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微课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讨 |
王晨笛
罗晓红
吴晓兰
王海英
韩倩
李莉
郑燕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20 |
16
|
|
2
|
基于慕课、微课的师生互动教学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
郑燕
李宇轩
王晨笛
杜娟
罗晓红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20 |
3
|
|
3
|
“互联网+”背景下妇产科学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郑燕
罗晓红
李雨璘
王晨笛
李宇轩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
2020 |
0 |
|
4
|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
董咏梅
|
《四川医学》
CAS
|
2013 |
8
|
|
5
|
铂类耐药卵巢癌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
李晓燕
杨旭
王瑜婷
|
《中国医药》
|
2025 |
0 |
|
6
|
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与规避 |
徐艳琼
|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
2012 |
0 |
|
7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李莉
刘春桃
刘杨
刘明盛
李丽
|
《疑难病杂志》
CAS
|
2024 |
2
|
|
8
|
miR-200家族在卵巢癌中表达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
周婷
黎娟
王慧
杨旭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24 |
0 |
|
9
|
卵巢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外周血IL-37、HK10、SMRP水平监测意义研究 |
蒋冬
杨旭
帅旭
|
《中国性科学》
|
2024 |
2
|
|
10
|
难治性产后出血子宫网压缝合术治疗的多中心临床有效性观察 |
王晨笛
朱天行
雷颖
李莉
李南
赵萍
钟英
王成英
|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补中益气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
李云
董永梅
詹娜
吴玲
钟家芳
|
《环球中医药》
CAS
|
2019 |
51
|
|
12
|
顺产、剖宫产和产钳助产对初产妇产后性心理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比较 |
刘明盛
李兰
李佳琦
刘帅
彭晓梅
|
《中国性科学》
|
2019 |
24
|
|
13
|
电针穴位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 |
李超
李芷茹
钟家芳
刘颖
彭晓梅
李兰
|
《中国性科学》
|
2019 |
19
|
|
14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的影响比较 |
李兰
李佳琦
彭晓梅
|
《中国性科学》
|
2019 |
12
|
|
15
|
血压变异性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
陈晓晓
张林
熊明
彭晓梅
|
《中国医刊》
CAS
|
2017 |
9
|
|
16
|
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吴晓兰
郑高明
|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
2015 |
31
|
|
17
|
宫腔镜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的进展 |
李莉
王玉珏
高雪梅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
2009 |
6
|
|
18
|
介入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卵巢血流参数及生殖激素表达的影响研究 |
刘明盛
李兰
李佳琦
吴晓兰
|
《中国性科学》
|
2019 |
8
|
|
19
|
晨笛网压缝合术在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
王晨笛
李莉
李南
徐世康
刘莉
刘颖
卢小红
李莉(大)
韩倩
李莉琼
刘帅
雷颖
尹学琼
何丛妍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20
|
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与传统气腹腹腔镜对后壁巨大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
吴继蓉
彭晓梅
陈霞
|
《西部医学》
|
2012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