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7期0133-0136,共4页
实践论证骨科临床教学中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2023.2-2024.2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某院骨科接收的临床实习生45人,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科学分组:对照组(常规教学模式,n=22例)和实验组(多元化教学模式,n=23例),在临床实... 实践论证骨科临床教学中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2023.2-2024.2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某院骨科接收的临床实习生45人,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科学分组:对照组(常规教学模式,n=22例)和实验组(多元化教学模式,n=23例),在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对所有实习生展开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都明显地超过对照组,差异突出,P<0.05。结论 常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过于重视“教”,却忽略了实习生的自学意识及能力培养,由于骨科临床知识相对繁琐,蕴藏着大量的内容,且课时短,难度大,所以根据实习生的临床教学特点及学习规律需要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由此能够规避传统教学带来的问题及矛盾,培养实习生的自学意识及能力,为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等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方式 骨科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根芬 《当代医学》 2009年第7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0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应用镇痛药、技术性镇痛法等综合性措施,骨科患者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控制,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结...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0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应用镇痛药、技术性镇痛法等综合性措施,骨科患者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控制,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结论疼痛的护理是骨科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护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香 谢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12例长期卧床的骨科病人按住院号尾数单双随机分为对照组(106)和干预组(106),对照组按常规骨科病人治疗护理,干预组通过制定系统预防便秘的护理干预计划,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12例长期卧床的骨科病人按住院号尾数单双随机分为对照组(106)和干预组(106),对照组按常规骨科病人治疗护理,干预组通过制定系统预防便秘的护理干预计划,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建立护理干预能更好的降低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病人 护理干预 便秘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死亡病案52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家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17,共2页
对近24年存档的52份骨科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死亡原因中,创伤占90.4%,车祸伤居多。损伤部位依次是:骨盆骨折及合并伤、颈椎骨折脱位并发截瘫、多发性开放性骨折、老年髋部骨折等。针对骨折常见死亡原因和特点,努力减... 对近24年存档的52份骨科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死亡原因中,创伤占90.4%,车祸伤居多。损伤部位依次是:骨盆骨折及合并伤、颈椎骨折脱位并发截瘫、多发性开放性骨折、老年髋部骨折等。针对骨折常见死亡原因和特点,努力减少严重创伤的漏误诊、做到快速有效地抢救,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死亡病案 病例分析 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护理服务在骨科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文娅 李薇 +1 位作者 张荆晓 冯志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磁性护理服务在骨科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磁性护理服务,比较2... 目的探讨磁性护理服务在骨科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磁性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Hariss得分)和心理状况SAS与SDS得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ariss得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得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骨科髋部骨折患者中实施磁性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院对于患者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护理服务 髋部骨折 髋关节功能 患者满意度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掌背动脉体表投影在手外伤修补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励才 郝易白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桡骨茎突尖与第二掌骨头背面的连线作为体表定位标志,对60侧成人第一掌背动脉的主干走向进行表面投影测定。结果表明:该动脉投影在上述连线桡侧0.5cm,基本上与此线平行,多居桡骨茎突远侧约4~8cm段内。作者据此探讨了该动脉在手外伤... 以桡骨茎突尖与第二掌骨头背面的连线作为体表定位标志,对60侧成人第一掌背动脉的主干走向进行表面投影测定。结果表明:该动脉投影在上述连线桡侧0.5cm,基本上与此线平行,多居桡骨茎突远侧约4~8cm段内。作者据此探讨了该动脉在手外伤修补术中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掌背动脉 表面投影 手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偏心置钉撑开复位融合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21例
7
作者 吴岳 江东育 +4 位作者 崔跃 郑剑卿 郭淳亮 张钦 丁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9-132,173,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偏心置钉撑开复位融合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1例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单侧13例、双侧8例)患者采用标准Smith-Robinson入路,上下Caspar钉互成一定角度偏心放置,撑开椎间隙后完成椎间盘减压,使用椎...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偏心置钉撑开复位融合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1例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单侧13例、双侧8例)患者采用标准Smith-Robinson入路,上下Caspar钉互成一定角度偏心放置,撑开椎间隙后完成椎间盘减压,使用椎间撑开器维持撑开状态,同时使用Caspar钉作为“操纵杆”,提供屈伸与侧方旋转的力,以复位脱位小关节,复位后完成椎间融合。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改善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术后融合情况。结果一期前路偏心置钉撑开复位融合术复位成功18例(85.71%),包括单侧复位成功12例及双侧复位成功6例。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1);手术时间(73.89±18.60)min,术中出血量(75.00±13.44)mL,住院时间(6.76±1.87)天,JOA改善率(42.59±18.91)%;在术前出现脊髓损伤的13例患者中,8例(61.54%)患者ASIA分级改善至少1级,其余患者分级无降低。术后复查无融合器移位,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融合可靠。结论一期前路偏心置钉撑开复位融合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具有复位简单、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一种选择,尤其单侧脱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 一期前路 偏心置钉撑开 复位融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和改良系列护理用具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权晓敏 韩红菊 赵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5-1015,共1页
关键词 护理用具 骨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荟通便胶囊用于预防骨科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庆曦 杜盛阳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988-2990,共3页
目的研究首荟通便胶囊对预防骨科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骨科手术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一般性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首荟通便胶囊治疗,观... 目的研究首荟通便胶囊对预防骨科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骨科手术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一般性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首荟通便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疗效、排便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评分、1个月后发生便秘患者比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4 d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4 d排便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1个月是否诊断为便秘为因变量,以年龄、手术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关节置换术和脊柱手术的患者,应用首荟通便胶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预防使用首荟通便胶囊用于骨科术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尤其对于年龄>60岁、行关节置换术和脊柱手术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便秘 首荟通便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骨科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方法和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41-742,共2页
目的提高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296例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制定压疮预防管理方法。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风险预测能力,明显降低了压疮发生率。结... 目的提高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296例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制定压疮预防管理方法。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风险预测能力,明显降低了压疮发生率。结论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患者压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压疮危险因素 评估 预防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荆晓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锻炼,比较2组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锻炼,比较2组患者术后锻炼的依从性、膝关节功能评分、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和HH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康复锻炼可以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康复锻炼 膝关节置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联合ADSCs负载藻酸钙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刘大诚 李艺楠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负载藻酸钙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皮下脂肪分离培养ADSCs,制造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然后将ADSCs种植到负载PRP的藻酸钙凝胶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移植到缺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负载藻酸钙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皮下脂肪分离培养ADSCs,制造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然后将ADSCs种植到负载PRP的藻酸钙凝胶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移植到缺损处。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PRP组和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每组10只。术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成软骨特性,CCK-8法检测ADSCs增殖活性,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ADSCs呈现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即梭形或椭圆形,细胞质丰富,核形规则。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DSCs逐渐呈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细胞数量增多,细胞间连接紧密,形态规则。对照组软骨缺损区未见明显修复,染色呈浅蓝,ADSCs数量多;PRP组软骨缺损区部分修复,染色呈蓝色,ADSCs数量较对照组多;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软骨缺损区修复效果最好,染色呈深蓝色,ADSCs数量较PRP组多。诱导14 d后,ADSCs甲苯胺蓝异染阳性,胞浆及细胞周围出现紫红色异染。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ADSCs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阳性细胞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周围黄染。CCK-8检测显示,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ADSCs第2天进入指数生长,对照组第3天才开始进入指数生长状态。在观察期间内,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软骨诱导后ADSCs OD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3组ADSCs的蛋白多糖mRNA表达随时间增加而递增,第14、21天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ADSCs的蛋白多糖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利用PRP、ADSCs、藻酸钙凝胶形成的复合体初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对缺损关节软骨进行修复,可提高ADSCs增殖活性及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水平,使缺损的关节软骨得到明显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负载 藻酸钙凝胶 修复 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智多 张伟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FNF患者临床资料,均行THA治疗,术后依据是否发生假体脱位分为脱位组与未脱位组,...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FNF患者临床资料,均行THA治疗,术后依据是否发生假体脱位分为脱位组与未脱位组,通过查阅病例资料、电话回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骨折侧别、文化程度、人工股骨头直径、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骨密度、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股骨柄前倾角度、术后体位控制等多方面基线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THA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共16例发生假体脱位,发生率为16.00%;两组年龄、性别、BMI、人工股骨头直径、手术入路方式、骨密度、股骨柄前倾角度、术后体位控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5岁、性别女、BMI≥24kg/m^(2)、人工股骨头直径<30mm、手术入路方式后外侧、骨密度降低、股骨柄前倾角度≥15°、术后体位控制不严格为影响THA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老年FNF患者THA术后假体脱位风险偏高,需尽早识别高危因素,并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减少假体脱位发生,更好改善患者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脱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上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李艺楠 李波 +2 位作者 刘大诚 符广敏 张秀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30-835,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上方入路(DS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术式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优势。方法前瞻性地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9例;年龄51~79... 目的探讨直接上方入路(DS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术式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优势。方法前瞻性地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9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1岁;体质量55~66 kg,平均体质量61.5 kg;Garden分型Ⅲ型76例,Ⅳ型26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治疗A组实施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B组则实施DS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关节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手术时长(93.36 min±9.25 min)显著高于治疗A组(84.54 min±8.42 min),切口长度(8.13 cm±0.27 cm)显著短于治疗A组(9.86 cm±0.75 cm)(P<0.05)。术后两组患者关节恢复情况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B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9.27分±3.45分、3.78分±0.74分、38.54分±4.83分、4.46分±1.63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7.59分±5.54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32.36分±3.84分、3.24分±0.51分、33.25分±4.43分、3.56分±1.43分、42.25分±4.64分)(P<0.05)。VAS评分相较于术前,术后7 d、14 d、30 d、90 d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评分(3.42分±1.21分、2.06分±0.54分、0.12分±0.08分、0.10分±0.02分)较治疗A组低(4.56分±1.53分、3.86分±0.89分、0.76分±0.24分、0.15分±0.05分)(P<0.05)。SF-36评分相较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评分(96.56分±6.86分、121.72分±12.85分、138.56分±8.33分)较治疗A组更优(91.65分±5.65分、112.96分±11.54分、134.71分±9.05分)(P<0.05)。治疗B组患者术后迟发性感染、神经肌肉损伤、脱位等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3.92%)均显著低于治疗A组(9.81%)(χ^(2)=3.991,P<0.05)。结论DS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促进患者的关节恢复,还可减缓术后疼痛,提升其生存质量,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上方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肢体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所致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效宁 裴福兴 +2 位作者 黄富国 屠重棋 杨天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汶川大地震后发生挤压综合征的27例患者,致伤原因均为地震中被重物砸伤。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33.6岁;受挤压时间7—101h,平均27.8h;受伤到接... [目的]回顾性分析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汶川大地震后发生挤压综合征的27例患者,致伤原因均为地震中被重物砸伤。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33.6岁;受挤压时间7—101h,平均27.8h;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8~112h,平均38h;单纯一侧下肢挤压伤13例,单纯一侧上肢挤压伤5例,臀部挤压伤2例,双下肢挤压伤4例,上下肢联合挤压伤3例。出现少尿15例,无尿7例。实验室检查:27例患者均出现肌红蛋白尿,BUN平均21.34mmol/L,Cr平均365.6μmol/L,CK平均54022IU/L,12例血钾升高(5.01—7.82mmol/L,平均值6.0mmol/L),17例血钙降低(1.25—2.09mmol/L,平均值1.71mmol/L)。6例患者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平均164μmol/L,CK平均8723IU/L,无少尿。入院后予以静脉快速补液和静脉用抗生素,碱化尿液,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对于高钾血症患者,除快速补液外,静脉输入5%NaHCO3、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葡萄糖溶液(50%葡萄糖溶液,胰糖比1:4)以及速尿等静脉注射。21例无尿或少尿合并急性肾功衰(acute renal failure,ARF)者,接受血液透析透析治疗。截肢或关节离断手术16例,骨筋膜室切开减压11例。截肢患者均为受压肢体缺血坏死或气性坏疽。[结果]截至2008年5月30日(地震后18日),无1例患者死亡。21例合并ARF患者中,16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停止透析,继续透析治疗5例,其中2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不明显。6例肾功能不全但无少尿的患者,经碱化尿液、大量补液以及甘露醇利尿治疗后,无1例发展为ARF。截肢后创面Ⅰ期愈合9例,经换药、创面处理扩创Ⅱ缝合愈合6例;减压创面直接缝合4例,游离植皮3例,Ⅱ期扩创缝合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同数量的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834ml。而且部分患者多次、长时间输血。[结论]挤压综合征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和高钾血症、适时筋膜切开减压或截肢,创面积极有效的处理、血液透析、合并症和全身营养支持下的多科协作综合治疗是挤压综合征成功治疗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筋膜切开减压 创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2
16
作者 戴勇 崔崟 +2 位作者 王秀会 马立武 佟向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43例、Ⅵ型22例... 目的探讨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43例、Ⅵ型2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5月,切口均获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月,平均5.5月。伤口无感染,钢板无松动、折断,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3%。结论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双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大诚 杨效宁 +2 位作者 黄长智 孙一公 戴醒明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讨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患者术前可... 目的:讨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患者术前可以通过常规X线检查或行三维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对于骨折断端是粉碎的、不平整的,可以用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无须剥离骨膜,可以使骨折断端和骨折块之间相互靠拢以增强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伤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和骨折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总分88.2±3.6;优13例,良20例,可3例.12例发生针孔感染,5例出现针孔处疼痛,1例因过度负重导致固定针断裂,经处理均获得痊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踝关节 外固定器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Kümmell病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吉鹏 孙传 +3 位作者 向学强 刘振辉 吴海安 杜盛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37例Ⅲ型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61~84(68.6±4.2)岁;病程2~10(6.5±2.3)个月...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37例Ⅲ型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61~84(68.6±4.2)岁;病程2~10(6.5±2.3)个月;Frankle分级,C级9例,D级20例,E级8例。所有患者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60(22.4±10.9)个月,手术时间(240.9±77.4)min,术中出血量(315.0±149.2)ml,术后引流量(220.8±72.0)ml,术后住院时间(12.6±4.7)d。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红肿1例,感染1例,未出现骨水泥松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P<0.05),Cobb角小于术前(P<0.05)。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结果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35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是Ⅲ型Kümmell病一种安全有效且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节苷脂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薇 陈令红 +3 位作者 张荆晓 周涛 李艺楠 杜盛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662-5663,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节苷脂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诊断为脊髓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节苷脂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诊断为脊髓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以30 d为1个治疗周期,共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及情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Bar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IL-8、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节苷脂可以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缓解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的负面情绪,降低血清IL-8、IL-1β及TNF-α水平,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节苷脂 生活自理能力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肘关节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立武 杨效宁 +2 位作者 宋炎成 黄富国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与常规手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17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和常...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与常规手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17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和常规手术,术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肘关节功能评价法(JOA)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关节动摇性和畸形5个方面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其中86例随访完整,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6个月。常规组和支架组术后随访在功能和活动度两方面组间评分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疼痛、关节动摇性和畸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评分组问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手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性,可提高术后肘关节侧方稳定性,保证肘关节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周围韧带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折 脱位 不稳定 铰链式外固定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