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血液科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学习方法与效果评估
1
作者 宋旭光 蒋孟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17-0020,共4页
探索并评估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在教学改革前后,分别对58名受试者进行实践考核成绩与教学效果的评估,包含课堂知识理解、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与影响操作能力四个方面的评估。结果 教改后,实践考核成绩显著提... 探索并评估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在教学改革前后,分别对58名受试者进行实践考核成绩与教学效果的评估,包含课堂知识理解、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与影响操作能力四个方面的评估。结果 教改后,实践考核成绩显著提高(91.54±4.23vs88.59±4.20,P=0.005);教学效果方面,课堂知识理解、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操作能力四项评分均显著提高,其中学习兴趣提高显著(13.07±1.82vs12.04±1.59,P=0.005)。结论 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应用于血液科教学中,可以改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自主学习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教学改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方法 血液科教学 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联合C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祥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微课联合C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9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5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名。实验组采用微课联合CBL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多媒体... 目的分析微课联合C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9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5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名。实验组采用微课联合CBL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员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在理论知识测试方面,实验组学生成绩(83.19±9.86)分和对照组(82.04±9.4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实践技能病例分析测试中,实验组学生成绩(85.54±8.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08±7.28)分(P<0.001)。实验组的教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联合CBL教学可有效提高血液内科实习学生总满意率与临床教学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极佳,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CBL教学法 血液内科 实习 教学 满意度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临床演习评估在血液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秀芬 谢英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在血液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轮转的10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5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带教。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在血液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轮转的10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5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带教。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的54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模式对其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护生对考核方法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成绩、护生对考核方法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习护生采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模式进行带教,可提高其操作水平,改善护生的考核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生的认同感,增强其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护生 操作技能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玖莲 钱韦韦 +3 位作者 胡亭钰 冯媛媛 赵娇 桑威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系统且科学地管理护理工作及评价其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框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及专家论证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 目的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系统且科学地管理护理工作及评价其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框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及专家论证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权重。结果两轮Delphi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1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2和0.901,Kendall's和谐系数为0.345和0.201。最终确立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54个三级指标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能较为全面地衡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为评价、改善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恶性血液病 护理质量 Donabedian三维质量 DELPHI 专家函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R1介导的RNA编辑在血液肿瘤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星煜 郭焕平 +5 位作者 黄瑞昊 王筱淇 曾令宇 吴涛 夏琳 张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8,共9页
RNA编辑是发生于双链RNA(dsRNA)上的一类重要转录后反应,可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的方式改变RNA的核苷酸序列从而丰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多样性。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RNA编辑是ADAR家族介导的腺嘌呤-次黄嘌呤编辑(A-to-I),其在碱... RNA编辑是发生于双链RNA(dsRNA)上的一类重要转录后反应,可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的方式改变RNA的核苷酸序列从而丰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多样性。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RNA编辑是ADAR家族介导的腺嘌呤-次黄嘌呤编辑(A-to-I),其在碱基配对过程中被识别为鸟嘌呤。人类转录组中已报道了数百万个A-to-I编辑位点,而ADAR1是最主要的催化酶。在血液肿瘤中,ADAR1的失调将直接影响基因编码区、非编码区和miRNA前体的A-to-I编辑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分子事件改变,如蛋白质编码序列改变、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接和miRNA生物发生受抑制。近年来研究发现,异常的RNA编辑导致分子调控网络的紊乱,促进细胞增殖、凋亡受阻和细胞耐药,是白血病干细胞(LSCs)生成和干性维持的重要因素。目前,以RNA编辑为靶点的新药(如rebecsinib)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疗效。有别于传统抗肿瘤药,表观遗传抗肿瘤药有望克服血液肿瘤的耐药、复发难题,为患者提供全新治疗选择。本综述总结了ADAR1介导的RNA编辑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其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RNA编辑 表观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馨 魏静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6期275-277,共3页
探究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04月~2023年03月在血液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按学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 探究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04月~2023年03月在血液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按学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考试成绩更优异,学生对教学模式感到满意。结论: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血液科护理实习生学习有帮助,能改善学生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成绩,增加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 评判性思维 血液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模式提高血液科教学效果的分析
7
作者 孙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44-46,共3页
研究翻转课堂(FC)结合PBL教学模式提高血液科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1月-12月在本院血液科实习的60名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教学,研究组(30例)行FC联合PB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病例... 研究翻转课堂(FC)结合PBL教学模式提高血液科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1月-12月在本院血液科实习的60名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教学,研究组(30例)行FC联合PB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评分分别为(90.21±4.47)分、(87.73±4.52)分,与对照组的(86.94±5.32)分、(84.15±4.84)分相比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技能掌握、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占比及教学总满意率分别为96.67%、93.33%、93.33%、90.00%、96.67%、100.00%,与对照组的73.33%、73.33%、70.00%、66.67%、70.00%、76.67%相比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教学后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评分分别为(34.89±2.74)分、(43.83±3.67)分、(21.77±2.50)分、(23.17±2.56)分,与对照组的(33.31±2.45)分、(40.21±3.95)分、(19.86±3.18)分、(21.09±2.81)分相比更低(P<0.05);研究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C联合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考试成绩与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教学 翻转课堂 PBL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及临床分析
8
作者 袁玖莲 王海洋 +3 位作者 刘灿侠 闫志凌 韩雪 冯媛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为CAR-T前体细胞采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收集CAR-T前体细胞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为CAR-T前体细胞采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收集CAR-T前体细胞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观察采集前后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及电解质Ca^(2+)、K^(+)、Na^(+)、Cl^(-)变化差异。记录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分析血液成分变化的原因。将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以及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HCT与终产品单个核细胞(MNC)计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9例患者CAR-T前体细胞均采集成功,MNC计数均值为7.4×10^(9)/L(1.4×10^(9)/L~38.0×10^(9)/L),无重度单采不良事件发生。采集后淋巴细胞计数、RBC计数、Hb、HCT及PLT计数较采集前显著下降(P<0.05),WBC计数较采集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l^(-)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Na^(+)浓度较采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体重与终产品MNC计数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CAR-T前体细胞安全可行。采集前保持较高的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适当的体重可有效提高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血细胞计数 电解质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FACT-Leu量表在成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9
作者 贾秀芬 胡亭钰 +2 位作者 谢丽丽 何莉丽 刘玉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eukemia,FACT-Leu)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分别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2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对10名... 目的评价中文版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eukemia,FACT-Leu)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分别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2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对10名血液病相关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探索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信度分析显示:除条目14与量表得分间r=0.009(P>0.05),其余各条目与总量表之间的r值为0.331~0.826(均P<0.01);各条目高分组(总分排序前27%)与低分组(总分排序后27%)CR值在11.221~31.250(P<0.0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折半信度(Spearman-Brown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15、0.784和0.807。效度分析显示:2轮专家函询S-CVI分别为0.856、0.884;I-CVI分别为0.912、0.897;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826%;是否对性生活满意条目不属于任何维度,原本属于功能状况维度的7个条目出现了交叉载荷现象;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QLQ-C30量表总分间均呈正相关,量表总分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6(P<0.05);对比不同特征患者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状态、婚姻状态、有无补救助、自理能力、不同诊断、近1周有无感染和出血等分组患者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FACT-Leu量表在恶性血液病群体中使用信度较好,在效度检验中发现,功能状况维度与白血病特异性维度部分内容存在双载荷现象,可以考虑是否有必要将白血病特异性条目与其他条目融合,开发出针对血液病患者的条目凝练、简化版本的问卷,有待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Leu量表 生活质量 恶性血液病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淮海淋巴瘤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单慧蓉 张庆 +8 位作者 王玲 史玉叶 苗雨青 朱太岗 叶静静 张旭东 王亮 沈子园 桑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索鼻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1年4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确诊的138例鼻外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受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培门冬酶方案疗效,并... 目的:探索鼻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1年4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确诊的138例鼻外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受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培门冬酶方案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138例鼻外NKTCL患者,中位年龄46岁,男女比例约2∶1。胃肠受累39例,口咽受累患者32例,皮肤受累患者17例,淋巴结受累11例,眼眶受累11例,其他部位受累28例。皮肤受累患者较口咽受累患者伴有更高比例的晚期疾病和更低比例的CD56阳性率。胃肠受累患者中使用培门冬酶治疗方案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酐是皮肤受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27,95%CI:1.001-1.054,P=0.040),ECOG PS评分和EBV DNA是胃肠受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635,95%CI:1.096-6.338,P=0.030;HR=4.772,95%CI:1.092-20.854,P=0.038),ECOG PS评分和CA分期是口咽受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3.875,95%CI:2.517-76.496,P=0.002;HR=20.261,95%CI:2.466-166.470,P=0.005)。结论:受累部位不同的鼻外NKT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鼻外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11
作者 石琼 聂琳琳 +2 位作者 黄紫晴 徐冰 朱锋 《循证医学》 2025年第1期42-54,64,共1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84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生存结局及预后因素,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84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生存结局及预后因素,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初诊初治的84例ENK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预后模型进行比较,归纳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同时对不同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0.5岁,男女比例为2.23∶1。中位随访时间为64.3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8.95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未达到,2年OS率、PFS率分别为66.47%和53.83%。不论是全组患者(P<0.01)还是早期患者(P<0.05),列线图修订风险指数(nomogramrevised risk index,NRI)均优于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韩国预后指数(Korean Prognostic Index,KPI)、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分系统(Prognostic Index of Natural Killer Lymphoma,PINK)及联合EB病毒DNA的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分系统(Prognostic Index of Natural Killer Lymphoma with Epstein-Barr Virus DNA,PINK-E)。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原发肿瘤侵袭(primary tumor invasion,PTI)是患者OS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不含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培门冬酶(Pegaspargase-asparaginase,Peg-asp)是患者PFS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东部肿瘤合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和结外部位累及个数则同时影响患者OS及PFS。结论ENKTCL总体预后仍较差,需要早期准确的识别高危患者,PTI等因素有望作为ENKTCL新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3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丹 张永甜 +1 位作者 邱婷婷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2-608,共7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100 d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血液科313例HSCT患者感染时送检培养结果,分析其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药敏实验结果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313例HSCT...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100 d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血液科313例HSCT患者感染时送检培养结果,分析其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药敏实验结果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313例HSCT患者中,262(83.7%)例患者在100 d内出现感染,其中234例(89.3%)患者感染时处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共分离病原菌156株,其中血流感染位列第一,占64.1%。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G^-)菌86株(55.1%),高于革兰阳性(G^+)菌(31.4%,49株),真菌占13.5%(2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4%和3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8.20%和5.3%,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约为29.5%和10.5%。发酵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差异较大,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仅发现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G^+菌中仅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存在耐药率为14.30%,其余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真菌中以曲霉菌(10.3%)为主。本院HSCT以异基因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首次移植住院时间、粒缺时间;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HLA配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患者HSCT术后感染多发生在移植后粒缺期,致病菌以G^-菌为主,耐药情况较严峻,且HLA配型不合是allo-HSCT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监测本院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感染危险因素,有利于更加合理、规范的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病原菌 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徐州地区成人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调查和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孝天 齐昆明 +2 位作者 曹江 徐开林 程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9-556,共8页
目的:建立徐州地区正常成人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人群(男性41 257人,女性41 257人,共82 514人)静脉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相关参数。结果:各项参数的... 目的:建立徐州地区正常成人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人群(男性41 257人,女性41 257人,共82 514人)静脉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相关参数。结果:各项参数的参考区间如下:红细胞计数(RBC)在男性为(4.33-5.51)×10^(12)/L,在女性为(3.82-4.85)×10^(12)/L;血红蛋白水平(Hb)在男性为(132-172)g/L,在女性为(107-145)g/L;红细胞压积(HCT)在男性为(40-50)%,在女性为(34-44)%;血小板计数(Plt)在男性为(113-268)×10~9/L,在女性为(126-289)×10~9/L;白细胞计数(WBC)在男性为(4.00-9.40)×10~9/L,在女性为(3.54-9.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在男性为(1.91-5.76)×10~9/L,在女性为(1.67-5.30)×10~9/L;单核细胞计数(MONO)在男性为(0.18-0.58)×10~9/L,在女性为(0.16-0.52)×10~9/L;淋巴细胞计数(LYM)在男性为(1.3-3.4)×10~9/L,在女性为(1.2-3.1)×10~9/L等等。结论:徐州地区成人部分血细胞参数,与国内外相关调查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其中徐州地区成年女性Hb参考区间的下限明显偏低,成人的Plt计数参考区间上、下限明显低于国内外其他地区,而WBC计数参考区间上、下限与国内地区接近,但低于部分国外地区。初步建立徐州地区成人血细胞参考区间,其中RBC、Hb、HCT和Plt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已为其分别建立了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参考值 成人 徐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炎症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泽昊 孙海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3878-388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7例初诊为MM患者治疗前的NLR和PLR及其各项临床指标。根据患者的中位NLR计数及中位PLR计数分组,利用χ...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7例初诊为MM患者治疗前的NLR和PLR及其各项临床指标。根据患者的中位NLR计数及中位PLR计数分组,利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检验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中位NLR值及PLR值将其分为高NLR组(>2.54)及低NLR组(≤2.54)、高PLR组(>135)及低PLR组(≤135)。高NLR组及高PLR组的临床分期、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水平与低水平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低NLR组(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MM患者外周血NLR>2.5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PLR>135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及PLR可能成为MM患者预后判断指标,治疗前高外周血NLR及PLR计数的MM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2
15
作者 谢丽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分为观察组;49例患...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分为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PICC置管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置管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置管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ICC置管相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成功率高,维护操作时间短,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可作为理想的静脉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PICC 血液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在低血小板计数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洪霞 贾秀芬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结合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在血小板计数极低血液病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收治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的血液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结合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在血小板计数极低血液病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收治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的血液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干预组采用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扩皮刀扩皮送鞘技术。比较2组患者一次送鞘成功率、送鞘完成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周内维护次数等。结果干预组的局部出血量、渗血发生率、1周内维护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一次送鞘成功率和送鞘完成时间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性分离送档特术能够改善血小板标数极低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的局部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钝性分离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素养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锋 石琼 李振宇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10期836-837,共2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硕)的培养仍存在误区。文章主要针对专硕科研培养误区产生的原因、提高专硕科研素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从学生、导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硕)的培养仍存在误区。文章主要针对专硕科研培养误区产生的原因、提高专硕科研素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从学生、导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提高专硕的科研素养,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并顺应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科研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治疗心理体验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淑雅 韩静 +4 位作者 黄洋子 戴宏远 胡亭钰 李振宇 周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描述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可参考信息。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CAR-T治疗后患者进行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CAR-T治疗时存... 目的描述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可参考信息。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CAR-T治疗后患者进行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CAR-T治疗时存在多种心理体验,主要分为2个主题,即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消极的心理体验。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心理体验不尽相同,治疗前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信任、希望、庆幸、理性。治疗后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喜悦、满意、满怀信心。治疗前消极的心理体验包括:无奈、不信任、担心。治疗后消极的心理体验包括:顾虑、否认、后悔、不平衡感、悲伤、失望。结论接受CAR-T治疗前患者的积极心理体验较多,治疗后患者因治疗效果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感受,识别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尿激酶在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洪侠 贾秀芬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在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中的效果。方法选择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的血液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5000 U/ml的尿激酶,观察组使用50000U/ml的尿...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在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中的效果。方法选择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的血液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5000 U/ml的尿激酶,观察组使用50000U/ml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比较两组溶栓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溶栓时间和溶栓再通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TT、APTT和PT在溶栓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在血液病患者血栓性堵管中有较高成功率和较短溶栓时间,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PICC 血栓性堵管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教学方式用于白血病亚专科临床研究生教学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江 李莉 +2 位作者 徐开林 韩笑 程海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方式在白血病亚专科临床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届研究生100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予以MDT+TBL+CBL教学,B组予以思维导图+PBL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研究生教学后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方式在白血病亚专科临床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届研究生100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予以MDT+TBL+CBL教学,B组予以思维导图+PBL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研究生教学后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总体满意度均>90%,A组满意率为92%,B组满意率为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两组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结果显示,A组实践能力得分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而B组理论知识得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P<0.05);两组考核成绩均合格。结论两种多模式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白血病亚专科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亚专科 教学方式 研究生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