拟合的方法,导出湖北武当山地区地下地层的可能分布,认为该地区是老地层覆盖在新地层之上,从而佐证了推覆体的存在。同时还得出:在川陕鄂地区的地壳中普遍存在低密度体,该低密度体可能是麻粒岩受压后析出自由水发... 利用二维重力正演拟合的方法,导出湖北武当山地区地下地层的可能分布,认为该地区是老地层覆盖在新地层之上,从而佐证了推覆体的存在。同时还得出:在川陕鄂地区的地壳中普遍存在低密度体,该低密度体可能是麻粒岩受压后析出自由水发生破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地震测深 推覆体 武当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地震低速异常研究
12
作者 胡鹏飞 黄绪宝 +2 位作者 李家蓉 赵志超 罗运先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70,共12页
本文以本区最早期地震工作所发现的地震低速异常为靶标.利用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及岩性特殊处理的成果,结合钻井、地质、测井等资料对该地震低速异常进行了深入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从平均速度和层速度两方面入手,掌握了本区低速异常的特... 本文以本区最早期地震工作所发现的地震低速异常为靶标.利用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及岩性特殊处理的成果,结合钻井、地质、测井等资料对该地震低速异常进行了深入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从平均速度和层速度两方面入手,掌握了本区低速异常的特征及展布规律。运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低速异常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运用岩性地震理论对本区地震低速异常的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地震多参量模糊判别技术的应用,预测出本区的两块油气富集带.此项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低速异常 岩性处理 AVO分析 油气富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山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石应骏 寸树苍 张朝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812-813,共2页
过去一般认为龙首山是夹持在南、北两条深断裂之间,由古老结晶变质岩系组成的隆起带.现发现它是来自南方的巨型推覆体,受铲式断裂控制.产于其中巨型金昌硫化铜镍矿床含矿超基性岩体,是推覆体从南方深部拖带上来的,是无根的.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探 构造电性层 铲式断裂 推覆构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