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牛文芝 王鹏来 +1 位作者 孔庆海 刘宗响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激发实习同学在口腔修复学实习中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同学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徐州市口腔医院实习的口腔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30人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培养,通过出科考核和学生... 目的:激发实习同学在口腔修复学实习中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同学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徐州市口腔医院实习的口腔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30人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培养,通过出科考核和学生主观自评评估教学效果。对照组为2007年06月—2008年6月在徐州市口腔医院实习的口腔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3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组评分人员采用同一评分标准评定成绩,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CS10.34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实习同学出科考核优秀率为46.7%,合格率为97.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对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反应较好,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及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S 口腔修复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胡晨 姜莹 +3 位作者 陈佳 乔光伟 董文 马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720-4730,共11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牙种植治疗的高风险因素,制备缓释阿仑膦酸钠的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口腔种植手术是当前口腔骨组织工程研究热点。目的:制备阿仑膦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表征其缓释性能。方法:(1)采用物理交联...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牙种植治疗的高风险因素,制备缓释阿仑膦酸钠的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口腔种植手术是当前口腔骨组织工程研究热点。目的:制备阿仑膦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表征其缓释性能。方法:(1)采用物理交联法制备不同质量比(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分别为3∶7、5∶5、7∶3)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与单纯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膜,通过表征水凝胶膜的形貌、水接触角、力学性能、溶胀率与细胞相容性筛选适宜的水凝胶膜作为阿仑膦酸钠的载体。(2)制备含0,0.4,1.2,2.0 mg/L阿仑膦酸钠的单纯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4组水凝胶膜共培养,通过CCK-8法与CD44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水凝胶膜的细胞相容性。将载药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浸泡于PBS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复合水凝胶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1)表征结果显示,随着水凝胶膜中聚乙烯醇质量的增加,水凝胶膜的结构密度增加、孔隙率减少,水接触角(均在90°以内)、断裂伸长率与抗压强度增大,平衡溶胀率降低,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均无影响,单纯壳聚糖水凝胶膜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3∶7、5∶5比例复合水凝胶膜不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单纯聚乙烯醇水凝胶膜、7∶3比例复合水凝胶膜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综合以上结果,选择5∶5复合水凝胶膜作为阿仑膦酸钠的载体。(2)CCK-8检测结果显示,含0.4,1.2 mg/L阿仑膦酸钠组复合水凝胶膜无细胞毒性;CD44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含0.4 mg/L阿仑膦酸钠组复合水凝胶膜不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含1.2,2.0 mg/L阿仑膦酸钠组复合水凝胶膜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含0.4,1.2,2.0 mg/L阿仑膦酸钠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在最初6 h内爆发性释放阿仑膦酸钠,此后均匀稳定地释放阿仑膦酸钠,释放时间达96 h以上。(3)结果表明,5∶5比例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细胞相容性,可以作为阿仑膦酸钠的缓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壳聚糖 聚乙烯醇 水凝胶 复合水凝胶膜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疣状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表达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唐瞻贵 赵素萍 +1 位作者 张雷 李小玲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与口腔鳞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口腔疣状癌(oralverrucous carcinoma,OVC)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基因学基础。方法应用 cDNA 芯片技术对4例 OVC 和4例 OSCC 组织 mRNA 检测,通过芯片...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与口腔鳞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口腔疣状癌(oralverrucous carcinoma,OVC)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基因学基础。方法应用 cDNA 芯片技术对4例 OVC 和4例 OSCC 组织 mRNA 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93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5.2%,其中表达增强283条(显著增强59条),表达降低310条(显著降低98条)。结论 OVC 与 OSCC 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各自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 鳞状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超 周正国 袁长永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总结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6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体会,探讨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方法、技巧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1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分别采用眶下孔入路法、侧入路法、前入路法和其他入路进行射频治疗的648... 目的:总结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6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体会,探讨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方法、技巧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1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分别采用眶下孔入路法、侧入路法、前入路法和其他入路进行射频治疗的6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6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射频治疗,首次止痛率分别为眶下孔法98.3%、侧路法91.0%、前路法95.5%,首次射频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经6个月~2 a随访到的395例患者中,1年内复发率为9.6%,2年内复发率为20.5%,经再次射频治疗或手术治疗均获得完全止痛。结论: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操作简便、适应证广、并发症较少,CT定位能提高穿刺精确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52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超 周正国 +1 位作者 王鹏来 韩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评价射频温控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1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RFT治疗,对手术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评价射频温控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1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RFT治疗,对手术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女之比为1∶1.3,平均年龄48.9岁,RFT治疗有效率为94.1%,无效率为2.6%。患者放弃治疗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占3.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8%。结论: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率高,可以部分地保留触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初次治疗复发者仍可重复进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温控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路径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超 周正国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评价3种路径射频温控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RFT的方法、技巧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分别采用眶下孔入路法、侧入路法、前入路法进行RFT治疗的2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目的评价3种路径射频温控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RFT的方法、技巧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分别采用眶下孔入路法、侧入路法、前入路法进行RFT治疗的2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3种路径进行RFT治疗,首次止痛率分别为眶下孔法100.0%、侧路法90.6%、前路法94.0%,首次射频治疗总有效率95.5%,复发率23.4%,经再次射频治疗或手术治疗均获得完全止痛。结论3种路径的选择一定要在诊断明确、定位准确的前提下进行,眶下孔法容易穿刺,首次止痛率100%,侧路法、前路法由于医生熟练程度不同以及病人解剖原因,穿刺不能达到100%的成功。射频手术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相对较少、适应症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温控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 3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CBCT定位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新风 王鹏来 +3 位作者 刘超 程庆涛 窦文军 刘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X期155-156,共2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常规X线检查难以准确定位的58例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行CBCT扫描,三维重建,对埋伏多生牙行定位分析,确定手术进路,指导临床手术。结果:CBCT精...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常规X线检查难以准确定位的58例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行CBCT扫描,三维重建,对埋伏多生牙行定位分析,确定手术进路,指导临床手术。结果:CBCT精确定位58例患者73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清晰直观得显示了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根据CBCT信息制订手术方案,患者均顺利拔除多生牙。结论:锥形束CT可以准确定位埋伏多生牙,利于术中发现多生牙,减少手术对邻近软硬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多生牙 锥形束CT 定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来祥 程庆涛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评价微、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0例下颌骨骨折采用微、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的咬牙合关系、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伤口愈合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目的评价微、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0例下颌骨骨折采用微、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的咬牙合关系、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伤口愈合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骨生长良好,咬牙合关系正常。结论下颌骨骨折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良好等优点,是一种优于传统颌面骨折治疗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术 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兰氏+反向双Z法腭裂手术对患儿发音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新风 王鹏来 +1 位作者 蒋常委 王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兰氏+反向双Z法腭裂手术对患儿发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行改良兰氏法+软腭双层"Z"形三角瓣修复法的30例腭裂患儿为观察组,选取既往予以兰氏两瓣法进行治疗的30例腭裂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改良兰氏+反向双Z法腭裂手术对患儿发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行改良兰氏法+软腭双层"Z"形三角瓣修复法的30例腭裂患儿为观察组,选取既往予以兰氏两瓣法进行治疗的30例腭裂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腭咽闭合不全率、元音[i]的第二共振峰(F2)、第三共振峰(F3)、F1振幅能量值(A1)、辅音样本冲直条、擦音乱纹出现率以及语音清晰度。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率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儿术后F2、F3高于术前,A1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F2、F3高于对照组,A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辅音样本冲直条、擦音乱纹出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均高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手术软腭延长能有效改善腭裂患儿腭咽闭合功能,改善发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兰氏 反向双Z法 腭裂 儿童 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来祥 周正国 王鹏来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牙槽嵴裂修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03-2007年收治的21例牙槽嵴裂患者,采用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术后随访3~12个月,拍摄X线片,分析患者年龄、裂隙类型、手术方法以及植骨来源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①手术成功率为95.... 目的:分析影响牙槽嵴裂修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03-2007年收治的21例牙槽嵴裂患者,采用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术后随访3~12个月,拍摄X线片,分析患者年龄、裂隙类型、手术方法以及植骨来源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①手术成功率为95.24%,临床成功率为90.48%;②植骨效果与植骨年龄有关;③单侧牙槽嵴裂手术成功率优于双侧牙槽嵴裂。结论:①手术年龄以9~11岁尖牙萌出前较为合适,年龄越小,植骨成功的可能性越大;②髂骨是良好的供骨源;③良好的植骨床形成、创口的无张力严密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裂 髂骨松质骨 骨移植 序列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石块异物致开口受限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新风 王鹏来 +1 位作者 王超 程庆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67-668,共2页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软组织内较多见,但异物存留颌面部10余年,尔后致开口受限者临床少见。本文报告1例52岁男性患者,右上颌磨牙后区10年石块异物致开口受限1年余,对其临床表现、X线及CT检查结果、治疗经过进行总结,提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软组织内较多见,但异物存留颌面部10余年,尔后致开口受限者临床少见。本文报告1例52岁男性患者,右上颌磨牙后区10年石块异物致开口受限1年余,对其临床表现、X线及CT检查结果、治疗经过进行总结,提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对颌面部肿物做出尽可能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异物 开口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构音障碍与舌系带短的相关性及语言功能训练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璇 蒋常委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与舌系带短的相关性及语言功能训练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市口腔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其中舌系带短患者53例,舌系带正常患者97例;统计所有患者语音...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与舌系带短的相关性及语言功能训练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市口腔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其中舌系带短患者53例,舌系带正常患者97例;统计所有患者语音评估结果并进行功能性构音障碍与舌系带短的相关性分析;另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试验组患者采用语言功能训练,训练周期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清晰度和整体运动功能得分。结果患者在发音错误占有率较高的包括k占74.67%、c占90.67%、s占83.33%、ch占88.00%、sh占76.67%;功能性构音障碍与舌系带无相关性(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PI、整体运动功能得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与舌系带短并无相关性,且经专业语音训练师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构音障碍 舌系带短 相关性 语言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裂术后鼻模矫正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新风 蒋常委 +1 位作者 刘超 王璇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15期65-66,共2页
目的针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在术后进行鼻模矫正治疗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院于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30例,15例患儿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术后治疗,作为对照组,另15例患儿则在术后接受鼻模矫正治疗,作... 目的针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在术后进行鼻模矫正治疗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院于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30例,15例患儿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术后治疗,作为对照组,另15例患儿则在术后接受鼻模矫正治疗,作为研究组。针对两组患儿术后疗效间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1周与6月比较,鼻孔高度、宽度对称性比值以及鼻小柱倾斜度有显著差异;术后6月,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行手术治疗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在术后进行鼻模矫正治疗,矫正效果高于常规治疗术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模矫正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裂牙不同病变阶段护髓治疗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蒋宁宁 刘宗响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9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隐裂牙护髓治疗在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的疗效及牙髓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隐裂牙患者215例(患牙215颗),依据不同病变阶段为分A组和B组,A组105颗,患者无牙髓炎症状;B组110颗,患者有可复性牙髓炎症... 目的探讨隐裂牙护髓治疗在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的疗效及牙髓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隐裂牙患者215例(患牙215颗),依据不同病变阶段为分A组和B组,A组105颗,患者无牙髓炎症状;B组110颗,患者有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对两组患牙进行护髓治疗,并随访观察2周-1年。结果 A组患牙治疗成功85颗,有效12颗,失败8颗,成功率为81%;B组患牙治疗成功32颗,有效30颗,失败48颗,成功率为29%。A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是隐裂牙护髓治疗成功的关键,在隐裂牙的可复性牙髓炎前期进行护髓治疗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患牙,防止牙齿的早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裂牙 护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治疗的依从性对临床疗效影响的纵向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宗响 王鹏来 杜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72-476,共5页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牙周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已完成牙周非手术治疗,且已进入牙周维护治疗(periodontal maintenance therapy,PMT)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3年的追踪...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牙周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已完成牙周非手术治疗,且已进入牙周维护治疗(periodontal maintenance therapy,PMT)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3年的追踪观察,根据复诊次数,将患者分为3组:①完全依从组;②不稳定依从组;③不依从组。每3个月进行定期检查及牙周维护治疗,在基线和每次复查时记录牙齿数目并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探诊出血(bleedingon probing,BOP)。3年后最终资料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回访召回患者获取,并计算出人均临床指标百分比均数、人均失牙数和活动进展率。采用SPSS16.0软件,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活动进展率的比较采用)(。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完全依从组不同AL及BOP阳性位点百分比[AL4~5mm:(14.8±5.0)%,AL≥6mm:(9.3±3.1)%,BOP阳性:(22.8±4.2)%]与基线[AL4~5mm:(19.0±6.0)%,AL≥6mm:(10.6±3.1)%,BOP阳性:(30.3±5.6)%]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与不依从组[AL4~5mm:(43.3±1.3)%,AL≥6mill:(31.3±1.7)%,BOP阳性:(91.5±5.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不稳定依从组[AL4—5mm:(18.9±6.7),AL≥6mm:(12.6±5.4)%,BOP阳性:(38.4±5.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稳定依从组和不依从组相比,完全依从组牙周炎进展率[以个体为单位19.1%(4/21),以位点为单位0.7%(434/61362)]和人均失牙数(1.0)均较低。结论定期有效的牙周维护能使慢性牙周炎患者保持长期稳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病人依从 纵向研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阻生牙拔除后干槽症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铁忠 王鹏来 +2 位作者 刘超 程庆涛 张新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阻生牙拔除后干槽症发生的作用。方法我院口腔外科门诊200例阻生牙拔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术中拔牙创内填塞胶原蛋白海绵)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名患者。结果实验组2例发...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阻生牙拔除后干槽症发生的作用。方法我院口腔外科门诊200例阻生牙拔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术中拔牙创内填塞胶原蛋白海绵)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名患者。结果实验组2例发生术后干槽症,对照组发生11例,发生率11%,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阻生牙拔除后干槽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槽症 胶原蛋白海绵 阻生牙 预防
原文传递
无痛操作治疗儿童牙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景荣 王来祥 《中国校医》 2017年第12期950-951,共2页
目的分析无痛操作对治疗儿童牙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牙病患儿50例,依据麻醉方法差异性均分2组。实施丁卡因表面麻醉后进行无痛操作的25例患儿为参照组,实施丁卡因表面麻醉后配合阿替卡因肾上腺... 目的分析无痛操作对治疗儿童牙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牙病患儿50例,依据麻醉方法差异性均分2组。实施丁卡因表面麻醉后进行无痛操作的25例患儿为参照组,实施丁卡因表面麻醉后配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进行无痛操作的25例患儿为研究组。最后对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通过对患儿实施不同的麻醉措施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参照组患儿的64%。研究组患儿家属对麻醉满意度为100%,高于参照组患儿家属的72%(χ~2=8.140,P<0.05)。研究组患儿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t=5.582,P<0.05)。结论对牙病患儿实施无痛操作可以使其疼痛感得以减轻,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牙疾病/治疗 麻醉/方法
原文传递
重建钛板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铁忠 王鹏来 +2 位作者 刘超 程庆涛 张新风 《中国校医》 2011年第10期789-790,共2页
目的观察重建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确定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方法对14例下颌骨肿瘤、骨髓炎手术切除部分下颌骨的病例行重建钛板的修复治疗。结果 14例病例均愈合良好,较好地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功... 目的观察重建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确定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方法对14例下颌骨肿瘤、骨髓炎手术切除部分下颌骨的病例行重建钛板的修复治疗。结果 14例病例均愈合良好,较好地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结论重建钛板在获得性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科手术 组织工程/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