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在脂肪肝背景下对局灶性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伏林 张龄尹 魏倩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模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脂肪肝背景下局灶性结节性病变(FNLL)性质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脂肪肝合并FNLL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 目的分析不同模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脂肪肝背景下局灶性结节性病变(FNLL)性质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脂肪肝合并FNLL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应用自动分析软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型。再接受细针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应用Kappa检验,分析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在113例脂肪肝合并FNLL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69例和肝细胞癌(HCC)44例;恶性结节Ⅰ型、Ⅱ型和Ⅲ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占比分别为38.6%、52.3%和9.1%,而良性结节分别为2.9%、20.3%和76.8%,差异显著(P<0.05);MRI-DWI联合DCE-MRI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93.2%,特异度为100.0%,准确性为97.3%,显著优于指标单独诊断(DCE-MRI分别为90.9%、88.4%和89.4%,MRI-DWI分别为90.9%、91.3%和91.2%,P<0.05)。结论应用DCE-MRI和MRI-DWI联合诊断脂肪肝背景下FNLL的性质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临床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局灶性结节性病变 脂肪肝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洁 刘健 +2 位作者 苟博 贺亚群 邓思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评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AVF)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TEE检查的老年NAVF患者113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37例和非血栓组76例,TEE获得两组...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评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AVF)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TEE检查的老年NAVF患者113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37例和非血栓组76例,TEE获得两组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血流平均排空速度和平均充盈速度(LAA-AEV、LAA-AF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上述TEE参数及血清Hcy、RDW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E参数和血清Hcy、RDW对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诊断效能。结果 血栓组血清Hcy、RDW及LVESD、LVEDD均高于非血栓组,LVEF、LAAEF、LAA-AEV、LAA-AFV均低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血清Hcy、RDW均为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6.429、1.858、6.200,均P<0.05),LVEF、LAAEF、LAA-AEV、LAA-AFV均为保护因素(OR=0.380、0.760、0.756、0.789,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EE参数及血清Hcy、RDW联合评估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3、89.20%、82.90%。结论 TEE联合血清Hcy、RDW在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 同型半胱氨酸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赵津艺 张玉玲 +3 位作者 胥卉苹 刘婷 李蔚 周江英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23-629,共7页
目的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 d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7例,以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作为POP诊断依据,将其分为POP阳性... 目的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 d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7例,以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作为POP诊断依据,将其分为POP阳性组65例和POP阴性组42例,应用SWE测量两组静息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rE1和r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值(rE3和rE4),以及缩肛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cE1和c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值(cE3和cE4),并计算两种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差值(ΔE1和Δ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差值(ΔE3和ΔE4),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诊断效能,选取其中曲线下面积(AUC)>0.850的参数作为优选参数,并基于优选参数构建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诊断效能,并采用Bootstrap法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POP阳性组rE1、rE2、rE3、rE4、cE1、cE2、cE3、cE4、ΔE1、ΔE2、ΔE3、ΔE4均小于PO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3、cE1、cE4、ΔE1、ΔE2、ΔE4均为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55、0.796、0.797、0.845、0.682、0.66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E3、cE1、cE4、ΔE1、ΔE2、ΔE4截断值分别为26.35 kPa、51.70 kPa、47.10 kPa、25.65 kPa、24.35 kPa、22.30 kPa时,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灵敏度分别为61.5%、89.2%、83.1%、83.1%、90.8%、72.3%,特异度分别为81.0%、73.8%、81.0%、61.9%、71.4%、92.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95%可信区间:0.671~0.857)、0.864(95%可信区间:0.794~0.935)、0.866(95%可信区间:0.797~0.936)、0.767(95%可信区间:0.675~0.859)、0.860(95%可信区间:0.786~0.934)、0.849(95%可信区间:0.781~0.930);其中cE1、cE4、ΔE2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AUC均>0.850,基于此3个参数建立初产妇发生POP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列线图模型截断值为0.48时,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90.5%,AUC为0.952(95%可信区间:0.910~0.993);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C-index为0.952,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提示该模型校准度较好。结论基于肛提肌SWE参数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初产妇发生POP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盆腔脏器脱垂 肛提肌 经阴道分娩 初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发方式在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中的价值比较
4
作者 黄静 刘健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激发方式在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R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47例疑似PFO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静息状态(RS)、传统Valsalva动作(CM)、改良Valsa... 目的 比较不同激发方式在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R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47例疑似PFO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静息状态(RS)、传统Valsalva动作(CM)、改良Valsalva动作(BM)及咳嗽动作(COF)状态下完成右心声学造影(cTTE)检查,并完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 BM对中-大量PFO-RLS检出率高于CM和COF(P<0.05);COF-BM对中-大量PFO-RLS检出率高于其他联合方式(P<0.05);COF-CM-BM和RS-COF-BM对中-大量PFO-RLS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TEE为诊断PFO的金标准,cTTE的灵敏度和AUC值高于TTE,分别为92.1%和81.5%,RS-COF-BM的灵敏度最高,AUC值较高。结论 cTTE适用于PFO的筛查,单独激发方式宜选用BM,激发方式联合使用宜选用COF-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右向左分流 经胸超声心动图 右心声学造影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应变评估左心房功能在心脏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李妍辉 文雯 刘健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28-731,共4页
左心房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根据不同心动周期分为储备功能、管道功能和泵功能,左心房通过储备功能(维持房室压力梯度和增强左心室充盈)和泵功能(增强左心室充盈)调节左心血流量,维持正常的左心房功能。在心脏损害早期,左心房... 左心房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根据不同心动周期分为储备功能、管道功能和泵功能,左心房通过储备功能(维持房室压力梯度和增强左心室充盈)和泵功能(增强左心室充盈)调节左心血流量,维持正常的左心房功能。在心脏损害早期,左心房功能处于代偿状态,长期代偿易导致左心房容量和压力负荷过重,促进心房间质纤维化和顺应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 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危险度分级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敬婉逸(综述) 刘健(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具有恶性潜能,学者们根据其危险程度提出了GIST的危险度分级。影像检查在评估GIST危险程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胃充盈超声、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具有恶性潜能,学者们根据其危险程度提出了GIST的危险度分级。影像检查在评估GIST危险程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胃充盈超声、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X线钡餐、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技术均可用于GIST危险程度分级。然而,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如何利用影像学手段在术前精准评估GIST的危险程度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影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检查 危险程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洁 刘健 +2 位作者 贺亚群 赵磊 陈倩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P选择素联合右心声学造影(cTTE)诊断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卵圆孔未闭分为发生组47例,未发生组17例,比较所有患者血清中的P选择素水平,并进行右... 目的分析P选择素联合右心声学造影(cTTE)诊断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卵圆孔未闭分为发生组47例,未发生组17例,比较所有患者血清中的P选择素水平,并进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并发卵圆孔未闭患者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未发卵圆孔未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中封堵为金标准,P选择素诊断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敏感度为68.09%、特异性为82.35%、阳性预测值为91.43%、阴性预测值为48.28%、诊断符合率为71.88%,一致性为0.412;以术中封堵为金标准,P选择素联合cTTE诊断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敏感度为82.98%、特异性为88.24%、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65.22%、诊断符合率为84.38%,一致性为0.640。结论P选择素联合右心声学造影有利于提高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右心声学造影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俪文(综述) 刘健 党万太(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662-2666,共5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出尿酸钠减少,导致血清尿酸钠浓度升高进而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内及其周围结构中沉积而诱发的炎症性疾病,在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出尿酸钠减少,导致血清尿酸钠浓度升高进而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内及其周围结构中沉积而诱发的炎症性疾病,在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目前应用于痛风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X线平片、双能CT、核磁共振成像等。然而,痛风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给影像学诊断带来挑战。该文将对上述各种影像学检查在痛风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超声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