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骨库移植物处理及服务中的质量管理
1
作者 石化洋 何睿 +4 位作者 曾勇 王旭阳 张建国 胡明鉴 李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119-2120,共2页
依据国内外骨库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文献,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医院骨库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骨库产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 骨库 移植物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伶 曾勇 +2 位作者 蒋华 王俊瑞 黄富国 《西部医学》 2017年第8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洛昔康治疗,两组患者同时治疗1个疗程(8周为1个疗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疼痛VAS评分、缓解疼痛时间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同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上升,盐酸氨基葡萄糖能够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上升,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基葡萄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美洛昔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穿刺法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勇 马红兵 +3 位作者 胡明鉴 郑晨曦 陈伶 刘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9-630,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射线接触量。方法2005年3月-6月,收治12例椎体压缩患者。男2例,女10例;年龄63~88岁。2例肿瘤性椎体病理骨折,余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射线接触量。方法2005年3月-6月,收治12例椎体压缩患者。男2例,女10例;年龄63~88岁。2例肿瘤性椎体病理骨折,余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累及节段17节,其中T71节,T114节,T126节,L14节,L31节,L51节。对17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测定术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测定手术侧和对侧椎体高度。结果单侧穿刺行PKP手术均安全完成。患者获随访9~13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9±1.7)分,术后24h为(2.1±1.4)分,随访期末为(1.9±1.5)分,术后24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随访期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中部、后壁高度及Cobb角术前为(1.8±0.3)、(1.4±0.4)、(2.7±0.3)cm及(28.4±10.2)°,术后24h分别为(2.2±0.4)、(2.3±0.3)、(2.8±0.4)cm及(19.2±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均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cm。结论单侧穿刺法行PKP,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 单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与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华 颜宇 +3 位作者 马红兵 曾勇 徐兵 王俊瑞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对比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0例和腔内使用组(治疗组)33例,其中... 目的对比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0例和腔内使用组(治疗组)33例,其中静脉滴注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氨甲环酸10 mg/kg,最大剂量1 g;腔内使用组患者术中关节囊缝合完成且止血带未放松前将氨甲环酸1g注入关节腔。结果腔内使用组术后总失血量较静脉滴注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检测凝血功能(PT,APTT,INR)、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与静脉滴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且较安全的方案,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局部注射 静脉滴注 凝血功能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在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华 曾勇 +2 位作者 马红兵 徐兵 王俊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分析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在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46例外伤截肢、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断裂、盘状软骨损伤等行手术治疗的... 目的分析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在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46例外伤截肢、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断裂、盘状软骨损伤等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根据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对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与骨关节炎临床分期、炎症分子核因子κB与骨桥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提高;经Spearman相关分析,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与骨关节炎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0.714、0.498,P<0.05),炎症分子核因子κB与骨桥蛋白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骨桥蛋白可能通过炎症分子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根据两者的表达水平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炎症分子核因子κB 骨桥蛋白 膝关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钙制剂与钙制剂联合维生素D干预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勇 李庆 +1 位作者 何睿 石化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钙制剂和钙制剂联合维生素D(V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共纳入380例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补钙组(单一钙制剂)和联合补钙组(钙制剂+Vd),各19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个体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单一钙制剂和钙制剂联合维生素D(V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共纳入380例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补钙组(单一钙制剂)和联合补钙组(钙制剂+Vd),各19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个体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各项指标。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老年患者中全身腰椎2~4、股骨颈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BMD)均有所增加,其中Vd+钙制剂组中各BMD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个月末两组之间BMD无显著差异,血清羟脯氨酸水平在Vd+钙组中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充适宜的钙和Vd对于按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有一定作用,单纯补钙不如同时补充钙和Vd对体成分和BMD的改善效果明显。补钙的同时服用Vd可以显著提升体内的Vd水平和短期内骨组织的密度,预防老年人的骨钙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男性 骨质疏松 维生素D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明鉴 马红兵 +3 位作者 刘雅 曾勇 梁益建 刘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5月,对22例(28椎)中上胸椎(T4~T8)OVCE,...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5月,对22例(28椎)中上胸椎(T4~T8)OVCE,在C形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进行单侧穿刺PKP。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骨折椎体压缩率对疼痛缓解程度和骨折椎体复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1.2~5 ml,平均2.6 ml。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6±1.2)、(2.2±1.6)、(1.3±0.8)分,术前与术后3 d、6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24.138,P<0.05;q=27.532,P<0.05),术后3 d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q=3.394,P<0.05)。椎体压缩率术前与术后3 d、6个月分别为(28.1±16.5)%、(19.2±12.6)%、(20.1±8.1)%,术前与术后3 d、6个月比较有明显恢复(P=0.048)。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中上胸椎OVCF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对脊柱创伤患者围术期指标、脊柱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睿 曾勇 +1 位作者 李庆 何鱼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44-84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对脊柱创伤患者围术期指标、脊柱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创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记录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对脊柱创伤患者围术期指标、脊柱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创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记录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损伤椎体科伯角度(Cobb’s角)、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SI)、McGill疼痛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Prolo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损伤椎体Cobb’s角低于对照组,而前缘高度、S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cGill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rolo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损伤椎体Cobb’s角、脊柱功能,降低疼痛度,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微创手术 脊柱创伤 围术期指标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进行性压迫损伤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内Ca^(2+)和Ire1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梁益建 孙善全 +1 位作者 刘辉 贺桂琼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59-146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进行性压迫损伤(SCII)过程中神经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内质网跨膜激酶(Ire1)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模型,运用生物化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和图像分析等方法... 目的观察脊髓进行性压迫损伤(SCII)过程中神经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内质网跨膜激酶(Ire1)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模型,运用生物化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SCII后脊髓神经细胞内Ca2+浓度、Ire1表达变化规律。结果SCII后神经细胞内Ca2+浓度于术后1、3、7、14、21、28d呈升高趋势,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Ire1 mRNA和Ire1即有较高水平表达,术后3、7、14d迅速增高,术后21、28d逐渐下降,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I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而引起内质网应激。Ire1表达标志着内质网上未折叠蛋白积聚以及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表明Ca2+和Ire1都参与了内质网应激所致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内质网跨膜激酶 脊髓进行性压迫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代谢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华 韩岩峰 +2 位作者 罗琳 马红兵 张葆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代谢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每天服用白藜芦醇,...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代谢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每天服用白藜芦醇,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安慰剂片。3个月后,测量各组患者的血清骨代谢标志物[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C末端肽特殊序列(β-CTX)]和氧化代谢产物[蛋白羰基(PCO)、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总抗氧化能力(TAC)、Akatsu(MDA)]水平的改变。结果服用白藜芦醇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INP、BGP、BALP、β-CTX、PCO、AOPP和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TA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INP、BGP、BALP、β-CTX、PCO、TAC、AOPP和MDA指标,其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体内氧化应激和高骨转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白藜芦醇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跨伤椎置钉与伤椎置钉术对临床疗效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石化洋 何睿 +1 位作者 李庆 何鱼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336-1342,1347,共8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跨伤椎置钉与伤椎置钉术对临床疗效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因胸腰椎骨折需进行内固定的患者42例。按照患者的伤椎置钉方式进行分组,21例使用伤椎置钉术的患者为甲组,21例使用跨伤椎置钉...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跨伤椎置钉与伤椎置钉术对临床疗效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因胸腰椎骨折需进行内固定的患者42例。按照患者的伤椎置钉方式进行分组,21例使用伤椎置钉术的患者为甲组,21例使用跨伤椎置钉术的患者为乙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以及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4);甲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乙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乙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大于手术前,Cobb角明显小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7 d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大于乙组,椎前缘高度矫正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1年Cobb角和Cobb角矫正丢失率均明显小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明显小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甲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为4.76%明显低于乙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4)。结论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伤椎置钉术较跨伤椎置钉的手术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改善均更显著,且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更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 伤椎置钉 跨伤椎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对比 被引量:17
12
作者 蒋华 李庆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对比.方法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髋部骨折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的158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对比.方法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髋部骨折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的158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观察组接受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接受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式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较低且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术前、术后第2天、5天均不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皮下瘀斑、切口渗血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低分子量肝素钙更好,且凝血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复合材料对软骨下骨诱发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华 颜宇 +3 位作者 马红兵 徐兵 王俊瑞 蒋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962-3966,共5页
背景: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植入人体发生硬化后其可抵抗78-93 MPa的强度,但骨水泥凝固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能,会杀死正常细胞导致周围组织坏死。目的:观察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复合材料替代软骨下骨后诱发兔膝骨关节炎的特点。方法:将30只日本大... 背景: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植入人体发生硬化后其可抵抗78-93 MPa的强度,但骨水泥凝固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能,会杀死正常细胞导致周围组织坏死。目的:观察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复合材料替代软骨下骨后诱发兔膝骨关节炎的特点。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实验A、B、C、D组在刮除右侧膝关节胫骨平台内侧软骨下骨后,均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空白对照组仅暴露左侧膝关节胫骨平台内侧骨膜。实验组A、B、C、D组分别在软骨下骨刮除后3,6,9,12周处死动物,切取复合材料上方1.5 mm处的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分析,同时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水平。结果与结论:实验C组的Mankin骨关节炎分级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实验A组(P<0.05),实验组D的Mankin骨关节炎分级高于实验B组(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灰度值比较:空白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实验D组(P<0.05)。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实验D组>实验C组>实验B组>实验A组>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复合材料替代软骨下骨后能引发膝骨关节炎,并且会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羟基磷灰石 胫骨平台 软骨下骨 复合材料 膝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红兵 蒋华 +1 位作者 汪华清 胡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160-162,169,共4页
目的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58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X线与螺旋CT检查,其后采用关节镜予以确定与治疗。分析X... 目的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58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X线与螺旋CT检查,其后采用关节镜予以确定与治疗。分析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式对关节病变情况、关节病变分型情况、关节病变分型诊断价值。结果 X线与螺旋CT均可观察到关节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患者关节积液、滑膜改变、软骨改变、半月板变性、游离体等关节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X线、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关节镜诊断关节病变分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关节镜分级结果作为金标准,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关节病变分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优于X线诊断。结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可为患者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椎体成形术的入路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化洋 何睿 +3 位作者 马红兵 陈玲 胡明鉴 曾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时相关的损害。方法复习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与椎骨矢状...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时相关的损害。方法复习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与椎骨矢状面成30°~45°的角度穿刺,均能顺利进针并使针尖到达椎体中部的前份;临床手术按前述方法均可安全完成,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1.8土0.3)cm、(1.4±0.4)cm及(28.4±10.2)°改变为术后的(2.2±0.4)cm、(2.3±0.3)cm及(19.2±4.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都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cm。结论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的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压缩骨折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 单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铁蛋白水平和股骨颈骨强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红兵 蒋华 罗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铁蛋白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6例围绝经期妇女纳入本研究。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扫描仪测量髋部骨几何结构性质,包括髋轴长度(HAL)和股骨颈宽度(FNW),并...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铁蛋白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6例围绝经期妇女纳入本研究。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扫描仪测量髋部骨几何结构性质,包括髋轴长度(HAL)和股骨颈宽度(FNW),并将其与BMD,体重和身高结合以产生股骨颈的综合指数(CSI)、弯曲(BSI)和冲击强度指数(ISI)三种不同的失效模式下的强度。结果在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生活方式因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钙和磷摄入量、糖尿病和更年期状态进行校正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腰椎和股骨颈,以及股骨颈皮质厚度密切相关。重要的是,在所有的调整模型中,血清铁蛋白与三种股骨颈综合指数(如CSI、BSI和ISI)显示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血清铁蛋白反映的全身铁储存增加可能与骨强度相对于负荷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股骨颈 骨强度 围绝经期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正中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化脓性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庆 曾勇 +1 位作者 何睿 何鱼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正中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化脓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一期后路正中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35例腰椎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正中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化脓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一期后路正中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35例腰椎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50~550(232.68±18.56)ml;手术时间55~115(87.68±12.69)min。术中所见所有病变椎间盘均被破坏,并伴有不同程度终板及椎体破坏;术后引流量47~385(168.57±44.34)ml。所有患者术后当天感觉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手术前后,35例腰椎化脓性感染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bb角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随着时间推移,JOA腰椎评分标准评分逐渐升高,VAS评分及腰椎Cobb角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I级愈合标准,随访期间未见节段间塌陷、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1例出现伤口开裂伴随有脓性分泌物,经再次清创、冲洗2周后愈合;术后1个月,1例因异体骨吸收并假关节形成行2次手术,2次术后6个月随访时发现植骨区骨性愈合;余患者中、远期随访未显示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后路正中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化脓性感染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化脓 腰椎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化洋 何睿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予以前...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予以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术后1 d、1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 <0. 05,P <0. 01)。结论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且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地塞米松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Kim ⅠB型股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宇 蒋华 +5 位作者 曾勇 马红兵 徐兵 王俊瑞 蒋电明 刘晓艳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描述研究分析。2012年2月-2016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应用髓内钉逆行固定全膝关节置换术后KimⅠB型股...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描述研究分析。2012年2月-2016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应用髓内钉逆行固定全膝关节置换术后KimⅠB型股骨髁上骨折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76岁,平均60.5岁。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随访Neer评分、VA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40~70min,平均52.1min;术中出血量30~105mL,平均65.5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7~33周,平均20.8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髓炎不良情况。40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3~35个月,平均20.6个月;Neer评分平均85.2分。4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24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为85.0%(34/40)。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平均32.1分,功能25.3分,运动18.3分,解剖重建8.8分;术后2年VAS评分平均77.1分。结论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KimⅠB型股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液AD-1、SDF-1、sICAM-1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与术后康复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兵 汪华清 +4 位作者 黄强开 肖强 刘艳 吴飞鹏 虎琼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8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液α防御素-1(AD-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4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关节液α防御素-1(AD-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4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8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关节液AD-1、SDF-1、sICAM-1水平,分析关节液各指标对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以及关节液各指标与愈合时间、Neer评分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关节液AD-1、SDF-1、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三者联合诊断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3.81%)、特异性(91.86%),且AUC高达0.882;此外,关节液中的AD-1、SDF-1、sICAM-1与愈合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3、0.477、0.490,P<0.05),与Neer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826、-0.794、-0.747,P<0.05)。结论AD-1、SDF-1、sICAM-1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诊断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感染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与感染患者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存在密切相关性,有助于评估感染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感染 α防御素-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