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何睿颖 廖慧 李璐娜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n=...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n=38)、美托洛尔组(n=38)、联合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n=40),比较各组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胺碘酮组的78.95%、美托洛尔组的76.32%(P<0.05);治疗后三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丙二醛(MDA)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联合组上述指标下降或上升幅度均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美托洛尔组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更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胺碘酮 美托洛尔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瑾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9期2997-299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循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相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好转出院6例,死亡5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肌梗死2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循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相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好转出院6例,死亡5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肌梗死2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确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工作正常,注重安全管理,规范各项操作,加强监护指标观察及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等,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主动脉内气囊泵/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失代偿性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易损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何睿颖 廖慧 +2 位作者 李璐娜 符金娟 邹艳 《西部医学》 2022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易损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HFpEF患者作为心衰组,以易损期间(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全因死亡或因...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易损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HFpEF患者作为心衰组,以易损期间(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全因死亡或因心衰再入院作为预后标准,将预后良好的患者作为预后良好组(n=72),预后不好的患者作为预后不良组(n=38),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n=90)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及心衰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易损期预后的关系,对心衰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及肌酸激酶(CK)]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对两者预测易损期预后的的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心衰组的血清血红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cTnI、BNP及CK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血红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cTnI、BNP及CK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均与cTnI、BNP及CK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血红蛋白截断值为129.12 g/L,预测急性HFpEF患者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0.861,敏感性83.87%,特异性86.21%;血清白蛋白截断值为36.49 g/L,预测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0.774,敏感性70.97%,特异性86.21%。结论低血清血红蛋白与低白蛋白水平是急性失代偿性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易损期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水平越低,易损期的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 血清血红蛋白 白蛋白 易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和缺血修饰白蛋白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邹艳 陈旖旎 +1 位作者 赵国兰 廖慧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I)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112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分组,检测血...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I)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112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分组,检测血清hs-cTnI和IMA水平,并分析血清hs-cTnI、IM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血清hs-cTnI水平诊断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截断值为32.23μg/L,敏感度为81.24%,特异度为58.72%;血清IMA水平诊断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8(P<0.05),截断值为73.22 U/mL,敏感度为77.72%,特异度为86.03%;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P<0.05),高于单项检测,敏感度为84.25%,特异度为87.92%;冠脉三支病变以及双支病变患者血清hs-cTnI和IMA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血清hs-cTnI和IMA水平与心肌缺血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和0.44(P<0.05)。结论:血清hs-cTnI和IMA水平对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血清hs-cTnI和IMA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高敏肌钙蛋白Ⅰ 缺血修饰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